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雷為震霆,易掩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矣。
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複,何暇塞哉。
此所謂欲益反弊者也。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成言也,陳叔逹嘗引以谏髙祖,而子京則曰,失而不斷,反蒙其亂。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成言也,髙宗嘗舉以告劉祎之,而子京則曰,蓬在麻,不扶而挺。
栁楚賢聞髙祖兵興,說太守尭君素曰: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轉禍為福,今其時也。
子京複畧其辭,曰:君子見幾而作,俟終日耶。
其膏盲之病,類如此。
古人稱炙手可熱者,蓋甚之之辭,而非實事也。
故但可施之詩句諺語耳,而新史稱楊國忠權勢可炙,韋渠年勢熖可炙,田令孜權寵可炙,既已非矣,而複謂李義府門如沸湯,王伾等門若沸羮者,豈不益乖耶? 史稱杜如晦雲,當時浩然歸裡。
王徽雲,公議浩然歸重。
鄭餘慶雲,公論浩然歸重。
許孟容雲,四方浩然,想見其風,古人用浩然字多矣,曷嘗以為歸重想見之意哉。
張公藝九世同居,髙宗問之,書忍字百餘以對,蓋言忍之甚也。
新書去百餘字,意不完矣。
蕭俛、叚文昌勸穆宗銷兵,請宻诏天下有兵處,毎歲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不補此,本分語也。
新史則雲,诏天下鎮兵十之遂,限一為逃死,此卻似總分天下兵為十也,且其法本千百人中去八人,而子京之數乃及十人,豈不失當時之實乎? 杜正倫、虞世南等嘗論事稱旨,太宗謂之曰:我聞神龍可擾而馴,然喉下有逆鱗,觸之則殺人,人主有逆鱗,卿等遂不避犯觸,各進封事,常能如此,朕豈慮危亡哉。
人主稱鱗亦取類雲耳,子京辄雲遂犯吾鱗,不幾指斥乎,又改豈慮字為其慮,亦便道不過。
通鑒雲,索元禮與萬國俊兢為訊囚酷法,或以椽闗手足而轉之,謂之鳯凰曬翅;或以物絆其腰,引枷向前,謂之驢駒拔撅;又有仙人獻果,玉女登梯之狀。
新唐?元禮傳但載其一,雲号曬翅,不知曬何翅也。
舊史李揆試進士,設經史于庭,而引貢士謂之,曰:大國選士,但務得才,經籍在此,請恣尋檢。
而新書改雲,可盡所欲言。
盡言何闗尋檢事? 封倫言于髙祖曰:秦王恃有大功,不服居太子之下。
新書改雲颉祯(颃)太子,此豈當時真語。
且颉颃上下飛也,如何便作得不服居下意。
又說建成作亂,曰:為四海者,不顧其親。
漢祖乞羹此之謂也。
新書但雲,乞羹者謂何。
若無舊史,安知其為髙祖事哉! 劉徳威對太宗雲,律文失入者減三等,失出者減五等,法之為等不一。
而新史削去等字,是總以十分為率而論也。
舊史雲,玄宗聞顔真卿抗賊事,喜謂左右曰,朕不識顔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
通鑒改為作何狀,此亦無傷。
至新書乃雲,何如人,則是總言其性行也。
太宗聞李君羨小字五娘,雲何物女子,如此勇猛。
通鑒雲乃爾勇健。
語雖異而意則同。
新史雲乃此健耶,一此字便不完。
韋夏卿責從弟軌誼受金曰:顧當是哉。
崔湜、岑羲聞韋湊直谏,曰:公敢是耶?其病一也。
君羨,武安人,封武逹郡公,為左武衛将軍,在玄武門。
帝以其皆有武字,遂因告者誅之,而新史直雲皆武也,不亦乖乎。
劉蕡下第,李邰謂人曰:蕡逐我,留吾顔其厚耶。
下第何可言逐也。
趙宗儒遷吏部侍郎,徳宗召見,勞曰:曩與先臣并命,尚念之耶。
古者人臣稱其亡父于君,則有先臣之辭,君稱于臣,未見其例。
子京好改舊語,而往往反不如之。
李邕對或人曰:不颠不狂,其名不彰。
而新史雲,不如是名,亦不傳。
王求禮折蘇味道曰: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亦為瑞雷耶。
新史雲,果以為瑞,則冬月雷,渠為瑞雷耶。
李邰曰:劉蕡不第,我軰登科,實厚顔。
新史曰:蕡逐我,留吾顔其厚耶。
李右折仇士良曰:京師之亂,始自訓注,訓注之起,始自何人。
新史雲,亂京師者,訓
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複,何暇塞哉。
此所謂欲益反弊者也。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成言也,陳叔逹嘗引以谏髙祖,而子京則曰,失而不斷,反蒙其亂。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成言也,髙宗嘗舉以告劉祎之,而子京則曰,蓬在麻,不扶而挺。
栁楚賢聞髙祖兵興,說太守尭君素曰: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轉禍為福,今其時也。
子京複畧其辭,曰:君子見幾而作,俟終日耶。
其膏盲之病,類如此。
古人稱炙手可熱者,蓋甚之之辭,而非實事也。
故但可施之詩句諺語耳,而新史稱楊國忠權勢可炙,韋渠年勢熖可炙,田令孜權寵可炙,既已非矣,而複謂李義府門如沸湯,王伾等門若沸羮者,豈不益乖耶? 史稱杜如晦雲,當時浩然歸裡。
王徽雲,公議浩然歸重。
鄭餘慶雲,公論浩然歸重。
許孟容雲,四方浩然,想見其風,古人用浩然字多矣,曷嘗以為歸重想見之意哉。
張公藝九世同居,髙宗問之,書忍字百餘以對,蓋言忍之甚也。
新書去百餘字,意不完矣。
蕭俛、叚文昌勸穆宗銷兵,請宻诏天下有兵處,毎歲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不補此,本分語也。
新史則雲,诏天下鎮兵十之遂,限一為逃死,此卻似總分天下兵為十也,且其法本千百人中去八人,而子京之數乃及十人,豈不失當時之實乎? 杜正倫、虞世南等嘗論事稱旨,太宗謂之曰:我聞神龍可擾而馴,然喉下有逆鱗,觸之則殺人,人主有逆鱗,卿等遂不避犯觸,各進封事,常能如此,朕豈慮危亡哉。
人主稱鱗亦取類雲耳,子京辄雲遂犯吾鱗,不幾指斥乎,又改豈慮字為其慮,亦便道不過。
通鑒雲,索元禮與萬國俊兢為訊囚酷法,或以椽闗手足而轉之,謂之鳯凰曬翅;或以物絆其腰,引枷向前,謂之驢駒拔撅;又有仙人獻果,玉女登梯之狀。
新唐?元禮傳但載其一,雲号曬翅,不知曬何翅也。
舊史李揆試進士,設經史于庭,而引貢士謂之,曰:大國選士,但務得才,經籍在此,請恣尋檢。
而新書改雲,可盡所欲言。
盡言何闗尋檢事? 封倫言于髙祖曰:秦王恃有大功,不服居太子之下。
新書改雲颉祯(颃)太子,此豈當時真語。
且颉颃上下飛也,如何便作得不服居下意。
又說建成作亂,曰:為四海者,不顧其親。
漢祖乞羹此之謂也。
新書但雲,乞羹者謂何。
若無舊史,安知其為髙祖事哉! 劉徳威對太宗雲,律文失入者減三等,失出者減五等,法之為等不一。
而新史削去等字,是總以十分為率而論也。
舊史雲,玄宗聞顔真卿抗賊事,喜謂左右曰,朕不識顔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
通鑒改為作何狀,此亦無傷。
至新書乃雲,何如人,則是總言其性行也。
太宗聞李君羨小字五娘,雲何物女子,如此勇猛。
通鑒雲乃爾勇健。
語雖異而意則同。
新史雲乃此健耶,一此字便不完。
韋夏卿責從弟軌誼受金曰:顧當是哉。
崔湜、岑羲聞韋湊直谏,曰:公敢是耶?其病一也。
君羨,武安人,封武逹郡公,為左武衛将軍,在玄武門。
帝以其皆有武字,遂因告者誅之,而新史直雲皆武也,不亦乖乎。
劉蕡下第,李邰謂人曰:蕡逐我,留吾顔其厚耶。
下第何可言逐也。
趙宗儒遷吏部侍郎,徳宗召見,勞曰:曩與先臣并命,尚念之耶。
古者人臣稱其亡父于君,則有先臣之辭,君稱于臣,未見其例。
子京好改舊語,而往往反不如之。
李邕對或人曰:不颠不狂,其名不彰。
而新史雲,不如是名,亦不傳。
王求禮折蘇味道曰: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亦為瑞雷耶。
新史雲,果以為瑞,則冬月雷,渠為瑞雷耶。
李邰曰:劉蕡不第,我軰登科,實厚顔。
新史曰:蕡逐我,留吾顔其厚耶。
李右折仇士良曰:京師之亂,始自訓注,訓注之起,始自何人。
新史雲,亂京師者,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