16.羅曼努斯

關燈
“不是,先生,”邦德說。

    “我是個作家。

    我正在準備寫一本哲學與宗教的關系的書。

    我想。

    你的團體很有趣。

    我聽說你們很大一部分教學是建立在畢達哥拉斯哲學的基礎上的。

    ” “不錯。

    畢達哥拉斯不僅僅是個數學家。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從畢達哥拉斯那裡學到了許多東西。

    什麼時候你應該到我們在蘇尼昂的一個機構去看看。

    畢達哥拉斯認為世上有三種人,正如出席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人也有三種一樣。

    最低級的是那些來兜售貨物的小商小販;其次是那些來參加比賽的選手;最高的是那些來觀看比賽的人。

    我們都是利益、榮譽和智慧的追逐者。

    你喜愛哪一種,布賴斯先生?” “三種都喜愛一點,我想。

    ”邦德說。

     “大師,我是說畢達哥拉斯,要求那些前來向他請教的人首先學習數學。

    畢達哥拉斯學派把生活中的一切都歸結為數字,因為你無法跟數字去争辯。

    我們通常對2乘2等于4這一點并不感到不愉快。

    但假如情感的東西滲入進來,事情就變得麻煩了。

    有人試圖把它變成5,也有人想把它變成3,反正各人有各人的理由。

    然而在數學裡,真理明明白白,情感沒有任何立足之地。

    一個精通數學王國的靈魂超越于常人,而且可以僭越進入更高的抽象思維的王國。

    那個王國裡的小學生與上帝最接近。

    ” “我在學校裡真該用功一些。

    ”邦德說。

     “大師說,我們都是無限世界的一部分。

    然而,當我們進入某個過程時——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萬物從無限中生長出來——我們就能觀察到一個巨變。

    無限就成了有限。

    這就是畢達哥拉斯對哲學的偉大貢獻,我們必須試着去理解它。

    生命是由許多國度構成的,布賴斯先生。

    熱與冷、濕與幹、一與多。

    畢達哥拉斯學派哲學和數字的最基本原則,是關于對立的事物相互聯系和統一的辯證進程。

    我們相信當一變成多時,地球上就會出現一種新秩序。

    ” “那麼誰是一呢?是你嗎?” 羅曼努斯搖搖頭。

    “這兒說的不是我。

    一是完美。

    我當然并不完美。

    你看見我幾分鐘之前還輸掉了巴卡拉紙牌。

    ” “是的,你并不完美,羅曼努斯。

    至少現在還不是。

    隻有當你達到數字10時,你才會完美,我說得對嗎?” 羅曼努斯狠狠地盯着邦德。

    “你這是什麼意思?” 邦德想把他的話說得更清楚些。

    “等邊三角形的10個點。

    你們的标志。

    我見過的。

    你們還沒有達到10點,是嗎?” “是的。

    一個人在一生中很難做到。

    ” “它是某種極樂境界?接近上帝的境界?” “你可以這麼說。

    ” “那麼,看到你已經完成了第七,你要走的路并不長嘛。

    ” 邦德看到羅曼努斯愣了一下。

    在那麼幾分鐘裡,邦德已經認識到,羅曼努斯也許是個天才,但同時也是個瘋子。

    他一直遵循着畢達哥拉斯哲學基本而又積極的原則,同時也把它們扭曲成了奇形怪狀的東西。

    如果他真是德卡達的頭目,那麼那些弱智的蠢貨會為他效命也就不足為怪了。

     瓦西裡斯感覺到出了什麼事,上前在羅曼努斯耳邊嘀咕了幾句。

    羅曼努斯的目光一直沒有離開邦德。

    他輕輕點了點頭,用希臘語對他的堂兄說了幾句。

    邦德沒有聽懂他說了些什麼。

    “我得出去一會兒。

    請盡興地玩吧,布賴斯先生。

    在分手的時候,讓我給你講一點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新貢獻。

    在數學裡,邏輯的過程開始于一個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通過推理演繹出結論。

    我把這種邏輯付諸日常生活,布賴斯先生。

    證據必須與假設相吻合。

    沒有證據,假設就沒有意義。

    下次你開始假設時請記住這一點。

    我一會兒以後再來玩巴卡拉,如果你不介意再試試運氣的話。

    ” “謝謝,遇見你真叫人高興,羅曼努斯先生,”邦德說。

    羅曼努斯起身跟着瓦西裡斯走出了房間。

     邦德喝完了馬提尼,正要站起來,卻看見那個紅發女郎正從一旁的桌上望着他。

    她獨自一人坐着,喝着紅葡萄酒。

     “你和羅曼努斯先生說了些什麼,讓他如此生氣?”她帶着濃濃的希臘口音問。

     “我讓他生氣了嗎?”邦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