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昏如睡,接諸将無一言,指對山救壘為空屯。
言軍事者,趣殺之。
精神芒■〈忽,月代心〉,識者異焉。
聲桓屠贛州,使徐元仁、胡有聲、高進庫守之。
進陷南安府,蘇觀生走廣東。
順治四年(永曆元年)春三月,詹兆恒自懷玉出開化,為降将李榮所殺。
林質再以兵複德化、攻建陽,敗死。
揭重熙、傅鼎铨軍先後潰,郭應铨敗死龍川。
楊廷麟部潰入湖中者,不肯降;然伏匿無能為。
泸溪魏一桂等亦然(詳「義旅」)。
金聲桓益肆,大發兵,使王得仁等将之搜諸宦室民砦;皆誣以抗命,淫殺如流寇。
樂平、餘幹、浮梁間民固忍健,得仁屠之,死者無藝;道、府守令多出降附,各肆捕獲,弋人孥賄。
降臣李鳳翔、孫之獬、董學成為撫按,皆惡虐;檄徐文燦、湯執中、劉一鵬攻廣信、吉水、弋陽、鉛山、崇仁、龍泉、泸溪、東安諸村寨,盡屠之。
降将劉武元巡撫南贛,使其部劉伯祿、徐起仁攻瑞金、石城、興國、龍安、上饒諸邑,都督葉之南等皆死(詳「義旅」);平骨、蓮花、釣力、丁田諸寨皆沒。
順治五年(永曆二年)春正月,金聲桓複以江西降。
聲桓負定江西功,日夕盼侯伯,僅得總兵攝提督;王得仁功亦不與,心怏怏。
鳳翔又痛抑之,孫之獬遽易其将佐,聲桓不能堪;客胡以甯、胡澹、陳大生、僧德宗各勸反。
德宗嘗告聲桓曰:『二十年後,變江西為紅頭蟲』。
至是,以朱纓丹頂鎮九江,特信之。
觇王得仁私居恒作故明服為梨園,知亦心動。
會鳳翔死,降臣章于天代之;與董學成等索聲桓、得仁賄無已。
嘗大燕,文吏畢坐,屏聲桓、得仁不得與;得仁愠,于天戲呼為「把總」,曰:『欲遂反耶』?及得仁攻建昌,于天索賄三十萬;得仁大诟,目迸出;已知不敵,予之;心益怫。
其客黎士彥為「公」「侯」玉印各一,玉剛卯;一宵,遺聲桓及得仁曰:『隆武帝故在,以此贻之』。
得仁受印,聲桓且佩其剛卯。
使趙旗鼓入湖南觊降将孔有德兵勢;猶以妻子在遼東,不敢發。
學成廉其狀,陽欲舉劾、陰索其賄及得仁之侍妾。
得仁慮妾去,謀益洩;堅不予。
是月,聲桓孥至。
于天方以數騎出瑞州捕掠富室,或告得仁曰:『于天此去,欲結贛撫以圖公耳。
前此滿騎千餘去矣』!聲桓計決,陰約降将李成棟、馬逢知、劉澤清、徐勇複為明。
王得仁将自出建昌,結遺臣餘應柱、揭重熙。
或告得仁曰:『聲桓多詐,宜居省垣以逼之,乃不敢違』。
得仁從之。
夜勒兵執學成出,始告聲桓,遽解發辮、易衣服;旦殺學成于市,及降人副使成大業。
執于火于江,請降;使為炮車。
督居民還明服,迎故大學士姜曰廣為軍主。
隐士徐世溥止之,不聽。
揭重熙、傅鼎铨亦至,聲桓自為豫國公,得仁侯。
以其客黃人龍為總督,幕客陳方、吳尊周為撫按,以得仁婦弟黃天雷為侍郎;遣丁遇時迎隆武帝。
移檄遠近,稱隆武四年。
會遺臣某至,言粵、閩狀;改稱永曆,使親信雷德匿其表于佛經以進。
宗室宜春王朱議衍自江西入汀州,降将于永绶襲殺之。
二月,金聲桓徇九江,南康、饒州皆下,江西屬邑率為明。
胡澹因說得仁:『九江既下,江、楚中斷,宜乘破竹之勢,襲取建康;下流無備,一舉必克。
則魯、豫之間亦将響應,中原可傳檄定也』。
得仁不聽。
還語聲桓,客皆曰:『此上策也,請急從之。
不者,西蹴武漢、湘衡,以聯何氏(謂何騰蛟);中策也。
不者,攻城沖邑,過而不留,重為流賊;下策也。
若俟西粵駕臨,北兵猝至,膺城自困,必無策矣』。
宋奎光亦請從澹策。
黃人龍獨言:『江西四接,贛居上遊,文武并列;我道粵,贛實隔之。
他往,則議其後;宜急取之』。
降将羅錦繡在湖廣,慮聲桓攻之;诳以書曰:『贛州東西要隘;贛定,楚将不費公力』。
聲桓信之。
時聲桓、得仁稱東、西府,各置吏;新舊客交構。
姜曰廣又惡諸客非進士科,诟逐之;陳大生等皆被桎梏撲拽走。
或自稱隆武帝所授官,收衆湖山以自立;衆判為三。
聲桓以江、粵勢阻,将求益王世子以監國,未果;諸義從官或謀戴魯王,人心蟻動。
聲桓使吳高守九江,潘永禧守饒州,白之裔守南康,宋奎光、劉一鵬、郭天才守南昌,己及得仁攻贛州;劉武元欲降,高進庫亦觀望。
聲桓以進庫勇,欲其歸己,陳說利害,且為侯印畀之;進庫反怒,曰:『彼天子恥』?不肯降。
聲桓使白朝佐攻之;曰:『戰酣,吾助汝』。
及敗進庫兵,聲桓不至;朝佐怒曰:『将死我耶』?棄其軍為僧去;進庫得死守。
聲桓圍之,以兵複南安及廣東韶州諸郡邑。
使約降将高第于歸德,第不從。
傅鼎铨、揭重熙一赴聲桓約,雅不欲居南昌;永曆帝使重熙救王祁,徑取浦城,斷福建、江西徑。
而王益八在撫州、徐伯昌在甯都、餘應柱在東湖及劉季礦等招降屬邑,西及湖南之酃縣、耒陽、郴、桂陽諸州;姜曰廣思援之,聲桓不從。
吳高兵入湖口,規池州。
三月,潘永禧、陳九思複祁門、黟縣、休甯;遂自徽州北濟江,入無為、巢縣、和州、含山,以傒永曆帝還。
降将胡茂桢複陷黟縣、休甯,降将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盡湖南兵還救。
江西譚泰更大佥滿洲及降軍西,步騎二十萬,舟車、駝馬、西洋炮無算,将援贛州。
洪承疇曰:『直攻九江,則贛自解;此圍魏救趙之策也』。
從之。
譚泰兵曆淮入江,水陸數千裡,捕擄、拘殺、淫虐、斥賣,男婦悲号,屍被洲渚,天為黃霾。
夏四月,譚泰使和洛輝及降将劉良佐攻湖口,自趣饒州。
九江守将吳高棄城遁,良佐、和洛輝入之;盡屠城外民,死者無藝。
明日,入南康;白之裔亦遁。
潘永禧在饒州,再以兵攻婺源,為敖童所拒;譚泰至饒州,永禧亦棄城遁。
譚泰趨南昌,使其将先自西山入,青岚、麥源諸寨盡沒,殺人盈野。
揭重熙攻汀州,亦敗還。
五月,譚泰圍南昌,揭重熙乞救于行在,傅鼎铨督兩軍遙相應。
姜曰廣、吳尊周則皆懼,不知所為。
宋奎光、
言軍事者,趣殺之。
精神芒■〈忽,月代心〉,識者異焉。
聲桓屠贛州,使徐元仁、胡有聲、高進庫守之。
進陷南安府,蘇觀生走廣東。
順治四年(永曆元年)春三月,詹兆恒自懷玉出開化,為降将李榮所殺。
林質再以兵複德化、攻建陽,敗死。
揭重熙、傅鼎铨軍先後潰,郭應铨敗死龍川。
楊廷麟部潰入湖中者,不肯降;然伏匿無能為。
泸溪魏一桂等亦然(詳「義旅」)。
金聲桓益肆,大發兵,使王得仁等将之搜諸宦室民砦;皆誣以抗命,淫殺如流寇。
樂平、餘幹、浮梁間民固忍健,得仁屠之,死者無藝;道、府守令多出降附,各肆捕獲,弋人孥賄。
降臣李鳳翔、孫之獬、董學成為撫按,皆惡虐;檄徐文燦、湯執中、劉一鵬攻廣信、吉水、弋陽、鉛山、崇仁、龍泉、泸溪、東安諸村寨,盡屠之。
降将劉武元巡撫南贛,使其部劉伯祿、徐起仁攻瑞金、石城、興國、龍安、上饒諸邑,都督葉之南等皆死(詳「義旅」);平骨、蓮花、釣力、丁田諸寨皆沒。
順治五年(永曆二年)春正月,金聲桓複以江西降。
聲桓負定江西功,日夕盼侯伯,僅得總兵攝提督;王得仁功亦不與,心怏怏。
鳳翔又痛抑之,孫之獬遽易其将佐,聲桓不能堪;客胡以甯、胡澹、陳大生、僧德宗各勸反。
德宗嘗告聲桓曰:『二十年後,變江西為紅頭蟲』。
至是,以朱纓丹頂鎮九江,特信之。
觇王得仁私居恒作故明服為梨園,知亦心動。
會鳳翔死,降臣章于天代之;與董學成等索聲桓、得仁賄無已。
嘗大燕,文吏畢坐,屏聲桓、得仁不得與;得仁愠,于天戲呼為「把總」,曰:『欲遂反耶』?及得仁攻建昌,于天索賄三十萬;得仁大诟,目迸出;已知不敵,予之;心益怫。
其客黎士彥為「公」「侯」玉印各一,玉剛卯;一宵,遺聲桓及得仁曰:『隆武帝故在,以此贻之』。
得仁受印,聲桓且佩其剛卯。
使趙旗鼓入湖南觊降将孔有德兵勢;猶以妻子在遼東,不敢發。
學成廉其狀,陽欲舉劾、陰索其賄及得仁之侍妾。
得仁慮妾去,謀益洩;堅不予。
是月,聲桓孥至。
于天方以數騎出瑞州捕掠富室,或告得仁曰:『于天此去,欲結贛撫以圖公耳。
前此滿騎千餘去矣』!聲桓計決,陰約降将李成棟、馬逢知、劉澤清、徐勇複為明。
王得仁将自出建昌,結遺臣餘應柱、揭重熙。
或告得仁曰:『聲桓多詐,宜居省垣以逼之,乃不敢違』。
得仁從之。
夜勒兵執學成出,始告聲桓,遽解發辮、易衣服;旦殺學成于市,及降人副使成大業。
執于火于江,請降;使為炮車。
督居民還明服,迎故大學士姜曰廣為軍主。
隐士徐世溥止之,不聽。
揭重熙、傅鼎铨亦至,聲桓自為豫國公,得仁侯。
以其客黃人龍為總督,幕客陳方、吳尊周為撫按,以得仁婦弟黃天雷為侍郎;遣丁遇時迎隆武帝。
移檄遠近,稱隆武四年。
會遺臣某至,言粵、閩狀;改稱永曆,使親信雷德匿其表于佛經以進。
宗室宜春王朱議衍自江西入汀州,降将于永绶襲殺之。
二月,金聲桓徇九江,南康、饒州皆下,江西屬邑率為明。
胡澹因說得仁:『九江既下,江、楚中斷,宜乘破竹之勢,襲取建康;下流無備,一舉必克。
則魯、豫之間亦将響應,中原可傳檄定也』。
得仁不聽。
還語聲桓,客皆曰:『此上策也,請急從之。
不者,西蹴武漢、湘衡,以聯何氏(謂何騰蛟);中策也。
不者,攻城沖邑,過而不留,重為流賊;下策也。
若俟西粵駕臨,北兵猝至,膺城自困,必無策矣』。
宋奎光亦請從澹策。
黃人龍獨言:『江西四接,贛居上遊,文武并列;我道粵,贛實隔之。
他往,則議其後;宜急取之』。
降将羅錦繡在湖廣,慮聲桓攻之;诳以書曰:『贛州東西要隘;贛定,楚将不費公力』。
聲桓信之。
時聲桓、得仁稱東、西府,各置吏;新舊客交構。
姜曰廣又惡諸客非進士科,诟逐之;陳大生等皆被桎梏撲拽走。
或自稱隆武帝所授官,收衆湖山以自立;衆判為三。
聲桓以江、粵勢阻,将求益王世子以監國,未果;諸義從官或謀戴魯王,人心蟻動。
聲桓使吳高守九江,潘永禧守饒州,白之裔守南康,宋奎光、劉一鵬、郭天才守南昌,己及得仁攻贛州;劉武元欲降,高進庫亦觀望。
聲桓以進庫勇,欲其歸己,陳說利害,且為侯印畀之;進庫反怒,曰:『彼天子恥』?不肯降。
聲桓使白朝佐攻之;曰:『戰酣,吾助汝』。
及敗進庫兵,聲桓不至;朝佐怒曰:『将死我耶』?棄其軍為僧去;進庫得死守。
聲桓圍之,以兵複南安及廣東韶州諸郡邑。
使約降将高第于歸德,第不從。
傅鼎铨、揭重熙一赴聲桓約,雅不欲居南昌;永曆帝使重熙救王祁,徑取浦城,斷福建、江西徑。
而王益八在撫州、徐伯昌在甯都、餘應柱在東湖及劉季礦等招降屬邑,西及湖南之酃縣、耒陽、郴、桂陽諸州;姜曰廣思援之,聲桓不從。
吳高兵入湖口,規池州。
三月,潘永禧、陳九思複祁門、黟縣、休甯;遂自徽州北濟江,入無為、巢縣、和州、含山,以傒永曆帝還。
降将胡茂桢複陷黟縣、休甯,降将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盡湖南兵還救。
江西譚泰更大佥滿洲及降軍西,步騎二十萬,舟車、駝馬、西洋炮無算,将援贛州。
洪承疇曰:『直攻九江,則贛自解;此圍魏救趙之策也』。
從之。
譚泰兵曆淮入江,水陸數千裡,捕擄、拘殺、淫虐、斥賣,男婦悲号,屍被洲渚,天為黃霾。
夏四月,譚泰使和洛輝及降将劉良佐攻湖口,自趣饒州。
九江守将吳高棄城遁,良佐、和洛輝入之;盡屠城外民,死者無藝。
明日,入南康;白之裔亦遁。
潘永禧在饒州,再以兵攻婺源,為敖童所拒;譚泰至饒州,永禧亦棄城遁。
譚泰趨南昌,使其将先自西山入,青岚、麥源諸寨盡沒,殺人盈野。
揭重熙攻汀州,亦敗還。
五月,譚泰圍南昌,揭重熙乞救于行在,傅鼎铨督兩軍遙相應。
姜曰廣、吳尊周則皆懼,不知所為。
宋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