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關燈
,獻與始皇,怎生又發喊?”辛勝答曰:“小燕丹太子首級已是假底首級,是緻如此。

    ”石凱答曰:“你好巧語虛言,且休理會别事,且與你分個勝負!”二将勒馬便鬥。

    不知勝負如何?詩曰: 二将交鋒後,盤旋兩陣前; 征雲籠日月,殺氣罩山川; 幾見燕王沒,多緣太子愆; 些兒心意失,眼下喪黃泉。

     二将才戰三十合,石凱敗走。

    辛勝趕上殺将來,人兵被殺。

    回陣見燕王,燕王大憂。

     東遼大将西門戎,打扮出陣,但見皂雕旗■,羊甲弓彎。

    西門戎厲聲高叫,秦将打話。

    須臾,董翳出陣,交戰才三四十合,董翳敗走。

    西門戎趕将來,殺退秦兵五裡,死屍遍野,鮮血坑流。

    燕兵追上五裡下寨。

    兩邊兵馬相拒。

    詩曰: 秦國興兵攻伐燕,西邦兵戰半周年; 誰人退得秦兵去,重賞千金鎮壓邊。

     話說齊國孟嘗君等待齊王登殿,奏曰:“今有秦兵二十萬,王翦為先鋒,攻伐燕邦已近半載。

    臣谏陛下,可預先修整城池,加上五尺,提備秦兵。

    ”齊王依奏,即起集人夫,修整城池,教演人兵,提備秦邦貪心無厭之君。

    城牆加上五尺。

     燕兵殺退秦兵退五裡,燕兵已趕上五裡下寨。

    有招讨王翦召諸将曰:“甚人能退燕兵?”辛勝告曰:“小将願往。

    ”辛勝挑刀上陣,厲聲高叫,索燕将打話。

    燕陣撞出東遼大将鐘離生,打扮得如何?詩曰: 羊角弓彎青冢月,皂雕旗磨黑山雲。

     那鐘離生披一個茶茶芽盔,戴一副剌剌撒撒甲,使一條乞留曲呂槍,騎匹勒勒絆絆馬,出陣與辛勝打話不同,二馬交戰。

    才三十合,辛勝敗走如飛。

    鐘離生趕殺,秦兵大亂,退十裡。

    燕兵趕上十裡下寨。

     王翦招讨肩擔三尖兩刃四竅八環掉刀出陣,厲聲高叫,索燕兵打話。

    燕陣撞出鐘離生,臨陣施禮畢,二将打話不同,才三十合,王翦詐敗。

    鐘離生趕将來。

    二馬相并,鐘離生被王翦一刀斬落馬來。

    王翦追殺,燕兵敗走,退五裡,死屍滿地,遍野縱橫。

    秦兵趕上五裡,各下寨布陣。

    王翦上陣,厲聲高叫,索燕将打話。

     燕陣撞出東遼将卓成,打扮得怎生?隻見頭戴三叉冠,叫牙朱爍爍斜褐毛衫,鞔裆皮褲,柳木杆箭,鐵耙手刀,騎匹豁破臂忔■蹄番馬,出陣與王翦施禮畢,二将打話訖,勒馬交鬥。

    不知勝負怎生?詩曰: 二将場中殺氣高,争名奪利逞英豪, 誰知一着虧些個,立見閻君故莫逃。

     二将才鬥三十合,王翦舉刀斬落,隻見卓成金冠倒卓,兩腳登空,如同春夢。

     燕兵大敗。

    東遼将西門戎上陣,與王翦索戰。

    二馬交,惹起四野愁雲,振起滿天殺氣,才三四十合,王翦詐敗,西門戎便追去。

    被王翦舉刀斬落馬來。

    真個是: 似虎将軍還落馬,如龍駿騎已空回。

     西門戎已死。

    燕兵大敗,退走歸城,緊緊閉了城門。

    王翦趕至幽州城下,二十萬人馬圍繞發喊連天,唬得生靈無處安存。

    王翦每日令諸将攻伐燕城。

    詩曰: 王翦英雄素有名,攻城略地佐強秦; 燕兵遼将皆輸敗,燕主無謀可保城。

     燕王登城上望,見秦兵甚衆,驚問景丹丞相曰:“秦兵攻伐本邦,如何?”景丹奏曰:“當初太子不合遣荊轲刺秦王,緻此有仇。

    ”燕王問曰:“怎生處置?”景丹曰:“隻得将太子斬首,獻上秦将,方得它退兵。

    ”燕王依奏,令景丹赍鸩酒取太子首級,提寶刀至東宮,謂燕丹曰:“吾奉燕王聖旨,将鸩酒賜您死也。

    ”燕丹聞之淚下。

    景丹斟下藥酒,逼太子服藥,不得有違父王聖旨。

    燕丹謂景丹丞相曰:“咱無罪,因甚賜吾死罪?”景丹曰:“自于二十年,太子不合遣荊轲為刺客刺秦王。

    今有王翦興兵攻城,隻為此上仇恨,是緻兵來攻城,以此賜死。

    ”太子再告丞相曰:“多将金寶獻與秦将,丞相可将别首級獻上父王。

    ”景丹不肯,逼太子服藥酒。

    燕丹走入内宮,景丹随後便起。

    太子取劍在手,在屏風後少立。

    須臾,景丹入來喚太子,被太子一劍斬了。

    燕丹走在後宮,将丈二紅羅懸梁而死。

     燕王等候景丹取太子首級,半日不來,未免再催孫虎去讨燕丹首級。

    孫虎領聖旨,來至東宮,聞得景丹被太子斬首。

    孫虎大怒,特進東宮,來取燕丹首級。

    不見太子,去後宮尋讨,無奈燕丹懸梁自缢而亡。

    孫虎取下來,将劍割下燕丹首級回來,獻上燕王,奏曰:“太子斬了景丹丞相,今臣割得太子首級在此。

    ”燕王聽得,即令孫虎赍國書,并燕丹首級,來納與王翦招讨。

     孫虎來見王翦。

    王翦接得燕丹首級并國書了,便把燕丹圖像比對,恰好一般。

    王翦曰:“今番果是燕丹太子首級!”王翦令孫虎,便命索燕王十車金寶來獻始皇,方且退兵。

     孫虎回城,奏燕王,言索金寶之事。

    燕王大驚,問大臣何如。

    石凱出奏曰:“王翦武藝高強,隻得準備金銀寶物十車,獻上秦皇,與它回兵。

    ”燕王依奏,去左藏庫内收拾寶物十車,即修國書,差孫虎為使命,将上項金寶獻與王翦。

     王翦接得金寶,便令孫虎往秦國。

    孫虎随王翦回兵班師,人馬歸秦國京兆府。

    諸官出城迎接歸城。

     次早,始皇登殿。

    三下靜鞭人寂靜,兩班文武朝丹墀。

    文武山呼。

    階前撞出王翦,山呼禮畢,奏曰:“告陛下,見有燕王遣使赍金寶十車并燕丹太子首級,獻上我王,見在朝門外,未敢擅便,伏候聖旨。

    ”帝令金牌宣至殿下。

     孫虎至殿下,山呼拜罷,納上國書并燕丹首級、十車金寶。

    始皇大悅。

    帝問大臣:“燕卿獻上十車金寶并燕丹首級,何如?”李斯奏曰:“帝可賜賞來使。

    ”帝依奏。

    禦宴款待臣僚與孫虎。

    怎見得是那禦宴:“隻見廣列金盤雕俎,鋪陳玉斝犀瓶;獸爐内高■龍涎,盞面上波浮綠蟻,筵前擺列無非是異果蟠桃,席上珍馐盡總是龍肝鳳髓。

    禦宴已終,文武謝了聖恩。

    孫虎辭帝回邦,不在話說。

     話說魏邦朱真君朱亥,聞得燕丹被秦始皇克伏,取了燕丹首級,進上十車金寶。

    次早,奏魏王,言燕邦進貢始皇事。

    魏王問諸臣如何。

    朱真君奏曰:“當與楚王合縱請國兵去伐秦,攻秦不下,此時本邦助兵。

    誠恐本邦不久有秦兵至,攻伐本邦,莫待他兵到來,可預先準備金寶,遣使早去獻始皇,二國和葉,免動幹戈。

    ”魏王依奏。

    忽有一大臣周霸奏道:“臣谏我王,莫将金寶去獻始皇。

    此人貪心無厭,昔曾燕丹太子質在趙國,幼年與始皇子政為友,最相交結,豈期下梢頭先遣将攻燕,取了燕丹首級。

    本邦遣使進貢始皇,緻使它人心中疑道我王懼怕秦邦。

    且望陛下修整城池,教演三軍,等待兵來,臨期定計,未為遲也。

    ”魏王道:“卿言是也,幾被朱真君誤我也。

    ”魏王令周霸為提調,教演諸軍,令朱亥修整城池,加高三尺,掘深河塹五尺。

    詩曰: 朱亥無謀先懼秦,要将金寶賂仇人; 若非周霸真男子,魏國城池盡棘荊。

     話說楚國幽王,會集文武大臣,商量提備秦兵公事。

    忽有春申君出班奏曰:“臣聽秦始皇令王翦為将,攻伐燕邦,取了燕丹首級,脅取燕王進貢十車金寶。

    ”幽王聞得甚是憂悶,敕問諸臣道:“先皇在日,與六國合縱諸國,共伐秦邦,我國為縱長,素有仇于秦。

    秦兵豈不攻伐本邦?此事奈何區處?”春申君再奏曰:“臣聞善兵者服人,善保國者自治。

    魏國加修城牆三尺,教演諸軍,提備秦兵。

    臣望陛下修理城壁,提備秦兵。

    莫待臨期,束手無策。

    預先修國書,約魏國合縱,有難救應。

    ”楚王依奏,即修國書,遣使命往魏國,相約救應。

     那魏王接得楚幽王書看了,謂大臣曰:“今有楚王國書,約寡人相為救應,事當如何?”朱真君奏道:“當來六國與秦比肩,因今秦國吞并韓、趙,虜其國王,據其土地,始皇貪心無厭,謀合并一統,今有楚王國書相約策應。

    臣聞秦皇既已吞并韓、趙,君視楚、魏為砧上肉矣。

    吾二國正當災難相恤,緩急相援,如手足之衛頭目,如子弟之護父兄,使秦有所憚,不敢加兵,不可自相矛盾不和。

    萬一有隙可乘,如蚌■相持,隻為漁者之利耳。

    ”魏王準奏,回了國書,遣使命回去。

     始皇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日,登殿會集文武群臣。

    始皇敕問曰:“寡人意圖六合,是朕之願,您諸群臣心意如何?朕昨遣王翦攻韓伐趙,已削平二國,燕丹之仇已報,燕王亦且進貢稱臣;俱楚、魏二邦未曾臣伏,誰能為朕一行?”那時李斯奏曰:“臣舉王贲為将,統兵伐魏。

    ”帝依奏,宣上王贲。

     王贲至殿下,山呼。

    帝問王贲曰:“煩卿攻魏,如何?”王贲啟奏曰:“告陛下:自古道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臣乞兵一萬,乞蒙毅為先鋒,李信為副将,辛勝為末将。

    ”帝準奏。

     次早,講武亭交兵,兵離京兆府一千二百裡至汴州。

    迤逦在路行程,至鄭州中牟縣下寨。

    有細探人回魏城報謂朱真君道:“有秦兵攻魏,至中牟縣下寨。

    ”朱真君聽得,即奏上魏闵王曰:“見秦兵二十萬攻魏,兵至鄭州中牟,伏候聖旨。

    ” 魏王大驚,敕問朱亥:“此事如何?”朱真君舉周霸為主将,龍離足為先鋒,鄭安成為副将,許慶榮為末将,領兵五萬,出城五十裡草坂下寨,等待秦兵到來。

     秦兵起離中牟,看看來到草坂下寨。

    兩邊擂鼓鳴金,魏兵布下長山靠石陣,秦兵擺下五虎離山陣。

    二陣皆圓。

    炮石打不到處,門旗下撞出先鋒蒙毅,肩擔一柄大捍刀,坐下騎匹赤色馬,出陣厲聲高叫,索魏将打話。

     魏陣撞出龍離足,肩擔開山斧,二将打話不同,二馬交戰。

    三四十合,龍離足詐敗,蒙毅不趕。

    鄭安成出馬再與搦戰三十合,蒙毅敗走,鄭安成趕将來。

    蒙毅不用長刀,拈弓搭箭,連射三支連珠箭。

    鄭安成措手不及,隻見金盔倒卓,兩腳登空: 都來一點無情物,透甲穿袍一命休。

     鄭安成已死。

    其餘小兵一萬,一刀一個,便似風卷殘雲,從頭殺去。

    魏兵大敗,走退一十裡下寨。

    秦兵趕上一十裡劄營。

     魏兵許慶榮肩擔一條蛇矛纏掉槍,出陣厲聲高叫。

    秦兵陣内跳出一将辛勝。

    二将打話不同,才三十合,辛勝詐敗。

    許慶榮追之。

    隻見許慶榮被辛勝一刀斫下馬來。

    詩曰: 秦兵來伐汴京城,諸将英雄甚怕人, 魏将頻頻遭喪命,三魂七魄見陰君。

     許慶榮身死。

    秦将辛勝趕殺,三軍東西亂走如飛,魏兵大敗,死屍滿地,不計其數。

    魏兵退走四十裡,至魏城下寨。

    秦兵追至城前。

     秦陣李信肩擔一柄大刀,約秤八十斤,出陣厲聲高叫魏将打話。

    龍離足跳出馬來,二将打話不同,一上一下,似鹘打兔;一來一往,似鳳翻身。

    才三四十合,龍離足敗走。

    李信勒馬趕将來。

    龍離足勒轉馬頭,再戰三十合。

    李信敗走,龍離足趕将去。

    被李信舉刀斫下。

    好看龍離足,措手不及,翻身落馬。

    詩曰: 将星昨夜落山崗,龍離端的一身亡; 黃泉添個英雄鬼,魏國軍中少棟梁。

     離龍足已死。

    李信趕殺三軍。

    周霸肩擔大捍刀撞出陣前,與李信交戰。

    二将勝負如何?詩曰: 兩雄鬥使誅龍藝,未見輸赢不肯休。

     二将才鬥三五十合,不分勝負。

    李信思之,詐敗而走。

    周霸不趕,在陣上高叫:“秦将願出陣分過太平!” 蒙毅撞出,與周霸搦戰。

    三十合,蒙毅詐敗,周霸趕将來。

    蒙毅拈弓搭箭,連射三箭。

    周霸措手不及,隻見周霸被射一箭,落馬而死。

    詩曰: 功名未上淩煙閣,性命先歸地府中; 父母報仇不曾決,區區數載一場空。

     周霸已沒。

    蒙毅追殺,三軍星羅雲散,七斷八續。

    蒙毅喊聲大作:“有甚英雄!”怎見得?但見大捍刀殺入魏城門,白龍駒踏到長街上。

    蒙毅得了魏城,衆兵入城,生擒了景闵王,活捉了朱真君。

    魏景闵王離宮失殿,不能為魏邦江山主者。

    好痛哉!詩曰: 秦将長驅抵汴梁,兵單将斃國俱亡; 魏王束手遭俘虜,歌舞樓台作戰場。

     王贲取了汴京,外有魏邦四十六郡。

    差使命随路去索讨地圖降書,赴司呈納,隻限半月了當;如過期不肯歸降,定點集兵馬,盡行剿殺,玉石俱焚,悔之無及。

    行了文字去後,果然諸路驚惶,各郡具降書,隻在半月限内,皆已完備,赴招讨司呈納。

     王贲囚車陷了景闵王、朱亥,班師回秦,差李信權職,五萬人兵鎮守。

    王贲人兵回國。

    詩曰: 鞭敲金镫響,人唱凱歌回。

     秦兵人馬,行經數日,迤逦回到京兆府。

    次日,始皇登殿,會集文武臣僚,山呼萬歲已畢,班中撞出一員官人,乃是王贲,奏曰:“臣竊蒙聖旨,統兵攻魏,賴洪福于半月之内,克取汴京并四十六郡降書經圖。

    見在生擒魏景闵王、朱亥等,囚車押在朝門外,聽候聖旨。

    ” 始皇聞奏大悅,敕旨令将景闵王、朱亥囚系陽周。

    将魏邦改作汴州。

    設宴待文武加賞。

    詩曰: 始皇吞噬似長蛇,智力威雄實可誇; 魏國山河如卷席,風前飛絮雨中花。

     秦皇二十四年七月中旬五日,始皇登殿排班。

    隻見麗正門開,丹墀階級。

    警跸一聲清肅,重阍九疊尊嚴。

    四宰相、六尚書秉天下之政事;八侍郎、十學士掌海内之文章。

    左史書言。

    右丞相動正言。

    禦史糾是察非。

    台谏中書忠言正論。

    殿前太尉報道人馬平安。

    起居舍人祝願聖躬萬歲。

    一佛世尊登寶殿,百官行禮拜冕旒。

    玉簪珠履列文班,繡襖錦衣排武帥。

    有事合行進奏,無事不許讒言。

    公心聽斷于一人,善政熏蒸于四海。

    人民快樂,歲序三登。

    有若禹、湯聖世,歡逢堯、舜明君。

     始皇忽降敕問文武大臣曰:“朕自六年,有楚邦合縱諸國來伐本邦,此仇未償,朕實恥之。

    敕爾文武臣僚,誰能為朕雪此恥麼?”忽有李信奏曰:“臣乞兵二十萬伐楚。

    ”始皇問王翦曰:“楚亦難伐,恐二十萬人不能濟事?”王翦奏曰:“伐楚之師,非六十萬不可。

    ”李信自靠他年少壯勇,隻請兵二十萬伐楚。

    始皇道:“為聽将軍計耳。

    ” 李信乞蒙恬為先鋒,崔慶為副将,方甯為末将。

    次早演武亭交兵。

    起離京兆府。

    在路行程。

    詩曰: 楚國從來擁重兵,兵強将勇号蠻荊; 如何李信心輕楚,奏請輕兵伐楚城。

     話說楚國細作,探得秦兵伐楚,回來報覆春申君言:“秦将李信興兵二十萬攻伐荊楚。

    ”春申君急忙奏楚幽王禍事。

    楚王問:“卿此事若何抵敵?”春申君奏道:“秦兵令李信為将,領兵二十萬來伐本國。

    臣乞大王宣上項梁抵敵秦兵。

    ”帝依奏。

     宣項梁至殿,禮畢。

    幽王曰:“今有秦兵二十萬攻伐本邦,煩卿為将,退秦兵若何?”項梁奏曰:“臣乞兵五萬,秦斌為先鋒,韓員為副将,李仲為末将,前往退秦兵。

    ”楚王依奏。

     項梁交兵五萬,起離荊州襄陽府,至六十裡平水坡下寨。

    秦兵至一箭之地下寨。

     楚将下方字陣,秦擺圓字陣。

    二陣俱圓。

    秦陣蒙恬先鋒出馬,二将打話不同,二騎交才三十合,無勝負;再戰二十合,蒙恬敗走。

    秦斌追将來殺小軍。

    有副将崔慶擔柄大刀,騎匹赤虬馬,來接戰。

    秦斌與崔慶交三十合,秦斌敗走,崔慶不趕。

    楚陣韓員打扮虎皮磕碯,亦宜绛毛纓、虎皮袍,偏勝獅蠻帶、匙頭铠,腰系勒甲縧,虎皮鞍,宜跨跑山馬,射虎弓扣上虎筋弦,走獸弧中插百支狼牙射虎箭,腕懸竹節打将鞭,腰帶昆吾殺虎劍。

    此人如何這般冠戴?名呼做殺虎壯士。

    這将軍原是義士出身,來與崔慶戰三十合,崔慶敗走,韓員趕将來,殺得三軍大敗。

    秦兵退五裡。

    楚兵趕五裡。

    有秦将方甯出陣,與韓員搦戰。

    三四十合,方甯敗走,韓員不趕。

     是晚,各已鳴金收兵。

    巴到次早天明,隻見銀河淡淡,玉漏聲殘。

    月挂柳梢頭,露迷桃葉渡,遠漢星稀落落,荒郊霧擁重重。

    寒泉響處,依稀野渡溪橋;曙色未分,隐約水村山館。

    未睹林間梵宇,但聞雲外鐘聲。

    征商行客登古道,無限艱辛;才子佳人纏繡襦,尚貪歡笑。

    漁父鳴■驚起鹭,牧童驅犢出莊門。

    驿馬嘶風,鄰雞報曉。

    天阙張開青布幕,海門推出赤金盤。

    果至巳牌,兩軍布陣,擂鼓拖旗。

    秦陣撞出一員上将,招讨李信;楚陣撞出項梁。

    二主将搦戰五十合,并無勝負,各歸本陣。

     項梁思之,交下一計,令李仲引兵五千去五裡苦竹林左畔埋伏,韓員領兵五千右畔埋伏,令秦斌為引戰将軍,各依軍令等待。

     次日午牌,秦斌打扮怎生?身披黃金鎖子甲,體挂皂羅袍,頭上鐵幞頭,燕尾交加,黑霧籠身罩體,座下跨一匹烏骓,肩挑一根清風利槍,腕懸百二十斤竹節鋼鞭,出陣厲聲高叫:“秦陣有甚名将?願求挑戰!” 須臾,門旗下撞出一員将,乃是李信招讨,绛袍朱發,赤馬紅纓,肩擔一柄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出陣,二将施禮畢,打話不同,才三十合,秦斌敗走。

    李信趕将來。

    秦斌勒轉馬頭,再戰二十合,又敗。

    李信趕将去殺楚兵,殺至五裡,秦斌插了槍,拈弓取箭,連射三支響箭為号,李信看了,恐有計,翻身勒馬便走。

    隻聞鑼起,四下伏兵殺将來。

    左畔撞出李仲五千人馬,右畔撞出韓員五千人馬,前面項梁五千人馬殺至,後面秦斌五千人馬殺将來。

    秦兵大敗,殺得十郎八當,死屍遍野。

    項梁追兵趕上,厲聲高叫:“秦兵不得走!”秦陣撞出方甯與項梁打話不同,二馬交,才三十合,項梁舉起蘸金斧,砍落方甯。

    聊施小計,使秦軍當下班師;略設微謀,教李信不能傾楚。

    安邦立國擎天策,攻戰長赢保帝都。

     有秦将方甯已死,小兵大敗,退走歸秦。

    李信思之,方知王翦言者是也。

    星夜人馬歸秦。

     次早,始皇登殿,文武山呼已畢,階前撞出李信,俯伏在地待罪。

    帝問李信曰:“卿伐楚如何?”李信奏道:“臣折将虧兵,望王赦罪,方敢奏帝言。

    ”始皇曰:“赦卿無罪,有事合奏。

    ”李信奏曰:“告陛下,楚有項梁,英勇未易抵當。

    此行喪師,小将方甯已沒,皆臣不能用兵之罪,乞别命良将攻楚。

    ” 始皇不語,思之王翦所言極當。

    宣上王翦來問。

    王翦奏曰:“李信隻憑少壯,統二十萬人兵,敢去伐楚。

    緣荊地有上将項梁,英雄難攻。

    臣啟陛下,非六十萬兵不可。

    ”帝曰:“願聽将軍計耳。

    ”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萬,先鋒蒙恬、副将蒙毅、末将辛勝。

    次早,王翦起兵離朝門,始皇送到壩上。

    王翦奏曰:“臣乞陛下賞賜金寶等物。

    ”帝即位後□□□□。

    王翦謝恩。

    始皇車駕回朝。

     王翦隻在壩上□□□□□。

    王翦遣使赍表奏帝,乞賜行請美田宅園池等。

    來使赍上表,始皇覽之,帝即依奏賜美田五百畝,宅園一萬步,池百口。

    王翦大笑,再令辛勝赍表奏帝言:“美田五百畝,臣等老幼三百口,日食不給。

    宅園池卻少,望王多賜。

    ”始皇覽表,來觀王翦行兵尚在壩上未行。

    又遣辛勝表奏,多多乞賞。

    始皇賜每事一千金,銀一千兩,綿帛一千匹,米粟一千石,美田一千畝,牛羊一千頭。

    帝令辛勝報王翦,得賞甚衆,可以行兵。

     辛勝回到壩上,報覆王翦曰:“聖旨每事皆賜一千。

    ”王翦歎曰:“怎不每事賜一萬也好!”辛勝聞之大笑。

    翦問辛勝:“笑者何也?”辛勝答曰:“始皇所賜足矣,招讨何必嗟呼?”王翦曰:“非俺五次取賞,秦皇貪心無厭,吾故使多索富貴,不然秦皇怛然而不信人。

    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堅固,令秦皇坐而無疑我矣。

    ”王翦行兵,怎生麼? 來侵荊地歸秦地,萬世歸秦一統君。

     話說楚幽王登殿,春申君奏曰:“今有王翦為将,提兵六十萬,攻伐荊楚。

    ”楚王問:“何以拒秦?”敕令項梁,提兵五萬迎敵,堅壁而守之。

    項梁提兵出城,平沙崗下寨。

    王翦兵至相望之地駐紮。

     項梁令秦斌先鋒将戰。

    王翦不發将敵,每日而善飲食,而軍中戲呼,令諸軍投石,超距飛石,石重一十二斤,為機發行三百步,延壽有力,能以手投之,拔距超距也。

    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相将兩月餘不戰,令諸軍投石超距慣熟。

     王翦擇日發将。

    蒙恬出陣,厲聲高叫,索楚将打話。

    楚陣項梁招讨,撥出先鋒秦斌,打話不同,二馬交: 二将驟征■,盤旋兩陣前; 征雲籠日月,殺氣罩山川; 箭發分毫中,刀争半米偏; 些兒心意失,目下喪黃泉。

     二将才挑鬥三十合,蒙恬詐敗,秦斌趕将來,蒙恬把刀一舉,砍落秦斌。

    秦斌命已歸泉。

    蒙恬刀頭招起,人兵喊殺。

    楚兵大敗,走一十五裡下寨。

    秦兵趕上,大捷。

    各人團兵。

     次日,楚兵布陣,擂鼓揚旗。

    韓員出陣。

    秦陣已圓,蒙恬上陣。

    二馬才交,韓員敗走,蒙恬不趕。

    李仲出陣與蒙恬搦戰,未三十合,李仲亦敗走。

    蒙恬趕将來。

    李仲勒轉馬再戰。

    蒙恬詐敗,李仲追之。

    蒙恬舉刀斬落李仲。

    隻見李仲翻身落馬。

    刀才舉處人頭落,争奈今朝一命休! 李仲已死。

    蒙恬追及,喊殺三軍。

    叢中聽得□□□,鬧中聽得遏爺聲。

    地上橫屍如算子,□□□□不堪聞。

     楚兵大敗,退十五裡下寨。

    秦兵不追趕。

    各人收兵下寨。

    等來日天明,兩邊擂鼓搖旗,秦兵發喊連天。

    楚陣撞出韓員,秦陣跳出蒙毅,二馬才交,二人挑鬥。

     山前土地巨行藏,便是靈神難别□。

     二人交戰,才三十合,蒙毅敗走。

    蒙恬出陣戰三四十合,蒙恬詐敗。

    韓員趕将來。

    被蒙恬舉刀斬落韓員。

    蒙恬趕殺,楚兵大敗,歸城前下寨。

     秦将蒙恬追至城下,擂鼓鳴鑼。

    項梁肩擔蘸金斧出陣。

    蒙恬施禮畢,二将打話不同,二馬才交,項梁敗走歸城。

    蒙恬不趕,恐有計;隻在城前發喊攻城。

     唬得生靈無處避,吓交文武沒逃藏。

     項梁來奏楚幽王:“臣等折兵大半,虧損三員大将,秦兵臨城,伏取大王聖旨。

    ”唬得楚王跌倒龍椅,文武近臣扶将楚王起來坐定,進上安魂定魄湯,飲了方醒。

     楚王問曰:“何人退得秦兵,重賞千金,子子孫孫不絕官職。

    ”項梁奏曰:“臣望大王修國書,臣為奉使,往東齊借兵來救本國。

    ”楚王曰:“卿言者是也。

    ” 春申君引兵,項梁為使命,出城前一戰。

    蒙毅出陣,打話不同,二馬交戰。

    三十合,蒙毅敗走。

    項梁趕将來殺出陣,往東齊借兵。

    人馬歸陣。

     蒙恬大怒,出陣索戰。

    楚陣無将可戰。

    卻有項伯出陣,與蒙恬交戰。

    少頃,項伯敗走歸城。

    蒙恬人兵乘勢趕入楚城。

    殺得六街三市死屍滿地,鮮血坑流。

    蒙恬殺入楚王宮殿,發喊連天,楚王無計,将丈二紅羅去後宮懸梁而死。

     六宮變作戰場門,可憐荊地人遭苦。

     蒙恬尋至後宮,得見楚王懸梁而死,取下來,割得楚王首級,來獻招讨。

    王翦大悅,令蒙恬剿除宮女。

    蒙恬殺入宮中,刀舉處,人頭落地,槍刺處,性命歸泉。

     因甚宮娥走得慢?腳小鞋弓惹步遲。

     抽下金钗來買命,也有懸梁自缢亡。

     殺得宮娥如算子,丫叉屍首不堪聞。

     六宮化為荒草地,四苑變作陣圖門。

     把宮廷蕩盡,招讨給出文榜,招降百姓,住坐生理。

    仍差使命下一十八郡,取索經圖降書,限半月赴司投降,如違者,定行剿滅。

    果然諸郡接得文字,具到降書,及将經圖赴招讨司投降。

     王翦差辛勝權職,五萬兵鎮守楚城。

    王翦把藏庫金銀抄藉十車回邦,班師人馬。

    正是: 鞭敲金镫響,人唱凱歌回。

     秦并六國平話卷下 話說始皇登殿,集文武大臣。

    班部中撞出王翦、蒙恬、蒙毅,階前奏道:“臣翦等,攻滅荊楚,取得楚王首級,十車金寶,獻上我王。

    ”始皇大喜道:“卿用兵如神,朕知卿此行果能滅楚,雪李信之恥。

    ”帝設宴待王翦、蒙恬、蒙毅等,各賞千金。

    遂改楚邦為荊州。

     話說秦十五年八月初四日,始皇問諸大臣曰:“燕雖進貢,終未歸一,朕欲滅之如何?”李斯奏曰:“夫以秦國兵強将勇,滅燕如反掌耳。

    臣舉王贲為将伐燕。

    ”帝問王贲曰:“卿意下若何?”王贲奏帝:“乞李信為先鋒,蒙毅為副将,乞兵二十萬。

    ”帝依奏。

     次早,王贲在演武亭交兵,起離京兆府。

    在路行數日,人馬至易水。

    燕邦細作探聞,回報景丹丞相言:“秦王令王贲為将,興兵二十萬伐燕,見在易水下寨。

    ”景丹奏上燕王。

    燕王問景丹:“卿意何如?”景丹奏曰:“可舉孫虎為将,石凱為先鋒,石青龍為副将,韓廣為末将。

    ” 燕兵五萬,至易水下寨。

    看見秦兵約有二十萬。

    石凱便出陣,厲聲高叫打話。

    李信将軍肩挑大捍刀出戰,與石凱搦戰。

    三十合,石凱敗,李信趕上殺。

    石青龍撞出接戰。

    三十合,李信詐敗,石青龍趕殺。

    被李信一刀斬落。

     隻見石青龍馬上跌落,性命歸泉。

    李信追殺,燕兵大敗,退十五裡下寨。

    秦兵趕至□□□,擂鼓搖旗。

    燕陣石凱,秦陣蒙毅,二人各出馬。

    一上一下,如鹘打兔;一來一往,似鳳翻身。

    蒙毅詐敗,石凱趕将來。

    一刀砍落石凱。

    蒙毅追殺,燕兵大敗歸城。

    孫虎奏上燕王:“禍事甚大,秦将難當。

    ”燕王聽得奔走遼東。

     兵伐幽燕事戰攻,燕王棄國奔遼東; 秦兵追捉燕王懼,三軍疾速走如風。

     王贲領兵取了燕薊,令諸将疾速往奔遼東。

    有燕王喜到遼東投虜王。

    王遣上西門扛領兵十萬,顔符序、鞏畢、衛安為将,預先來竹林左右畔埋伏人馬二萬,先鋒顔符序為引戰将軍,來到塹河下寨。

     秦兵果至,二邊人馬各下營寨。

    李信布下東鬥陣,遼東将顔符序布下西鬥陣。

    二陣皆圓。

    二将出馬,施禮畢,打話不同,二将挑鬥,才三十合,顔符序敗走,李信追之。

    顔符序勒轉馬頭再戰二十合,大敗,至竹林。

    李信趕及。

    顔符序取出響箭,射作号,隻見左畔撞出鞏畢一萬人馬,右畔撞出衛安一萬人馬,顔符序殺來,殺得秦兵大亂。

    西門扛領八萬人兵,大殺一場。

    死屍遍地。

     王贲點兵,折了萬餘人。

    依然歸來鎮守燕薊城。

    飛表奏始皇帝,帝不悅,就令王贲攻伐遼東,捉燕王。

     忽一日,差使赍擎聖旨前來,王贲諸官拜阙已畢,展開聖旨看,再令王贲攻遼東,捉燕王。

    起行兵馬,王贲招讨令李信為先鋒上将,蒙毅為副将,兵二十萬,侵入遼東三百裡平崗坂下寨。

     細作報覆虜王言:“秦兵又至。

    ”虜王令西門扛為招讨,顔符序為先鋒,鞏畢、衛安領兵一十萬,迎敵。

     秦兵李信來攻伐遼東捉燕王,顔符序便出陣,與秦将打話。

    李信出馬,搦戰三十合,李信不用長刀,拈弓取箭,翻身連射三隻連珠箭。

    顔符序金冠倒卓,兩腳登空。

     金風未動蟬先覺,暗送無常總不知。

     遼将大敗,退三十裡。

    秦兵亦趕上三十裡。

    鞏畢擔刀出陣。

    蒙毅施禮畢,二人挑鬥,才三十合,蒙毅詐敗,鞏畢便趕,一刀斬落,隻見鞏畢踢空。

     刀才舉處三魂喪,七魄悠悠那處存? 鞏畢已死。

    蒙毅殺将來,遼兵大敗。

    衛安拍馬輪刀出陣。

    李信出馬,二将搦戰,三五十合,李信敗走,衛安趕将來,李信一刀砍落衛安。

     三魂歸地府,七魄見陰君。

     遼兵退二十裡。

    李信趕将來,厲聲高叫:“遼東捉取燕王來還秦王,便休,不然連爾遼東皆取!”西門扛打話:“既捉燕王,何不自将□□□,我王即當捉獲燕王獻汝。

    ”李信答曰:“限三天捉将燕王獻我,班師人馬,免取遼東。

    ”西門扛答曰:“待遣将奏我王。

    ” 西門扛遣将回奏言:“秦兵英雄難當,折□□□□上将。

    乞獲燕王,獻與秦将,免侵遼東受苦。

    ”虜王心思:燕王特投本邦,怎生捉去獻他?奈緣事到來,說不得。

    隻得令韓韋去東宮請燕王議事。

     燕王得病卧在龍床,韓韋近前說與燕王曰:“虜王教請大王議事。

    ”燕王問曰:“何事?”韓韋曰:“秦朝兵勢難當,故來尋讨大王。

    ”燕王思忖:虜王請,必無好事。

    當時自刎而亡。

    韓韋提得首級來獻虜王。

    虜王遣韓韋将燕王首級封函與西門扛。

    西門扛出陣,把燕王首級獻上秦朝上将李信。

     李信出陣,接了,回陣告覆招讨王贲。

    王贲看了果是燕王首級,班師人馬回幽州。

    令李信權職,領五萬人兵鎮守燕薊城,取一十六郡經圖回邦。

    王贲招讨行經數日,回到京兆府。

    諸官迎接歸城。

     次早,始皇登殿,集文武至殿下山呼。

    王贲提燕王首級獻上始皇。

    始皇大悅,令将燕王首送歸交赦院。

    帝令次日設宴會文武大臣。

    賞王贲千金,賜蒙毅白銀千兩。

     話說燕王殿下高漸離,見國主逃奔遼東,亦自私奔至秦,改名庸保,來伏事東宮扶蘇太子。

    此人善擊築,太子取留,不在話下。

     秦二十七年七月,始皇登殿問諸臣曰:“朕踐祚以來,國勢高強,兵威将勇,六國已滅其五,尚有東齊未下。

    ”問李斯:“舉何人伐之?”李斯奏曰:“臣舉王贲為将,攻齊。

    ”帝依奏,宣王贲曰:“此事如何?”王贲奏上:“我王,古雲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臣赤心報國。

    乞兵二十萬,蒙恬為先鋒,蒙毅為副将,董翳為末将。

    ”次日,講武殿交兵二十萬,往東齊。

    在路行兵。

     齊有細作,打探得聞王贲伐齊,便報與孟嘗君,言:“今始皇令王贲興兵二十萬伐齊,取自鈞旨。

    ”孟嘗君來奏齊王曰:“秦皇令王贲提兵二十萬伐齊,取我王聖旨。

    ”齊王聽了大驚,敕問:“卿等此事若何?”孟嘗君再奏曰:“臣乞主将吳辛為先鋒,吳廣為副将,田資為末将,田策為合後将;乞兵五萬,前去退秦兵。

    ” 人馬出城,來到齊魏關,團駐人馬。

     秦将王贲,路上行兵,來到關前下寨。

    兩邊擂鼓揚旗。

    秦陣先鋒蒙恬上陣,齊陣撞出吳辛上陣。

    二将打話不同便戰。

    二将場中宛轉,殺氣騰空。

    一來一往,似鳳翻身;一上一下,如鴉展翅。

    刀來,橫槍隔過;槍至,斜抹尖虛。

    隔過處,遇空即施;斜抹來,逢虛即下。

    日下昏籠塵土暗,場中踏遍馬蹄痕。

     二将才交三十合,蒙恬詐敗,吳辛趕上來。

    被蒙恬一刀斬首翻身落馬。

    蒙恬趕殺。

    吳廣出陣,為哥哥報仇。

    蒙恬出陣戰,交三十合,吳廣敗走。

    蒙恬趕将來。

    吳廣插了槍,拈弓搭箭,翻身射三隻連珠箭來,都被蒙恬閃了。

    吳廣大敗。

    蒙恬收兵。

    各人回陣。

     吳廣告覆主将孟嘗君招讨:“聊施一計劫秦寨,恁地恁地。

    ”孟嘗君大喜,今夜傳令,令田資、田策為策應将軍,吳廣帶五百人偷營劫寨。

     王贲當晚軍中坐定,忽然一陣風過,王贲把風一嗅,言:“今夜有人來劫寨。

    ”傳下鈞令,教諸軍提備:李信在左畔,蒙毅在右畔。

    諸将依令。

    隻見得,詩曰: 夜久無雲天練淨,月華如水正三更。

     吳廣聽得鼓已三更,提兵前去劫寨。

    果見四下小兵困乏。

    入到中軍,并沒一兵一卒。

    吳廣思之:莫不有計?不如将兵便走。

    隻見四下鑼聲響,伏兵起:左畔撞出少壯英勇将李信人馬,右畔撞出年少猛烈将蒙毅人兵。

    萬弩齊施,諸軍喊殺連天。

    吳廣五百人,盡行殺死,隻走得吳廣一人性命回歸。

     巴得次日天明,齊将田資定計殺秦王人兵,告招讨:“恁地恁地,殺秦兵報仇。

    ”孟嘗君依計,令田策五千人,退十五裡下寨,小松嶺下左畔埋伏。

    令吳廣領五千兵右畔埋伏。

    田資為引戰将。

    孟嘗君大悅:“此計甚妙。

    ”齊陣撞出田資,立馬當頭,厲聲高叫。

    秦陣撞出蒙毅。

    二将大戰三十合,田資敗走,蒙毅疾追。

    田資回馬再戰二十餘合,大敗。

    蒙毅招起人夫,追殺十五裡。

    隻聞一棒鑼聲,左畔田策五千人馬撞出,右畔吳廣五千人馬撞出。

    田資勒回馬頭殺進。

    蒙毅被齊兵陷在小松嶺下,殺得三軍大亂,死屍遍野,鮮血坑流。

    隻走得傷刀中箭之軍,約三五百人。

    蒙毅點兵,折了五千餘人。

    歸秦陣,告王贲招讨。

     招讨提兵來至小松嶺下團兵,擂鼓搖旗,布五方陣。

    隻見五方旗團團旋轉,兩刃刀密密環圍;長槍密布等兵來,弓弩連排防陣後;遠看旗号似團花,近睹劍鋒如雪白;刺繡門旗飛兩邊,一員猛将出離軍,乃是李信,厲聲高叫,索齊陣有甚名将,願求挑戰。

     齊陣田策看見擺下五方陣,便排下一字陣對它。

    怎見得一字陣?但見前排一字,後列三重;白旗白号占西方,皂纛皂雕居北界;槍排柳葉成行密布向前,刀列雁翎上路先排向後;風吹紫号兩邊開,一位将軍臨陣上。

     田策臨陣,與李信打話不同,才戰三十合,田策敗走。

    李信趕将來。

    田策撥回馬,再戰二十餘合。

    李信敗走。

    田策趕上。

    李信不用長刀,拈弓取箭,翻身背射一箭,喝聲“中”,隻見田策落馬而死。

    詩曰: 争知一點無情物,透甲穿袍一命終。

     田策已死。

    李信趕殺将來,齊兵大敗,退□□□□下寨。

    王贲兵趕将來,至齊城下寨。

     吳廣上陣,索秦将出戰。

    蒙毅出馬,打話不同,便戰。

    少頃,蒙毅敗。

    吳廣趕将來。

    前馬不去,後馬趕将來,二馬相并,蒙毅舉刀斬卻吳廣。

    齊兵大敗,入城緊緊把住不出。

     孟嘗君奏齊王:“虧折三員上将,折兵三萬餘人。

    秦将威猛難當。

    ”齊王問田文:“何如?”田文奏曰:“不可敵,隻可降。

    ”齊寫退疆地五百裡、十車金寶,齊王開城,遂降王贲。

    王贲領兵二十萬入城,差李信權職,拘囚齊王,逼令索讨七十二郡經圖,降秦納土。

     齊王無計,令差鄒闊,限半月,具經圖降秦。

    果半月,經圖來到。

    監收齊王,班師回國。

    至京兆府。

     次早,始皇登殿。

    階前文武,山呼已畢,奏曰:“臣取齊邦已了,七十二郡經圖、十車金寶,拘收齊王,前來納降。

    ”帝聞奏大悅,令将齊王拘收陽周,後齊王餓而死。

     始皇滅齊,并天下,乃為一統。

    兩班文武,賀王萬全之喜,洪福齊天。

    方稱皇帝。

    乃為水德,天下尚黑。

    帝設宴,待文武。

    詩曰: 遍地舞茵鋪錦繡,當筵歌拍捧紅裙。

     酒至七盞,忽有長太子扶蘇奏上:“父王,今日設宴待臣僚,筵中無樂,臣兒見收得家童上客庸保,善擊築,可以筵間供應。

    ”帝令宣至庸保。

    庸保至殿下,山呼畢。

    帝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