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06回 赴科場江中遭禍 報恩德寨内存身
關燈
小
中
大
知反成大事。
”香珠道:“怪不得大王有‘恩人’之稱。
此時大王也應将恩報恩了,何以先生反倒悲泣起來?”王雲道:“小娘子有所不知。
汝大王要将小姐招贅為婚。
我想出自名門,豈肯與他為婿?恐其日後難免人談論,所以不曾從命,故此觸怒大王,始才關禁小生在此。
”香珠笑道:“這是先生立身之行止。
若論這樣一個美人,就俯就此良緣,也不辱沒了先生。
”王雲搖首道:“這事如何使得!縱然是九天仙女臨凡,也難以從命。
”說罷又流下兩行清淚。
香珠道:“先生汪汪流淚,思鄉之念,且自耐煩。
”王雲道:“小生思鄉念切,也無處可訴,今幸遇小娘子,得以剖其衷。
”香珠道:“妾來此已久,恐小姐見責,二則恐有人來,明早再當請教罷。
”王雲将桂花付于香珠,香珠接花竟袅袅而去。
王雲被香珠這一番說話,倒弄得不上不下,疑疑惑惑的,道:“前有吳小姐,一場跋涉,尚無毫厘之間,不意又有一個英娘。
”又想道:“任他是才貌兼全,難免賊女二字,又不曾見面,豈可多用這想慕之心。
” 不題王雲自言自語,且說香珠折花回去,英娘怒道:“你這賤人,叫你折花,就去了這一日!”香珠道:“樹高難折,因此耽遲。
”英娘道:“胡說!你明明在那裡玩耍,還要遮掩。
可實對我說就饒你,不然打你三十竹片!”香珠想,也瞞他不得,遂道:“就是有話,怎敢在小姐面前說。
”英娘道:“但說不妨。
”香珠道:“賤妾去園内折花,正折不着,廳内走出一個少年書生來,他道:‘你折不着花,待小生折一枝與你可否?’賤婢那時正無人折,正中我意。
不期他折花在手,不肯就與我拿來,要問我是那個身邊的侍兒。
賤婢竟不答他,他又殷勤再三相問。
故此無奈,隻得對他說了。
其次又問小姐的芳名……”英娘道:“你可曾對他說麼?”香珠道:“也曾說來。
”英娘道:“賤人,我的名字豈可輕與外人說的?”香珠道:“賤婢原不肯的,見他問得可憐,故此相答。
”英娘道:“你可曉得此生的姓名?那方人氏?因何到此?”香珠道:“他姓王名雲,字清霓,姑蘇人氏,上京去科試的,就是前日被大王擄上山來的。
他說大王也是一處人,曾在他家為盜,被這生獲住,反贈金放的,所以才有‘恩人’之稱。
大王要将小姐配與王生,不出小姐前日之料,這生堅辭不允。
”英娘聞言,心中明白,道:“這生年紀有多少了?相貌何如?”香珠道:“看他年紀,隻在二十之下,相貌到與小姐相等。
”隻因香珠這一說,打動了英娘往日想思,因沉思良久道:“據你說,此生有貌,未知可有才?他次後還說些甚麼?”香珠道:“他說:‘小生還有思鄉的愁緒,還要相告。
’欲向我言,是賤婢要緊回來,所以也未曾言及。
”英娘歎道:“奈男女各别,不能試王生之才志。
”香珠道:“小姐不可錯過這佳偶,雖然王生推卻,他不知小姐這才貌。
若知道,必然俯就。
”英娘道:“汝論雖善,但兒女之事,非媒的、父母之命不可。
”香珠道:“雖在嫌疑之際,也要從權變。
待賤婢明早再借折花為由,探他口氣如何。
”英娘道:“不可造次。
此生立志已堅,恐取其辱。
”香珠道:“小姐守身,言非無理。
但此山寨之中,非獨不保後事,倘字不得人,目下不随權變,恐失其大事。
”英娘道:“我心已惑,聽汝為之。
隻是不可走漏消息。
”香珠道:“這個自然,不必小姐吩咐。
”他二人議論不題。
且說王雲自香珠去後,回至房中,看了壁上之詩,愈看愈奇,道:“如果是英娘所作,其才不亞于夢雲,雖有盜女之名,也顧不得他,且就其婚,得占人間雙美,亦快事也。
”又想道:“前日這般拒絕滕武,如今怎好又去求他?”又想道:“莫若我且題詩一首,待香珠再來,煩他帶去,且探一探英娘的才調何如,再作理全。
”随展開花箋,題成一律,疊成方勝,壓在硯底下。
正在沉思之際,滕武走進來道:“公子在此沉思何事?”王雲到着一驚,起身道:“大王請坐。
小弟乃離鄉之人,豈無思乎?”滕武坐下笑道:“不才送公子在此,也還少可解悶?”王雲道:“幽雅之處,雖可解悶,也難釋鄉思。
若大王果然見愛小生,放我還鄉,此情此德,沒齒不忘。
”滕武道:“公子不必心焦,歸期自有。
不才原留公子在此,别無他意。
目下有一言請教:寨中人馬有半萬之外,何奈糧饷不敷,請公子以何策教我?”王雲道:“承大王下問,但小生詩文之中還能應教,若雲軍伍之事,實是茫然。
”滕武道:“公子抱經略之才,何必過謙,望乞賜教,以救蒼生。
”随向王雲一揖。
王雲答禮道:“大王,小生雖有小見,未知大王得能聽從?”滕武道:“願求妙旨。
”王雲道:“大王聚烏合之衆,每每劫掠客商,其罪莫大焉。
在于客商,遠離父母,撇子抛妻,希圖微利以養生,忽然被動,富者猶可,若然小本營生,其情慘然,既已囊橐一空,流落他鄉,其父母妻子有倚門之望,饑寒之苦,是時兒啼母哭,家資日散。
大王若察此情,豈能忍為?莫若散去軍兵,改業為良,豈非美策?”滕武道:“公子之論,未為不可,但不才受先大王之托,一旦毀他事業,與理不合。
”王雲道:“大王既不從此,還有一永遠之方。
”滕武道:“願聞。
”王雲道:“若許荒山,可命兵丁開出,改作良田,耕種麥谷,足可以軍。
”滕武道:“此真良策也。
”王雲道:“若此法一行,少要劫掠,以害生民。
”滕武道:“承公子金玉之言,待不才成功之日,自當報效。
”随辭去不題。
且說香珠次早又到園中折花,遇見王雲,不知說些甚麼,且看下回分解。
江南一夢到仙峰,不異良緣遇玉容。
因是蕊珠宮裡客,故數幻事巧相逢——
”香珠道:“怪不得大王有‘恩人’之稱。
此時大王也應将恩報恩了,何以先生反倒悲泣起來?”王雲道:“小娘子有所不知。
汝大王要将小姐招贅為婚。
我想出自名門,豈肯與他為婿?恐其日後難免人談論,所以不曾從命,故此觸怒大王,始才關禁小生在此。
”香珠笑道:“這是先生立身之行止。
若論這樣一個美人,就俯就此良緣,也不辱沒了先生。
”王雲搖首道:“這事如何使得!縱然是九天仙女臨凡,也難以從命。
”說罷又流下兩行清淚。
香珠道:“先生汪汪流淚,思鄉之念,且自耐煩。
”王雲道:“小生思鄉念切,也無處可訴,今幸遇小娘子,得以剖其衷。
”香珠道:“妾來此已久,恐小姐見責,二則恐有人來,明早再當請教罷。
”王雲将桂花付于香珠,香珠接花竟袅袅而去。
王雲被香珠這一番說話,倒弄得不上不下,疑疑惑惑的,道:“前有吳小姐,一場跋涉,尚無毫厘之間,不意又有一個英娘。
”又想道:“任他是才貌兼全,難免賊女二字,又不曾見面,豈可多用這想慕之心。
” 不題王雲自言自語,且說香珠折花回去,英娘怒道:“你這賤人,叫你折花,就去了這一日!”香珠道:“樹高難折,因此耽遲。
”英娘道:“胡說!你明明在那裡玩耍,還要遮掩。
可實對我說就饒你,不然打你三十竹片!”香珠想,也瞞他不得,遂道:“就是有話,怎敢在小姐面前說。
”英娘道:“但說不妨。
”香珠道:“賤妾去園内折花,正折不着,廳内走出一個少年書生來,他道:‘你折不着花,待小生折一枝與你可否?’賤婢那時正無人折,正中我意。
不期他折花在手,不肯就與我拿來,要問我是那個身邊的侍兒。
賤婢竟不答他,他又殷勤再三相問。
故此無奈,隻得對他說了。
其次又問小姐的芳名……”英娘道:“你可曾對他說麼?”香珠道:“也曾說來。
”英娘道:“賤人,我的名字豈可輕與外人說的?”香珠道:“賤婢原不肯的,見他問得可憐,故此相答。
”英娘道:“你可曉得此生的姓名?那方人氏?因何到此?”香珠道:“他姓王名雲,字清霓,姑蘇人氏,上京去科試的,就是前日被大王擄上山來的。
他說大王也是一處人,曾在他家為盜,被這生獲住,反贈金放的,所以才有‘恩人’之稱。
大王要将小姐配與王生,不出小姐前日之料,這生堅辭不允。
”英娘聞言,心中明白,道:“這生年紀有多少了?相貌何如?”香珠道:“看他年紀,隻在二十之下,相貌到與小姐相等。
”隻因香珠這一說,打動了英娘往日想思,因沉思良久道:“據你說,此生有貌,未知可有才?他次後還說些甚麼?”香珠道:“他說:‘小生還有思鄉的愁緒,還要相告。
’欲向我言,是賤婢要緊回來,所以也未曾言及。
”英娘歎道:“奈男女各别,不能試王生之才志。
”香珠道:“小姐不可錯過這佳偶,雖然王生推卻,他不知小姐這才貌。
若知道,必然俯就。
”英娘道:“汝論雖善,但兒女之事,非媒的、父母之命不可。
”香珠道:“雖在嫌疑之際,也要從權變。
待賤婢明早再借折花為由,探他口氣如何。
”英娘道:“不可造次。
此生立志已堅,恐取其辱。
”香珠道:“小姐守身,言非無理。
但此山寨之中,非獨不保後事,倘字不得人,目下不随權變,恐失其大事。
”英娘道:“我心已惑,聽汝為之。
隻是不可走漏消息。
”香珠道:“這個自然,不必小姐吩咐。
”他二人議論不題。
且說王雲自香珠去後,回至房中,看了壁上之詩,愈看愈奇,道:“如果是英娘所作,其才不亞于夢雲,雖有盜女之名,也顧不得他,且就其婚,得占人間雙美,亦快事也。
”又想道:“前日這般拒絕滕武,如今怎好又去求他?”又想道:“莫若我且題詩一首,待香珠再來,煩他帶去,且探一探英娘的才調何如,再作理全。
”随展開花箋,題成一律,疊成方勝,壓在硯底下。
正在沉思之際,滕武走進來道:“公子在此沉思何事?”王雲到着一驚,起身道:“大王請坐。
小弟乃離鄉之人,豈無思乎?”滕武坐下笑道:“不才送公子在此,也還少可解悶?”王雲道:“幽雅之處,雖可解悶,也難釋鄉思。
若大王果然見愛小生,放我還鄉,此情此德,沒齒不忘。
”滕武道:“公子不必心焦,歸期自有。
不才原留公子在此,别無他意。
目下有一言請教:寨中人馬有半萬之外,何奈糧饷不敷,請公子以何策教我?”王雲道:“承大王下問,但小生詩文之中還能應教,若雲軍伍之事,實是茫然。
”滕武道:“公子抱經略之才,何必過謙,望乞賜教,以救蒼生。
”随向王雲一揖。
王雲答禮道:“大王,小生雖有小見,未知大王得能聽從?”滕武道:“願求妙旨。
”王雲道:“大王聚烏合之衆,每每劫掠客商,其罪莫大焉。
在于客商,遠離父母,撇子抛妻,希圖微利以養生,忽然被動,富者猶可,若然小本營生,其情慘然,既已囊橐一空,流落他鄉,其父母妻子有倚門之望,饑寒之苦,是時兒啼母哭,家資日散。
大王若察此情,豈能忍為?莫若散去軍兵,改業為良,豈非美策?”滕武道:“公子之論,未為不可,但不才受先大王之托,一旦毀他事業,與理不合。
”王雲道:“大王既不從此,還有一永遠之方。
”滕武道:“願聞。
”王雲道:“若許荒山,可命兵丁開出,改作良田,耕種麥谷,足可以軍。
”滕武道:“此真良策也。
”王雲道:“若此法一行,少要劫掠,以害生民。
”滕武道:“承公子金玉之言,待不才成功之日,自當報效。
”随辭去不題。
且說香珠次早又到園中折花,遇見王雲,不知說些甚麼,且看下回分解。
江南一夢到仙峰,不異良緣遇玉容。
因是蕊珠宮裡客,故數幻事巧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