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九節
關燈
小
中
大
英國人或其他民族的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每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獨有的特征,這種特征雖不能單單從一個人的身上歸納出來,然而是可以從幾個人的身上歸納出來的。
正如你見到過十個法國人就等于見到了所有的法國人一樣,你隻要對十個民族的人做一番比較的研究,你就可以了解這些民族的人了。
為了要增長知識,僅僅到各個國家去跑一趟,那是不夠的,還必須懂得怎樣在那些國家從事一番遊曆。
為了要進行研究,就需要具備一付眼光,并且把它貫注于你想要了解的事物。
有許多人在遊曆一陣之後,所受到的教益還不如他們從書本中受到的教益多,其原因就是由于他們不懂得怎樣動腦筋去思考;他們在讀書的時候,至少可以得到作者的指導,但在他們自己去遊曆的時候,他們反而是不知道看什麼東西好的。
另外有一些人,在遊曆一陣之後,也是得不到什麼教益的,其原因是由于他們沒有增長知識的願望。
他們的目的是這樣的不同,所以要他們抱着學習的目的去遊曆,是不大可能的;對于你無心觀察的東西,你是不可能仔仔細細地去看它一番的。
在全世界的各個民族中,法國人是最喜歡到外國去遊曆的,但是,由于他自己的習慣太多,所以往往把不屬于習慣的事情也看作是習慣了。
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法國人。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象法國這樣有那樣多的人出去遊曆。
但盡管這樣,在歐洲所有的民族中,法國人雖然比誰都看到過更多的其他民族的人,但也隻有法國人對其他民族的人了解得最少。
英國人也是愛遊曆的,但他們遊曆的方式是不同的;這兩個民族在各方面都是相反的。
英國的貴族愛遊曆,而法國的貴族則從來不到外國去遊曆;法國的人民愛遊曆,而英國的人民則從來不到外國去遊曆。
我認為,這個差别正好表明英國人是值得稱贊的。
法國人到外國差不多都是為了去發點小财,而英國人不到外國去發财則已,如果要去發财,就要帶着充足的金錢去經商;他們到外國去遊曆,那是為了到别個國家去花掉他們的金錢,而不是為了去營謀生活的;他們為人極其驕傲,決不願意到國外去做低賤的事的。
這就可以使他們比抱着另外一個目的到外國去遊曆的法國人在國外更能增長許多的知識。
然而,英國人也有他們的民族偏見,而且他們的民族偏見比任何人都多;但是,他們之所以有這種偏見,其根源在于他們内心的感情而不是由于他們的無知。
英國人的偏見産生于驕傲,法國人的驕傲産生于虛榮。
正如受文化熏陶最少的人一般都比較聰明一樣,不常到外地遊曆的人出去遊曆一次反而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其原因是由于他們不象我們這樣愛去看那些瑣瑣碎碎的事情,不象我們這樣愛尋找那些投合我們的無聊的好奇心的東西,因此能夠把他們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去研究那些真正有意義的問題。
就我所知,隻有西班牙人是這樣遊曆的。
至于法國人,他到了一個國家就隻知道去拜訪藝術家,而英國人則愛去臨摹古迹,德國人則帶着他的題名簿去找所有的學者;西班牙人到了一個國家便不聲不響地研究該國的政治制度、風俗和治安情形;在這四個國家的人當中,隻有他能夠從他的見聞中帶回一些有益于他的國家的東西。
古代的人是很少出外遊曆的,他們也很少閱讀和寫作遊記之類的書,然而我們根據他們給我們遺留下來的著作就可以看出,他們彼此之間的了解,比我們了解我們同時代的人還了解得清楚。
單拿荷馬這個詩人來說,我們讀他的作品,簡直是感覺到好象親身到了他所描寫的那個國家似的;即使不說他這樣的詩人,我們一提到希羅多德也是不能不表示欽佩的,因為,雖然他寫的曆史是着重叙事而很少分析和評論,但他對當時的風土人情的描寫,卻遠非我們今天的曆史學家所能比拟,盡管我們今天的曆史學家在他們的著作中描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
塔西佗對他那個時代的日耳曼人的描寫,比當今任何一個作家對德國人的描寫好得多。
毫無疑問,鑽研古代史的人,對希臘人、迦太基人、羅馬人、高盧人和波斯人的了解,比我們任何人對自己的鄰居還了解得深刻。
還須承認的是,各個民族原來的特征是一天天地在消失,因此要認識它們也就比較困難。
随着各種族的人的互相混合,民族之間的區别已經逐漸地不存在了,而在以往,這個民族和那個民族的區别是很顯著的,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
從前,每一個民族都是比較閉關自守的,它們之間的交通來往沒有現在這樣頻繁,它們共同的或互相矛盾的利益也沒有現在這樣多,民族和民族之間的政治的和群衆的聯系也比現在少,各個國王之間也沒有象現在這樣吵吵鬧鬧地進行所謂的談判,他們互相間也很少派遣使臣或常川住紮的使節,遠洋航行也是很少的,他們也不到遠地去通商做生意,他們之間僅有的那一點點貿易,不是由國王自己雇外國人去做,便是由那些受大家輕賤的人去做,這些人既不能對任何民族産生影響,也不可能促使民族和民族互相接近。
現在,歐亞兩洲之間的聯系遠比當初高盧和西班牙之間的聯系還密切一百倍;單拿歐洲來說,它的人口比今天整個世界的人口還稀疏得多。
對這一點,需要補充的是:大多數古代的人都可以說是土人,即本來就是他們那個國家生長的人;由于他們在他們那個國家居住的時間相當久了,所以已經記不得他們的祖先當初是從什麼時候在那裡定居的,同時,由于住的時間相當久,所以也讓當地的風土在他們身上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反之,拿我們現今的人來說,在羅馬人入侵之後,新近又發生了野蠻人的大遷徙,因而使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人全都混起來了。
今天的法國人,已不再是從前那種長得又高又大、金頭發、白皮膚的法國人了;希臘人也不再是那種在藝術上作為模特兒的希臘人了;就連羅馬人的面貌也變了樣子,甚至他們的性情也有了改變;波斯人原來是屬于鞑靼族的,由于同塞加西亞人的血統相混,他們也一天天地失去了他們原先醜陋的樣兒;今天的歐洲人已不再是高盧人、日耳曼人、伊比利亞人和阿洛布羅格人了;他們全都是西塞人,隻不過面貌略有不同,而性情則有較大的差異罷了。
這就是為什麼由風土的影響而産生的古代的民族特征比之今天更能顯示民族和民族之間在氣質、面貌、風俗和性格上的差異的原因;今天的歐洲是很不穩定的,所以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自然的原因打上它們的烙印,同時,歐洲的森林已經砍伐,池沼已經幹涸,土地的耕作情形雖然比古代壞,但耕作的方法比從前更一緻了,所以,由于這種種原因,連這個地方和那個地方、這個國家和那個國家之間在外形上的差别也看不出來了。
也許,當我們考慮到這種種原因的時候,我們就不會那樣性急,一看希羅多德、提西亞斯和普林尼的書就加以嘲笑,說他們筆下所描寫的每一個國家的居民都有一些我們所不曾看到過的原始的特征和顯著的差異。
要是能找到原來的那些人,就能從他們的身上看出原來的面貌;要是他們沒有絲毫的改變,他們就能保持原來的樣子。
如果我們能夠同時把所有一切曾經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過的人放在一塊兒研究的話,我們哪能不相信他們确實是一個世紀比一個世紀變得大不相同,哪能不相信在今天無論你從這個民族找到那個民族都是找不到他們那種人呢。
随着研究工作的愈來愈困難,人們對它就愈來愈忽視,而且也做得很不徹底,這也是我們在探讨人類天性的發展方面成績不佳的一個原因。
一個人抱着什麼目的去遊曆,他在遊曆中就隻知道
正如你見到過十個法國人就等于見到了所有的法國人一樣,你隻要對十個民族的人做一番比較的研究,你就可以了解這些民族的人了。
為了要增長知識,僅僅到各個國家去跑一趟,那是不夠的,還必須懂得怎樣在那些國家從事一番遊曆。
為了要進行研究,就需要具備一付眼光,并且把它貫注于你想要了解的事物。
有許多人在遊曆一陣之後,所受到的教益還不如他們從書本中受到的教益多,其原因就是由于他們不懂得怎樣動腦筋去思考;他們在讀書的時候,至少可以得到作者的指導,但在他們自己去遊曆的時候,他們反而是不知道看什麼東西好的。
另外有一些人,在遊曆一陣之後,也是得不到什麼教益的,其原因是由于他們沒有增長知識的願望。
他們的目的是這樣的不同,所以要他們抱着學習的目的去遊曆,是不大可能的;對于你無心觀察的東西,你是不可能仔仔細細地去看它一番的。
在全世界的各個民族中,法國人是最喜歡到外國去遊曆的,但是,由于他自己的習慣太多,所以往往把不屬于習慣的事情也看作是習慣了。
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法國人。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象法國這樣有那樣多的人出去遊曆。
但盡管這樣,在歐洲所有的民族中,法國人雖然比誰都看到過更多的其他民族的人,但也隻有法國人對其他民族的人了解得最少。
英國人也是愛遊曆的,但他們遊曆的方式是不同的;這兩個民族在各方面都是相反的。
英國的貴族愛遊曆,而法國的貴族則從來不到外國去遊曆;法國的人民愛遊曆,而英國的人民則從來不到外國去遊曆。
我認為,這個差别正好表明英國人是值得稱贊的。
法國人到外國差不多都是為了去發點小财,而英國人不到外國去發财則已,如果要去發财,就要帶着充足的金錢去經商;他們到外國去遊曆,那是為了到别個國家去花掉他們的金錢,而不是為了去營謀生活的;他們為人極其驕傲,決不願意到國外去做低賤的事的。
這就可以使他們比抱着另外一個目的到外國去遊曆的法國人在國外更能增長許多的知識。
然而,英國人也有他們的民族偏見,而且他們的民族偏見比任何人都多;但是,他們之所以有這種偏見,其根源在于他們内心的感情而不是由于他們的無知。
英國人的偏見産生于驕傲,法國人的驕傲産生于虛榮。
正如受文化熏陶最少的人一般都比較聰明一樣,不常到外地遊曆的人出去遊曆一次反而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其原因是由于他們不象我們這樣愛去看那些瑣瑣碎碎的事情,不象我們這樣愛尋找那些投合我們的無聊的好奇心的東西,因此能夠把他們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去研究那些真正有意義的問題。
就我所知,隻有西班牙人是這樣遊曆的。
至于法國人,他到了一個國家就隻知道去拜訪藝術家,而英國人則愛去臨摹古迹,德國人則帶着他的題名簿去找所有的學者;西班牙人到了一個國家便不聲不響地研究該國的政治制度、風俗和治安情形;在這四個國家的人當中,隻有他能夠從他的見聞中帶回一些有益于他的國家的東西。
古代的人是很少出外遊曆的,他們也很少閱讀和寫作遊記之類的書,然而我們根據他們給我們遺留下來的著作就可以看出,他們彼此之間的了解,比我們了解我們同時代的人還了解得清楚。
單拿荷馬這個詩人來說,我們讀他的作品,簡直是感覺到好象親身到了他所描寫的那個國家似的;即使不說他這樣的詩人,我們一提到希羅多德也是不能不表示欽佩的,因為,雖然他寫的曆史是着重叙事而很少分析和評論,但他對當時的風土人情的描寫,卻遠非我們今天的曆史學家所能比拟,盡管我們今天的曆史學家在他們的著作中描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
塔西佗對他那個時代的日耳曼人的描寫,比當今任何一個作家對德國人的描寫好得多。
毫無疑問,鑽研古代史的人,對希臘人、迦太基人、羅馬人、高盧人和波斯人的了解,比我們任何人對自己的鄰居還了解得深刻。
還須承認的是,各個民族原來的特征是一天天地在消失,因此要認識它們也就比較困難。
随着各種族的人的互相混合,民族之間的區别已經逐漸地不存在了,而在以往,這個民族和那個民族的區别是很顯著的,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
從前,每一個民族都是比較閉關自守的,它們之間的交通來往沒有現在這樣頻繁,它們共同的或互相矛盾的利益也沒有現在這樣多,民族和民族之間的政治的和群衆的聯系也比現在少,各個國王之間也沒有象現在這樣吵吵鬧鬧地進行所謂的談判,他們互相間也很少派遣使臣或常川住紮的使節,遠洋航行也是很少的,他們也不到遠地去通商做生意,他們之間僅有的那一點點貿易,不是由國王自己雇外國人去做,便是由那些受大家輕賤的人去做,這些人既不能對任何民族産生影響,也不可能促使民族和民族互相接近。
現在,歐亞兩洲之間的聯系遠比當初高盧和西班牙之間的聯系還密切一百倍;單拿歐洲來說,它的人口比今天整個世界的人口還稀疏得多。
對這一點,需要補充的是:大多數古代的人都可以說是土人,即本來就是他們那個國家生長的人;由于他們在他們那個國家居住的時間相當久了,所以已經記不得他們的祖先當初是從什麼時候在那裡定居的,同時,由于住的時間相當久,所以也讓當地的風土在他們身上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反之,拿我們現今的人來說,在羅馬人入侵之後,新近又發生了野蠻人的大遷徙,因而使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人全都混起來了。
今天的法國人,已不再是從前那種長得又高又大、金頭發、白皮膚的法國人了;希臘人也不再是那種在藝術上作為模特兒的希臘人了;就連羅馬人的面貌也變了樣子,甚至他們的性情也有了改變;波斯人原來是屬于鞑靼族的,由于同塞加西亞人的血統相混,他們也一天天地失去了他們原先醜陋的樣兒;今天的歐洲人已不再是高盧人、日耳曼人、伊比利亞人和阿洛布羅格人了;他們全都是西塞人,隻不過面貌略有不同,而性情則有較大的差異罷了。
這就是為什麼由風土的影響而産生的古代的民族特征比之今天更能顯示民族和民族之間在氣質、面貌、風俗和性格上的差異的原因;今天的歐洲是很不穩定的,所以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自然的原因打上它們的烙印,同時,歐洲的森林已經砍伐,池沼已經幹涸,土地的耕作情形雖然比古代壞,但耕作的方法比從前更一緻了,所以,由于這種種原因,連這個地方和那個地方、這個國家和那個國家之間在外形上的差别也看不出來了。
也許,當我們考慮到這種種原因的時候,我們就不會那樣性急,一看希羅多德、提西亞斯和普林尼的書就加以嘲笑,說他們筆下所描寫的每一個國家的居民都有一些我們所不曾看到過的原始的特征和顯著的差異。
要是能找到原來的那些人,就能從他們的身上看出原來的面貌;要是他們沒有絲毫的改變,他們就能保持原來的樣子。
如果我們能夠同時把所有一切曾經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過的人放在一塊兒研究的話,我們哪能不相信他們确實是一個世紀比一個世紀變得大不相同,哪能不相信在今天無論你從這個民族找到那個民族都是找不到他們那種人呢。
随着研究工作的愈來愈困難,人們對它就愈來愈忽視,而且也做得很不徹底,這也是我們在探讨人類天性的發展方面成績不佳的一個原因。
一個人抱着什麼目的去遊曆,他在遊曆中就隻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