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擊敗之。
順治三年(隆武二年)春正月,何騰蛟攻嶽州,傅城力戰,大破可喜等軍。
又使張光璧戰藤溪,諸軍力鬥,殺獲遂盛。
又使馬忠攻湘潭,皆大捷,山寨響應。
是役也,劉承允〔畏〕葸不進,賞故不及,承允反怨騰蛟。
張光璧、王允成固有隙,至是複哄;騰蛟右允成,光璧大憤,以其衆走。
副将黑運昌赴尚可喜降。
允成亦擁衆走,聲言寄室于湘潭,馬進忠托就食湖西。
騰蛟不能制,退屯湖西,劃湘以守;滿大壯、盧鼎從之。
堵允錫攻常德,下之;東複松滋各郡邑,渡江圍荊州。
滿洲軍固守、忠貞營又毒掠,以故不能下。
二月,隆武帝封孫守法、武大定皆伯爵;甯夏、甘肅、神木、靖邊兵皆附之(詳「義旅」)。
命堵允錫巡撫湖南;覺羅郎球以兵救荊州,允錫退走(詳「遺亂」)。
使楊國棟、張光璧扼回子河。
孔有德入嶽州。
三月,以傅冠總理湖南剿撫事宜。
冠不能軍,尋罷。
夏四月,劉體純、袁宗第等掠襄陽、樊城,圍鄧州;渡漢,北掠興安,入漢中;南入歸州、彜陵,旋走入川。
五月,隆武帝以章纩為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南。
纩有智略,行軍不避敵;騰蛟以覃遇春、吳勝軍隸之。
遇春夜襲尚可喜、耿仲明兵于新牆,逐北三十裡,屯于潼溪;伏火器于垣内,攻兵圍之數十重。
遇春酣戰自辰至酉,可喜兵退;遇春追之,滿大壯、陳友龍翼而進,殺傷殆盡:南北用兵捷始此。
俄,降将楊麼以舟師入洞庭,纩使馬進忠禦之;麼亦良玉将,進忠僞與盟,執而殺之。
南北相守經年不敗者,纩之力也。
嘗攻嶽州,以無繼還;又大戰于大荊驿,隆武帝嘉之。
至餘諸将黃朝宣屯燕子窩、張光璧軍攸縣、郝永忠在甯遠、馬進忠止沅州、王允成入常德、盧鼎居衡州、劉承允據武岡、王進才營長沙,各不用命。
六月,孫守法退保五郎山,武大定敗績于興安(詳「義旅」)。
秋七月,何騰蛟使張光璧、郝永忠自湖南入閩迎隆武帝;光璧止攸縣不進,永忠屠桂陽州。
或曰騰蛟陰憾于隆武帝,故止兩軍使不行;蓋蔑之也。
然騰蛟于諸将獨喜永忠,曰:『吾閱人多矣;能助我者,其郝安南乎』!次即光璧。
人頗怪之(詳「遺亂」)。
秋八月,孔有德、耿仲明及降将沈志祥、金砺以兵入湖南;黃朝宣禦之燕子窩,大敗之。
而軍亂甚,縱掠永興、萍鄉間,至于褫人之革;淫殺焚擄,無異諸賊。
士卒為鄉民忿殺者,更募足之;湖南、江西重被禍。
冬十月,何騰蛟、堵允錫各以疏至肇慶勸進。
永曆帝封劉承允為侯,使鎮寶慶。
順治四年(永曆元年)春正月,孫守法退守石子城。
孔有德出嶽州,章纩戰不利;何騰蛟使王允成及諸軍援之,皆不至。
覃遇春走長沙,章纩守湘陰。
二月,孫守法退守石鳌谷(詳「義旅」)。
章纩谒何騰蛟議戰事,将以舟師返。
胡一青兵至,纩撫之;使王進才、覃遇春、姚有性、熊兆佐共奉督師守長沙。
進才、有性兵複哄,騰蛟出詢之,傷于炮,仆;纩馳出,使一青救騰蛟,免。
遇春等皆四潰。
有德聞之喜,驟以兵攻湘陰;胡一青奉章纩入衡州。
有德攻長沙,騰蛟創甚,誓死守;王進才部掖之,騎而走。
長沙知縣王宸開門降,湖南省治遂沒。
騰蛟至衡山,創甫愈,使章纩征諸軍;王允成已棄常德走,黃朝宣走衡州,馬進忠、王有才遁五溪山中,湖南鎮将一時奔潰。
張光璧自茶陵使滿其興以千兵衛騰蛟;有德至,其興戰死,騰蛟單騎走衡州。
三月,孫守法複甯州,屯于喬麥(詳「義旅」)。
孔有德至浏陽,尚可喜攻燕子窩,黃朝宣以陳士明等降。
可喜略諸縣,會有德于湘潭。
夏四月,孫守法敗沒于興安。
武大定亦自紫陽走,賀珍入鄖陽、襄陽;尋敗于竹溪(詳「義旅」)。
孔有德陷衡山。
衡州固盧鼎分地;張光璧突掠之,鼎走永州,光璧踞衡州。
有德踵至,光璧挾騰蛟、章纩走,且先遁;騰蛟使纩招潰軍留四日,走祁陽,衡州遂沒。
有德取黃朝宣父子,車裂之;惡其荼毒江西、湖南也。
張光璧自祁陽複挾騰蛟走。
騰蛟脫身走永州。
章纩追至,責之曰:『長沙不潰,猶可以守;今瓦裂矣,何以慰三年中輸将之百姓乎』!騰蛟謝之。
檄王鳳升守永州,約堵允錫謀恢複。
時永曆帝遣使勞騰蛟,征其兵入衛;騰蛟以軍事急,辭不行。
值孔有德兵逼,西走永定。
盧鼎守永州,其部武士強、白良劫以降;不果,遂合郝永忠大掠去,鼎僅以身免。
良、士強走降于孔有德,促使進兵;有德使掠祁陽陷之,徑趨郴州。
騰蛟走白牙市。
章纩在東安,以積雨漲,使張朝複祁陽;朝不應,将斬之,乃克祁陽。
纩複招土寇降,使守雄飛關及永州;自軍石溪,降将謝君錫扼之,騰蛟擊之,獲君錫,乃濟。
明日,嚴起恒至;又明日,吳晉至;言郴州、桂陽皆沒,馬進忠遁沅州、王允成走辰州、郝永忠匿道州,有德盡陷安化、新化諸處。
是月,王光泰在湖北,複為明。
光泰,光恩之弟也;光恩降,以原官駐鄖陽,降臣李之綱虐之,光恩死。
光泰以其軍入襄陽,遙奉永曆帝号,自稱鎮武伯;殺降臣甘文奎、劉開文及降将楊文富數十人。
還取鄖陽,殺降臣董有聲及保康、竹山、鄖陽知縣官,盡取其地。
使結賀珍、武大定于陝西。
降将孫定遠來攻,光泰陣斬之。
何騰蛟在湖南,承永曆帝使朝桂林,以餘軍付章纩圖湖南。
五月,孔有德軍屯衡州,章纩使王鳳升圖之。
張光璧徑至武岡州,與劉承允争劫駕;不勝,大掠新甯。
承允請敕解之,光璧定沅州。
總兵楊國棟以舟師入洞庭,攻長沙;耿仲明還擊之,國棟敗走。
有德陷龍陽,進陷常德,放兵四出;堵允錫匿永定衛,張光璧遁寶慶,馬進忠走五溪,李錦入施、巫(詳「遺亂」):率望風遁,空其城以待,有
順治三年(隆武二年)春正月,何騰蛟攻嶽州,傅城力戰,大破可喜等軍。
又使張光璧戰藤溪,諸軍力鬥,殺獲遂盛。
又使馬忠攻湘潭,皆大捷,山寨響應。
是役也,劉承允〔畏〕葸不進,賞故不及,承允反怨騰蛟。
張光璧、王允成固有隙,至是複哄;騰蛟右允成,光璧大憤,以其衆走。
副将黑運昌赴尚可喜降。
允成亦擁衆走,聲言寄室于湘潭,馬進忠托就食湖西。
騰蛟不能制,退屯湖西,劃湘以守;滿大壯、盧鼎從之。
堵允錫攻常德,下之;東複松滋各郡邑,渡江圍荊州。
滿洲軍固守、忠貞營又毒掠,以故不能下。
二月,隆武帝封孫守法、武大定皆伯爵;甯夏、甘肅、神木、靖邊兵皆附之(詳「義旅」)。
命堵允錫巡撫湖南;覺羅郎球以兵救荊州,允錫退走(詳「遺亂」)。
使楊國棟、張光璧扼回子河。
孔有德入嶽州。
三月,以傅冠總理湖南剿撫事宜。
冠不能軍,尋罷。
夏四月,劉體純、袁宗第等掠襄陽、樊城,圍鄧州;渡漢,北掠興安,入漢中;南入歸州、彜陵,旋走入川。
五月,隆武帝以章纩為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南。
纩有智略,行軍不避敵;騰蛟以覃遇春、吳勝軍隸之。
遇春夜襲尚可喜、耿仲明兵于新牆,逐北三十裡,屯于潼溪;伏火器于垣内,攻兵圍之數十重。
遇春酣戰自辰至酉,可喜兵退;遇春追之,滿大壯、陳友龍翼而進,殺傷殆盡:南北用兵捷始此。
俄,降将楊麼以舟師入洞庭,纩使馬進忠禦之;麼亦良玉将,進忠僞與盟,執而殺之。
南北相守經年不敗者,纩之力也。
嘗攻嶽州,以無繼還;又大戰于大荊驿,隆武帝嘉之。
至餘諸将黃朝宣屯燕子窩、張光璧軍攸縣、郝永忠在甯遠、馬進忠止沅州、王允成入常德、盧鼎居衡州、劉承允據武岡、王進才營長沙,各不用命。
六月,孫守法退保五郎山,武大定敗績于興安(詳「義旅」)。
秋七月,何騰蛟使張光璧、郝永忠自湖南入閩迎隆武帝;光璧止攸縣不進,永忠屠桂陽州。
或曰騰蛟陰憾于隆武帝,故止兩軍使不行;蓋蔑之也。
然騰蛟于諸将獨喜永忠,曰:『吾閱人多矣;能助我者,其郝安南乎』!次即光璧。
人頗怪之(詳「遺亂」)。
秋八月,孔有德、耿仲明及降将沈志祥、金砺以兵入湖南;黃朝宣禦之燕子窩,大敗之。
而軍亂甚,縱掠永興、萍鄉間,至于褫人之革;淫殺焚擄,無異諸賊。
士卒為鄉民忿殺者,更募足之;湖南、江西重被禍。
冬十月,何騰蛟、堵允錫各以疏至肇慶勸進。
永曆帝封劉承允為侯,使鎮寶慶。
順治四年(永曆元年)春正月,孫守法退守石子城。
孔有德出嶽州,章纩戰不利;何騰蛟使王允成及諸軍援之,皆不至。
覃遇春走長沙,章纩守湘陰。
二月,孫守法退守石鳌谷(詳「義旅」)。
章纩谒何騰蛟議戰事,将以舟師返。
胡一青兵至,纩撫之;使王進才、覃遇春、姚有性、熊兆佐共奉督師守長沙。
進才、有性兵複哄,騰蛟出詢之,傷于炮,仆;纩馳出,使一青救騰蛟,免。
遇春等皆四潰。
有德聞之喜,驟以兵攻湘陰;胡一青奉章纩入衡州。
有德攻長沙,騰蛟創甚,誓死守;王進才部掖之,騎而走。
長沙知縣王宸開門降,湖南省治遂沒。
騰蛟至衡山,創甫愈,使章纩征諸軍;王允成已棄常德走,黃朝宣走衡州,馬進忠、王有才遁五溪山中,湖南鎮将一時奔潰。
張光璧自茶陵使滿其興以千兵衛騰蛟;有德至,其興戰死,騰蛟單騎走衡州。
三月,孫守法複甯州,屯于喬麥(詳「義旅」)。
孔有德至浏陽,尚可喜攻燕子窩,黃朝宣以陳士明等降。
可喜略諸縣,會有德于湘潭。
夏四月,孫守法敗沒于興安。
武大定亦自紫陽走,賀珍入鄖陽、襄陽;尋敗于竹溪(詳「義旅」)。
孔有德陷衡山。
衡州固盧鼎分地;張光璧突掠之,鼎走永州,光璧踞衡州。
有德踵至,光璧挾騰蛟、章纩走,且先遁;騰蛟使纩招潰軍留四日,走祁陽,衡州遂沒。
有德取黃朝宣父子,車裂之;惡其荼毒江西、湖南也。
張光璧自祁陽複挾騰蛟走。
騰蛟脫身走永州。
章纩追至,責之曰:『長沙不潰,猶可以守;今瓦裂矣,何以慰三年中輸将之百姓乎』!騰蛟謝之。
檄王鳳升守永州,約堵允錫謀恢複。
時永曆帝遣使勞騰蛟,征其兵入衛;騰蛟以軍事急,辭不行。
值孔有德兵逼,西走永定。
盧鼎守永州,其部武士強、白良劫以降;不果,遂合郝永忠大掠去,鼎僅以身免。
良、士強走降于孔有德,促使進兵;有德使掠祁陽陷之,徑趨郴州。
騰蛟走白牙市。
章纩在東安,以積雨漲,使張朝複祁陽;朝不應,将斬之,乃克祁陽。
纩複招土寇降,使守雄飛關及永州;自軍石溪,降将謝君錫扼之,騰蛟擊之,獲君錫,乃濟。
明日,嚴起恒至;又明日,吳晉至;言郴州、桂陽皆沒,馬進忠遁沅州、王允成走辰州、郝永忠匿道州,有德盡陷安化、新化諸處。
是月,王光泰在湖北,複為明。
光泰,光恩之弟也;光恩降,以原官駐鄖陽,降臣李之綱虐之,光恩死。
光泰以其軍入襄陽,遙奉永曆帝号,自稱鎮武伯;殺降臣甘文奎、劉開文及降将楊文富數十人。
還取鄖陽,殺降臣董有聲及保康、竹山、鄖陽知縣官,盡取其地。
使結賀珍、武大定于陝西。
降将孫定遠來攻,光泰陣斬之。
何騰蛟在湖南,承永曆帝使朝桂林,以餘軍付章纩圖湖南。
五月,孔有德軍屯衡州,章纩使王鳳升圖之。
張光璧徑至武岡州,與劉承允争劫駕;不勝,大掠新甯。
承允請敕解之,光璧定沅州。
總兵楊國棟以舟師入洞庭,攻長沙;耿仲明還擊之,國棟敗走。
有德陷龍陽,進陷常德,放兵四出;堵允錫匿永定衛,張光璧遁寶慶,馬進忠走五溪,李錦入施、巫(詳「遺亂」):率望風遁,空其城以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