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01回 玩春光山塘遇美 尋秋色玄墓贈金
關燈
小
中
大
子在那裡走下來。
王雲喜之不勝,站立在旁,看那些侍婢簇擁着美人,又往别處遊玩去了。
王雲道:“這美人如此端然,頭也不回一回。
若見了小生,美人可能留意小生在此思慕你?若是美人茫然不知,可為空想思耳。
”随走至亭中道:“這廂是美人所坐之處,小生也少坐片時,沾些餘光。
”随坐下,擡起頭來,見兩行墨迹尚還淋漓。
起身近前看時,就喜得眉開眼笑:“我猜美人有才,果不出其所料。
字迹尚新,又寫得龍蛇飛舞,自然是美人所題之句,非他人所作。
”随吟讀道: 金屋花香登法亭,姑蘇城外虎丘青。
行雲湖泊山為伴,借此浮蹤影複形。
王雲吟哦了幾遍,鼓掌大笑道:“我說非他人所作,真正是香奁之句,非出美人之口而出于何人!”又複看道:“為何詩後竟不落款?是了,恐被旁人曉得,故不落款。
美人詩中之意道:‘行雲湖泊’,‘借此浮蹤’,自然不是近地之人。
為何得到此遊玩?其中必有緣故。
”故又将詩吟詠了兩遍,欲要和他一首,又無筆硯,心中又恐美人去遠,隻得走下亭來,又去追蹤覓迹。
尋到山門外一望,隻見美人已往前去,就忙忙趕上,偎在旁邊,欲要問個姓名,何奈總是婦女,不好啟齒。
漸漸望着美人已至船邊,隻見丫頭、仆婦簇擁進艙而去,船家解纜開船。
王雲見船去遠,美人似隔巫山十二,心中十分着惱。
正是: 風流從此薦相思,意亂魂迷無了時。
眼望橫河帆影遠,寸腸百結有誰知? 王雲見舟已雲遠,無可奈何,隻得垂頭喪氣而回。
卻說舟中李貴等,見王雲解手半日不回,李貴道:“清霓兄許久不回,莫非失足,墜入東廁?”張蘭道:“尊九兄又來取笑了。
”随向錦芳道:“去迎迎你家相公來。
”錦芳上岸去尋了一會,回來着急道:“小人四處尋遍,不見大相公是往那裡去了。
若不早回家,猶恐夫人責罰小人。
”萬鶴道:“癡子,你家相公必定遇着一個得意人兒,留連在那裡,我們總去尋去。
”衆人上岸,各處尋覓不見,複回到船邊,正在議論之際,隻見王雲從東垂頭而來,衆人迎上笑道:“清霓兄,這半日到何處玩耍來,使弟們各處尋找?”王雲也不回答,也不做聲。
李貴笑道:“想是清霓兄着了魔也,為何不做聲?這副嘴臉,其中必有緣故。
”王雲由他們隻是說長道短,隻是口也不開。
張蘭道:“兄們且不必閑講,請到舟中再叙。
”衆人随上船進艙坐定,萬鶴見王雲隻是垂頭歎氣,笑道:“清霓兄真被魔矣。
”向錦芳道:“汝快去請一個道士來,與你家相公解祥解祥。
”衆人聞言拍手大笑,王雲也不覺笑将起來。
張蘭道:“情霓兄端的所為何事?去了這一會,可細談與弟們知之。
”王雲道:“此言因說不得,故不說與兄們。
”李貴道:“小弟等也還算與兄相契,有何大事,不肯說出?”王雲道:“不是弟不言,還要少遲幾日,言之方可。
”張蘭道:“清霓兄既不肯言,何必強之。
我們還是飲酒罷。
”王雲道:“酒已不能飲了,弟要告辭返舍矣。
”萬鶴向張蘭道:“日将西墜,恐清霓兄令堂相望,可叫開船罷。
”張蘭就吩咐開船,不多時,船到阊門,衆人登岸,謝過張蘭,各自歸家不題。
卻說王雲所遇之美人,乃是浙江錢塘縣人氏。
其父姓吳名斌,字文勳,官拜兵部右侍郎,年已五旬。
夫人孫氏,所生二子一女。
長子年已十八歲,名璧字玉章。
次子才交三歲,因父名而起,故叫文郎。
其女年方二八,因夫人生他時夢白雲滿室,故取名叫做夢雲,生得真正傾國傾城之貌,吟章詠絮之才。
自交十齡之外,廣讀諸書,勤精輸墨,所以吳璧之學問反不及夢雲,故父母愛他如掌上之明珠。
向因搬家眷上京,原取其便,奈夫人不服北地水土,故吳斌命他兒子,同母親、妹子仍歸故裡,是以一路南來。
所過名勝之處,夢雲無有不到者。
侍婢相從,帶的有精良筆硯,可以留題之所,則就傾珠玉。
一日,舟至姑蘇,夢雲向夫人道:“孩兒聞姑蘇虎丘名勝,母親可同孩兒去走走。
”夫人道:“我心裡不耐煩,不去,你哥哥睡在那裡,叫他同你去便是。
”夢雲就推着吳璧道:“哥哥,日間為何如此好睡?船已到姑蘇,妹子要上虎丘一遊,哥哥可肯同去?”吳璧睡思正濃,那裡耐煩,糊塗說道:“妹子自去,我是不去。
”一個翻身,又睡着了。
夢雲笑道:“少年人這等好睡!”夫人道:“孩兒,你同了丫環、婦女上去,少玩片時,就下船來,不必叫他了。
”夢雲依命。
家人曉得小姐要遊虎丘,久已叫船家泊在塘上。
夢雲就喚了幾個丫環、仆婦,竟上山來,各處遊覽,山亭留韻,一心隻看着山間景緻,那裡去看來往的遊人,故此也不曾看見王雲。
若是看見王雲,未必不留意,也要相思矣。
此節道過不題。
卻說王雲回家,向夫人揖道,“孩兒有背母親。
”夫人道:“為何來得這樣晚?”王雲道:“到得虎丘己午,盤桓起來,所以晚了。
”說罷,回書房中安歇。
這一夜,在枕上千思萬想,那裡睡得着,一心隻想塘上美人。
次日起身,茶飯不思,口中惟吟柱上之句,不覺得恹恹成病。
夫人着急,忙去請醫調治,并不見效。
有張蘭、萬鶴二人聞知王雲抱病,一日到來問候,見王雲卧床不起,張蘭道:“長兄貴恙因何而起?”王雲道:“小弟有恙在身,不能為禮,望兄恕罪。
”張、萬二人道:“豈敢。
”王雲道:“前日擾了秀芝,回來就得此疾,想是重冒風寒之故。
”萬鶴就笑道:“兄之恙未必是風寒,隻怕是心病,前日定有所遇,故此這等光景。
比時兄不肯說,今日并無外人,請試言之,或者能助得一臂之力,解得兄之心恙,也未可知。
”王雲道:“前日不是小弟吝言,因金、李二人在座,故此不言。
今日自當奉陳。
因上
王雲喜之不勝,站立在旁,看那些侍婢簇擁着美人,又往别處遊玩去了。
王雲道:“這美人如此端然,頭也不回一回。
若見了小生,美人可能留意小生在此思慕你?若是美人茫然不知,可為空想思耳。
”随走至亭中道:“這廂是美人所坐之處,小生也少坐片時,沾些餘光。
”随坐下,擡起頭來,見兩行墨迹尚還淋漓。
起身近前看時,就喜得眉開眼笑:“我猜美人有才,果不出其所料。
字迹尚新,又寫得龍蛇飛舞,自然是美人所題之句,非他人所作。
”随吟讀道: 金屋花香登法亭,姑蘇城外虎丘青。
行雲湖泊山為伴,借此浮蹤影複形。
王雲吟哦了幾遍,鼓掌大笑道:“我說非他人所作,真正是香奁之句,非出美人之口而出于何人!”又複看道:“為何詩後竟不落款?是了,恐被旁人曉得,故不落款。
美人詩中之意道:‘行雲湖泊’,‘借此浮蹤’,自然不是近地之人。
為何得到此遊玩?其中必有緣故。
”故又将詩吟詠了兩遍,欲要和他一首,又無筆硯,心中又恐美人去遠,隻得走下亭來,又去追蹤覓迹。
尋到山門外一望,隻見美人已往前去,就忙忙趕上,偎在旁邊,欲要問個姓名,何奈總是婦女,不好啟齒。
漸漸望着美人已至船邊,隻見丫頭、仆婦簇擁進艙而去,船家解纜開船。
王雲見船去遠,美人似隔巫山十二,心中十分着惱。
正是: 風流從此薦相思,意亂魂迷無了時。
眼望橫河帆影遠,寸腸百結有誰知? 王雲見舟已雲遠,無可奈何,隻得垂頭喪氣而回。
卻說舟中李貴等,見王雲解手半日不回,李貴道:“清霓兄許久不回,莫非失足,墜入東廁?”張蘭道:“尊九兄又來取笑了。
”随向錦芳道:“去迎迎你家相公來。
”錦芳上岸去尋了一會,回來着急道:“小人四處尋遍,不見大相公是往那裡去了。
若不早回家,猶恐夫人責罰小人。
”萬鶴道:“癡子,你家相公必定遇着一個得意人兒,留連在那裡,我們總去尋去。
”衆人上岸,各處尋覓不見,複回到船邊,正在議論之際,隻見王雲從東垂頭而來,衆人迎上笑道:“清霓兄,這半日到何處玩耍來,使弟們各處尋找?”王雲也不回答,也不做聲。
李貴笑道:“想是清霓兄着了魔也,為何不做聲?這副嘴臉,其中必有緣故。
”王雲由他們隻是說長道短,隻是口也不開。
張蘭道:“兄們且不必閑講,請到舟中再叙。
”衆人随上船進艙坐定,萬鶴見王雲隻是垂頭歎氣,笑道:“清霓兄真被魔矣。
”向錦芳道:“汝快去請一個道士來,與你家相公解祥解祥。
”衆人聞言拍手大笑,王雲也不覺笑将起來。
張蘭道:“情霓兄端的所為何事?去了這一會,可細談與弟們知之。
”王雲道:“此言因說不得,故不說與兄們。
”李貴道:“小弟等也還算與兄相契,有何大事,不肯說出?”王雲道:“不是弟不言,還要少遲幾日,言之方可。
”張蘭道:“清霓兄既不肯言,何必強之。
我們還是飲酒罷。
”王雲道:“酒已不能飲了,弟要告辭返舍矣。
”萬鶴向張蘭道:“日将西墜,恐清霓兄令堂相望,可叫開船罷。
”張蘭就吩咐開船,不多時,船到阊門,衆人登岸,謝過張蘭,各自歸家不題。
卻說王雲所遇之美人,乃是浙江錢塘縣人氏。
其父姓吳名斌,字文勳,官拜兵部右侍郎,年已五旬。
夫人孫氏,所生二子一女。
長子年已十八歲,名璧字玉章。
次子才交三歲,因父名而起,故叫文郎。
其女年方二八,因夫人生他時夢白雲滿室,故取名叫做夢雲,生得真正傾國傾城之貌,吟章詠絮之才。
自交十齡之外,廣讀諸書,勤精輸墨,所以吳璧之學問反不及夢雲,故父母愛他如掌上之明珠。
向因搬家眷上京,原取其便,奈夫人不服北地水土,故吳斌命他兒子,同母親、妹子仍歸故裡,是以一路南來。
所過名勝之處,夢雲無有不到者。
侍婢相從,帶的有精良筆硯,可以留題之所,則就傾珠玉。
一日,舟至姑蘇,夢雲向夫人道:“孩兒聞姑蘇虎丘名勝,母親可同孩兒去走走。
”夫人道:“我心裡不耐煩,不去,你哥哥睡在那裡,叫他同你去便是。
”夢雲就推着吳璧道:“哥哥,日間為何如此好睡?船已到姑蘇,妹子要上虎丘一遊,哥哥可肯同去?”吳璧睡思正濃,那裡耐煩,糊塗說道:“妹子自去,我是不去。
”一個翻身,又睡着了。
夢雲笑道:“少年人這等好睡!”夫人道:“孩兒,你同了丫環、婦女上去,少玩片時,就下船來,不必叫他了。
”夢雲依命。
家人曉得小姐要遊虎丘,久已叫船家泊在塘上。
夢雲就喚了幾個丫環、仆婦,竟上山來,各處遊覽,山亭留韻,一心隻看着山間景緻,那裡去看來往的遊人,故此也不曾看見王雲。
若是看見王雲,未必不留意,也要相思矣。
此節道過不題。
卻說王雲回家,向夫人揖道,“孩兒有背母親。
”夫人道:“為何來得這樣晚?”王雲道:“到得虎丘己午,盤桓起來,所以晚了。
”說罷,回書房中安歇。
這一夜,在枕上千思萬想,那裡睡得着,一心隻想塘上美人。
次日起身,茶飯不思,口中惟吟柱上之句,不覺得恹恹成病。
夫人着急,忙去請醫調治,并不見效。
有張蘭、萬鶴二人聞知王雲抱病,一日到來問候,見王雲卧床不起,張蘭道:“長兄貴恙因何而起?”王雲道:“小弟有恙在身,不能為禮,望兄恕罪。
”張、萬二人道:“豈敢。
”王雲道:“前日擾了秀芝,回來就得此疾,想是重冒風寒之故。
”萬鶴就笑道:“兄之恙未必是風寒,隻怕是心病,前日定有所遇,故此這等光景。
比時兄不肯說,今日并無外人,請試言之,或者能助得一臂之力,解得兄之心恙,也未可知。
”王雲道:“前日不是小弟吝言,因金、李二人在座,故此不言。
今日自當奉陳。
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