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六節
關燈
小
中
大
要等孩子長成大人,而且要等到那個人不在人世的時候才能教了。
關于這一點,我首先要回答的是,有一些玄義不僅是人不能理解的,而且是不能相信的;如果不是教孩子們從小就學着撒謊的話,我看,用教條去教他們就沒有什麼好處。
再說,要承認玄義,就至少要知道它們是不可思議的,而孩子們連這個概念也是不可能懂得的。
當一個人還處在事事都覺得是很玄妙的年齡時,就無所謂玄妙了。
"要信上帝才能得救。
"這個被誤解了的教條導緻人們以毒辣的手段消滅異己,而且使人養成愛說空話的習慣,因而學到一些虛無缥缈的東西,嚴重地摧殘了人的理智。
毫無疑問,要永遠得救,就不能浪費一點點光陰;不過,如果反來複去地老是念幾句話就可以永遠得救的話,我就不明白我們為什麼不可以讓喜鵲和鹦鹉也象孩子們那樣升入天堂了。
信仰的義務是含有履行這種義務的可能性的。
沒有信仰的哲學是錯誤的,因為它誤用了它所培養的理智,而且把它能夠理解的真理也抛棄了。
但是,一個自稱為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他有什麼可信的呢?他隻能相信他懂了的東西;他對你教他講的那些話,是理解得這樣的少,以至你拿相反的道理去教他,他也是馬上會接受的。
小孩子和許多成年人的信仰是一個地理問題。
他們是不是生在羅馬就比生在麥加的禀賦好呢?你告訴這個人說穆罕默德是代替神說話的人,他于是就跟着說穆罕默德是代替神說話的人;你告訴那個人說穆罕默德是一個惡棍,那個人也就跟着說穆罕默德是一個惡棍。
如果把兩個人的位置換一下,這個人就會相信另一個人所相信的說法。
我們能不能因此就把兩個禀賦如此相象的人,一個送進天堂,一個投入地獄呢?當一個孩子說他信上帝的時候,他所信的并不是上帝,而是張三李四,因為是他們告訴他有一個世人都稱之為上帝的東西;所以說他對上帝的信仰就如同幼裡皮底斯所說的: 啊,丘必特!對于你,我隻聽說過你的名,而未見過你這個神。
我們認為,還沒有成長到懂事的年齡就死去的孩子,是不會失去永恒的幸福的,因為天主教的教徒也認為,受過洗禮的孩子,即使沒有聽說過上帝,也是不會失去永恒的幸福的。
因此,在有些情況下不信上帝也是可以得救的;這種情況發生在兒童時期或瘋癫時期,因為這時候人的精神不能進行為了認識上帝而必須進行的活動。
這裡,我認為你和我之間的分歧在于:你認為孩子們在七歲的時候就能認識上帝,而我則認為他們即使到了十五歲也是不行的。
我的看法是對還是不對,不能拿一個信條來判斷,而必須簡單地看一看自然的曆史。
由上述原理也可以看出,這樣的人即使到老年都沒有信過上帝,隻要他自己不是故意不信,就不能因為他沒有信過上帝而剝奪他來生去見上帝的權利;我認為,他當然不是自己願意成為這種故意不信上帝的人的。
就瘋人來說,你也承認疾病雖然是奪去了他們的精神能力,但沒有剝奪他們做人的資格,因此也就不能剝奪他們享受上帝的恩惠的權利。
既然如此,為什麼那些從童年時候起即與世隔離而過着極端野蠻的生活的人,僅僅由于未獲得隻有與人交往才能獲得的知識,你們就不同意他們也享受上帝的恩惠呢?你們也許會說:"那是因為要這樣一個野蠻人把他的思想提高到能夠認識真正的上帝,顯然是不可能的。
"理智告訴我們說,隻有在一個人有意犯下錯誤之後,我們才應該給他以懲罰,我們決不能把一個人的無可改進的愚昧無知看作是他的罪惡。
由此可見,在永恒的正義面前,所有一切願信上帝的人,如果他具備了一些必要的智慧的話,就算是信上帝了,而且,除了那些存心不接受真理的人以外,即使一個人不信上帝,也不應該因此就懲罰他。
我們不要向那些沒有能力理解真理的人宣講真理,因為那樣做,等于是散布謬誤。
他甯可對上帝一點觀念都沒有,而不可對上帝産生鄙俗的、荒誕的、侮辱的和不尊敬的觀念:不知道上帝的存在,總不如亵渎上帝的害處大。
忠厚的普盧塔克說:"我甯願人家認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普魯塔克這樣一個人,而不願人家說:'普盧塔克為人既不公正又很妒忌,而且還是那樣的專橫,硬要人家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情。
'" 在孩子們的心中把上帝描畫成奇形怪狀的樣子,其最大的壞處就是這些樣子将終生留在他們的心中,甚至在他們長成大人的時候也認為上帝無非就是他們在兒童時期聽到别人所講的那個樣子。
我在瑞士曾經看見過一家人是這樣地相信這個原理,以至那和藹虔誠的母親在他的兒子幼小的時候不向他講宗教,怕的是他滿足于這一點點粗淺的知識,到了懂事的年齡時就連更好的知識也不要了。
這個孩子聽人家講到上帝的時候總是肅然起敬的,而一當他自己要講上帝的時候,人家就制止他,好象這個事情太深奧,不是他那樣的人可以講的。
這樣的忌諱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同時,出于自尊心,他便如饑似渴地想望趕快有一個時候把大家硬不要他知道的神秘事情弄個明白。
大家愈不向他講上帝,愈不許他自己講上帝,他反而愈是想知道上帝。
這個孩子覺得到處都看到上帝。
我耽心的是:象這樣故作神秘的樣子,将過分地刺激一個青年人的想象力,把他的頭腦弄得迷迷糊糊的,以至最後不是使他成為上帝的信徒,而是成為上帝的盲信者。
我們毫不耽心愛彌兒會變成這個樣子,因為他對所有一切超過他理解力的東西都一概不去過問,聽到人家講他不懂得的事物,他總是心不在焉。
有好些事情他都認為與他不相幹,即使再多一件事情也不至于使他感到為難;他
關于這一點,我首先要回答的是,有一些玄義不僅是人不能理解的,而且是不能相信的;如果不是教孩子們從小就學着撒謊的話,我看,用教條去教他們就沒有什麼好處。
再說,要承認玄義,就至少要知道它們是不可思議的,而孩子們連這個概念也是不可能懂得的。
當一個人還處在事事都覺得是很玄妙的年齡時,就無所謂玄妙了。
"要信上帝才能得救。
"這個被誤解了的教條導緻人們以毒辣的手段消滅異己,而且使人養成愛說空話的習慣,因而學到一些虛無缥缈的東西,嚴重地摧殘了人的理智。
毫無疑問,要永遠得救,就不能浪費一點點光陰;不過,如果反來複去地老是念幾句話就可以永遠得救的話,我就不明白我們為什麼不可以讓喜鵲和鹦鹉也象孩子們那樣升入天堂了。
信仰的義務是含有履行這種義務的可能性的。
沒有信仰的哲學是錯誤的,因為它誤用了它所培養的理智,而且把它能夠理解的真理也抛棄了。
但是,一個自稱為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他有什麼可信的呢?他隻能相信他懂了的東西;他對你教他講的那些話,是理解得這樣的少,以至你拿相反的道理去教他,他也是馬上會接受的。
小孩子和許多成年人的信仰是一個地理問題。
他們是不是生在羅馬就比生在麥加的禀賦好呢?你告訴這個人說穆罕默德是代替神說話的人,他于是就跟着說穆罕默德是代替神說話的人;你告訴那個人說穆罕默德是一個惡棍,那個人也就跟着說穆罕默德是一個惡棍。
如果把兩個人的位置換一下,這個人就會相信另一個人所相信的說法。
我們能不能因此就把兩個禀賦如此相象的人,一個送進天堂,一個投入地獄呢?當一個孩子說他信上帝的時候,他所信的并不是上帝,而是張三李四,因為是他們告訴他有一個世人都稱之為上帝的東西;所以說他對上帝的信仰就如同幼裡皮底斯所說的: 啊,丘必特!對于你,我隻聽說過你的名,而未見過你這個神。
我們認為,還沒有成長到懂事的年齡就死去的孩子,是不會失去永恒的幸福的,因為天主教的教徒也認為,受過洗禮的孩子,即使沒有聽說過上帝,也是不會失去永恒的幸福的。
因此,在有些情況下不信上帝也是可以得救的;這種情況發生在兒童時期或瘋癫時期,因為這時候人的精神不能進行為了認識上帝而必須進行的活動。
這裡,我認為你和我之間的分歧在于:你認為孩子們在七歲的時候就能認識上帝,而我則認為他們即使到了十五歲也是不行的。
我的看法是對還是不對,不能拿一個信條來判斷,而必須簡單地看一看自然的曆史。
由上述原理也可以看出,這樣的人即使到老年都沒有信過上帝,隻要他自己不是故意不信,就不能因為他沒有信過上帝而剝奪他來生去見上帝的權利;我認為,他當然不是自己願意成為這種故意不信上帝的人的。
就瘋人來說,你也承認疾病雖然是奪去了他們的精神能力,但沒有剝奪他們做人的資格,因此也就不能剝奪他們享受上帝的恩惠的權利。
既然如此,為什麼那些從童年時候起即與世隔離而過着極端野蠻的生活的人,僅僅由于未獲得隻有與人交往才能獲得的知識,你們就不同意他們也享受上帝的恩惠呢?你們也許會說:"那是因為要這樣一個野蠻人把他的思想提高到能夠認識真正的上帝,顯然是不可能的。
"理智告訴我們說,隻有在一個人有意犯下錯誤之後,我們才應該給他以懲罰,我們決不能把一個人的無可改進的愚昧無知看作是他的罪惡。
由此可見,在永恒的正義面前,所有一切願信上帝的人,如果他具備了一些必要的智慧的話,就算是信上帝了,而且,除了那些存心不接受真理的人以外,即使一個人不信上帝,也不應該因此就懲罰他。
我們不要向那些沒有能力理解真理的人宣講真理,因為那樣做,等于是散布謬誤。
他甯可對上帝一點觀念都沒有,而不可對上帝産生鄙俗的、荒誕的、侮辱的和不尊敬的觀念:不知道上帝的存在,總不如亵渎上帝的害處大。
忠厚的普盧塔克說:"我甯願人家認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普魯塔克這樣一個人,而不願人家說:'普盧塔克為人既不公正又很妒忌,而且還是那樣的專橫,硬要人家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情。
'" 在孩子們的心中把上帝描畫成奇形怪狀的樣子,其最大的壞處就是這些樣子将終生留在他們的心中,甚至在他們長成大人的時候也認為上帝無非就是他們在兒童時期聽到别人所講的那個樣子。
我在瑞士曾經看見過一家人是這樣地相信這個原理,以至那和藹虔誠的母親在他的兒子幼小的時候不向他講宗教,怕的是他滿足于這一點點粗淺的知識,到了懂事的年齡時就連更好的知識也不要了。
這個孩子聽人家講到上帝的時候總是肅然起敬的,而一當他自己要講上帝的時候,人家就制止他,好象這個事情太深奧,不是他那樣的人可以講的。
這樣的忌諱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同時,出于自尊心,他便如饑似渴地想望趕快有一個時候把大家硬不要他知道的神秘事情弄個明白。
大家愈不向他講上帝,愈不許他自己講上帝,他反而愈是想知道上帝。
這個孩子覺得到處都看到上帝。
我耽心的是:象這樣故作神秘的樣子,将過分地刺激一個青年人的想象力,把他的頭腦弄得迷迷糊糊的,以至最後不是使他成為上帝的信徒,而是成為上帝的盲信者。
我們毫不耽心愛彌兒會變成這個樣子,因為他對所有一切超過他理解力的東西都一概不去過問,聽到人家講他不懂得的事物,他總是心不在焉。
有好些事情他都認為與他不相幹,即使再多一件事情也不至于使他感到為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