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活的青年人的心懂得幸福和快樂!他那位可憐的教師原來說要對他進行優良的教育,可是從現在的做法看,隻不過是叫他去受苦罷了。
"有些人也許會這樣說的;這同我有什麼關系?我說過要使他過得幸福,但是我沒有說過要使他在表面上看起來幸福。
如果你硬要迷惑于外表,把表面現象當做真實,能怪我錯了嗎? 現在假定有兩個受過初步教育的青年人從截然相反的門進入社會。
其中之一馬上就登上了奧林匹斯山,活躍于最體面的上流社會;人們帶他出入宮廷,出入大官、富人和名媛之家。
我假定他到處都受到歡迎,但我看不出這種歡迎對他的理智有什麼好處;我假定他的理智将拒絕這種歡迎,快樂的事情紛至沓來,每天都有新的事物使他感到喜歡,他對所有一切都是那樣的有興趣,從而也引起了你的興趣。
你看他是那樣的專心、入迷和好奇;他所贊美的第一個事物将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以為他是感到滿意了;可是再看一看他的精神狀态,你以為他在享樂;可是我,我卻認為他在受罪。
當他一睜開眼睛的時候,他首先看見的是什麼呢?各種各樣他以前沒有見過的所謂的财産,然而其中大部分的東西他隻能一時接觸一下,因此在他看來,便覺得它們之出現在他的眼前,隻是為了使他難過,難過他沒有那些東西。
當他在宮庭漫步的時候,你從他那又憂愁又好奇的樣子就可以看出他暗中在想他父母的家為什麼不是這樣。
他的每一個問題都在告訴你,他在不斷地把他自己同那間房屋的主人加以比較,一加比較,他就感到羞恥,産生反感,從而助長了他的虛榮。
如果他碰到一個青年人比他穿得好,我就發現他嘴裡在嘟囔,抱怨他自己的父母太悭吝。
即使他比别人穿得好,他也痛苦,因為他覺得同那個人比起來,自己在出身或智慧上是相形見拙的,所以反而使他那一身錦繡在一件樸樸素素的布衣服面前顯得醜陋。
假使在一群人中間隻有他一個人顯得最漂亮,假使他因此就伸長脖子讓人家看他,這時候,誰不想打掉一個花花公子的浮華虛驕的神氣呢?大家都一齊動起來:嚴肅的人用不安的眼光看他,愛諷刺的人用冷嘲熱諷的話說他,即使當時看不起他的人隻有一個,但一個人的輕蔑态度也馬上會使别人的喝采帶上惡意的成分。
他要什麼我們就給他什麼,讓他盡情地高興,對他百般地誇獎,使他穿得漂亮,精神飽滿,讨人喜歡,也許有些婦女會來找他;但是,如果不是他愛她們,而是她們來追求他的話,其結果就會使他成為一個瘋人而不會成為一個情人:他也許可以碰上好運氣,但他不能一往情深地領略其中的樂趣。
他的欲望既然很快就得到了滿足,所以反而使他覺得郁郁不樂;本來是為了使他獲得幸福生活的女性,竟在他還不懂得是怎樣一回事情以前,就已經使他感到厭煩,覺得沒有什麼意義;即使他還繼續去追求的話,那也隻是出于無聊;及至他了解其真意而有所鐘情的時候,他也許就不再是一個唯一可愛的美少年了,他在他的情人當中也許始終就找不到忠貞的佳人了。
我還沒有談到同這種生活分不開的糾紛、變節、黑暗和痛心的事情哩。
我們處世的經驗将使我們對世事感到厭惡,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我在這裡隻是談一下随第一個妄念帶來的煩惱。
他,在親友的懷抱中一直生活到今天,深深知道自己是他們唯一無二的愛護的對象,可是現在一下就進入了另外一個環境,使他在其中竟成了無足輕重的人;他,長久以來都是他那個世界的中心,而現在竟發現自己好象是掉進了一個陌生的世界;這一切,在他看來,同他以前的生活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照啊!他在自己的親友中養成了妄自尊大的觀念,而在陌生人中,如果不丢掉這種觀念的話,豈不要遭到許多的侮弄和羞辱!當他是小孩子的時候,大家都讓他,大家都殷勤地照顧他;而一成了青年,就必須要他讓大家了,否則,哪怕他隻保留一點點舊樣子,他就要受到多麼嚴酷的教訓!他一向是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因此養成了這種習慣,使他想得到更多的東西,使他不斷地覺得他缺少這樣或那樣,一切讨他喜歡的東西都在引誘他,别人有什麼他就想要什麼。
他垂涎一切,他妒忌每一個人,他到處想高居人上;虛榮在腐蝕他,不可克制的欲望的火焰焚燒着他年輕的心;有了欲望,同時也就産生了猜忌和仇恨。
所有一切腐化人的欲念都同時在他的心中爆發出來,在喧嚣的世界中,他被這些欲念弄得激動不安,他每天晚上都帶着不安的心情回家,對自己不滿意,也對别人不滿意;他睡覺中也在反來複去地憑空打算,被千百種奇奇怪怪的想法弄得心緒不甯,他傲慢的心在夢中給他描繪出他一生如饑如渴地想望而不可能得到的虛幻的财富。
以上所談的,就是你的學生。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我的學生。
如果第一個使他印象深刻的情景是很凄涼的,則他一回想他自身就會獲得一種快樂的感覺。
當他看見他免掉了那麼多的災難,他就會以他沒有想成為那樣的人而感到高興。
他分擔他的同伴的痛苦,而這種分擔完全是自覺自願出自一片好心的。
他同情他們的痛苦,同時又以自己沒有遭到他們那種痛苦而感到慶幸。
在這種情況下,他覺得他有一股能使我們超越自我的力量,使我們除了為我們自己的幸福以外,還能把多餘的精力用之于别人。
要同情别人的痛苦,當然要知道别人的痛苦是怎樣一回事情,但不一定要自己去感受那種痛苦。
當一個人受過痛苦,或者害怕受痛苦的時候,他就會同情那些正在受痛苦的人的;但是,當他自己受痛苦的時候,他就隻同情他自己了。
所以,如果說所有的人都因為有遭遇人生的苦難的可能,所以要把他目前不用之于自身的情感給予别人,則由此可見,在同情别人的時候,自己的心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快樂,因為這表明我們有豐富的情感,反之,一個硬心腸的人總是很痛苦的,因為他的心不讓他有多餘的情感去同情别人。
我們太從表面現象去判斷幸福了,所以,我們認為幸福的地方,恰恰是最不幸福的地方;我們到不可能有幸福的地方去尋求幸福,因為快樂往往隻是幸福的可疑的征兆。
一個快樂的人往往是一個不幸的
"有些人也許會這樣說的;這同我有什麼關系?我說過要使他過得幸福,但是我沒有說過要使他在表面上看起來幸福。
如果你硬要迷惑于外表,把表面現象當做真實,能怪我錯了嗎? 現在假定有兩個受過初步教育的青年人從截然相反的門進入社會。
其中之一馬上就登上了奧林匹斯山,活躍于最體面的上流社會;人們帶他出入宮廷,出入大官、富人和名媛之家。
我假定他到處都受到歡迎,但我看不出這種歡迎對他的理智有什麼好處;我假定他的理智将拒絕這種歡迎,快樂的事情紛至沓來,每天都有新的事物使他感到喜歡,他對所有一切都是那樣的有興趣,從而也引起了你的興趣。
你看他是那樣的專心、入迷和好奇;他所贊美的第一個事物将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以為他是感到滿意了;可是再看一看他的精神狀态,你以為他在享樂;可是我,我卻認為他在受罪。
當他一睜開眼睛的時候,他首先看見的是什麼呢?各種各樣他以前沒有見過的所謂的财産,然而其中大部分的東西他隻能一時接觸一下,因此在他看來,便覺得它們之出現在他的眼前,隻是為了使他難過,難過他沒有那些東西。
當他在宮庭漫步的時候,你從他那又憂愁又好奇的樣子就可以看出他暗中在想他父母的家為什麼不是這樣。
他的每一個問題都在告訴你,他在不斷地把他自己同那間房屋的主人加以比較,一加比較,他就感到羞恥,産生反感,從而助長了他的虛榮。
如果他碰到一個青年人比他穿得好,我就發現他嘴裡在嘟囔,抱怨他自己的父母太悭吝。
即使他比别人穿得好,他也痛苦,因為他覺得同那個人比起來,自己在出身或智慧上是相形見拙的,所以反而使他那一身錦繡在一件樸樸素素的布衣服面前顯得醜陋。
假使在一群人中間隻有他一個人顯得最漂亮,假使他因此就伸長脖子讓人家看他,這時候,誰不想打掉一個花花公子的浮華虛驕的神氣呢?大家都一齊動起來:嚴肅的人用不安的眼光看他,愛諷刺的人用冷嘲熱諷的話說他,即使當時看不起他的人隻有一個,但一個人的輕蔑态度也馬上會使别人的喝采帶上惡意的成分。
他要什麼我們就給他什麼,讓他盡情地高興,對他百般地誇獎,使他穿得漂亮,精神飽滿,讨人喜歡,也許有些婦女會來找他;但是,如果不是他愛她們,而是她們來追求他的話,其結果就會使他成為一個瘋人而不會成為一個情人:他也許可以碰上好運氣,但他不能一往情深地領略其中的樂趣。
他的欲望既然很快就得到了滿足,所以反而使他覺得郁郁不樂;本來是為了使他獲得幸福生活的女性,竟在他還不懂得是怎樣一回事情以前,就已經使他感到厭煩,覺得沒有什麼意義;即使他還繼續去追求的話,那也隻是出于無聊;及至他了解其真意而有所鐘情的時候,他也許就不再是一個唯一可愛的美少年了,他在他的情人當中也許始終就找不到忠貞的佳人了。
我還沒有談到同這種生活分不開的糾紛、變節、黑暗和痛心的事情哩。
我們處世的經驗将使我們對世事感到厭惡,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我在這裡隻是談一下随第一個妄念帶來的煩惱。
他,在親友的懷抱中一直生活到今天,深深知道自己是他們唯一無二的愛護的對象,可是現在一下就進入了另外一個環境,使他在其中竟成了無足輕重的人;他,長久以來都是他那個世界的中心,而現在竟發現自己好象是掉進了一個陌生的世界;這一切,在他看來,同他以前的生活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照啊!他在自己的親友中養成了妄自尊大的觀念,而在陌生人中,如果不丢掉這種觀念的話,豈不要遭到許多的侮弄和羞辱!當他是小孩子的時候,大家都讓他,大家都殷勤地照顧他;而一成了青年,就必須要他讓大家了,否則,哪怕他隻保留一點點舊樣子,他就要受到多麼嚴酷的教訓!他一向是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因此養成了這種習慣,使他想得到更多的東西,使他不斷地覺得他缺少這樣或那樣,一切讨他喜歡的東西都在引誘他,别人有什麼他就想要什麼。
他垂涎一切,他妒忌每一個人,他到處想高居人上;虛榮在腐蝕他,不可克制的欲望的火焰焚燒着他年輕的心;有了欲望,同時也就産生了猜忌和仇恨。
所有一切腐化人的欲念都同時在他的心中爆發出來,在喧嚣的世界中,他被這些欲念弄得激動不安,他每天晚上都帶着不安的心情回家,對自己不滿意,也對别人不滿意;他睡覺中也在反來複去地憑空打算,被千百種奇奇怪怪的想法弄得心緒不甯,他傲慢的心在夢中給他描繪出他一生如饑如渴地想望而不可能得到的虛幻的财富。
以上所談的,就是你的學生。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我的學生。
如果第一個使他印象深刻的情景是很凄涼的,則他一回想他自身就會獲得一種快樂的感覺。
當他看見他免掉了那麼多的災難,他就會以他沒有想成為那樣的人而感到高興。
他分擔他的同伴的痛苦,而這種分擔完全是自覺自願出自一片好心的。
他同情他們的痛苦,同時又以自己沒有遭到他們那種痛苦而感到慶幸。
在這種情況下,他覺得他有一股能使我們超越自我的力量,使我們除了為我們自己的幸福以外,還能把多餘的精力用之于别人。
要同情别人的痛苦,當然要知道别人的痛苦是怎樣一回事情,但不一定要自己去感受那種痛苦。
當一個人受過痛苦,或者害怕受痛苦的時候,他就會同情那些正在受痛苦的人的;但是,當他自己受痛苦的時候,他就隻同情他自己了。
所以,如果說所有的人都因為有遭遇人生的苦難的可能,所以要把他目前不用之于自身的情感給予别人,則由此可見,在同情别人的時候,自己的心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快樂,因為這表明我們有豐富的情感,反之,一個硬心腸的人總是很痛苦的,因為他的心不讓他有多餘的情感去同情别人。
我們太從表面現象去判斷幸福了,所以,我們認為幸福的地方,恰恰是最不幸福的地方;我們到不可能有幸福的地方去尋求幸福,因為快樂往往隻是幸福的可疑的征兆。
一個快樂的人往往是一個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