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遺老集卷之十
關燈
小
中
大
史記辨惑二采摭之誤辨下
左傳昭公二十年十月,齊景公疥,遂痁,期而不瘳。
梁邱據與裔欵言于公,曰:吾事鬼神豊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是祝史之罪也,盍誅祝史?晏子不可,曰:民人若病,夫婦皆詛,祝有益也,詛亦有損,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
十二月,晏子侍公于遄台,梁邱據馳而造焉,飲酒樂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
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前因之,有逄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古若無死,爽鸠氏之樂非君所願也。
二十六年冬,齊有彗星,齊侯使禳之,晏子曰,無益也,祇取誣焉,天道不谄,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
齊侯與晏子坐于路寝,公歎曰:羙哉室,其誰有此乎?晏子曰:敢問何謂也。
公曰:吾以為在德。
對曰:如君之言,其陳氏乎?列子曰:景公遊于牛山,臨其國城,而流涕曰:羙哉國乎,郁鬰芉芉,若何去此國而死乎?使古無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邱據從而泣,晏子獨笑于旁,公曰:寡人今日之逰悲,孔與據皆從而泣,子之獨笑,何也?對曰:使賢者而常守之則太公、桓公常守之矣;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則荘公、靈公常守之矣。
數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畝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則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疊處之,疊去之,至于君也而獨為之流涕,是不仁也。
見不仁之君,見谄谀之臣,臣所為獨竊笑也。
史記齊世家雜取二書之說,雲魯昭公三十二年彗星見,景公坐柏寝,歎曰:堂堂誰有此乎?群臣皆注,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
景公曰:彗星出東北,當齊分野,寡人以為憂。
晏子曰:君髙台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不勝,茀星将出,彗星何懼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衆口乎?嗚呼,此一事也,而差互不同如是,其餘謬妄,可勝道哉! 左傳介之推荅母之言,曰:身将隠焉用,文之是求顯也。
史記重下文之二字,或言如此意乃足,因疑左氏脫誤。
予謂不然。
古人語簡有如此者:禮記雲,晉獻公将殺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
君安麗姬,是我傷公之心也。
孟子辨百裡奚事,曾不知以食牛幹秦缪公之為污也,可謂智乎?亦是類也。
且遷記漢文之語,雲吾獨不得亷頗、李牧為吾将,吾豈憂匈奴哉。
此複何異而獨疑,推之言也,雖然亦不可為法也。
周紀雲,晉文公召襄王,襄王會之河陽踐土。
書諱曰:天王狩于河陽。
按左傳仲尼言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狩。
今直雲書諱,誰得而知也。
左傳稱晉靈公欲攻趙盾,其右提彌明死之。
又謂初,盾田于首山,舎于翳桑,見靈輙餓而食之,後輙為公介,禦公徒而免,盾問其名居,不告而亡。
夫言其職,則明為右而輙為介;言其所終,則明死輙亡,其為二人明矣。
而史記雲桑下餓人即提彌明,且又以為宰夫,何耶?左氏之說未必皆可信,然遷之所記寔以是為據焉,則其舛誤不得不辨也。
晉世家雲,趙盾嘗田首山,食桑下餓人,餓人舍其半日。
宦三年未知母之存否,願遺母。
夫存否且不知,願安所遺乎?左傳有今近焉三字于理乃通,遷鹵莽而失之耳。
晉趙盾弟穿弑君,董狐書盾弑以示于朝。
盾不伏,狐曰:子為正卿,亾不越竟,反不讨賊,非子而誰?仲尼稱狐為良史。
左氏雲爾,晉世家既從之矣,而趙世家複雲:君子譏盾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賊,故太史書之如此。
是先出于士論,太史因之而書也。
文既冗複,而意又矛盾,無乃不當乎? 左氏記鉏麑事,雲盾盛服将朝,坐而假寐,麑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觸槐而死。
公羊以為見盾閨門無人,且食魚飱,嘉其易而儉。
故爾史記則雲,盾閨門開居處節。
麑曰:殺忠臣,棄君命,罪一也,乃死。
吾不知閨門開居處節,何以為忠也? 郄克恥為齊母所笑,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渉河。
左傳雲爾,齊世家曰:不是報,不複渉河。
意既異矣。
至晉世家則又雲,不報齊者,河伯視之。
記一事而差殊若是,失之不精也。
左氏曰:郄克聘于齊,既登,婦人笑于房,郄克怒,故有鞌之役。
杜注雲,跛而登階,故笑之。
谷梁子曰:季孫行父秃,卻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時聘于齊。
公羊曰
梁邱據與裔欵言于公,曰:吾事鬼神豊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是祝史之罪也,盍誅祝史?晏子不可,曰:民人若病,夫婦皆詛,祝有益也,詛亦有損,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
十二月,晏子侍公于遄台,梁邱據馳而造焉,飲酒樂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
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前因之,有逄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古若無死,爽鸠氏之樂非君所願也。
二十六年冬,齊有彗星,齊侯使禳之,晏子曰,無益也,祇取誣焉,天道不谄,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
齊侯與晏子坐于路寝,公歎曰:羙哉室,其誰有此乎?晏子曰:敢問何謂也。
公曰:吾以為在德。
對曰:如君之言,其陳氏乎?列子曰:景公遊于牛山,臨其國城,而流涕曰:羙哉國乎,郁鬰芉芉,若何去此國而死乎?使古無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邱據從而泣,晏子獨笑于旁,公曰:寡人今日之逰悲,孔與據皆從而泣,子之獨笑,何也?對曰:使賢者而常守之則太公、桓公常守之矣;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則荘公、靈公常守之矣。
數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畝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則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疊處之,疊去之,至于君也而獨為之流涕,是不仁也。
見不仁之君,見谄谀之臣,臣所為獨竊笑也。
史記齊世家雜取二書之說,雲魯昭公三十二年彗星見,景公坐柏寝,歎曰:堂堂誰有此乎?群臣皆注,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
景公曰:彗星出東北,當齊分野,寡人以為憂。
晏子曰:君髙台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不勝,茀星将出,彗星何懼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衆口乎?嗚呼,此一事也,而差互不同如是,其餘謬妄,可勝道哉! 左傳介之推荅母之言,曰:身将隠焉用,文之是求顯也。
史記重下文之二字,或言如此意乃足,因疑左氏脫誤。
予謂不然。
古人語簡有如此者:禮記雲,晉獻公将殺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
君安麗姬,是我傷公之心也。
孟子辨百裡奚事,曾不知以食牛幹秦缪公之為污也,可謂智乎?亦是類也。
且遷記漢文之語,雲吾獨不得亷頗、李牧為吾将,吾豈憂匈奴哉。
此複何異而獨疑,推之言也,雖然亦不可為法也。
周紀雲,晉文公召襄王,襄王會之河陽踐土。
書諱曰:天王狩于河陽。
按左傳仲尼言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狩。
今直雲書諱,誰得而知也。
左傳稱晉靈公欲攻趙盾,其右提彌明死之。
又謂初,盾田于首山,舎于翳桑,見靈輙餓而食之,後輙為公介,禦公徒而免,盾問其名居,不告而亡。
夫言其職,則明為右而輙為介;言其所終,則明死輙亡,其為二人明矣。
而史記雲桑下餓人即提彌明,且又以為宰夫,何耶?左氏之說未必皆可信,然遷之所記寔以是為據焉,則其舛誤不得不辨也。
晉世家雲,趙盾嘗田首山,食桑下餓人,餓人舍其半日。
宦三年未知母之存否,願遺母。
夫存否且不知,願安所遺乎?左傳有今近焉三字于理乃通,遷鹵莽而失之耳。
晉趙盾弟穿弑君,董狐書盾弑以示于朝。
盾不伏,狐曰:子為正卿,亾不越竟,反不讨賊,非子而誰?仲尼稱狐為良史。
左氏雲爾,晉世家既從之矣,而趙世家複雲:君子譏盾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賊,故太史書之如此。
是先出于士論,太史因之而書也。
文既冗複,而意又矛盾,無乃不當乎? 左氏記鉏麑事,雲盾盛服将朝,坐而假寐,麑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觸槐而死。
公羊以為見盾閨門無人,且食魚飱,嘉其易而儉。
故爾史記則雲,盾閨門開居處節。
麑曰:殺忠臣,棄君命,罪一也,乃死。
吾不知閨門開居處節,何以為忠也? 郄克恥為齊母所笑,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渉河。
左傳雲爾,齊世家曰:不是報,不複渉河。
意既異矣。
至晉世家則又雲,不報齊者,河伯視之。
記一事而差殊若是,失之不精也。
左氏曰:郄克聘于齊,既登,婦人笑于房,郄克怒,故有鞌之役。
杜注雲,跛而登階,故笑之。
谷梁子曰:季孫行父秃,卻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時聘于齊。
公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