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願意去争取的。
硬要一個小孩子相信你教他的東西都是有用的,這做起來當然很容易;但是,如果你不能使他從心眼裡相信,則強要他相信是辦不到的。
平平淡淡地講一番道理,即使能使我們對一件事情表示贊同或非難,那也沒有用處,隻有欲念才能使我們有所行動:我們對不感興趣的東西,怎麼會産生欲念呢? 一個小孩子不能理解的事物,就絕不能告訴他。
當他對人情幾乎還一無所知的時候,由于我們不能把他當作成人來培養,所以,為了教育他,就必須要成人的一舉一動都宛如孩子。
當你考慮到什麼東西在他長大以後也許對他有用處的時候,你也隻能對他講他目前就知道其用處的東西。
此外,一到他開始懂得道理的時候,就絕不能使他用自己同其他的孩子相比較,即使在賽跑的時候,也不能使他有敵手或競争者:我甯肯讓他一點東西都不學,也不願意他隻因出于妒忌或虛榮而學到很多的東西。
我隻是把他每一年的進步都記下來,以便同他下一年取得的進步相比較;我将這樣對他說:"現在你長高了好些,看一看你去年跳過的溝和你搬過的重物;再看看這邊,你去年把一塊石頭扔了那樣的距離,你一口氣就跑了那樣長的路,等等;現在,再瞧一瞧你目前有多大的本領。
"我這樣鼓動他,所以不至于使他對任何人産生妒忌的心。
他想超過他去年的成績,這一點,他是可以做到的;我看不出他一心要賽過他自己有什麼害處。
我對書是很憎恨的,因為它隻能教我們談論我們實際上是不知道的東西。
有人說,赫米斯把科學的原理刻在石柱上,以便使他的發現不至被洪水沖掉。
如果他把它們深深地印在人的頭腦裡,它們就可以一代一代地保存下來。
經過訓練的大腦,是最安全的銘刻人類知識的石碑。
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把分散在那樣多書笈中的許多知識聯系起來,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把它們綜合起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即:使人容易學習,有興趣去學習,而且,即使象孩子那樣年齡的人,也能鼓勵他去學習?如果我們能夠創造一種環境,以便在其中可以把人的一切自然需要都明顯地顯示給孩子,同時把滿足這種需要的辦法也巧妙地展現出來,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環境的生動而天然的情景去初步訓練他的想象力。
熱心的哲學家,我已經看見你的想象力開動起來了。
可是,請你不要再花什麼氣力,因為這種環境已經找到了,已經有人把它向我們描述過了,而且,不瞞你說,比你所描述的還好得多,至少比你所描述的要逼真得多和樸實得多。
既然是我們非讀書不可,那麼,有一本書在我看來對自然教育是論述得很精采的。
我的愛彌兒最早讀的就是這本書;在很長的一個時期裡,他的圖書館裡就隻有這樣一本書,而且它在其中始終占居一個突出的地位。
它就是我們學習的課本,我們關于自然科學的一切談話,都不過是對它的一個注釋罷了。
它可以用來測驗我們的判斷力是不是有了進步;隻要我們的趣味沒有遭到敗壞,則我們始終是喜歡讀它的。
這本好書是什麼呢?是亞裡士多德的名著?還是普林尼的?還是畢豐的?不,是《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在島上,孤孤單單的,沒有同伴的幫助,沒有任何一樣幹活的工具,然而卻能獲得他所吃的食物,卻能保持他的生命,甚至還能過得相當的舒服。
這對各種年齡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我們可以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使孩子們對這個問題感到興趣。
我原先用來作為比喻的荒島,就要這樣地變成現實。
我同意這種說法,即:這種環境,不是社會的人的環境,也的确不同于愛彌兒的環境;但是,我們應當根據這種環境來探讨所有其他的環境。
要排除偏見,要按照事物的真正關系作出自己的判斷,最可靠的辦法就是使自己處在一個與世隔離的人的地位,并且完全象那個人一樣,由自己按照事物本來的用途對它們進行判斷。
這本小說,除去它雜七雜八的叙述以外,從魯濱遜在一個荒島附近遭遇船難開始講起,結尾是來了一隻船把他載離那個荒島,所以,在我們現在所談的這個時期中,它可以同時作為愛彌兒消遣和教育的讀物。
我希望他忙得不可開交,希望他兢兢業業地管理他的樓閣、他的羊群和種植的作物,希望他不是從書本上而是從具體的事物上仔仔細細地研究在同樣的情況下應當怎樣辦,希望他認為他就是魯濱遜,穿一身獸皮,戴一頂大帽子,佩一把大刀,奇奇怪怪的東西樣樣都帶在身上,就連他用不着的那把陽傘也随身帶着。
我希望他在缺少這樣或那樣的時候,很着急地在那裡想解決的辦法;希望他研究一下小說中的主人公是怎樣做的,看一看那位主人公有沒有什麼疏忽的地方,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得
硬要一個小孩子相信你教他的東西都是有用的,這做起來當然很容易;但是,如果你不能使他從心眼裡相信,則強要他相信是辦不到的。
平平淡淡地講一番道理,即使能使我們對一件事情表示贊同或非難,那也沒有用處,隻有欲念才能使我們有所行動:我們對不感興趣的東西,怎麼會産生欲念呢? 一個小孩子不能理解的事物,就絕不能告訴他。
當他對人情幾乎還一無所知的時候,由于我們不能把他當作成人來培養,所以,為了教育他,就必須要成人的一舉一動都宛如孩子。
當你考慮到什麼東西在他長大以後也許對他有用處的時候,你也隻能對他講他目前就知道其用處的東西。
此外,一到他開始懂得道理的時候,就絕不能使他用自己同其他的孩子相比較,即使在賽跑的時候,也不能使他有敵手或競争者:我甯肯讓他一點東西都不學,也不願意他隻因出于妒忌或虛榮而學到很多的東西。
我隻是把他每一年的進步都記下來,以便同他下一年取得的進步相比較;我将這樣對他說:"現在你長高了好些,看一看你去年跳過的溝和你搬過的重物;再看看這邊,你去年把一塊石頭扔了那樣的距離,你一口氣就跑了那樣長的路,等等;現在,再瞧一瞧你目前有多大的本領。
"我這樣鼓動他,所以不至于使他對任何人産生妒忌的心。
他想超過他去年的成績,這一點,他是可以做到的;我看不出他一心要賽過他自己有什麼害處。
我對書是很憎恨的,因為它隻能教我們談論我們實際上是不知道的東西。
有人說,赫米斯把科學的原理刻在石柱上,以便使他的發現不至被洪水沖掉。
如果他把它們深深地印在人的頭腦裡,它們就可以一代一代地保存下來。
經過訓練的大腦,是最安全的銘刻人類知識的石碑。
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把分散在那樣多書笈中的許多知識聯系起來,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把它們綜合起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即:使人容易學習,有興趣去學習,而且,即使象孩子那樣年齡的人,也能鼓勵他去學習?如果我們能夠創造一種環境,以便在其中可以把人的一切自然需要都明顯地顯示給孩子,同時把滿足這種需要的辦法也巧妙地展現出來,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環境的生動而天然的情景去初步訓練他的想象力。
熱心的哲學家,我已經看見你的想象力開動起來了。
可是,請你不要再花什麼氣力,因為這種環境已經找到了,已經有人把它向我們描述過了,而且,不瞞你說,比你所描述的還好得多,至少比你所描述的要逼真得多和樸實得多。
既然是我們非讀書不可,那麼,有一本書在我看來對自然教育是論述得很精采的。
我的愛彌兒最早讀的就是這本書;在很長的一個時期裡,他的圖書館裡就隻有這樣一本書,而且它在其中始終占居一個突出的地位。
它就是我們學習的課本,我們關于自然科學的一切談話,都不過是對它的一個注釋罷了。
它可以用來測驗我們的判斷力是不是有了進步;隻要我們的趣味沒有遭到敗壞,則我們始終是喜歡讀它的。
這本好書是什麼呢?是亞裡士多德的名著?還是普林尼的?還是畢豐的?不,是《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在島上,孤孤單單的,沒有同伴的幫助,沒有任何一樣幹活的工具,然而卻能獲得他所吃的食物,卻能保持他的生命,甚至還能過得相當的舒服。
這對各種年齡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我們可以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使孩子們對這個問題感到興趣。
我原先用來作為比喻的荒島,就要這樣地變成現實。
我同意這種說法,即:這種環境,不是社會的人的環境,也的确不同于愛彌兒的環境;但是,我們應當根據這種環境來探讨所有其他的環境。
要排除偏見,要按照事物的真正關系作出自己的判斷,最可靠的辦法就是使自己處在一個與世隔離的人的地位,并且完全象那個人一樣,由自己按照事物本來的用途對它們進行判斷。
這本小說,除去它雜七雜八的叙述以外,從魯濱遜在一個荒島附近遭遇船難開始講起,結尾是來了一隻船把他載離那個荒島,所以,在我們現在所談的這個時期中,它可以同時作為愛彌兒消遣和教育的讀物。
我希望他忙得不可開交,希望他兢兢業業地管理他的樓閣、他的羊群和種植的作物,希望他不是從書本上而是從具體的事物上仔仔細細地研究在同樣的情況下應當怎樣辦,希望他認為他就是魯濱遜,穿一身獸皮,戴一頂大帽子,佩一把大刀,奇奇怪怪的東西樣樣都帶在身上,就連他用不着的那把陽傘也随身帶着。
我希望他在缺少這樣或那樣的時候,很着急地在那裡想解決的辦法;希望他研究一下小說中的主人公是怎樣做的,看一看那位主人公有沒有什麼疏忽的地方,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