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問:“軍師何意?”諸葛曰:“曹操今有百萬雄兵,屯于夏口,欲吞吳、蜀。
我主在困,故來求救。
”周瑜不語。
又見數個丫環侍女簇小喬過屏風而立。
小喬言:“諸葛,你主公陷于夏口,無計可救,遠赴豫章,請周郎為元帥?” 卻說諸葛身長九尺二寸,年始三旬,髯如烏鴉,指甲三寸,美若良夫。
周瑜待諸葛酒畢,左右人進枨橘,托一金瓯。
諸葛推衣起,用左手捧一枨,右手拾其刀。
魯肅曰:“武侯失尊重之禮。
”周瑜笑曰:“我聞諸葛出身低微,元是莊農,不慣。
”遂自分其枨為三段。
孔明将一段分作三片:一片大,一片次之,一片又次之。
于銀台内。
周瑜問:“軍師何意?”諸葛說:“大者是曹相,次者是孫讨虜,又次者是我主孤窮劉備也。
曹操兵勢若山,無人可當;孫仲謀微拒些小。
奈何主公兵微将寡,吳地求救,元帥托患。
”周瑜不語。
孔明振威而喝曰:“今曹操動軍,遠收江吳,非為皇叔之過也。
爾須知曹操,長安建銅雀宮,拘刷天下美色婦人。
今曹相取江吳,虜喬公二女,豈不辱元帥清名?”周瑜推衣而起,喝:“夫人歸後堂!我為大丈夫,豈受人辱!即見讨虜為帥,當殺曹公。
” 周瑜上路,數日到。
孫權衆官推舉周瑜挂印。
筵會數日,讨虜送周瑜上路,起三十萬軍、百員名将,屯軍在江南岸上,下寨柴桑渡十裡。
卻說曹操知得周瑜為元帥,無五七日,曹公問言:“江南岸上千隻戰船,上有麾蓋,必是周瑜。
”被曹操引十雙戰船,引蒯越、蔡瑁,江心打話。
南有周瑜,北有曹操,兩家打話畢,周瑜船回,蒯越、蔡瑁後趕。
周瑜卻回。
周瑜一隻大船、十隻小船出,每隻船一千軍,射住曹軍。
蒯越、蔡瑁令人數千放箭相射。
卻說周瑜用帳幕船隻,曹操一發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船,卻射右邊。
移時,箭滿于船。
周瑜回,約得數百萬隻箭。
周瑜喜道:“丞相,謝箭!”曹公聽的大怒,傳令:“明日再戰。
依周瑜船隻,卻索将箭來!” 至日對陣,周瑜用炮石打船,曹公大敗。
軍到寨,曹相曰:“倘若在旱灘上赢了周瑜,水面上交戰,不得便宜。
”曹操生心,言:“孫權有周瑜,劉備有諸葛;惟有吾一身!”與衆官評議,可舉一軍師。
曹公将素車一輛,從者千人,引衆官往江;見一仙長,撫琴而坐。
曹相又思:西伯奚侯得太公,興周八百餘年。
”曹操披乘而見,邀上車與對坐。
曹相問:“師父莫非江下八俊?”先生曰:“然。
”曹公大喜,入寨筵會數日。
曹相問曰:“師父,今退周瑜事如何?”蔣幹言曰:“周瑜乃江南富春人也,與某同鄉。
某見周瑜,着言說他,使不動兵。
江北岸夏口,先斬劉備,然後驅兵南渡取吳,克日而得。
”曹相大喜,看蔣幹似太公、子房之人。
次日,蔣幹過江。
周瑜、魯肅、諸葛三人共話間,有人報言:“一先生來見元帥。
”令人請蔣幹入寨,衆官接上帳坐定。
周瑜言說:“故人相别數年,今日相會。
”言:“出家兒不貪名利。
周瑜今吳地為元帥,三十萬雄兵、百員名将,屯兵柴桑渡口。
”“先生說兩國非是!”一句禁得蔣幹無言支對。
卻說周瑜帶酒問衆官:“曹相屯軍夏口,百三十萬;若遲疾,夏口必破。
衆官誰有計可退曹軍?”内有黃蓋出曰:“元帥使三個官人,引五萬軍,暗過柴桑渡口,尋小路到夏口北六十裡地屠險處,邀住曹公糧草;無一月,曹公必自殺。
名曰斷道絕糧計。
”周瑜大怒:“黃蓋此計不中使!”魯肅無計,衆官不語。
“黃蓋讒言,即合處斬!”衆官皆勸免死,打六十大棒。
當夜,元帥帶酒,衆官皆散。
蔣幹在帳中自言:“早來周瑜攔吾不語。
”有黃蓋哀怨,至帳言:“謝先生早來勸元帥免死之恩。
”先生言曰:“周瑜不堪為帥。
”黃蓋有言:“今無直命而佐。
”蔣幹見左右無人,說曹操之德。
“誰能遠信,可當見曹公?”蔣幹言曰:“曹相拜我為師,來說周瑜;瑜攔住我不能言。
尊重若肯投曹?”蔣幹言曰:“将軍愁甚官不做,甚職不加?”黃蓋又言:“軍師不知,前有蒯越、蔡瑁将書已投周瑜。
”蔣幹大驚,黃蓋言:“元帥書與小官。
”蔣幹要書看了,大驚:“此事曹相争知?”抱書蔣幹與曹操,斬訖一人,絕其後患。
黃蓋自寫叛書。
蓋言:“我投曹操,将五百糧草獻與曹相。
”二人說話到晚。
次日,送蔣幹到路。
卻說蔣幹上船,天晚至曹公大寨。
來日見曹相,具說其事。
曹操看了黃蓋降書,大喜。
蔣幹又言蒯越、蔡瑁投周瑜之事,将書呈曹公看了,大驚。
卻說曹操百三十萬軍,船上如登平地。
曹操大喜,言曰:“吾聞黃蓋之德,未得見其面;若來,吾必重用。
” 于番複回至江南岸,見元帥周瑜,具說其事;又把曹操與黃蓋書。
周瑜言曰:“大事已成也!”加官賜賞與于番。
元帥令近上官人衆官看,周瑜曰:“破曹操百萬軍在于一時。
吾使一計,衆合情,将至筆硯,手心裡寫;衆人意同,此計當也;衆意不同,當以參詳。
”衆官曰:“元帥言者當也。
”于手心寫畢,衆人從了,喝兵退後;衆官、元帥手内觑,皆為“火”字。
無有不喜者。
周瑜定睛觑軍師,對軍師言:“此計者,為火光也。
出在管仲安人略幹兵法。
” 惟軍師手内偏寫“風”字。
諸葛曰:“此元帥好計!至日發火,咱寨在東南,曹操寨在西北,至時倘若風勢不順,如何得操軍敗?”周瑜曰:“軍師今寫‘風’字如何?”軍師再言:“衆官使火字,吾助其風。
”周瑜曰:“風雨者,天之陰陽造化,爾能起風?”軍師又說:“有天地三人而會祭風:第一個軒轅黃帝,拜風侯為師,降了蚩尤;又聞舜帝拜臯陶為師,使風困三苗。
亮引收圖文,至日助東南風一陣。
”衆官皆不喜。
周瑜自思:吾施妙計,使曹兵片甲不回;諸葛侵了我功!衆官鬧。
門吏報曰:“外有先生,言見諸葛相知。
”衆官出迎。
卻說諸葛見面,拜邀上階,分尊卑而坐。
是諸葛叔伯兄弟諸葛瑾。
筵會到晚,衆官皆散。
周瑜本帳内邀諸葛瑾侍坐,言曰:“您知諸葛不仁?衆官舉火,他言祭風。
”諸葛瑾對曰:“我家卧龍,有不測之機。
”周瑜笑:“退了曹操,救了劉備,吾囚諸葛麾下!”言盡而去。
前後數日,說諸葛北靠江岸,築土高台。
後三日,卻說黃蓋多裝糧草,外有三隻船。
當日,周瑜數十個官人,引水軍都奔夏口城外。
黃蓋船至夏口,人告曹操:“黃蓋将糧草以赴其寨。
”曹操笑而迎。
後說軍師度量衆軍到夏口,諸葛上台,望見西北火起。
卻說諸葛披着黃衣,披頭跣足,左手提劍,叩牙作法,其風大發。
詩曰: 赤壁鏖兵自古雄,時人皆恁畏周公; 天知鼎足三分後,盡在區區黃蓋忠。
卻說武侯過江,到夏口。
曹操船上高叫:“吾死矣!”衆軍曰:“皆是蔣幹!”衆官亂刀锉蔣幹為萬段。
曹操上船,慌速奪路,走出江口,見四面船上皆為火也。
見數十隻船,上有黃蓋言曰:“斬曹賊,使天下安若太山!”曹相百官,不通水戰。
衆人發箭相射。
卻說曹操,措手不及,四面火起,箭又相射。
曹操欲走。
北有周瑜,南有魯肅,西有淩統、甘甯,東有張昭、吳危。
四面言殺。
史官曰:倘非曹公家有五帝之分,孟德不能脫! 曹操得命,西北而走。
至江岸,衆人撮曹公上馬。
卻說昏黃火發,次日齋時方出。
曹操回顧,尚見夏口船上煙焰張天。
本部軍無一萬。
曹相望西北而走。
無五裡,江岸有五千軍,認得是常山趙雲,攔住衆官,一齊攻擊,曹相撞陣過去。
又打十裡,又有二千軍,當頭者張飛攔住。
卻說衆拚死奪路得脫。
殺得曹操盔斜發亂,發甲捶胸,偃鞍吐血。
至晚,到一大林,曹軍帳幕皆無,不能進發。
後有衆官,分三路軍襲殿後。
曹相曰:“前者兩條路,一條正北,荊山大路,楚之地,名曰華容路。
”曹相又思:“前者軍到當陽長坂,張飛二十人攔住,使吾軍不能進;此處再有諸葛使人攔住,咱軍困馬乏,賊人所捉。
”曹公尋華容路去行,無二十裡,見五百校刀手,關将攔住。
曹相用美言告雲長:“看操,與壽亭侯有恩。
”關公曰:“軍師嚴令。
”曹公撞陣。
卻說話間,面生塵霧,使曹公得脫。
關公趕數裡,複回。
東行無十五裡,見玄德、軍師,是走了曹賊,非關公之過也。
言使人遇着玄德。
衆問為何。
武侯曰:“關将仁德之人,往日蒙曹相恩,其此而脫矣。
”關公聞言,忿然上馬:“告主公複追之。
”玄德曰:“吾弟性匪石,甯奈不倦。
”軍師言:“諸葛亦去。
萬無一失。
” 後說玄德軍東行,到三十裡正東,見吳軍來,兩家對陣,聽道:“來者之師,莫非周公?”皇叔下馬,與周瑜相見。
周瑜見了皇叔,大驚唬言:“從其虎,救其龍,幾時見太平!”言畢,兩個相對,周瑜在左,皇叔在右。
行到天晚,各自下寨。
周瑜自思:曹操乃篡國之臣,吾觀玄德隆準龍顔,乃帝王之貌。
又思:諸葛命世之才,輔佐玄德,天下休矣!我使小法,囚了皇叔,捉了卧龍,無此二人,天下咫尺而定。
魯肅點頭,言:“元帥言是也。
” 次日天曉,皇叔作宴。
元帥以下衆官皆請。
至晚,周瑜告皇叔:“南岸有黃鶴樓,有金山寺、西王母閣、醉翁亭,乃吳地絕景也。
”皇叔允了。
來日,周瑜邀皇叔過江上黃鶴樓筵會。
皇叔過江上黃鶴樓。
劉備大喜,見四面勝景。
周瑜言:“南不到百裡,有□□關;北有大江;西有荔枝園;東有集賢堂。
”衆官與皇叔筵會罷,周瑜言曰:“前者諸葛過江,美言說主公孫權,舉周瑜救皇叔。
”周瑜有酒,言:“諸葛祭風,有天地三人而會,今夏口救得皇叔,若非周瑜,如何得脫!諸葛雖強,如何使皇叔過江?”皇叔聞之大驚:“此乃醉中實辭!” 後說漢寨趙雲心悶,使人趕諸葛、關公二人複回。
軍師入寨,不見皇叔。
趙雲對軍師說張飛之過。
軍師有意斬張飛。
衆官告軍師免死。
糜竺為參徒,使船過江。
至黃鶴樓上,見皇叔;令皇叔換衣,卻拾得紙一條,上有八字,書曰:“得飽且飽,得醉即離。
”皇叔讀了,碎其紙。
周瑜帶酒言:“曹操弄權,諸侯自霸!”皇叔告曰:“若公瑾行軍,備作先鋒。
”周瑜大喜。
皇叔将筆硯在手,寫短歌一首,呈與周瑜看。
歌曰: 天下大亂兮,劉氏将亡。
英雄出世兮,掃滅四方。
烏林一兮,锉滅摧剛。
漢室興兮,與賢為良。
賢哉仁德兮,美哉周郎! 贊曰: 美哉公瑾,間世而生。
興吳吞霸,與魏争鋒。
烏林破敵,赤壁鏖兵。
似比雄勇,更有誰同? 周瑜大喜:“皇叔高才!” 周瑜令左右人将焦尾橫于膝上,有意彈夫子“杏壇”。
琴聲未盡,周瑜大醉,不能撫盡。
玄德曰:“元帥醉也!”衆皆交錯起坐,喧嘩。
皇叔潛身下樓,至江岸。
把江人言:“皇叔何往?”玄德曰:“元帥醉也。
今明日淮備筵會,等劉備過江,來日小官寨中回宴,請您衆官。
”把江官人不語。
皇叔上船。
後說周瑜酒醒,按琴膝上,緩然而坐,問左右曰:“皇叔何往也?”告曰:“皇叔下樓去了多時。
”周瑜大驚,急叫把江底官人,言:“玄德自言元帥有令,過江準備筵會去也!” 卻說周瑜碎其琴,高罵衆官:“吾一時醉,走了猾虜劉備!”使淩統、甘甯将三千軍趕駕數隻戰船趕皇叔,若趕上,将取皇叔首級來者。
皇叔前進,吳軍後趕;先主上岸,賊軍近後。
張飛攔住,唬吳軍不敢上岸,回去告周瑜,心悶。
數日,引軍過江,聽知皇叔與諸葛下寨于赤壁坡,離江一百裡。
周瑜令軍奔夏口四郡,前到長沙郡。
有太守趙範言:“西郡屬荊州,您怎生得?”周瑜來日引軍戰曹璋,數次交戰,不得曹璋便宜。
兩軍相見。
話說魯肅言:“東北有赤壁坡,見有負恩劉備,可以求救。
”又言:“玄德、孔明、關公、張飛若來,無有不破者。
”即時寫書見劉備與諸葛,讀罷書,皇叔有意出軍。
軍師言曰:“不可起。
黃鶴樓賊将,幾乎壞了主公!”軍師叫張飛:“你去。
”軍師說與計。
來日,張飛引五千軍至長沙郡,東有周瑜大寨,西有曹璋大寨;長沙郡北有張飛大寨。
周瑜得知張飛五千軍來解厄,對衆官說:“劉備困在夏口,咱三十萬軍、百員名将,鏖兵略戰,折了黃蓋。
吾今殺曹璋,消不得劉備來。
”衆官皆言:“是也。
” 至來日,西有曹璋陣,東有周瑜陣,北有張飛,卻說張飛見周瑜長揖,言:“周公瑾别來無恙!”周瑜言:“賊将者敢欺我!”見張飛背後旗上寫“車騎将軍”。
公瑾言:“今氣我!牧牛村夫故言欺我。
我家孫權官小如張飛。
”周瑜恨在懷中。
吳将與曹璋對陣,交馬多時,不見輸赢。
卻說張飛言:“吳将近後,我斬曹璋!”吳軍不識翼德之威,叫一聲出九霄之外。
連戰曹璋,璋大敗。
周瑜言曰:“守數日,不得曹璋便宜,今日張飛赢了,咱不羞矣。
”周瑜亦趕曹璋。
璋射一箭,正中周瑜,落下馬來。
不是衆人,幾乎捉了周瑜。
天晚,班軍至營内。
張飛亦回,奔寨高叫:“前者夏口受危,元帥救俺;今日元帥二十日不得曹相便宜。
張飛殺敗,把夏口四郡獻與公瑾,以報夏口之恩!”道罷去了。
周瑜藥貼金瘡,釣其左臂,言曰:“孤窮劉備,負我之恩,被張飛氣我,皆是諸葛也!與我四郡,諸葛意在何處?” 無數日,人告周瑜言:“諸葛三千軍守了荊州!”周瑜見道,叫一聲,金瘡血出。
衆官曰:“荊州吳地。
”瑜即時引軍在路。
數日,到荊州。
皇叔得知瑜引軍來,引衆官與周瑜對陣。
周瑜言:“皇叔、軍師,豈不會其意?荊州蜀吳之地,皇叔如何所取?”皇叔笑曰:“不幹我事。
”門旗啟處,見一将出。
周瑜觑了,叫一聲,落馬。
衆官急扶元帥上馬,金瘡出血似水流。
認得是荊王長子劉琦,琦高叫言:“周瑜元帥!父亡,劉琮獻了荊州;操退,謝我皇叔叔,此複處立劉琦!”周瑜無言支對。
皇叔又言:“請公瑾筵會!”唬周瑜不入城,恐諸葛有計。
周瑜班軍而回江南岸,屯了軍,元帥養病。
又魯肅頭尾三個月,令人體探荊州事,人回告元帥,劉琦死。
瑜随引軍十萬取荊州。
行數日,離荊州數十裡下寨。
至日,皇叔出馬。
瑜言:“前者荊州屬俺吳地,你卻占了!”諸葛笑曰:“交你看一物!”兩陣夾間,棹子上放一丹盤,上有錦被,令周瑜觑了跺蹬,湧血如泉。
衆官急救,貼了金瘡。
閣門學士趙知微呈奏帖,駕坐嘉明殿,聞奏過,奉曹丞相保奏皇叔奏表: “奏準皇叔劉備,自破黃巾以來,兼虎牢關破董卓,随逐曹丞相,并誅呂布。
累建大功,言貌仁德可觀,反幹下軍,其事務不曾怠慢。
可加三江大都督兼豫州牧水軍都元帥,江下十三郡安撫,食邑萬戶;又賜紫金魚袋一條。
皇叔封荊王,邊事康甯,招授遷加,想宜知悉。
建安四年秋七月日,奏準。
” 卻說皇叔在荊州,數日,人告言:“随軍元帥賈翊、曹相、夏侯惇将五萬軍,見在荊州東北無二十裡地下寨。
”諸葛言:“将關、張二将遠迎魏軍。
”臨上路,叫趙雲暗受其計。
無三日,軍起。
卻說皇叔守荊州,百姓鼓腹讴歌,言皇叔仁德也。
有一日,至天晚,荊州六座門于東北水門,見數隻船上飽載,高叫:“開門!俺是客人。
”趙雲按敵樓,言天晚,來日入城。
客人不肯,言:“俺資本船貨物多,城外恐有失。
”趙雲不肯開門。
天道一更後,第三隻船上一人叫,周瑜曰:“吾不得荊州,拔劍而下水!”令左右人皆出船上岸,言皆吳地。
衆官軍本有元帥,周瑜使火箭燒門。
趙雲言曰:“正應軍師計。
”皇叔令人,有軍師造下圓弓一千張,射周瑜,衆軍卒皆走,離荊州二十裡下船。
有吳軍就得馬後說伏軍起,有一千軍來。
有趙雲、簡獻和攔住殺,周瑜言:“又中村夫計!”撞開軍陣而走。
到天晚,離荊州四十裡,人困馬乏;又迎見軍來,約疊三萬有餘:左有關将,右有張飛,為首者軍師。
言曰:“當取荊州,今日事失;來者将軍,道破是誰,放你過!”周瑜大驚,衆官撞陣相殺,移時得脫。
軍師班軍,笑而入荊州。
卻說周瑜到于江岸,各下寨,與魯肅評議:“吾有一計。
”魯肅問,周瑜言:“讨虜有一妹,遠嫁劉備,暗囚卧龍之計,可殺皇叔。
”元帥使魯肅過江見讨虜,言孫夫人嫁劉備,陰殺之。
當夜,孫權引魯肅見太夫人。
夫人曰:“你每祖父,元本是莊農;宗祖積陰德,你父為長沙太守。
今日與皇叔為親,有何不可?”魯肅出衙。
孫權說與母親:“今周瑜定計,欲使小妹殺皇叔。
”太夫人暗問女子,女子笄年十五歲:“我父破董卓,今嫁劉備,暗殺皇叔,圖名于後矣。
”太夫人言:“禮長當行,禮短則止。
” 數日,魯肅過江,見周瑜說破大喜。
魯肅遠赴荊州,以為良媒。
到荊州,衆官接着,館驿安下了。
魯肅把親事說與諸葛。
天晚,諸葛說與皇叔。
皇叔言曰:“周瑜之計。
”軍師曰:“主公放心。
可笑吳将主之妹嫁我。
”至來日,皇叔請魯肅。
肅又言親事。
兩家克定日。
魯肅回至大江見周瑜;過江見孫權。
太夫人引幼女離吳地,過大江,遠赴荊州五十裡。
魯肅日随行,有五千軍,暗藏二十員将。
“倘若荊州城鬧了,乘勢可取。
”言未盡,隻見張飛特來遠接夫人:“軍不用一個,去荊州外下寨!”唬吳軍皆不敢來,言魯肅壞了周瑜第一條計。
夫人入荊州,張飛在一壁行。
夫人車内自言:“這漢在虎牢關赢了呂布;又聞三出小沛,當陽長坂喝退曹操倒退了三十裡。
此乃壯士也!”夫人車又行數裡;趙雲迎着,對夫人說:“此是百萬軍中救阿鬥底趙雲!”又行數裡,見諸葛來接,夫人曰:“真良将也!” 後有皇叔,引從者數千人,其鋪設繡花,勿知其數。
邀夫人入荊州,初見帳舍廳館。
軍師請夫人拜見,廳挂起神像,上至高祖,下至獻帝二十四帝。
夫人曰:“我家本莊農出身,不曾見帝王之神。
”夫人喜。
來日筵會,夫人帶酒,應周郎之計。
夫人即便當與皇叔過盞。
衆官皆驚。
荊王曰:“夫人過盞。
”夫人見魯肅帶酒,有意殺皇叔。
隻見金蛇盤于胸上,夫人不忍殺之。
又言敬假生嗔,而天下亂。
皇叔與夫人,每日飲酒,前後一百日。
當夜二更,不見皇叔。
夫人西北而進,見皇叔大哭數聲。
夫人言:“為何?”荊王說獻帝懦弱,曹操弄權。
夫人觀皇叔數日,累次說:“皇叔累代帝王之孫,皇叔豈不知禮?我家母親年邁,兼家兄專等皇叔回面。
”皇叔言:“共軍師評議。
” 皇叔暗與諸葛說回面事。
諸葛笑而言曰:“皇叔遠逐夫人去江南,萬無一失。
”皇叔再言:“恐有周瑜計。
”軍師言:“主公過去,諸葛将五萬軍屯于江岸,下鎖戰船,左右關、張二将,使吳将不敢正視主公。
” 皇叔上路,赴江南,和夫人同到建康府。
遠探告孫權,權自思:“前者赤壁會戰,退曹公一百萬之師,折了七萬軍,無了數員将。
近知猾虜之賊,軍師諸葛乃是牧牛村夫,忘吾之恩!”累次,周瑜言劉備不仁,又占了荊州十三郡。
太夫人亦知,遠請讨虜。
讨虜大孝,見太夫人,言:“吾兒辭容不喜為何?”孫權說:“劉備奪了荊王,動三十萬軍,夏口退了曹賊,劉備非是有恩之人,若到江南,兒子有意殺皇叔。
”夫人言:“你爺爺種瓜為生,爾家本是莊農,後統領大軍,乃祖宗積到底福。
吾兒之妹嫁與皇叔為妻,吾兒若殺了皇叔,你妹嫁甚人?皇叔若來到,當好相待;若不仁,後殺未為晚。
”孫權聽母親之言。
太夫人與孫權接玄德。
數日,接入城中。
百姓觑皇叔面顔,無有不驚者。
衙内筵會數日,太夫人暗問孫權:“玄德如何?”孫權言曰:“今觀皇叔,漢之親也,相貌堂堂,後必為君也。
”子母皆喜。
後管待二十餘日,皇叔拜辭太夫人。
孫權言曰:“皇叔來此無坐地處。
”太夫人令孫權赍發二人送在路。
數日,離大江上有二十餘裡。
又說江南岸上,有周瑜大寨。
探事人說與周瑜,元帥高叫江南孫夫人,道:“六條計皆不許一條!”令甘甯引三百軍,南迎孤窮劉備。
甘甯引軍至車前,下馬見夫人。
夫人搭起簾兒。
夫人煩惱,高聲罵:“周瑜儾軟!長沙太守的女,讨虜将軍親妹。
我今到來,更不相顧。
兼上此處有皇叔荊王,非是欺玄德,蓋因不觑我!”喝一聲,喏喏而退;複回說與周瑜,笑而叫:“吾将三萬軍到車前,拖皇叔下車,斬猾虜之賊,與夫人再言!若見讨虜,問我甚罪!” 周瑜衆官,南見夫人,車前下馬,鞠躬施禮。
夫人再言:“我家母親并家兄,使荊王過江,即合準備船機。
”周瑜高叫:“劉備負恩之賊!”夫人笑,令人搭起簾兒,使周瑜再觑車中。
周瑜叫一聲,金瘡血如湧泉。
衆官扶起周瑜,孫夫人到江北岸與皇叔過江。
卻說周瑜伏病數日,言:“孫夫人故交劉備走了!” 說軍師邀皇叔入荊州。
前後半年,有人告皇叔,有太夫人令魯肅來館驿中安下。
至來日筵會,魯肅言:“知荊州一并三年,大旱不收,饑死人遍地。
有讨虜太夫人送一百萬石糧,遠赴荊州見皇叔。
”軍師言曰:“荊州不收,讨虜早知。
”數日,有千隻船運糧入城。
魯肅言曰:“三日亦前者,有西川劉璋拜起元帥,引軍五萬取白帝城路,有意傾吳。
讨虜與衆官參詳,将糧食獻與荊王,借路,令周瑜收川。
”皇叔允。
軍師言:“此事甚易。
” 正當秋九月,莊農收卻糧食。
元帥領兵過矣。
三國志平話卷下 魯肅回程後過江,頭尾無兩個月,周瑜引軍五萬,荊州南約百裡,西行收川。
周瑜軍行,見一萬軍攔住,有皇叔、諸葛言:“你知得荊州一并三年不收,今年田種,八月半頭,看看收刈,十萬軍東西下有三十裡長,南北下八十裡來闊,軍人耗蕩,百姓遠赴荊州訴告。
”周瑜曰:“前者納糧一百萬石,買路收川,豈無耗蕩?”周瑜又言:“軍師少為莊農,見耗蕩田種,軍師煩惱。
”武侯叫而言:“公瑾不聽魯肅之說!”公瑾無言支對。
衆官撥開陣,元帥西行。
又至來日,周瑜引軍西行,又一萬軍攔住路。
張飛高叫:“軍師嚴令,元帥西行何往?”道罷,各下營。
張飛攔道,紮一槍營。
當夜,約到二更,周瑜偷道而過。
至天明,元帥西行,數日到西川境界,見者官員,不降而即殺。
張飛軍襲其後,元帥所奪州府縣鎮,皆被張飛所收。
周瑜言:“此乃牧牛村夫之計!”周瑜言罷,金瘡氣破。
又行五程,累次人告,元帥金瘡疼痛,不能忍。
衆官人告元帥,前至巴丘城。
周瑜伏病不起,數日,飲食不能進,頭面腫,叫故人魯肅哭而言曰:“吾巴丘已死也,大夫帶骨殖卻歸江吳,倘見小喬,再三申意。
”言盡,滿城皆哭。
至日,元帥病轉,家人告曰:“衙門前一先生,言元帥布衣相交。
”言請至帳下。
衆官扶起元帥侍坐,先生上階,認得是四川洛城人也,姓龐名統,表字仕元,道号鳳雛先生,抱頭而哭。
龐統言:“吾弟辄有此事!”周瑜袒臂,使龐統觑吾金瘡。
龐統不忍視之。
周瑜又言:“我死,家兄保骨殖歸江南。
” 周瑜死,龐統壓住将星,當夜将周瑜屍首,有日過江。
軍師攔住。
武侯曰:“吾知周瑜死,将星壓住者,龐統計也。
”龐統聞言,出與軍師相見。
軍師放過屍首。
數日,到金陵府。
孫權曰:“厚葬之,做好事。
”月餘了畢,魯肅對孫權舉薦龐統。
孫權罵魯肅:“前看劉表死,你赴荊州吊孝,引劉備在夏口,又引諸葛過江,美言說動三十萬軍、百員名将,把了柴桑渡,相拒曹操;又使一計,赤壁大戰,破曹操一百萬軍,吾折卻數萬軍,沒了數十個名将、黃蓋;劉備又奪了荊州十三郡,使村夫氣殺愛将周瑜,使我心碎萬段!”唬魯子敬喏喏而退。
說魯肅到宅,三日赍發龐統上路,要差一個官人送過大江。
龐統在路,到荊州,見帝星朗朗,照荊楚之地。
龐統言:“吾不失其主。
天下人皆說皇叔仁德之人。
”入衙見皇叔。
皇叔請坐。
皇叔問:“先生高姓?”隻言:“姓龐名統。
”皇叔會其意,又問:“先生與諸葛相知否?”龐統唯唯而立。
皇叔與龐統文書,便做曆陽縣令。
龐統不遂其志,前後半月,錯斷了公事。
百姓遠赴荊州告皇叔。
皇叔曰:“先不相識。
自說與孔明弟兄,與文字為曆陽縣令,有何虧負你!”近人告曰:“張飛在衙前下馬。
”皇叔叫至當面。
玄德問:“軍師何往?”張飛言:“荊州正北,在荊山縣。
”皇叔說龐統事。
張飛言:“我去曆陽,拖出那漢,當面見家兄。
” 來日,張飛引數十人,至曆陽衙前下馬。
有百姓、官吏皆言龐統不仁。
張飛持劍入衙。
至天晚,聽得鼻氣若雷。
張飛連砍數劍,血如湧泉。
揭起被服,卻是一犬。
張飛言:“賊人何往?” 來日到荊州,告皇叔說前事。
皇叔說:“太尉莫非賢人也?”頭尾十日,沿江四郡皆反。
玄德問,諸葛軍師言:“不記徐庶之言:南有卧龍,北有鳳雛,倘得一人,可安天下?龐統者,乃西川洛城人也。
是鳳雛先生。
今言四郡皆反,皆被龐統所說。
”皇叔:“軍師道者當也。
”軍師呼趙雲,将三千軍奔長沙郡收趙範去。
來日天曉,趙雲上路。
趙範袒臂牽羊,遠迎趙雲入衙,言四郡反皆龐統所說。
筵會至晚,趙範帶酒留數十個婦人,内中一婦人身着绛衣,體貌嬌容,使捧酒對趙雲言:“此乃家嫂也,當與子龍為妻。
”趙雲叫:“爾乃匹夫之輩!軍師嚴令,豈以酒色為念!”言罷出衙。
趙範帶酒言:“不仁者趙雲!”引三千軍圍了館驿,有意殺趙雲,被子龍一箭射死。
至來日天曉,對衆官、百姓說,殺了趙範并家族,安撫了百姓;卻還荊州見皇叔,說與軍師,言趙雲收了長沙郡。
又張飛西南遠一百裡,赴桂陽郡。
太守蔣雄那漢,兼文帶武。
至來日,引三千軍去離桂陽無十裡下寨。
有人告太守蔣雄。
蔣雄言曰:“張飛粗人也。
孫武子兵書,馬軍行四不得來,步軍行五不得,行多時尚乏。
今張飛軍可行百裡,探得人困馬乏。
管仲言:‘遠來可易襲、可擊’。
乘勢殺張飛,如去諸葛左右一臂。
” 蔣雄點五千軍出城劫張飛寨,劫着空營,四面埋伏軍皆起。
蔣雄欲保桂陽,被張飛先取了,複來迎蔣雄,兩軍相接,二人交馬,被張飛刺于馬下,收了桂陽郡。
張飛入荊州。
諸葛又使公子劉封交戰韓國忠。
國忠敗,劉封赴一高坂,四面皆水。
韓國忠乘船而去。
劉封欲出,前面一将攔住,身長一丈,環眼髯長,使柄大刀,馬上高叫言道:“此計捉關、張二将,劉封成何以堪!”軍聽得,再問衆官。
張飛又與韓國忠對陣。
“胡漢又出馬!”張飛交馬,約鬥十合,不分勝敗。
前後三日,令人告軍師引上來。
張飛接軍師入寨,正與軍師言:“倘得此人,愁甚漢天下不立!”天曉,軍師去附高處西南而望。
衆官見桂陽西南坡上,直下是水,困劉封水岸上。
見一槍營,此處必有鳳雛也。
當夜寫書,令糜竺暗将書偷路而過,遠至小寨,被人拿住,見龐統。
糜竺呈書與龐統。
統笑曰:“諸葛者,乃故人也。
”卻寫書與糜竺,投明還寨,卻呈書與軍師。
軍師讀了,至晚令糜竺将一千軍赴高坡上,燒着蘆葦。
劉封出來見諸葛。
後說龐統,當夜請名将,關西扶風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與龐統坐,具說漢室來軍,都上霸氣,韓國忠不仁,事有決無斷。
又說玄德仁德之人也,不聞高鳥相林而栖,賢臣擇主而佐。
至來日,兩軍對陣,魏延斬了韓國忠于馬下。
龐統收了武陵郡,投了諸葛,引軍正西到金陵郡。
太守金族引軍出馬,與孔明對陣。
金族使一将出馬。
軍師大驚。
統曰:“此鄂郡人也,姓黃名忠,字漢升。
”軍師使魏延相殺。
二日不分勝敗。
使張飛對陣,與黃忠鬥到十合,又不分勝敗。
黃忠言曰:“吾隻識雲長,豈識張飛!” 魏延前後十日不能收金陵郡。
軍師言曰:“黃忠乃将材也。
皇叔不能降這漢?”使一人入荊州,令關将引五千軍從荊州來。
衆官接入寨。
無三日,關将與黃忠鬥中,不見輸赢。
軍師問龐統,言曰:“前者說四郡時,龐統言曰,曾與黃忠道話。
黃忠言:‘吾乃江南一賊,金族與我恩厚。
若金族在,當殺身而報;倘若金族死,然後擇其主而佐。
’”諸葛言:“得黃忠也。
” 無三日,武侯與黃忠對陣。
武侯詐敗。
金族趕落陣,行數裡,複把金族攔住。
武侯四馬車,車内坐軍師,倒身,弩箭皆出,射殺金族。
軍師班軍入寨。
無三日,黃忠來報仇。
龐統說黃忠,不肯納降。
黃忠言曰:“我有一病,您誤然殺我主公,我須報仇,豈有納降者!”與張飛交馬,鬥到百合,不分勝敗。
又使魏延出馬,二将合并黃忠。
忠威武轉加。
軍師言曰:“老賊忒逞不睹事,當斬黃忠!”四騎馬交戰,見一道血起,一将落馬。
卻說黃忠馬失,輪刀步戰三将。
關公言曰:“此乃大丈夫也,世上皆無!”軍師高叫:“三将停馬!”武侯美言說黃忠,降了漢。
黃忠把金族埋殡了畢。
軍師班軍入荊州見皇叔。
皇叔看三将:為首者是龐統,皇叔言:“賢人也。
”又看魏延,“賢德也。
”言:“不若吾弟關公。
”又看第三将是黃忠老将。
卻說曹相長安内,外廳而坐,問衆官曰:“常記二年已前,趕孤窮劉備入夏口,時有五千軍,尚不能捉。
今授荊州,有十三郡,雄軍有五萬,猛将三十員,無人可當。
知文者有諸葛,知武者有關、張二将。
”問衆官:“您怎生料敵?”有大夫賈翊對丞相說:“有先君手内罷了的西魏州平涼府節度使,姓馬名騰,乃東漢光武手中雲将馬援九世之孫。
馬騰有二子:長子馬超,字孟起;次子馬岱。
衆人言曰:‘三個将軍,各有萬夫不當之勇。
’馬騰可料諸葛,馬超可料關公,馬岱可敵張飛。
” 曹操來奏帝,诏往西魏州平涼府。
節度使邊璋、副将韓遂接使命入衙,請馬騰拜诏,讀罷诏書,送使命卻還長安。
馬騰準備入朝。
至夜,馬超告父:“因何不悅?”馬騰言曰:“吾兒不聞先君手内十學士弄權?後有董卓弄權。
不知曹操天下,斬斫不由獻帝,存亡皆在曹公。
倘我入朝,曹公仁德,則一筆勾斷;倘若不仁,就死于帝都。
”言二子:“書來喚你,當休入長安;倘若吾死,當殺曹操與我報仇。
” 來日天曉,馬騰上路。
數日到長安,在永金禅院安下。
第三日,出見帝,得舊職。
馬騰謝了聖恩。
禦宴三日。
有一日,駕坐紫逍遙光軒殿中,宣近臣言治天下事。
文武不語。
帝問馬騰。
馬騰言曰:“治天下效學堯、舜、禹、湯,安天下若太山;學桀、纣無道,天下不能作主。
陛下依臣四件事,當治天下太平。
”帝問如何。
馬騰再奏:“遠賞邊軍,近去邪臣,輕薄稅賦,重放赦恩。
”又言:“帝不聞楚平王,因奸子妻,使皇後、太子、孫兒相殺,将是宰相費無忌之心。
天下不聞秦胡亥,有大夫趙高賊臣,失其天下,非君上之過也,蓋近臣之罪也。
”帝不語。
一人高叫:“馬騰才入朝中,對帝亂奏!你言近臣何人也?”馬騰觑了,高叫:“曹操,你非忠臣!今聞褒貶宣參,封贈助賞,皆由于汝,使帝受倒懸之急,壘卵之危!”唬文武失色。
獻帝笑曰:“馬騰,你休胡奏,曹操忠臣也。
”賜宴和會二卿。
到晚,馬騰歸寺。
曹操當夜使三千軍、數員将,沒一個時辰,把馬騰皆斬了。
來日,曹操奏馬騰害中風病死。
帝大驚,使官葬了。
并無知者。
卻說馬超、馬岱二人,眠夢不安,使馬岱長安路上打聽消息。
馬岱悶坐,忽見仆人披頭而來哭曰:“老太尉一家老小,皆被曹操使人殺了!”馬岱歸說與馬超。
馬超痛哭無聲。
有太守邊璋、韓遂,借一萬軍與馬超。
數日,到平涼府西邊下寨。
東有曹操,克日兩軍對陣。
馬超出馬,持槍搦戰。
曹操觑了大驚,見馬超面如活蟹,目若朗星,身披重孝,高叫:“曹賊,殺我父母,有何冤仇!”夏侯惇出馬,與馬超戰,都無數合,馬超詐敗,夏侯惇趕;回身便射夏侯惇一箭,幾乎緻命。
兩軍相殺。
馬超拿住曹軍,問:“曹賊生得如何?”其軍怕死,言:“曹公生得美貌髯長。
”馬超傳令,拿住者與金珠萬貫。
曹操聽得,刀斷其髯,換衣。
相殺到晚,若無五帝之分,死于萬刃之下。
曹操得脫亂軍,到于營中,茶飯不能進。
當夜,令船過渡渭河東面下寨。
河北岸有馬超大軍一萬,使箭皆射。
南岸有邊璋、韓遂使軍三萬亂射,曹軍落水,勿知其數。
卻說騎馬夾間,曹公用鞍■遮其首,順流而下。
天明,船達南岸。
曹公得馬欲走,正迎馬超于渭河夾間。
馬超連殺曹公八陣,三日得脫,于阜高處下寨。
馬超三萬軍于東南下寨。
住數日,有一先生來見馬超,超問:“尊重何人也?”先生言:“是華山雲台觀仙長婁子舊,特來獻一計與将軍,為父報仇。
”超曰:“願聞。
”曰:“使馬岱将一萬軍,先入長安,救了獻帝,殺了曹賊家族,然後殺曹賊未遲。
”超曰:“此語特遠。
大丈夫就勢殺賊,豈不為便!”舊見超不伏,出寨。
又三日,谒見曹公。
衆官說:“華山婁子舊。
”曹公邀侍坐。
先生言:“獻三計與曹公,乃心腹之患。
”曹相問。
“第一破馬超,不聞邊璋、韓遂深愛其财?”教:“移了馬超一萬軍。
數日得近,聞馬超借胡人軍三萬,胡人多與金珠緞疋,胡軍皆散。
使馬超不能進也。
”曹操大喜:“師父言者當!”先生去了。
官裡诏:多與邊璋、韓遂金珠,離了馬超,收了一萬軍。
後重二萬軍,北歸新野。
馬超軍沒三千,曹軍添數十萬。
馬超西走,曹軍後趕。
馬超到劍關,路逢三萬軍,為首一将張魯。
馬超西走曹操。
卻說張魯與馬超報仇。
曹相十五萬軍東下,其寨虎視張魯。
約到月餘,張魯與馬超說:“西有劍關,我曾被餓民劉璋通我下關。
”張魯、馬超西至關下,看棧道,山勢極險不可言。
張魯使軍虎視劍關。
數日,引馬超往東戎郡,劍關下多劉獨霸。
說把劍關強項公任申表見劉璋,與文武評議。
大夫張松言:“東南有吳,江東有荊州劉備,劍關下有張魯、馬超,兼長安曹操;衆諸侯皆有圖川之意。
可迎賢相,立見主公,可結一路主公相保。
”劉璋問上大夫張松:“誰勢大者?”言曹操。
帝委張松将西川圖尋小徑,遠去長安見曹相。
曹相見張松;身長五尺五寸,面黃肌瘦,言不滿百。
曹公不喜。
歸宅,張松又言侍郎楊修上器集言:“曹相下視張松。
”楊修對張松說曹相之德。
取“孟德書”一十六卷,“孫子書”一十三篇。
張松請看。
楊修取與大夫看一遍,如瓶注水,孟津東流。
楊修大驚,說與曹公言,令人急請。
去了張松,趕不見。
張松東南行,見旺氣,遠去荊州。
數日到荊山縣,離荊州有十裡,到館驿安下,說與知縣,申文遠見皇叔。
張松來日到城,有衆官、百姓、皇叔邀入衙。
筵會三日。
張松觑衆官,乃龍虎之輩;左有卧龍,右有鳳雛,正面皇叔,俱貴氣說不盡。
張松把西川圖獻與荊王。
張松:“西川主為君不正,皇叔倘得一占,而衆官皆喜。
”皇叔請諸葛寫書入川,見劉璋。
張松上路,前後一月至家。
次日見帝,言曹操不仁;又思前者得荊州,斬卻劉琮。
帝問:“再見何人?”言荊王劉備之德,将皇叔書交劉璋看。
帝問文武。
又有一上大夫秦宓言:“主公不聞玄德,前者吳江借軍,使周瑜吳江大戰,夏口救了皇叔。
不聞諸葛三氣周瑜?”秦宓再言:“皇叔猾虜之人也,倘邀到西川,與主公作景。
”張松高叫:“大夫錯矣!前者劍關下張魯、馬超,無人可當。
主公不聞皇叔漢家宗室!”衆官不語。
劉璋使法正,數日到荊州,見皇叔、軍師。
筵會數日。
軍師又言:“東南使書治其吳。
皇叔不知,荊州北連江北岸,有曹操屯軍十萬,倘取西川,曹操作景。
”皇叔問殺曹賊一陣,諸葛然後收川。
随寫書上曹公,克日對陣,使曹操不能正視過江。
使人持書見曹公。
曹公讀畢大罵。
劉備又拜一先生為帥,自言龐統,對陣大敗。
曹相就勢奪荊州。
趕到三十裡,迎着張飛。
曹操軍到正北,有魏延一萬軍,殺曹操大敗北走。
前至一嶺,名曰撲豬嶺,上有皇叔,檑木炮石皆下。
天晚,奪路而出,東西火起。
正北關羽攔住,曹操撞破陣勢,前到黃崖口,一萬軍攔住,為首者黃忠相殺。
曹操得命,過連江夏口,軍沒一萬。
漢軍趕上,前面武侯邀住。
曹公軍不上五千人回去。
卻說軍師軍入荊州,擇日龐統為帥,邀皇叔收川。
諸葛言:“今年太歲在西方,折其一大将軍。
”龐統笑曰:“我命在天,不怕。
” 皇叔引龐統、黃忠、魏延衆将等,選日兵行。
前到葭萌關,有太守攔路,言大夫法正道有聖旨。
“不曾得官裡所言,單放過法正入川。
”到帝都見劉璋,大喜,再問文武言:“吾離成都府百裡地,名曰符江會,與皇叔相見。
”大夫秦宓言:“主公若到符江會,與皇叔相見,定有壘卵之危。
”衆将皆谏之,劉璋不從。
前後數日,引軍三十萬、猛将百十員,東至符江會二十裡下寨。
來日天曉,與劉璋相見。
在符江會,二帝各叙宗祖,抱頭而哭。
多時,茶飯罷,龐統又執盞目視黃忠。
忠拔劍,有意殺劉璋。
玄德怒曰:“不得無禮!”黃忠不敢下手。
衆官皆鬧,宴罷,衆官邀劉璋出本寨。
後說龐統對皇叔言:“今日不得西川,非龐統之過,蓋主公之罪。
”玄德曰:“此漢家宗室,豈能下手!” 後說劉璋衆官皆言:“幾乎主公不的其命!”至來日,劉璋使劉巴請皇叔。
龐統告皇叔休往,怕賊所囚。
告不住。
魏延、龐統長在皇叔左右,點三千軍,在劉璋寨門,使賊人不足念。
來日,劉璋邀皇叔筵會,有劉巴、元帥張任、上大夫秦宓,與皇叔相争。
劉璋言曰:“皇叔仁德之人,衆官不可!”先主出寨至營。
後說秦宓告劉璋,遠赴巴州。
有太守嚴顔,同元帥張任,将五萬軍當捉劉備。
劉璋尚不肯。
有張松、法正二人,本帳評議。
張松言:“皇叔行德行義,信龐統。
”張松言:“符江會當殺劉璋,西川一占而得。
”帳外一人趙文聽得,說與劉璋,即時捉住張松、法正,亂軍打鬧,不覺走了法正。
衆官簇張松見劉璋,言曰:“劉巴、大夫秦宓言劉備圖其川,吾不詭信,怎知二賊裡應外合,有意獻川與猾虜劉備!”張松言曰:“主公不聞孫權有意圖川?弄權曹操有意圖川?劍關下東戎郡張魯、馬超亦有意圖川?主公不聞皇叔仁德,國人皆羨?又是漢之宗室。
倘得其州,豈不得一郡養老?”劉璋痛壞張松,慌速令人遠赴巴州,勾太守嚴顔。
後說法正亂軍中走了,出寨見皇叔,具說其事。
龐統言曰:“皇叔受困,非龐統之過也。
”即便起軍,東走葭萌關。
人告蜀川元帥強項張任引五萬軍後襲。
皇叔東到綿州,有太守張邦瑞攔住,相持二日,龐統偷路而過。
東北有漢州張升攔住皇叔,兩下是山。
龐統使魏延當住張邦瑞,使黃忠邀住張升。
綿、漢二州夾困住皇叔,數日不能得脫。
張任引五萬軍赴險處把了。
龐統對皇叔說:“離此百裡有城。
”即便引軍尋小路遠去雒城,三日,叩城門。
城上有劉璋弟公子劉珍,認得是龐統,令衆官使箭射。
詩曰: 雒城龐統中金镞,天使英雄一命殂; 若是鳳雛應在老,三分怎肯與曹吳。
敗軍複回,見皇叔說雒城公子劉珍,亂箭射死龐統。
皇叔淚下,折箭言誓:“異日此仇必報!”皇叔令糜竺引二十騎,尋小路葭萌關前,至荊州,把此事說與軍師、衆官,無有不哭者。
我主在困,故來求救。
”周瑜不語。
又見數個丫環侍女簇小喬過屏風而立。
小喬言:“諸葛,你主公陷于夏口,無計可救,遠赴豫章,請周郎為元帥?” 卻說諸葛身長九尺二寸,年始三旬,髯如烏鴉,指甲三寸,美若良夫。
周瑜待諸葛酒畢,左右人進枨橘,托一金瓯。
諸葛推衣起,用左手捧一枨,右手拾其刀。
魯肅曰:“武侯失尊重之禮。
”周瑜笑曰:“我聞諸葛出身低微,元是莊農,不慣。
”遂自分其枨為三段。
孔明将一段分作三片:一片大,一片次之,一片又次之。
于銀台内。
周瑜問:“軍師何意?”諸葛說:“大者是曹相,次者是孫讨虜,又次者是我主孤窮劉備也。
曹操兵勢若山,無人可當;孫仲謀微拒些小。
奈何主公兵微将寡,吳地求救,元帥托患。
”周瑜不語。
孔明振威而喝曰:“今曹操動軍,遠收江吳,非為皇叔之過也。
爾須知曹操,長安建銅雀宮,拘刷天下美色婦人。
今曹相取江吳,虜喬公二女,豈不辱元帥清名?”周瑜推衣而起,喝:“夫人歸後堂!我為大丈夫,豈受人辱!即見讨虜為帥,當殺曹公。
” 周瑜上路,數日到。
孫權衆官推舉周瑜挂印。
筵會數日,讨虜送周瑜上路,起三十萬軍、百員名将,屯軍在江南岸上,下寨柴桑渡十裡。
卻說曹操知得周瑜為元帥,無五七日,曹公問言:“江南岸上千隻戰船,上有麾蓋,必是周瑜。
”被曹操引十雙戰船,引蒯越、蔡瑁,江心打話。
南有周瑜,北有曹操,兩家打話畢,周瑜船回,蒯越、蔡瑁後趕。
周瑜卻回。
周瑜一隻大船、十隻小船出,每隻船一千軍,射住曹軍。
蒯越、蔡瑁令人數千放箭相射。
卻說周瑜用帳幕船隻,曹操一發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船,卻射右邊。
移時,箭滿于船。
周瑜回,約得數百萬隻箭。
周瑜喜道:“丞相,謝箭!”曹公聽的大怒,傳令:“明日再戰。
依周瑜船隻,卻索将箭來!” 至日對陣,周瑜用炮石打船,曹公大敗。
軍到寨,曹相曰:“倘若在旱灘上赢了周瑜,水面上交戰,不得便宜。
”曹操生心,言:“孫權有周瑜,劉備有諸葛;惟有吾一身!”與衆官評議,可舉一軍師。
曹公将素車一輛,從者千人,引衆官往江;見一仙長,撫琴而坐。
曹相又思:西伯奚侯得太公,興周八百餘年。
”曹操披乘而見,邀上車與對坐。
曹相問:“師父莫非江下八俊?”先生曰:“然。
”曹公大喜,入寨筵會數日。
曹相問曰:“師父,今退周瑜事如何?”蔣幹言曰:“周瑜乃江南富春人也,與某同鄉。
某見周瑜,着言說他,使不動兵。
江北岸夏口,先斬劉備,然後驅兵南渡取吳,克日而得。
”曹相大喜,看蔣幹似太公、子房之人。
次日,蔣幹過江。
周瑜、魯肅、諸葛三人共話間,有人報言:“一先生來見元帥。
”令人請蔣幹入寨,衆官接上帳坐定。
周瑜言說:“故人相别數年,今日相會。
”言:“出家兒不貪名利。
周瑜今吳地為元帥,三十萬雄兵、百員名将,屯兵柴桑渡口。
”“先生說兩國非是!”一句禁得蔣幹無言支對。
卻說周瑜帶酒問衆官:“曹相屯軍夏口,百三十萬;若遲疾,夏口必破。
衆官誰有計可退曹軍?”内有黃蓋出曰:“元帥使三個官人,引五萬軍,暗過柴桑渡口,尋小路到夏口北六十裡地屠險處,邀住曹公糧草;無一月,曹公必自殺。
名曰斷道絕糧計。
”周瑜大怒:“黃蓋此計不中使!”魯肅無計,衆官不語。
“黃蓋讒言,即合處斬!”衆官皆勸免死,打六十大棒。
當夜,元帥帶酒,衆官皆散。
蔣幹在帳中自言:“早來周瑜攔吾不語。
”有黃蓋哀怨,至帳言:“謝先生早來勸元帥免死之恩。
”先生言曰:“周瑜不堪為帥。
”黃蓋有言:“今無直命而佐。
”蔣幹見左右無人,說曹操之德。
“誰能遠信,可當見曹公?”蔣幹言曰:“曹相拜我為師,來說周瑜;瑜攔住我不能言。
尊重若肯投曹?”蔣幹言曰:“将軍愁甚官不做,甚職不加?”黃蓋又言:“軍師不知,前有蒯越、蔡瑁将書已投周瑜。
”蔣幹大驚,黃蓋言:“元帥書與小官。
”蔣幹要書看了,大驚:“此事曹相争知?”抱書蔣幹與曹操,斬訖一人,絕其後患。
黃蓋自寫叛書。
蓋言:“我投曹操,将五百糧草獻與曹相。
”二人說話到晚。
次日,送蔣幹到路。
卻說蔣幹上船,天晚至曹公大寨。
來日見曹相,具說其事。
曹操看了黃蓋降書,大喜。
蔣幹又言蒯越、蔡瑁投周瑜之事,将書呈曹公看了,大驚。
卻說曹操百三十萬軍,船上如登平地。
曹操大喜,言曰:“吾聞黃蓋之德,未得見其面;若來,吾必重用。
” 于番複回至江南岸,見元帥周瑜,具說其事;又把曹操與黃蓋書。
周瑜言曰:“大事已成也!”加官賜賞與于番。
元帥令近上官人衆官看,周瑜曰:“破曹操百萬軍在于一時。
吾使一計,衆合情,将至筆硯,手心裡寫;衆人意同,此計當也;衆意不同,當以參詳。
”衆官曰:“元帥言者當也。
”于手心寫畢,衆人從了,喝兵退後;衆官、元帥手内觑,皆為“火”字。
無有不喜者。
周瑜定睛觑軍師,對軍師言:“此計者,為火光也。
出在管仲安人略幹兵法。
” 惟軍師手内偏寫“風”字。
諸葛曰:“此元帥好計!至日發火,咱寨在東南,曹操寨在西北,至時倘若風勢不順,如何得操軍敗?”周瑜曰:“軍師今寫‘風’字如何?”軍師再言:“衆官使火字,吾助其風。
”周瑜曰:“風雨者,天之陰陽造化,爾能起風?”軍師又說:“有天地三人而會祭風:第一個軒轅黃帝,拜風侯為師,降了蚩尤;又聞舜帝拜臯陶為師,使風困三苗。
亮引收圖文,至日助東南風一陣。
”衆官皆不喜。
周瑜自思:吾施妙計,使曹兵片甲不回;諸葛侵了我功!衆官鬧。
門吏報曰:“外有先生,言見諸葛相知。
”衆官出迎。
卻說諸葛見面,拜邀上階,分尊卑而坐。
是諸葛叔伯兄弟諸葛瑾。
筵會到晚,衆官皆散。
周瑜本帳内邀諸葛瑾侍坐,言曰:“您知諸葛不仁?衆官舉火,他言祭風。
”諸葛瑾對曰:“我家卧龍,有不測之機。
”周瑜笑:“退了曹操,救了劉備,吾囚諸葛麾下!”言盡而去。
前後數日,說諸葛北靠江岸,築土高台。
後三日,卻說黃蓋多裝糧草,外有三隻船。
當日,周瑜數十個官人,引水軍都奔夏口城外。
黃蓋船至夏口,人告曹操:“黃蓋将糧草以赴其寨。
”曹操笑而迎。
後說軍師度量衆軍到夏口,諸葛上台,望見西北火起。
卻說諸葛披着黃衣,披頭跣足,左手提劍,叩牙作法,其風大發。
詩曰: 赤壁鏖兵自古雄,時人皆恁畏周公; 天知鼎足三分後,盡在區區黃蓋忠。
卻說武侯過江,到夏口。
曹操船上高叫:“吾死矣!”衆軍曰:“皆是蔣幹!”衆官亂刀锉蔣幹為萬段。
曹操上船,慌速奪路,走出江口,見四面船上皆為火也。
見數十隻船,上有黃蓋言曰:“斬曹賊,使天下安若太山!”曹相百官,不通水戰。
衆人發箭相射。
卻說曹操,措手不及,四面火起,箭又相射。
曹操欲走。
北有周瑜,南有魯肅,西有淩統、甘甯,東有張昭、吳危。
四面言殺。
史官曰:倘非曹公家有五帝之分,孟德不能脫! 曹操得命,西北而走。
至江岸,衆人撮曹公上馬。
卻說昏黃火發,次日齋時方出。
曹操回顧,尚見夏口船上煙焰張天。
本部軍無一萬。
曹相望西北而走。
無五裡,江岸有五千軍,認得是常山趙雲,攔住衆官,一齊攻擊,曹相撞陣過去。
又打十裡,又有二千軍,當頭者張飛攔住。
卻說衆拚死奪路得脫。
殺得曹操盔斜發亂,發甲捶胸,偃鞍吐血。
至晚,到一大林,曹軍帳幕皆無,不能進發。
後有衆官,分三路軍襲殿後。
曹相曰:“前者兩條路,一條正北,荊山大路,楚之地,名曰華容路。
”曹相又思:“前者軍到當陽長坂,張飛二十人攔住,使吾軍不能進;此處再有諸葛使人攔住,咱軍困馬乏,賊人所捉。
”曹公尋華容路去行,無二十裡,見五百校刀手,關将攔住。
曹相用美言告雲長:“看操,與壽亭侯有恩。
”關公曰:“軍師嚴令。
”曹公撞陣。
卻說話間,面生塵霧,使曹公得脫。
關公趕數裡,複回。
東行無十五裡,見玄德、軍師,是走了曹賊,非關公之過也。
言使人遇着玄德。
衆問為何。
武侯曰:“關将仁德之人,往日蒙曹相恩,其此而脫矣。
”關公聞言,忿然上馬:“告主公複追之。
”玄德曰:“吾弟性匪石,甯奈不倦。
”軍師言:“諸葛亦去。
萬無一失。
” 後說玄德軍東行,到三十裡正東,見吳軍來,兩家對陣,聽道:“來者之師,莫非周公?”皇叔下馬,與周瑜相見。
周瑜見了皇叔,大驚唬言:“從其虎,救其龍,幾時見太平!”言畢,兩個相對,周瑜在左,皇叔在右。
行到天晚,各自下寨。
周瑜自思:曹操乃篡國之臣,吾觀玄德隆準龍顔,乃帝王之貌。
又思:諸葛命世之才,輔佐玄德,天下休矣!我使小法,囚了皇叔,捉了卧龍,無此二人,天下咫尺而定。
魯肅點頭,言:“元帥言是也。
” 次日天曉,皇叔作宴。
元帥以下衆官皆請。
至晚,周瑜告皇叔:“南岸有黃鶴樓,有金山寺、西王母閣、醉翁亭,乃吳地絕景也。
”皇叔允了。
來日,周瑜邀皇叔過江上黃鶴樓筵會。
皇叔過江上黃鶴樓。
劉備大喜,見四面勝景。
周瑜言:“南不到百裡,有□□關;北有大江;西有荔枝園;東有集賢堂。
”衆官與皇叔筵會罷,周瑜言曰:“前者諸葛過江,美言說主公孫權,舉周瑜救皇叔。
”周瑜有酒,言:“諸葛祭風,有天地三人而會,今夏口救得皇叔,若非周瑜,如何得脫!諸葛雖強,如何使皇叔過江?”皇叔聞之大驚:“此乃醉中實辭!” 後說漢寨趙雲心悶,使人趕諸葛、關公二人複回。
軍師入寨,不見皇叔。
趙雲對軍師說張飛之過。
軍師有意斬張飛。
衆官告軍師免死。
糜竺為參徒,使船過江。
至黃鶴樓上,見皇叔;令皇叔換衣,卻拾得紙一條,上有八字,書曰:“得飽且飽,得醉即離。
”皇叔讀了,碎其紙。
周瑜帶酒言:“曹操弄權,諸侯自霸!”皇叔告曰:“若公瑾行軍,備作先鋒。
”周瑜大喜。
皇叔将筆硯在手,寫短歌一首,呈與周瑜看。
歌曰: 天下大亂兮,劉氏将亡。
英雄出世兮,掃滅四方。
烏林一兮,锉滅摧剛。
漢室興兮,與賢為良。
賢哉仁德兮,美哉周郎! 贊曰: 美哉公瑾,間世而生。
興吳吞霸,與魏争鋒。
烏林破敵,赤壁鏖兵。
似比雄勇,更有誰同? 周瑜大喜:“皇叔高才!” 周瑜令左右人将焦尾橫于膝上,有意彈夫子“杏壇”。
琴聲未盡,周瑜大醉,不能撫盡。
玄德曰:“元帥醉也!”衆皆交錯起坐,喧嘩。
皇叔潛身下樓,至江岸。
把江人言:“皇叔何往?”玄德曰:“元帥醉也。
今明日淮備筵會,等劉備過江,來日小官寨中回宴,請您衆官。
”把江官人不語。
皇叔上船。
後說周瑜酒醒,按琴膝上,緩然而坐,問左右曰:“皇叔何往也?”告曰:“皇叔下樓去了多時。
”周瑜大驚,急叫把江底官人,言:“玄德自言元帥有令,過江準備筵會去也!” 卻說周瑜碎其琴,高罵衆官:“吾一時醉,走了猾虜劉備!”使淩統、甘甯将三千軍趕駕數隻戰船趕皇叔,若趕上,将取皇叔首級來者。
皇叔前進,吳軍後趕;先主上岸,賊軍近後。
張飛攔住,唬吳軍不敢上岸,回去告周瑜,心悶。
數日,引軍過江,聽知皇叔與諸葛下寨于赤壁坡,離江一百裡。
周瑜令軍奔夏口四郡,前到長沙郡。
有太守趙範言:“西郡屬荊州,您怎生得?”周瑜來日引軍戰曹璋,數次交戰,不得曹璋便宜。
兩軍相見。
話說魯肅言:“東北有赤壁坡,見有負恩劉備,可以求救。
”又言:“玄德、孔明、關公、張飛若來,無有不破者。
”即時寫書見劉備與諸葛,讀罷書,皇叔有意出軍。
軍師言曰:“不可起。
黃鶴樓賊将,幾乎壞了主公!”軍師叫張飛:“你去。
”軍師說與計。
來日,張飛引五千軍至長沙郡,東有周瑜大寨,西有曹璋大寨;長沙郡北有張飛大寨。
周瑜得知張飛五千軍來解厄,對衆官說:“劉備困在夏口,咱三十萬軍、百員名将,鏖兵略戰,折了黃蓋。
吾今殺曹璋,消不得劉備來。
”衆官皆言:“是也。
” 至來日,西有曹璋陣,東有周瑜陣,北有張飛,卻說張飛見周瑜長揖,言:“周公瑾别來無恙!”周瑜言:“賊将者敢欺我!”見張飛背後旗上寫“車騎将軍”。
公瑾言:“今氣我!牧牛村夫故言欺我。
我家孫權官小如張飛。
”周瑜恨在懷中。
吳将與曹璋對陣,交馬多時,不見輸赢。
卻說張飛言:“吳将近後,我斬曹璋!”吳軍不識翼德之威,叫一聲出九霄之外。
連戰曹璋,璋大敗。
周瑜言曰:“守數日,不得曹璋便宜,今日張飛赢了,咱不羞矣。
”周瑜亦趕曹璋。
璋射一箭,正中周瑜,落下馬來。
不是衆人,幾乎捉了周瑜。
天晚,班軍至營内。
張飛亦回,奔寨高叫:“前者夏口受危,元帥救俺;今日元帥二十日不得曹相便宜。
張飛殺敗,把夏口四郡獻與公瑾,以報夏口之恩!”道罷去了。
周瑜藥貼金瘡,釣其左臂,言曰:“孤窮劉備,負我之恩,被張飛氣我,皆是諸葛也!與我四郡,諸葛意在何處?” 無數日,人告周瑜言:“諸葛三千軍守了荊州!”周瑜見道,叫一聲,金瘡血出。
衆官曰:“荊州吳地。
”瑜即時引軍在路。
數日,到荊州。
皇叔得知瑜引軍來,引衆官與周瑜對陣。
周瑜言:“皇叔、軍師,豈不會其意?荊州蜀吳之地,皇叔如何所取?”皇叔笑曰:“不幹我事。
”門旗啟處,見一将出。
周瑜觑了,叫一聲,落馬。
衆官急扶元帥上馬,金瘡出血似水流。
認得是荊王長子劉琦,琦高叫言:“周瑜元帥!父亡,劉琮獻了荊州;操退,謝我皇叔叔,此複處立劉琦!”周瑜無言支對。
皇叔又言:“請公瑾筵會!”唬周瑜不入城,恐諸葛有計。
周瑜班軍而回江南岸,屯了軍,元帥養病。
又魯肅頭尾三個月,令人體探荊州事,人回告元帥,劉琦死。
瑜随引軍十萬取荊州。
行數日,離荊州數十裡下寨。
至日,皇叔出馬。
瑜言:“前者荊州屬俺吳地,你卻占了!”諸葛笑曰:“交你看一物!”兩陣夾間,棹子上放一丹盤,上有錦被,令周瑜觑了跺蹬,湧血如泉。
衆官急救,貼了金瘡。
閣門學士趙知微呈奏帖,駕坐嘉明殿,聞奏過,奉曹丞相保奏皇叔奏表: “奏準皇叔劉備,自破黃巾以來,兼虎牢關破董卓,随逐曹丞相,并誅呂布。
累建大功,言貌仁德可觀,反幹下軍,其事務不曾怠慢。
可加三江大都督兼豫州牧水軍都元帥,江下十三郡安撫,食邑萬戶;又賜紫金魚袋一條。
皇叔封荊王,邊事康甯,招授遷加,想宜知悉。
建安四年秋七月日,奏準。
” 卻說皇叔在荊州,數日,人告言:“随軍元帥賈翊、曹相、夏侯惇将五萬軍,見在荊州東北無二十裡地下寨。
”諸葛言:“将關、張二将遠迎魏軍。
”臨上路,叫趙雲暗受其計。
無三日,軍起。
卻說皇叔守荊州,百姓鼓腹讴歌,言皇叔仁德也。
有一日,至天晚,荊州六座門于東北水門,見數隻船上飽載,高叫:“開門!俺是客人。
”趙雲按敵樓,言天晚,來日入城。
客人不肯,言:“俺資本船貨物多,城外恐有失。
”趙雲不肯開門。
天道一更後,第三隻船上一人叫,周瑜曰:“吾不得荊州,拔劍而下水!”令左右人皆出船上岸,言皆吳地。
衆官軍本有元帥,周瑜使火箭燒門。
趙雲言曰:“正應軍師計。
”皇叔令人,有軍師造下圓弓一千張,射周瑜,衆軍卒皆走,離荊州二十裡下船。
有吳軍就得馬後說伏軍起,有一千軍來。
有趙雲、簡獻和攔住殺,周瑜言:“又中村夫計!”撞開軍陣而走。
到天晚,離荊州四十裡,人困馬乏;又迎見軍來,約疊三萬有餘:左有關将,右有張飛,為首者軍師。
言曰:“當取荊州,今日事失;來者将軍,道破是誰,放你過!”周瑜大驚,衆官撞陣相殺,移時得脫。
軍師班軍,笑而入荊州。
卻說周瑜到于江岸,各下寨,與魯肅評議:“吾有一計。
”魯肅問,周瑜言:“讨虜有一妹,遠嫁劉備,暗囚卧龍之計,可殺皇叔。
”元帥使魯肅過江見讨虜,言孫夫人嫁劉備,陰殺之。
當夜,孫權引魯肅見太夫人。
夫人曰:“你每祖父,元本是莊農;宗祖積陰德,你父為長沙太守。
今日與皇叔為親,有何不可?”魯肅出衙。
孫權說與母親:“今周瑜定計,欲使小妹殺皇叔。
”太夫人暗問女子,女子笄年十五歲:“我父破董卓,今嫁劉備,暗殺皇叔,圖名于後矣。
”太夫人言:“禮長當行,禮短則止。
” 數日,魯肅過江,見周瑜說破大喜。
魯肅遠赴荊州,以為良媒。
到荊州,衆官接着,館驿安下了。
魯肅把親事說與諸葛。
天晚,諸葛說與皇叔。
皇叔言曰:“周瑜之計。
”軍師曰:“主公放心。
可笑吳将主之妹嫁我。
”至來日,皇叔請魯肅。
肅又言親事。
兩家克定日。
魯肅回至大江見周瑜;過江見孫權。
太夫人引幼女離吳地,過大江,遠赴荊州五十裡。
魯肅日随行,有五千軍,暗藏二十員将。
“倘若荊州城鬧了,乘勢可取。
”言未盡,隻見張飛特來遠接夫人:“軍不用一個,去荊州外下寨!”唬吳軍皆不敢來,言魯肅壞了周瑜第一條計。
夫人入荊州,張飛在一壁行。
夫人車内自言:“這漢在虎牢關赢了呂布;又聞三出小沛,當陽長坂喝退曹操倒退了三十裡。
此乃壯士也!”夫人車又行數裡;趙雲迎着,對夫人說:“此是百萬軍中救阿鬥底趙雲!”又行數裡,見諸葛來接,夫人曰:“真良将也!” 後有皇叔,引從者數千人,其鋪設繡花,勿知其數。
邀夫人入荊州,初見帳舍廳館。
軍師請夫人拜見,廳挂起神像,上至高祖,下至獻帝二十四帝。
夫人曰:“我家本莊農出身,不曾見帝王之神。
”夫人喜。
來日筵會,夫人帶酒,應周郎之計。
夫人即便當與皇叔過盞。
衆官皆驚。
荊王曰:“夫人過盞。
”夫人見魯肅帶酒,有意殺皇叔。
隻見金蛇盤于胸上,夫人不忍殺之。
又言敬假生嗔,而天下亂。
皇叔與夫人,每日飲酒,前後一百日。
當夜二更,不見皇叔。
夫人西北而進,見皇叔大哭數聲。
夫人言:“為何?”荊王說獻帝懦弱,曹操弄權。
夫人觀皇叔數日,累次說:“皇叔累代帝王之孫,皇叔豈不知禮?我家母親年邁,兼家兄專等皇叔回面。
”皇叔言:“共軍師評議。
” 皇叔暗與諸葛說回面事。
諸葛笑而言曰:“皇叔遠逐夫人去江南,萬無一失。
”皇叔再言:“恐有周瑜計。
”軍師言:“主公過去,諸葛将五萬軍屯于江岸,下鎖戰船,左右關、張二将,使吳将不敢正視主公。
” 皇叔上路,赴江南,和夫人同到建康府。
遠探告孫權,權自思:“前者赤壁會戰,退曹公一百萬之師,折了七萬軍,無了數員将。
近知猾虜之賊,軍師諸葛乃是牧牛村夫,忘吾之恩!”累次,周瑜言劉備不仁,又占了荊州十三郡。
太夫人亦知,遠請讨虜。
讨虜大孝,見太夫人,言:“吾兒辭容不喜為何?”孫權說:“劉備奪了荊王,動三十萬軍,夏口退了曹賊,劉備非是有恩之人,若到江南,兒子有意殺皇叔。
”夫人言:“你爺爺種瓜為生,爾家本是莊農,後統領大軍,乃祖宗積到底福。
吾兒之妹嫁與皇叔為妻,吾兒若殺了皇叔,你妹嫁甚人?皇叔若來到,當好相待;若不仁,後殺未為晚。
”孫權聽母親之言。
太夫人與孫權接玄德。
數日,接入城中。
百姓觑皇叔面顔,無有不驚者。
衙内筵會數日,太夫人暗問孫權:“玄德如何?”孫權言曰:“今觀皇叔,漢之親也,相貌堂堂,後必為君也。
”子母皆喜。
後管待二十餘日,皇叔拜辭太夫人。
孫權言曰:“皇叔來此無坐地處。
”太夫人令孫權赍發二人送在路。
數日,離大江上有二十餘裡。
又說江南岸上,有周瑜大寨。
探事人說與周瑜,元帥高叫江南孫夫人,道:“六條計皆不許一條!”令甘甯引三百軍,南迎孤窮劉備。
甘甯引軍至車前,下馬見夫人。
夫人搭起簾兒。
夫人煩惱,高聲罵:“周瑜儾軟!長沙太守的女,讨虜将軍親妹。
我今到來,更不相顧。
兼上此處有皇叔荊王,非是欺玄德,蓋因不觑我!”喝一聲,喏喏而退;複回說與周瑜,笑而叫:“吾将三萬軍到車前,拖皇叔下車,斬猾虜之賊,與夫人再言!若見讨虜,問我甚罪!” 周瑜衆官,南見夫人,車前下馬,鞠躬施禮。
夫人再言:“我家母親并家兄,使荊王過江,即合準備船機。
”周瑜高叫:“劉備負恩之賊!”夫人笑,令人搭起簾兒,使周瑜再觑車中。
周瑜叫一聲,金瘡血如湧泉。
衆官扶起周瑜,孫夫人到江北岸與皇叔過江。
卻說周瑜伏病數日,言:“孫夫人故交劉備走了!” 說軍師邀皇叔入荊州。
前後半年,有人告皇叔,有太夫人令魯肅來館驿中安下。
至來日筵會,魯肅言:“知荊州一并三年,大旱不收,饑死人遍地。
有讨虜太夫人送一百萬石糧,遠赴荊州見皇叔。
”軍師言曰:“荊州不收,讨虜早知。
”數日,有千隻船運糧入城。
魯肅言曰:“三日亦前者,有西川劉璋拜起元帥,引軍五萬取白帝城路,有意傾吳。
讨虜與衆官參詳,将糧食獻與荊王,借路,令周瑜收川。
”皇叔允。
軍師言:“此事甚易。
” 正當秋九月,莊農收卻糧食。
元帥領兵過矣。
三國志平話卷下 魯肅回程後過江,頭尾無兩個月,周瑜引軍五萬,荊州南約百裡,西行收川。
周瑜軍行,見一萬軍攔住,有皇叔、諸葛言:“你知得荊州一并三年不收,今年田種,八月半頭,看看收刈,十萬軍東西下有三十裡長,南北下八十裡來闊,軍人耗蕩,百姓遠赴荊州訴告。
”周瑜曰:“前者納糧一百萬石,買路收川,豈無耗蕩?”周瑜又言:“軍師少為莊農,見耗蕩田種,軍師煩惱。
”武侯叫而言:“公瑾不聽魯肅之說!”公瑾無言支對。
衆官撥開陣,元帥西行。
又至來日,周瑜引軍西行,又一萬軍攔住路。
張飛高叫:“軍師嚴令,元帥西行何往?”道罷,各下營。
張飛攔道,紮一槍營。
當夜,約到二更,周瑜偷道而過。
至天明,元帥西行,數日到西川境界,見者官員,不降而即殺。
張飛軍襲其後,元帥所奪州府縣鎮,皆被張飛所收。
周瑜言:“此乃牧牛村夫之計!”周瑜言罷,金瘡氣破。
又行五程,累次人告,元帥金瘡疼痛,不能忍。
衆官人告元帥,前至巴丘城。
周瑜伏病不起,數日,飲食不能進,頭面腫,叫故人魯肅哭而言曰:“吾巴丘已死也,大夫帶骨殖卻歸江吳,倘見小喬,再三申意。
”言盡,滿城皆哭。
至日,元帥病轉,家人告曰:“衙門前一先生,言元帥布衣相交。
”言請至帳下。
衆官扶起元帥侍坐,先生上階,認得是四川洛城人也,姓龐名統,表字仕元,道号鳳雛先生,抱頭而哭。
龐統言:“吾弟辄有此事!”周瑜袒臂,使龐統觑吾金瘡。
龐統不忍視之。
周瑜又言:“我死,家兄保骨殖歸江南。
” 周瑜死,龐統壓住将星,當夜将周瑜屍首,有日過江。
軍師攔住。
武侯曰:“吾知周瑜死,将星壓住者,龐統計也。
”龐統聞言,出與軍師相見。
軍師放過屍首。
數日,到金陵府。
孫權曰:“厚葬之,做好事。
”月餘了畢,魯肅對孫權舉薦龐統。
孫權罵魯肅:“前看劉表死,你赴荊州吊孝,引劉備在夏口,又引諸葛過江,美言說動三十萬軍、百員名将,把了柴桑渡,相拒曹操;又使一計,赤壁大戰,破曹操一百萬軍,吾折卻數萬軍,沒了數十個名将、黃蓋;劉備又奪了荊州十三郡,使村夫氣殺愛将周瑜,使我心碎萬段!”唬魯子敬喏喏而退。
說魯肅到宅,三日赍發龐統上路,要差一個官人送過大江。
龐統在路,到荊州,見帝星朗朗,照荊楚之地。
龐統言:“吾不失其主。
天下人皆說皇叔仁德之人。
”入衙見皇叔。
皇叔請坐。
皇叔問:“先生高姓?”隻言:“姓龐名統。
”皇叔會其意,又問:“先生與諸葛相知否?”龐統唯唯而立。
皇叔與龐統文書,便做曆陽縣令。
龐統不遂其志,前後半月,錯斷了公事。
百姓遠赴荊州告皇叔。
皇叔曰:“先不相識。
自說與孔明弟兄,與文字為曆陽縣令,有何虧負你!”近人告曰:“張飛在衙前下馬。
”皇叔叫至當面。
玄德問:“軍師何往?”張飛言:“荊州正北,在荊山縣。
”皇叔說龐統事。
張飛言:“我去曆陽,拖出那漢,當面見家兄。
” 來日,張飛引數十人,至曆陽衙前下馬。
有百姓、官吏皆言龐統不仁。
張飛持劍入衙。
至天晚,聽得鼻氣若雷。
張飛連砍數劍,血如湧泉。
揭起被服,卻是一犬。
張飛言:“賊人何往?” 來日到荊州,告皇叔說前事。
皇叔說:“太尉莫非賢人也?”頭尾十日,沿江四郡皆反。
玄德問,諸葛軍師言:“不記徐庶之言:南有卧龍,北有鳳雛,倘得一人,可安天下?龐統者,乃西川洛城人也。
是鳳雛先生。
今言四郡皆反,皆被龐統所說。
”皇叔:“軍師道者當也。
”軍師呼趙雲,将三千軍奔長沙郡收趙範去。
來日天曉,趙雲上路。
趙範袒臂牽羊,遠迎趙雲入衙,言四郡反皆龐統所說。
筵會至晚,趙範帶酒留數十個婦人,内中一婦人身着绛衣,體貌嬌容,使捧酒對趙雲言:“此乃家嫂也,當與子龍為妻。
”趙雲叫:“爾乃匹夫之輩!軍師嚴令,豈以酒色為念!”言罷出衙。
趙範帶酒言:“不仁者趙雲!”引三千軍圍了館驿,有意殺趙雲,被子龍一箭射死。
至來日天曉,對衆官、百姓說,殺了趙範并家族,安撫了百姓;卻還荊州見皇叔,說與軍師,言趙雲收了長沙郡。
又張飛西南遠一百裡,赴桂陽郡。
太守蔣雄那漢,兼文帶武。
至來日,引三千軍去離桂陽無十裡下寨。
有人告太守蔣雄。
蔣雄言曰:“張飛粗人也。
孫武子兵書,馬軍行四不得來,步軍行五不得,行多時尚乏。
今張飛軍可行百裡,探得人困馬乏。
管仲言:‘遠來可易襲、可擊’。
乘勢殺張飛,如去諸葛左右一臂。
” 蔣雄點五千軍出城劫張飛寨,劫着空營,四面埋伏軍皆起。
蔣雄欲保桂陽,被張飛先取了,複來迎蔣雄,兩軍相接,二人交馬,被張飛刺于馬下,收了桂陽郡。
張飛入荊州。
諸葛又使公子劉封交戰韓國忠。
國忠敗,劉封赴一高坂,四面皆水。
韓國忠乘船而去。
劉封欲出,前面一将攔住,身長一丈,環眼髯長,使柄大刀,馬上高叫言道:“此計捉關、張二将,劉封成何以堪!”軍聽得,再問衆官。
張飛又與韓國忠對陣。
“胡漢又出馬!”張飛交馬,約鬥十合,不分勝敗。
前後三日,令人告軍師引上來。
張飛接軍師入寨,正與軍師言:“倘得此人,愁甚漢天下不立!”天曉,軍師去附高處西南而望。
衆官見桂陽西南坡上,直下是水,困劉封水岸上。
見一槍營,此處必有鳳雛也。
當夜寫書,令糜竺暗将書偷路而過,遠至小寨,被人拿住,見龐統。
糜竺呈書與龐統。
統笑曰:“諸葛者,乃故人也。
”卻寫書與糜竺,投明還寨,卻呈書與軍師。
軍師讀了,至晚令糜竺将一千軍赴高坡上,燒着蘆葦。
劉封出來見諸葛。
後說龐統,當夜請名将,關西扶風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與龐統坐,具說漢室來軍,都上霸氣,韓國忠不仁,事有決無斷。
又說玄德仁德之人也,不聞高鳥相林而栖,賢臣擇主而佐。
至來日,兩軍對陣,魏延斬了韓國忠于馬下。
龐統收了武陵郡,投了諸葛,引軍正西到金陵郡。
太守金族引軍出馬,與孔明對陣。
金族使一将出馬。
軍師大驚。
統曰:“此鄂郡人也,姓黃名忠,字漢升。
”軍師使魏延相殺。
二日不分勝敗。
使張飛對陣,與黃忠鬥到十合,又不分勝敗。
黃忠言曰:“吾隻識雲長,豈識張飛!” 魏延前後十日不能收金陵郡。
軍師言曰:“黃忠乃将材也。
皇叔不能降這漢?”使一人入荊州,令關将引五千軍從荊州來。
衆官接入寨。
無三日,關将與黃忠鬥中,不見輸赢。
軍師問龐統,言曰:“前者說四郡時,龐統言曰,曾與黃忠道話。
黃忠言:‘吾乃江南一賊,金族與我恩厚。
若金族在,當殺身而報;倘若金族死,然後擇其主而佐。
’”諸葛言:“得黃忠也。
” 無三日,武侯與黃忠對陣。
武侯詐敗。
金族趕落陣,行數裡,複把金族攔住。
武侯四馬車,車内坐軍師,倒身,弩箭皆出,射殺金族。
軍師班軍入寨。
無三日,黃忠來報仇。
龐統說黃忠,不肯納降。
黃忠言曰:“我有一病,您誤然殺我主公,我須報仇,豈有納降者!”與張飛交馬,鬥到百合,不分勝敗。
又使魏延出馬,二将合并黃忠。
忠威武轉加。
軍師言曰:“老賊忒逞不睹事,當斬黃忠!”四騎馬交戰,見一道血起,一将落馬。
卻說黃忠馬失,輪刀步戰三将。
關公言曰:“此乃大丈夫也,世上皆無!”軍師高叫:“三将停馬!”武侯美言說黃忠,降了漢。
黃忠把金族埋殡了畢。
軍師班軍入荊州見皇叔。
皇叔看三将:為首者是龐統,皇叔言:“賢人也。
”又看魏延,“賢德也。
”言:“不若吾弟關公。
”又看第三将是黃忠老将。
卻說曹相長安内,外廳而坐,問衆官曰:“常記二年已前,趕孤窮劉備入夏口,時有五千軍,尚不能捉。
今授荊州,有十三郡,雄軍有五萬,猛将三十員,無人可當。
知文者有諸葛,知武者有關、張二将。
”問衆官:“您怎生料敵?”有大夫賈翊對丞相說:“有先君手内罷了的西魏州平涼府節度使,姓馬名騰,乃東漢光武手中雲将馬援九世之孫。
馬騰有二子:長子馬超,字孟起;次子馬岱。
衆人言曰:‘三個将軍,各有萬夫不當之勇。
’馬騰可料諸葛,馬超可料關公,馬岱可敵張飛。
” 曹操來奏帝,诏往西魏州平涼府。
節度使邊璋、副将韓遂接使命入衙,請馬騰拜诏,讀罷诏書,送使命卻還長安。
馬騰準備入朝。
至夜,馬超告父:“因何不悅?”馬騰言曰:“吾兒不聞先君手内十學士弄權?後有董卓弄權。
不知曹操天下,斬斫不由獻帝,存亡皆在曹公。
倘我入朝,曹公仁德,則一筆勾斷;倘若不仁,就死于帝都。
”言二子:“書來喚你,當休入長安;倘若吾死,當殺曹操與我報仇。
” 來日天曉,馬騰上路。
數日到長安,在永金禅院安下。
第三日,出見帝,得舊職。
馬騰謝了聖恩。
禦宴三日。
有一日,駕坐紫逍遙光軒殿中,宣近臣言治天下事。
文武不語。
帝問馬騰。
馬騰言曰:“治天下效學堯、舜、禹、湯,安天下若太山;學桀、纣無道,天下不能作主。
陛下依臣四件事,當治天下太平。
”帝問如何。
馬騰再奏:“遠賞邊軍,近去邪臣,輕薄稅賦,重放赦恩。
”又言:“帝不聞楚平王,因奸子妻,使皇後、太子、孫兒相殺,将是宰相費無忌之心。
天下不聞秦胡亥,有大夫趙高賊臣,失其天下,非君上之過也,蓋近臣之罪也。
”帝不語。
一人高叫:“馬騰才入朝中,對帝亂奏!你言近臣何人也?”馬騰觑了,高叫:“曹操,你非忠臣!今聞褒貶宣參,封贈助賞,皆由于汝,使帝受倒懸之急,壘卵之危!”唬文武失色。
獻帝笑曰:“馬騰,你休胡奏,曹操忠臣也。
”賜宴和會二卿。
到晚,馬騰歸寺。
曹操當夜使三千軍、數員将,沒一個時辰,把馬騰皆斬了。
來日,曹操奏馬騰害中風病死。
帝大驚,使官葬了。
并無知者。
卻說馬超、馬岱二人,眠夢不安,使馬岱長安路上打聽消息。
馬岱悶坐,忽見仆人披頭而來哭曰:“老太尉一家老小,皆被曹操使人殺了!”馬岱歸說與馬超。
馬超痛哭無聲。
有太守邊璋、韓遂,借一萬軍與馬超。
數日,到平涼府西邊下寨。
東有曹操,克日兩軍對陣。
馬超出馬,持槍搦戰。
曹操觑了大驚,見馬超面如活蟹,目若朗星,身披重孝,高叫:“曹賊,殺我父母,有何冤仇!”夏侯惇出馬,與馬超戰,都無數合,馬超詐敗,夏侯惇趕;回身便射夏侯惇一箭,幾乎緻命。
兩軍相殺。
馬超拿住曹軍,問:“曹賊生得如何?”其軍怕死,言:“曹公生得美貌髯長。
”馬超傳令,拿住者與金珠萬貫。
曹操聽得,刀斷其髯,換衣。
相殺到晚,若無五帝之分,死于萬刃之下。
曹操得脫亂軍,到于營中,茶飯不能進。
當夜,令船過渡渭河東面下寨。
河北岸有馬超大軍一萬,使箭皆射。
南岸有邊璋、韓遂使軍三萬亂射,曹軍落水,勿知其數。
卻說騎馬夾間,曹公用鞍■遮其首,順流而下。
天明,船達南岸。
曹公得馬欲走,正迎馬超于渭河夾間。
馬超連殺曹公八陣,三日得脫,于阜高處下寨。
馬超三萬軍于東南下寨。
住數日,有一先生來見馬超,超問:“尊重何人也?”先生言:“是華山雲台觀仙長婁子舊,特來獻一計與将軍,為父報仇。
”超曰:“願聞。
”曰:“使馬岱将一萬軍,先入長安,救了獻帝,殺了曹賊家族,然後殺曹賊未遲。
”超曰:“此語特遠。
大丈夫就勢殺賊,豈不為便!”舊見超不伏,出寨。
又三日,谒見曹公。
衆官說:“華山婁子舊。
”曹公邀侍坐。
先生言:“獻三計與曹公,乃心腹之患。
”曹相問。
“第一破馬超,不聞邊璋、韓遂深愛其财?”教:“移了馬超一萬軍。
數日得近,聞馬超借胡人軍三萬,胡人多與金珠緞疋,胡軍皆散。
使馬超不能進也。
”曹操大喜:“師父言者當!”先生去了。
官裡诏:多與邊璋、韓遂金珠,離了馬超,收了一萬軍。
後重二萬軍,北歸新野。
馬超軍沒三千,曹軍添數十萬。
馬超西走,曹軍後趕。
馬超到劍關,路逢三萬軍,為首一将張魯。
馬超西走曹操。
卻說張魯與馬超報仇。
曹相十五萬軍東下,其寨虎視張魯。
約到月餘,張魯與馬超說:“西有劍關,我曾被餓民劉璋通我下關。
”張魯、馬超西至關下,看棧道,山勢極險不可言。
張魯使軍虎視劍關。
數日,引馬超往東戎郡,劍關下多劉獨霸。
說把劍關強項公任申表見劉璋,與文武評議。
大夫張松言:“東南有吳,江東有荊州劉備,劍關下有張魯、馬超,兼長安曹操;衆諸侯皆有圖川之意。
可迎賢相,立見主公,可結一路主公相保。
”劉璋問上大夫張松:“誰勢大者?”言曹操。
帝委張松将西川圖尋小徑,遠去長安見曹相。
曹相見張松;身長五尺五寸,面黃肌瘦,言不滿百。
曹公不喜。
歸宅,張松又言侍郎楊修上器集言:“曹相下視張松。
”楊修對張松說曹相之德。
取“孟德書”一十六卷,“孫子書”一十三篇。
張松請看。
楊修取與大夫看一遍,如瓶注水,孟津東流。
楊修大驚,說與曹公言,令人急請。
去了張松,趕不見。
張松東南行,見旺氣,遠去荊州。
數日到荊山縣,離荊州有十裡,到館驿安下,說與知縣,申文遠見皇叔。
張松來日到城,有衆官、百姓、皇叔邀入衙。
筵會三日。
張松觑衆官,乃龍虎之輩;左有卧龍,右有鳳雛,正面皇叔,俱貴氣說不盡。
張松把西川圖獻與荊王。
張松:“西川主為君不正,皇叔倘得一占,而衆官皆喜。
”皇叔請諸葛寫書入川,見劉璋。
張松上路,前後一月至家。
次日見帝,言曹操不仁;又思前者得荊州,斬卻劉琮。
帝問:“再見何人?”言荊王劉備之德,将皇叔書交劉璋看。
帝問文武。
又有一上大夫秦宓言:“主公不聞玄德,前者吳江借軍,使周瑜吳江大戰,夏口救了皇叔。
不聞諸葛三氣周瑜?”秦宓再言:“皇叔猾虜之人也,倘邀到西川,與主公作景。
”張松高叫:“大夫錯矣!前者劍關下張魯、馬超,無人可當。
主公不聞皇叔漢家宗室!”衆官不語。
劉璋使法正,數日到荊州,見皇叔、軍師。
筵會數日。
軍師又言:“東南使書治其吳。
皇叔不知,荊州北連江北岸,有曹操屯軍十萬,倘取西川,曹操作景。
”皇叔問殺曹賊一陣,諸葛然後收川。
随寫書上曹公,克日對陣,使曹操不能正視過江。
使人持書見曹公。
曹公讀畢大罵。
劉備又拜一先生為帥,自言龐統,對陣大敗。
曹相就勢奪荊州。
趕到三十裡,迎着張飛。
曹操軍到正北,有魏延一萬軍,殺曹操大敗北走。
前至一嶺,名曰撲豬嶺,上有皇叔,檑木炮石皆下。
天晚,奪路而出,東西火起。
正北關羽攔住,曹操撞破陣勢,前到黃崖口,一萬軍攔住,為首者黃忠相殺。
曹操得命,過連江夏口,軍沒一萬。
漢軍趕上,前面武侯邀住。
曹公軍不上五千人回去。
卻說軍師軍入荊州,擇日龐統為帥,邀皇叔收川。
諸葛言:“今年太歲在西方,折其一大将軍。
”龐統笑曰:“我命在天,不怕。
” 皇叔引龐統、黃忠、魏延衆将等,選日兵行。
前到葭萌關,有太守攔路,言大夫法正道有聖旨。
“不曾得官裡所言,單放過法正入川。
”到帝都見劉璋,大喜,再問文武言:“吾離成都府百裡地,名曰符江會,與皇叔相見。
”大夫秦宓言:“主公若到符江會,與皇叔相見,定有壘卵之危。
”衆将皆谏之,劉璋不從。
前後數日,引軍三十萬、猛将百十員,東至符江會二十裡下寨。
來日天曉,與劉璋相見。
在符江會,二帝各叙宗祖,抱頭而哭。
多時,茶飯罷,龐統又執盞目視黃忠。
忠拔劍,有意殺劉璋。
玄德怒曰:“不得無禮!”黃忠不敢下手。
衆官皆鬧,宴罷,衆官邀劉璋出本寨。
後說龐統對皇叔言:“今日不得西川,非龐統之過,蓋主公之罪。
”玄德曰:“此漢家宗室,豈能下手!” 後說劉璋衆官皆言:“幾乎主公不的其命!”至來日,劉璋使劉巴請皇叔。
龐統告皇叔休往,怕賊所囚。
告不住。
魏延、龐統長在皇叔左右,點三千軍,在劉璋寨門,使賊人不足念。
來日,劉璋邀皇叔筵會,有劉巴、元帥張任、上大夫秦宓,與皇叔相争。
劉璋言曰:“皇叔仁德之人,衆官不可!”先主出寨至營。
後說秦宓告劉璋,遠赴巴州。
有太守嚴顔,同元帥張任,将五萬軍當捉劉備。
劉璋尚不肯。
有張松、法正二人,本帳評議。
張松言:“皇叔行德行義,信龐統。
”張松言:“符江會當殺劉璋,西川一占而得。
”帳外一人趙文聽得,說與劉璋,即時捉住張松、法正,亂軍打鬧,不覺走了法正。
衆官簇張松見劉璋,言曰:“劉巴、大夫秦宓言劉備圖其川,吾不詭信,怎知二賊裡應外合,有意獻川與猾虜劉備!”張松言曰:“主公不聞孫權有意圖川?弄權曹操有意圖川?劍關下東戎郡張魯、馬超亦有意圖川?主公不聞皇叔仁德,國人皆羨?又是漢之宗室。
倘得其州,豈不得一郡養老?”劉璋痛壞張松,慌速令人遠赴巴州,勾太守嚴顔。
後說法正亂軍中走了,出寨見皇叔,具說其事。
龐統言曰:“皇叔受困,非龐統之過也。
”即便起軍,東走葭萌關。
人告蜀川元帥強項張任引五萬軍後襲。
皇叔東到綿州,有太守張邦瑞攔住,相持二日,龐統偷路而過。
東北有漢州張升攔住皇叔,兩下是山。
龐統使魏延當住張邦瑞,使黃忠邀住張升。
綿、漢二州夾困住皇叔,數日不能得脫。
張任引五萬軍赴險處把了。
龐統對皇叔說:“離此百裡有城。
”即便引軍尋小路遠去雒城,三日,叩城門。
城上有劉璋弟公子劉珍,認得是龐統,令衆官使箭射。
詩曰: 雒城龐統中金镞,天使英雄一命殂; 若是鳳雛應在老,三分怎肯與曹吳。
敗軍複回,見皇叔說雒城公子劉珍,亂箭射死龐統。
皇叔淚下,折箭言誓:“異日此仇必報!”皇叔令糜竺引二十騎,尋小路葭萌關前,至荊州,把此事說與軍師、衆官,無有不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