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四十
關燈
小
中
大
甞去題也,而論者猶戒,其専力于是則秉筆者曷少貶乎?
予嘗病近世墨梅二詩,以為過。
及觀宋詩選:陳去非雲,“粲粲江南萬玉妃,别來幾度見春歸,相逄京洛渾依舊,祗有缁塵染素衣。
”曽元象雲,“憶昔神遊姑射山,夢中栩栩片時還,氷膚不許尋常見,故隠輕雲薄霧間。
”乃知此弊有自來矣。
張舜民謂樂天新樂府幾乎罵,乃為孤憤吟五十篇以壓之,然其詩不傳,亦畧無稱道者。
而樂天之作自若也。
公詩雖渉淺易,是大才殆與元氣相侔,而枉斐之徒僅能動筆,類敢謗傷,所謂“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也。
蕭閑雲,“風頭夢吹無迹”,蓋雨之至細,若有若無者,謂之夢,田夫野婦皆道之,而雷溪注以為夢中雲雨,又曰雲夢澤之雨,謬矣。
賀方回有“風頭夢雨吹成雪”之句,又雲“長廊碧瓦,夢雨時飄灑”,豈亦如雷溪之說乎? 蕭閑憶恒陽家山雲,“誰幻出故山,邱壑謂予心目”,注以故山為江左,非也,隻是指恒陽而已。
“好在斜川三尺玉”,公宅前有池可三畝,号小斜川,三尺字以廣狹深淺言之,俱不安。
注以為潄玉堂泉,按此堂自在北潭中,豈相幹渉。
予官門山甞得闆本,乃是畝字,意其不然,蓋如言幾頃玻璃之類耳。
“暮涼白鳥歸喬木”,乃宅前真景也,而注雲潔身而退,如白鳥之歸林,何其妄哉? 前人有“紅塵三尺險,中有是非波”之句,此以意言耳。
蕭閑詞雲,“市朝氷炭裡滿波瀾”,又雲“千丈堆氷炭”,便露痕迹。
樂天望瞿塘詩雲,“欲識愁多少,髙于灔預堆”,蕭閑送髙子文詞雲,“歸興髙于灔滪堆”,雷溪澷(疑衍)注蓋不知此出處耳。
然樂天固望瞿塘,故即其所見而言,泛用之則不切矣。
蕭閑樂善堂賞荷花詞雲,“胭脂膚瘦熏沉水,翡翠盤髙走夜光”,世多稱之。
此句誠佳,然蓮體寔肥,不宜言瘦。
予友彭子升嘗易膩字,此似差勝;若乃走珠之狀,惟雨露中,然後見之,據詞意當時不應有雨也。
山黛月波之類,蓋搃述所見之景,而雷溪注雲,言此花以上為眉,波為眼,雲為衣,不亦異乎。
至“一枝梅緑橫氷蕚,淡雲新月炯疎星”之句,亦如此說,彼無真見而妄意求之,宜其缪之多也。
蕭閑使髙麗詞雲,“酒病頼花醫卻”,世皆以花為婦人,非也。
此詞過處,既有離索餘香收拾新愁之語,豈複有婦人在乎?以文勢觀之,亦不應爾。
其所謂花,蓋真花也,言其人已去,頼以觧酲者,獨有此物而已,必當時之寔事。
李後主詩雲,“酒惡時拈花蕋嗅”,公詠花詞亦喜用酲心香字,蓋取其清徹之氣,以滌除惡味耳。
蕭閑自鎮陽還兵府贈離筵乞言者雲,“待人間覓個無情,心緒着多情換”,此篇恨别之意,故以情為苦,而還羨無情,終章言之,宜矣。
使髙麗詞亦雲,“無物比情濃,覓無情相博”,次第未應及此也。
謝安謂王羲之曰:中年以來,傷于哀樂。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頼絲竹陶冩,恒恐兒軰覺減其歡樂之趣。
坡詩用其事雲,“正頼絲與竹,陶冩有餘歡”。
夫陶冩雲者,排遣消釋之意也,所謂歡樂之趣有餘,歡者非陶冩,其歡因陶冩而歡耳。
蕭閑屢使此字,而直雲陶冩歡情,陶冩餘歡,舊歡若為陶冩,似背元意。
近歲諸公以作詩自名者,甚衆,然往往持論太髙,開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為凖,六朝而下漸不滿意,至宋人殆不齒矣。
此固知本之說,然世間萬變,皆與古不同,何獨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之乎?就使後人所作,可到三百篇,亦不肯悉安于是矣。
何者?滑稽自喜出竒巧以相誇,人情固有不能已焉者。
宋人之詩,雖大體衰于前古,要亦有以自立不必盡居其後也,遂鄙薄而不道,不已甚乎?少陵以文章為小技,程氏以詩為間言語,然則凡辭逹理順,無可瑕疵者,皆在所取,可也。
其餘優劣何足多較哉?
及觀宋詩選:陳去非雲,“粲粲江南萬玉妃,别來幾度見春歸,相逄京洛渾依舊,祗有缁塵染素衣。
”曽元象雲,“憶昔神遊姑射山,夢中栩栩片時還,氷膚不許尋常見,故隠輕雲薄霧間。
”乃知此弊有自來矣。
張舜民謂樂天新樂府幾乎罵,乃為孤憤吟五十篇以壓之,然其詩不傳,亦畧無稱道者。
而樂天之作自若也。
公詩雖渉淺易,是大才殆與元氣相侔,而枉斐之徒僅能動筆,類敢謗傷,所謂“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也。
蕭閑雲,“風頭夢吹無迹”,蓋雨之至細,若有若無者,謂之夢,田夫野婦皆道之,而雷溪注以為夢中雲雨,又曰雲夢澤之雨,謬矣。
賀方回有“風頭夢雨吹成雪”之句,又雲“長廊碧瓦,夢雨時飄灑”,豈亦如雷溪之說乎? 蕭閑憶恒陽家山雲,“誰幻出故山,邱壑謂予心目”,注以故山為江左,非也,隻是指恒陽而已。
“好在斜川三尺玉”,公宅前有池可三畝,号小斜川,三尺字以廣狹深淺言之,俱不安。
注以為潄玉堂泉,按此堂自在北潭中,豈相幹渉。
予官門山甞得闆本,乃是畝字,意其不然,蓋如言幾頃玻璃之類耳。
“暮涼白鳥歸喬木”,乃宅前真景也,而注雲潔身而退,如白鳥之歸林,何其妄哉? 前人有“紅塵三尺險,中有是非波”之句,此以意言耳。
蕭閑詞雲,“市朝氷炭裡滿波瀾”,又雲“千丈堆氷炭”,便露痕迹。
樂天望瞿塘詩雲,“欲識愁多少,髙于灔預堆”,蕭閑送髙子文詞雲,“歸興髙于灔滪堆”,雷溪澷(疑衍)注蓋不知此出處耳。
然樂天固望瞿塘,故即其所見而言,泛用之則不切矣。
蕭閑樂善堂賞荷花詞雲,“胭脂膚瘦熏沉水,翡翠盤髙走夜光”,世多稱之。
此句誠佳,然蓮體寔肥,不宜言瘦。
予友彭子升嘗易膩字,此似差勝;若乃走珠之狀,惟雨露中,然後見之,據詞意當時不應有雨也。
山黛月波之類,蓋搃述所見之景,而雷溪注雲,言此花以上為眉,波為眼,雲為衣,不亦異乎。
至“一枝梅緑橫氷蕚,淡雲新月炯疎星”之句,亦如此說,彼無真見而妄意求之,宜其缪之多也。
蕭閑使髙麗詞雲,“酒病頼花醫卻”,世皆以花為婦人,非也。
此詞過處,既有離索餘香收拾新愁之語,豈複有婦人在乎?以文勢觀之,亦不應爾。
其所謂花,蓋真花也,言其人已去,頼以觧酲者,獨有此物而已,必當時之寔事。
李後主詩雲,“酒惡時拈花蕋嗅”,公詠花詞亦喜用酲心香字,蓋取其清徹之氣,以滌除惡味耳。
蕭閑自鎮陽還兵府贈離筵乞言者雲,“待人間覓個無情,心緒着多情換”,此篇恨别之意,故以情為苦,而還羨無情,終章言之,宜矣。
使髙麗詞亦雲,“無物比情濃,覓無情相博”,次第未應及此也。
謝安謂王羲之曰:中年以來,傷于哀樂。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頼絲竹陶冩,恒恐兒軰覺減其歡樂之趣。
坡詩用其事雲,“正頼絲與竹,陶冩有餘歡”。
夫陶冩雲者,排遣消釋之意也,所謂歡樂之趣有餘,歡者非陶冩,其歡因陶冩而歡耳。
蕭閑屢使此字,而直雲陶冩歡情,陶冩餘歡,舊歡若為陶冩,似背元意。
近歲諸公以作詩自名者,甚衆,然往往持論太髙,開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為凖,六朝而下漸不滿意,至宋人殆不齒矣。
此固知本之說,然世間萬變,皆與古不同,何獨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之乎?就使後人所作,可到三百篇,亦不肯悉安于是矣。
何者?滑稽自喜出竒巧以相誇,人情固有不能已焉者。
宋人之詩,雖大體衰于前古,要亦有以自立不必盡居其後也,遂鄙薄而不道,不已甚乎?少陵以文章為小技,程氏以詩為間言語,然則凡辭逹理順,無可瑕疵者,皆在所取,可也。
其餘優劣何足多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