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第七節

關燈
;而且,盡管最大多數人的愛好綜合起來就是良好的風尚,但懂得風尚的人是很少的,正如:盡管最共同的特點綜合起來就是美,但美麗的人畢竟還是很少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問題并不是說:我們愛什麼東西是因為它對我們有用,我們恨什麼東西是因為它對我們有害。

    我們的審美力是隻用在一些不關緊要的東西上,或者,頂多也隻是用在一些有趣味的東西上,而不用在生活必需的東西上的,對于生活必需的東西,是用不着審美的,隻要我們有胃口就行了。

    正是這個緣故,我們在審美方面要作出純正的判斷是很困難的,而且好象是十分任性的,因為,審美力是聽命于本能的,除了本能以外,我們是找不到它那樣判斷的原因的。

    我們還要區别它在精神的領域中的規律和它在物質的領域中的規律。

    在物質的領域中,審美的原理好象是絕對地無法解釋的。

    但須注意的是,在一切摹仿的行為中,是包含着精神的因素的,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在表面上好象是物質的,而實際上不是物質的。

    我還要補充一點,審美的标準是有地方性的,許多事物的美或不美,要以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政治制度為轉移;而且有時候還要随人的年齡、性别和性格的不同而不同,在這方面,我們對審美的原理是無可争論的。

     審美力是人天生就有的,然而并不是人人的審美力都是相等的,它的發展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每一個人的審美力都将因為種種不同的原因而有所變化。

    一個人可能具有的審美力的大小,是以他天賦的感受力為轉移的;而它的培養和形式則取決于他所生活的社會環境。

    第一,我們必須在好幾種社會環境中生活過,才能作許多的比較。

    第二,還需要有娛樂和消閑的場所,因為在事業的往來中我們不是按興趣而是按利害關系去做的。

    第三,還需要有這樣的社交場合:在這種場合中,不平等的現象既不顯著,偏見的壓力也不太大,而且,在這種場合中人們所追逐的是聲色而不是虛榮;因為,在相反的情況下,一時的時髦将壓倒人們的愛好,使他們在選擇東西的時候,不問那個東西是不是他們所喜歡,而隻問它能不能使他們引人注目。

     在後面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說良好的風尚就是大多數人的喜好,那就不對了。

    為什麼呢?因為目的變了。

    因此,大多數人的看法并不是他們自己的看法,而是他們認為比他們高明的人的看法;那些人怎樣說,他們就跟着怎樣說;他們之所以稱道某一個東西,并不是因為它好,而是因為那些人在稱道它。

    在任何時候,讓每一個人有他自己的看法,這樣,大多數人所稱道的東西其本身便必然是好的。

     在人做的東西中所表現的美完全是摹仿的。

    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在大自然中的。

    我們愈是違背這個老師的指導,我們所做的東西便愈不象樣子。

    因此,我們要從我們所喜歡的事物中選擇我們的模特兒;至于臆造的美之所以為美,完全是由人的興之所至和憑借權威來斷定的,因此,隻不過是因為那些支配我們的人喜歡它,所以才說它是美。

     支配我們的人是藝術家、大人物和大富翁,而對他們進行支配的,則是他們的利益和虛榮。

    他們或者是為了炫耀财富,或者是為了從中牟利,競相尋求消費金錢的新奇的手段。

    因此,奢侈的習氣才得以風糜,從而使人們反而喜歡那些很難得到的和很昂貴的東西。

    所以,世人所謂的美,不僅不酷似自然,而且硬要作得同自然相反。

    這就是為什麼奢侈和不良的風尚總是分不開的原因。

    哪裡崇尚奢侈,哪裡的風尚就很糟糕。

     特别是在男女的交往中,審美力不論或好或壞都容易表現出來;它的陶冶是必然要受到在這種交往中所接觸的對象的影響的。

    但是,由于男女交往的種種便利條件沖淡了喜悅對方的心,審美力就一定會因之退化的;我覺得,我們在這裡又找到了另外一個最能說明良好的風尚取決于良好的道德的原因。

     在有形的和需要憑感官判斷的事物方面,應當斟酌婦女們的愛好去做;在精神的和需要憑智力判斷的事物方面,應當斟酌男子們的愛好去做。

    當婦女們确實做到象一個女性的樣子的時候,她們就隻是過問她們有能力過問的事情的,而且作出的判斷往往是很正确的;但是,當她們硬要指指點點地批評文學,說這本書做得好、那本書做得不好,而且還要把她們所有的精力用來做書的時候,她們的看法就會一無是處的。

    做書的人如果拿他的著作去請教于女學士,那一定會弄得很糟糕的;講時髦的男子如果去請婦女們指點他們的打扮的話,那一定會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