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王廷輔妻閻氏,被執觸樹不死,更罵賊,死;烏環其屍焉。
劍州諸生王才啟,抗賊死。
諸生李一鴻妻,罵賊,剮其腹死。
貢生張公選女,罵賊,刃其胸死。
梓橦陷,諸生蒲光香妻趙氏,躍入江中死。
魏元康妻趙氏,亦死。
順慶柏谷口之陷,宗室王朱釜森死之。
南充武生陳懷西戰敗,被執,誘使降;曰:『甯為明室武生,不作逆賊元老』。
賊怒,殺而竿其首。
其子見之,哀恸而死。
諸生馬孫鸾見之,大罵;刈舌而死。
西充陷,在籍禦史李完不屈死。
諸生樊明善,亦死。
有杜氏者,避亂張村溝;遇賊,斷臂死。
舉人陳某女、諸生張某女,皆罵賊死。
賊掠營山,諸生王光生戰于北關,被執不屈;及泉應厚、泉應化、李為聰、冉良富皆不屈死。
儀隴陷,賊追知縣李時開将及矣。
王爾讀者,邑人;王臯之仆也。
奮身出禦,為賊所殺;時開得脫。
諸生席雙楠、劉義國、楊正道,先後死。
嶽池陷,劉氏婦拒賊而死。
大竹武生王蘋,聞賊入川,語父曰:『食國家水土,力不能報,死命可也』。
賊至,其父拔刀殺數賊,力竭而死。
蘋亦被擒,罵不絕口死。
鄰水陷,總兵甘一爵力戰死。
叙州在籍湖廣布政司尹伸,居山中,被執;大罵求死。
賊重其名,生緻之井研;罵益厲,乃殺之。
宏光帝方起伸太常寺卿,而伸已死。
伸妻邵氏、妾夏氏、子婦楊氏,殉之。
叙南指揮曾應昌,分守白水江;賊圍成都,戰死。
舉人周元孝、諸生劉苞、晏正賓、王應世、郭大勳、李合中、梁為憲、餘智及智妻楊氏,皆死;大勳且合門死。
舟人某,居周壩。
賊使之渡,不應;問其舟,亦不應;脅以刃,奮而拳之,遂死。
總督樊一蘅妻李氏、妾夏氏、兵部侍郎劉之綸妻楊氏,皆以罵賊故,或裂屍死、或懸發于屋而後支解之、或割其乳死。
慶符陷,諸生何察死之。
義民張祖同,亦缢死。
筠連陷,蘇亮妻某氏,墜崖死。
珙縣陷,故江陵知縣向科死之。
陳某女三姑,入水死。
興文陷,知縣艾吾鼎抗節死。
隆昌陷,諸生劉茲抗賊,被殺。
妻盧氏抱其屍哭,遂罵賊死。
廪生範玙妻胡氏,母女皆死。
大甯知縣高日臨,聞賊至,乞援于成都,不報;被執,大罵,賊磔死之。
萬縣貢生吳獻棐,賊強之為參軍,不從;斷臂死。
子之英,亦被磔死。
龍安知縣羅應選,盡室死。
諸生果道濟及妻楊氏,不屈死。
松潘守将湯名揚,拒賊死。
知縣劉鵬舉,城陷,罵賊,盡室十餘人皆死(或謂鵬舉知松陽,俟考)。
建昌督糧道盧懋鼎,被執不屈,死。
及劉文秀再至,故長沙知縣高明集民誓守,屯于焦家營。
其勢不敵,曰:『我受朝廷官,可從賊乎』?盡室焚死。
越隽指揮王自敏,戰死。
妻周氏語所親唐氏曰:『等死耳,他日恐遲』!阖門自焚死。
王、何、宋、唐四女皆字而未嫁者,各自焚死。
川南巡撫範文光,入山中;聞雅州陷,賦詩一章,仰藥死。
榮經知縣黃儒福,巷戰不已;為劉文秀所執,磔死。
廬山知縣金鼎祚,阖門抗節死。
嘉定知州朱儀誓守,賊蟻附攻之;束蒿灌脂以投,賊多縻死。
城陷複完者再;賊怒,攻益急,食與矢皆盡。
儀謂其子:『大義無過君親,不可屈也』!其妻胡氏奮然曰:『臣死,忠也;子死,孝也。
吾獨不能死節乎』?舉簪自刺其喉死。
儀朝服,北面拜,及命錫(?)自焚死。
諸生郭大年被殺,其妻楊氏自城上躍入江死。
諸生帥正邦母馮氏有色,袁韬強納之;以簪刺心死。
嘉定再陷,巡撫李幹德盡室入水死,而民不哀(詳前)。
洪雅陷,諸生祝籛之子婦楊氏、二陳氏、王氏及女祝氏,遇賊山中,為所劫;六人拜父母,俱入水死。
犍為舉人周正,賊強官之,不從;殺之。
子成儒及其少弟入賊軍中抱其屍哭,賊并殺之。
陳天啟夫婦抗賊死。
二女為賊強輿去,皆抗聲不屈;曰:『吾姊妹皆陳氏女,将與父母死,必不玷鄉裡』。
及賊壘,睹父母屍,躍身撞石大罵;賊并殺之。
賊索諸生應省試,彭大用及妻任氏、張廷機及妻梅氏,皆不屈死。
榮縣知縣秦民陽,被執不屈,叢射之,死。
犍為貢生周正選,亦拒賊,死。
潼川知州陳君寵,賊幽之五顯祠;賦詩雲:『未能誅鼠輩,死亦等鴻毛』。
又曰:『吏民休惜我,已視死如歸』。
遂缢死。
舉人李永蓁,稱病卧;舁之成都,張目不言。
賊殺之。
廪生李錦中,僞官将試之,閉戶自缢死。
進士李某妻吳氏、舉人黃某妻張氏、歐某妻黃氏、貢生楊某妻朱氏,皆不屈死。
安嶽陷,在籍兵備副使窦可進罵賊,褫其革死。
中江陷,教谕單之賓死之。
遂甯諸生羅璋,奉母避山中;賊圍之,大戰殺數人,母得脫,璋遇害。
蓬溪家居主事譚文化,賊招之不屈,死。
譚某妻陳氏,賊欲污之;大罵不從,死。
樂至陷,楊某妾荊娘,不屈死。
彭山知縣何天衢、監軍道盧安世,俱不屈死。
川南道胡恒,駐邛州;聞賊至,使幕客汪光瀚出征兵。
未至,城陷,恒及其子之骅皆戰死;妻樊氏、妾成氏、馮氏、之骅妾周氏、仆京兒、弩來、婢女二人,皆死。
惟之骅妻朱氏及幼子峨生得脫。
邛州知州徐孔徒,被執,欲使降;不屈,死之。
蒲江知縣朱蘊羅,城破,以衆巷戰;久之,盡室死。
泸州知州蘇瓊,盡節死。
原任澤州知州韓洪鼎、原任推官韓大賓,皆州人也。
城陷,并不屈死。
諸生方旭、方伯元、曾薦祚、锺子英,皆被掠;旭見諸生泣求于賊,叱之曰:『丈夫死即死耳,乞憐何為』!賊支解之。
伯元亦罵賊死,薦祚入水死,子英及妻赴江死。
慶符張祖周,自缢死。
納溪生員闵翼聖妻王氏,被劫,缢死。
生員易衍禹妻王氏,并不受污;投崖死。
威茂道羅銘鼎拒守;城陷,罵賊死。
妻段氏攜三子兆鶴、兆柱、兆昌同入水死。
汶川貢生高仲選及其子女,皆死之。
東鄉知縣趙德麟城守;賊穴地入,德麟入井死。
其家十七人,皆死。
貢生冉璘及其子,不屈死。
母楊氏、妻向氏及其家人,盡室焚死。
墊江知縣歐陽東昌,城破死之。
監軍道王文錦,當譚文死,與張耀、林起諸人猶軍于忠、涪間,号為明。
尋俱敗死。
梁山副舉人高宗舟,以家丁二十餘人巷戰死。
綦江伯王祥妻尚祖,聞變,沐浴盛妝,望阙叩拜,又拜其夫死所,乃缢;未絕,以手招左右曰:『缳急,不得死』!寬之乃死。
貴州布政司張耀,聞巡撫米壽圖遁,自帥家丁以守。
城陷,被執;賊以其秦人也,曰:『降當為相』。
耀怒詈之。
執其妾媵以怵,曰:『降則免』。
耀罵益厲,賊殺之,及其家十三人。
貴陽再陷,巡撫郭承汾被執;笑曰:『頭可斷,膝不可屈也』。
與黃應運皆死。
大學士楊畏知見賀九儀兇狀,痛哭自劾,請入朝;永曆帝以為東閣大學士。
可望怒,使鄭國執之。
永曆帝将執國,畏知曰:『猛獸當人則止;若得止其逆,臣焉避之』!永曆帝手賜以「忠貞直諒」印,揮涕送之。
畏知泣對曰:『苟存社稷,死生以之。
伏望陛下擴清天地、正位兩京,臣即瞑目』。
至貴陽,下獄;士民數萬雨泣以請,乃使養疾于黑神廟。
汪僎、龔彜谄事可望,畏知戟手罵;兩人構之。
可望呼畏知曰:『使汝何為,反作宰相』?畏知曰:『為大明宰相,不愈于從賊而生乎』!可望使杖之;畏知除冠擲可望面曰:『誰敢辱大臣』!乃被殺。
楚雄人祠之。
及博托陷貴陽,執巡撫冷孟饪,使去發;乃肆罵死(孟饪黨于馬吉翔,以能死附之)。
按察使唐勳走定番,艾能奇踵至,勳以兵誓守,屢大創之。
能奇中藥箭,幾死;乃謬語:『我無他求,與我鬥酒即去耳』!退軍二十裡,衆謂其怯。
一夕突至,勳遂死。
定番知州陳新策、都司陳征,亦死。
威遠守備陶世顯,血戰死于陣。
鄉官顧人龍,率衆固守,殺賊甚衆;城陷,冠帶登陴罵賊,死。
平番諸生陳則從,城陷,不食死。
知州曾異撰、任永甯與其客江津進士陳玉成、貢生龍茂勳計曰:『州踞盤江,控扼滇、黔,天險也;棄之不守,豈臣誼乎』?集衆登陴。
城陷,盡室自焚死;玉成、茂勳入火死。
清威道黃應運被執,賊厲聲責之曰:『爾許茅土于安西,便應奉我以九五!何不蹈舞為』?應運言:『爾不當供獻于天子乎?我與若同僚,何拜為』?可望曰:『我自帝有餘力』。
應運曰:『如是則叛賊,王臣甯拜賊乎』?可望怒,下之獄;猶惜其才,使護衛某再三谕之降。
應運罵益厲,可望言:『若輩求死,當不使善死』。
縛應運及郭應汾、姚總兵、劉總兵(二人名逸)置之地,縱惡馬數十踏殺之。
又籍其家,而屍六人于門,怖不順者。
平虜将軍許荩臣為歎息不已;賂其護衛張言之可望,乃葬之毛家庵,平列六忠冢,遂去。
郎中譚先哲、參議石聲和、聲和子諸生嘉言,當平壩衛陷,盡室死。
副使曾益守安平,集衆死拒。
城陷,盡室死之。
總兵吳尚慮及副将某凡三人,守平溪。
城陷,皆死之。
總兵蕭曠,以諸生為劉承允坐營參将。
何騰蛟奏授總兵官,守黎平;頻樹戰功,忠謹尤異于諸将。
承允降,使陳友龍招之,不至;友龍攻之,短兵相接,力竭,曠自刎死。
安龍十八公(詳前),不死于戰而死于賊者也。
及孫可望遁,朝議:追贈吳貞毓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谥「文忠」,蔭一子錦衣衛佥事;鄭允元武安侯,谥「武簡」;張镌、徐極侍郎,林锺、蔡演大理寺卿,蔣幹昌、李元開、趙赓禹侍讀學士,周允吉、朱議2、胡士瑞、李颀副都禦史,易士佳、任鬥墟太常少卿,朱東旦太仆少卿,各蔭一子入監讀書;張福祿、全為國弟侄一人錦衣衛指揮佥事。
遣使谕祭曰:『卿等乾坤正氣、社稷忠臣,早傾捧日之忱,共效旋天之力。
讵意枭獍橫行,頓忘君父。
安龍之血,終當化碧九原;汗簡之書,各自流芳千古。
今移跸滇雲,鹓鸾骈列;回思卿等簪履趨朝,杳不可見。
夫獨何心,能不悲哉』!尋使通政司尹三聘如安隆,立廟植碑,題曰「十八先生成仁處」。
林青陽亦被執至安隆,死之。
匡國公皮熊,被執走水西安氏,年八十矣。
聞永曆帝被執,絕粒七日不死;吳三桂執之,背立不跪。
積十三日不食,始瘖;越日而絕,仍戮其屍。
熊之女夫趙默,亦被執;令具供,索紙書絕命詞,乃殺之(或曰:默與安坤同舉兵雲)。
大學士王錫衮裡居,為沙定洲執至雲南行省中,使為己乞鎮雲南如沐氏;先馳疏而後告之。
錫衮大恨,上章于帝祈死。
數日卒。
裡居知府陳爰謀,不屈死。
沐府從官周鼎聞亂,說天波曰:『定洲叛耳,非全省亂,請留讨賊』!時土司祿永命兵固在,天波不從;且疑鼎為間,殺之,冤莫白。
天波将高謙自以援剿不及,盡室焚死。
佥都禦史朱壽琳奉永曆帝命,募兵雲南。
值孫可望至,知不敵,說無淫掠。
誘之降,不從;羁之他所,更誘以官,卒不肯從。
從容題詩于壁,可望殺之。
及永曆帝棄雲南走,昆明諸生薛大觀歎息曰:『不能背城一戰,君臣同死;顧走蠻邦苟活耶』!謂其子之瀚曰:『吾不惜七尺軀,為天下明大義。
汝其勉之』!之瀚曰:『父死忠,子當死孝』。
大觀曰:『爾有母在』。
其母适聞之,謂之瀚妻曰:『彼父子忠孝,吾兩人不能死節義乎』?大觀曰:『爾能死,善甚』!偕赴城北黑龍潭死;侍女、幼子亦死。
明日,諸屍聯袂出,婢抱幼子于懷如故。
大觀次女已适人,避兵山中;同日赴火死。
都禦史錢邦芑、太常寺卿文煥、兵部主事賀奇,各去為道士、為僧。
及吳三桂執永曆帝返雲南,故戶部尚書龔彜,孫可望黨也;乃具酒殽求入谒,守者拒之。
彜曰:『此吾君也!君臣之誼,南北皆同。
且我祗一谒,何以拒為』?三桂許之。
彜入,布幾筵、奉卮酒,永曆帝不能飲。
彜伏地泣,起而勸進;為勉進三爵。
彜則且哭、且拜,數數不已;遂觸柱死。
三桂在滇,滿洲、漢人有睹永曆帝儀表者,陰謀推戴;事洩,皆死(名姓俟考)。
至于屬邑,則富民在籍知縣陳昌裔,以不受賊官,被杖死。
貢生李印方及妻子,自缢死。
其友王朝賀往掩之訖,自經死。
晉甯知州冷陽春,抗節死。
呈貢之陷,知縣夏祖訓,死之。
楊林所女子丁氏,吳三桂兵淫掠及其地,丁不屈死。
而大理寺丞林锺泰、雲南守備徐日舜先死之(守備一作參将)。
曲靖指揮王承憲,為楊畏知前鋒,擊普民升等皆有功;沙賊來攻,守備悉具,畏知深賴之。
及定洲再至,承憲出戰;方大勝,忽中流矢死。
其弟承瑨、土司那鑰,皆力戰死;一軍盡沒。
土司祿從命、祿永命,皆忠謹,奉調即行。
定洲攻甯州,永命固守;城破,自刎死。
孫可望至,禦史羅國瓛方按部至其地,與知府焦潤生皆被執;可望要之降,不屈。
攜至昆明,自焚死;潤生亦不屈死。
曲靖推官署道事夏虞衍,遺書國瓛,約共讨賊;事洩,盡室死。
中書舍人朱鬥垣奉敕賜白文選,至于曲靖,遇賊張虎襲雲南,猝執之;不屈而死。
南甯知縣陳六奇,不屈,被殺于東門。
指揮邵元齡守陸良,亦不屈死。
禦史耿廷箓受命按四川,而蜀已殁,裡居臨安之河西;及李定國至,廷箓入水死。
其妻楊氏,被執,不屈死。
給事中廖履亨,自缢死。
其屬甯州知州朱家梁,罵賊死。
都司沐天運,被執,不屈死。
土司祿從命,力戰不勝,自殺死。
通海典史單國祚,衣冠坐堂上罵賊,被殺;印猶在握。
縣民葬之諸葛山下。
武定府參将張其勳,固守月餘;城陷,衣冠望北拜,自毒而死。
同知楊于陸,亦死。
師宗都司徐道興署縣事;聞賊至,集軍民曰:『力寡軍單,不能抗賊;吾死分也,若等可去』!衆請偕;則厲聲曰:『封疆之臣,死在封疆;吾将安往』!衆雨泣辭。
道興所攜祗一仆,出俸金二,曰:『一賜汝,一斂我』。
仆大痛請殉;曰:『汝死,誰斂吾』?仆泣從之。
未幾賊至,逼使迎其酋;大罵,擲杯擊之。
遂被殺。
大理府指揮陳祯,城陷巷戰,手殺數人,死。
守備陳海,亦死。
千戶楊昌印、王象幹、鮑洪,盡室死。
千戶關維翰及其子大忠,皆死。
百戶黃恩基,力戰死(陳海,一作海瀾)。
太和知縣王世傑,佐上官誓守,死于城上。
教授段見錦、經曆楊明盛及其子一甲及司獄魏崇治、故永昌知府蕭時顯,皆死。
舉人高拱樞,入池死。
楊士俊,盡室自焚死。
諸生尹夢旗、尹符、馮大成,倡義助守,罵賊而死。
楊憲,盡室自焚死。
楊愻,死而複蘇;其妻則死。
人稱太和節義為盛雲。
趙州學正遷戶部主事劉之謙,廷标之子也;以父死,授官。
被執,主者索賄;之謙曰:『父子二十年苦節,飲滇南杯水耳』。
使之去發;曰:『秃頭翁,可見吾父乎』?炮烙而死。
而思恩知府董邦昌、昆山知縣楊承言、臨安通判劉之蘭,皆死焉。
楚雄府舉人杜天祯、不屈死。
廣東知州張朝綱及妻馮氏,皆缢死。
子耀,亦諸生;恸絕而蘇。
既葬其親,自缢而死。
永昌推官王運開攝分巡道事、通判劉廷标攝永昌府事,方以兵守瀾滄江;沐天波已降,可望以印绶責兩人,堅不予。
士民請降,二人即使去;曰:『衆情若此,吾輩惟以死自請耳』。
逮夕,廷标缢;運開曰:『吾老宜先之,乃先我耶』!沐浴賦詩,亦缢而死。
可望重兩人,求其後;或以運開弟運闳告,使聘之。
至潞江,謂其仆曰:『吾兄弟可異趣乎?若收吾骨,葬吾兄之旁』!躍入江死。
蒙化知縣陳于宸,不屈死。
麻哈土司龍兆春,亦死。
至于邊徼,則總兵王國勳,戰普湖死。
總兵某,戰死于玉龍關。
磨盤之戰,總兵窦民望力鬥;自卯至午,短兵鏖突,浴血不已。
火槍洞脅,奮戰如故;持刀潰圍走數裡,血湧而死。
王玺,亦力戰死。
錦衣趙明鑒,以被害死(詳前)。
白文選降,永曆帝妃某氏在其軍中,文選祗奉之。
至是,以發自缢死。
松滋王某,從永曆帝入緬;脅于馬吉翔,飲咒水,緬人殺之。
及吏部侍郎楊士廉、禮部侍郎楊在、兵部侍郎金簡、光祿寺少卿高勳、禦史邬昌期、裴廷楷、任國玺、陳純采,皆死。
滇國公沐天波将軍王升、魏豹、王盛隆,奮力擊,死亦倍酷。
至餘鄧居诏、王祖望、楊生芳、郭璘、潘璜、齊運巽、王自京、安朝柱、陳謙、王啟隆、龔勳、吳承爵、張宗伯、任子信、張拱樞、劉相、宋宗宰、宋國柱、劉廣寅、丁調鼎,皆死。
緬複以兵圍永曆帝所,索人殺之;逸入後宮者,亦搜殺盡。
故宗室吉安王慈煃、總兵姚文相、黃華宇、熊相賢、趙明铎、馬寶之、二差官(一李姓、一逸)及王大雄、王國相、吳承允、朱文魁、鄭文速、李際白、淩雲、尹秩、尹襄、朱議添、嚴麻子及千總吳某,昏死。
内官,則李茂芳、楊宗華、楊強益、沈猶龍、陳國遠、李崇貴、周某、盧某、曹某、楊某,亦死。
而陳德遠等十八人,以缢死。
命婦殉者,吉安王妃、松滋王妃、貴人楊氏、劉氏。
沐天波妻夏氏固侍妾,兩經大亂不辱,為女僧;天波重其節,使典家政。
比缢死十日,乃斂;烏雀不敢進。
其後沐罕忠事發,侍婢夏蓮自請代罕忠妻龍氏死。
王啟隆妻吳氏方缢,太監李從龍見而救之;吳氏曰:『爾與吾夫厚,宜促我死;乃救吾乎』?卒缢而死。
其妾亦死。
齊環之妻,自抱其子入水死。
吳承爵妻,先缢其子女而後死。
姜承德妻楊氏,亦死。
别有數百人栖小洲,四圍皆水;緬謂潮至立死,竟不然。
後入滇邊名桂廠,稱朱家雲。
通政司朱蘊金等,固與永曆帝分道,期會于緬;比至阿瓦,緬人圍以兵,潘世榮降,蘊金及都司姜承德自缢死。
總兵高升、千戶謝安祚、向鼎忠、範存禮、季勝、劉興隆、段忠,皆被殺;複竄其餘于遠方,無或存者。
又有吏部左侍郎王錫、浙江司主事鄭延爵,則先死于滇焉。
劍州諸生王才啟,抗賊死。
諸生李一鴻妻,罵賊,剮其腹死。
貢生張公選女,罵賊,刃其胸死。
梓橦陷,諸生蒲光香妻趙氏,躍入江中死。
魏元康妻趙氏,亦死。
順慶柏谷口之陷,宗室王朱釜森死之。
南充武生陳懷西戰敗,被執,誘使降;曰:『甯為明室武生,不作逆賊元老』。
賊怒,殺而竿其首。
其子見之,哀恸而死。
諸生馬孫鸾見之,大罵;刈舌而死。
西充陷,在籍禦史李完不屈死。
諸生樊明善,亦死。
有杜氏者,避亂張村溝;遇賊,斷臂死。
舉人陳某女、諸生張某女,皆罵賊死。
賊掠營山,諸生王光生戰于北關,被執不屈;及泉應厚、泉應化、李為聰、冉良富皆不屈死。
儀隴陷,賊追知縣李時開将及矣。
王爾讀者,邑人;王臯之仆也。
奮身出禦,為賊所殺;時開得脫。
諸生席雙楠、劉義國、楊正道,先後死。
嶽池陷,劉氏婦拒賊而死。
大竹武生王蘋,聞賊入川,語父曰:『食國家水土,力不能報,死命可也』。
賊至,其父拔刀殺數賊,力竭而死。
蘋亦被擒,罵不絕口死。
鄰水陷,總兵甘一爵力戰死。
叙州在籍湖廣布政司尹伸,居山中,被執;大罵求死。
賊重其名,生緻之井研;罵益厲,乃殺之。
宏光帝方起伸太常寺卿,而伸已死。
伸妻邵氏、妾夏氏、子婦楊氏,殉之。
叙南指揮曾應昌,分守白水江;賊圍成都,戰死。
舉人周元孝、諸生劉苞、晏正賓、王應世、郭大勳、李合中、梁為憲、餘智及智妻楊氏,皆死;大勳且合門死。
舟人某,居周壩。
賊使之渡,不應;問其舟,亦不應;脅以刃,奮而拳之,遂死。
總督樊一蘅妻李氏、妾夏氏、兵部侍郎劉之綸妻楊氏,皆以罵賊故,或裂屍死、或懸發于屋而後支解之、或割其乳死。
慶符陷,諸生何察死之。
義民張祖同,亦缢死。
筠連陷,蘇亮妻某氏,墜崖死。
珙縣陷,故江陵知縣向科死之。
陳某女三姑,入水死。
興文陷,知縣艾吾鼎抗節死。
隆昌陷,諸生劉茲抗賊,被殺。
妻盧氏抱其屍哭,遂罵賊死。
廪生範玙妻胡氏,母女皆死。
大甯知縣高日臨,聞賊至,乞援于成都,不報;被執,大罵,賊磔死之。
萬縣貢生吳獻棐,賊強之為參軍,不從;斷臂死。
子之英,亦被磔死。
龍安知縣羅應選,盡室死。
諸生果道濟及妻楊氏,不屈死。
松潘守将湯名揚,拒賊死。
知縣劉鵬舉,城陷,罵賊,盡室十餘人皆死(或謂鵬舉知松陽,俟考)。
建昌督糧道盧懋鼎,被執不屈,死。
及劉文秀再至,故長沙知縣高明集民誓守,屯于焦家營。
其勢不敵,曰:『我受朝廷官,可從賊乎』?盡室焚死。
越隽指揮王自敏,戰死。
妻周氏語所親唐氏曰:『等死耳,他日恐遲』!阖門自焚死。
王、何、宋、唐四女皆字而未嫁者,各自焚死。
川南巡撫範文光,入山中;聞雅州陷,賦詩一章,仰藥死。
榮經知縣黃儒福,巷戰不已;為劉文秀所執,磔死。
廬山知縣金鼎祚,阖門抗節死。
嘉定知州朱儀誓守,賊蟻附攻之;束蒿灌脂以投,賊多縻死。
城陷複完者再;賊怒,攻益急,食與矢皆盡。
儀謂其子:『大義無過君親,不可屈也』!其妻胡氏奮然曰:『臣死,忠也;子死,孝也。
吾獨不能死節乎』?舉簪自刺其喉死。
儀朝服,北面拜,及命錫(?)自焚死。
諸生郭大年被殺,其妻楊氏自城上躍入江死。
諸生帥正邦母馮氏有色,袁韬強納之;以簪刺心死。
嘉定再陷,巡撫李幹德盡室入水死,而民不哀(詳前)。
洪雅陷,諸生祝籛之子婦楊氏、二陳氏、王氏及女祝氏,遇賊山中,為所劫;六人拜父母,俱入水死。
犍為舉人周正,賊強官之,不從;殺之。
子成儒及其少弟入賊軍中抱其屍哭,賊并殺之。
陳天啟夫婦抗賊死。
二女為賊強輿去,皆抗聲不屈;曰:『吾姊妹皆陳氏女,将與父母死,必不玷鄉裡』。
及賊壘,睹父母屍,躍身撞石大罵;賊并殺之。
賊索諸生應省試,彭大用及妻任氏、張廷機及妻梅氏,皆不屈死。
榮縣知縣秦民陽,被執不屈,叢射之,死。
犍為貢生周正選,亦拒賊,死。
潼川知州陳君寵,賊幽之五顯祠;賦詩雲:『未能誅鼠輩,死亦等鴻毛』。
又曰:『吏民休惜我,已視死如歸』。
遂缢死。
舉人李永蓁,稱病卧;舁之成都,張目不言。
賊殺之。
廪生李錦中,僞官将試之,閉戶自缢死。
進士李某妻吳氏、舉人黃某妻張氏、歐某妻黃氏、貢生楊某妻朱氏,皆不屈死。
安嶽陷,在籍兵備副使窦可進罵賊,褫其革死。
中江陷,教谕單之賓死之。
遂甯諸生羅璋,奉母避山中;賊圍之,大戰殺數人,母得脫,璋遇害。
蓬溪家居主事譚文化,賊招之不屈,死。
譚某妻陳氏,賊欲污之;大罵不從,死。
樂至陷,楊某妾荊娘,不屈死。
彭山知縣何天衢、監軍道盧安世,俱不屈死。
川南道胡恒,駐邛州;聞賊至,使幕客汪光瀚出征兵。
未至,城陷,恒及其子之骅皆戰死;妻樊氏、妾成氏、馮氏、之骅妾周氏、仆京兒、弩來、婢女二人,皆死。
惟之骅妻朱氏及幼子峨生得脫。
邛州知州徐孔徒,被執,欲使降;不屈,死之。
蒲江知縣朱蘊羅,城破,以衆巷戰;久之,盡室死。
泸州知州蘇瓊,盡節死。
原任澤州知州韓洪鼎、原任推官韓大賓,皆州人也。
城陷,并不屈死。
諸生方旭、方伯元、曾薦祚、锺子英,皆被掠;旭見諸生泣求于賊,叱之曰:『丈夫死即死耳,乞憐何為』!賊支解之。
伯元亦罵賊死,薦祚入水死,子英及妻赴江死。
慶符張祖周,自缢死。
納溪生員闵翼聖妻王氏,被劫,缢死。
生員易衍禹妻王氏,并不受污;投崖死。
威茂道羅銘鼎拒守;城陷,罵賊死。
妻段氏攜三子兆鶴、兆柱、兆昌同入水死。
汶川貢生高仲選及其子女,皆死之。
東鄉知縣趙德麟城守;賊穴地入,德麟入井死。
其家十七人,皆死。
貢生冉璘及其子,不屈死。
母楊氏、妻向氏及其家人,盡室焚死。
墊江知縣歐陽東昌,城破死之。
監軍道王文錦,當譚文死,與張耀、林起諸人猶軍于忠、涪間,号為明。
尋俱敗死。
梁山副舉人高宗舟,以家丁二十餘人巷戰死。
綦江伯王祥妻尚祖,聞變,沐浴盛妝,望阙叩拜,又拜其夫死所,乃缢;未絕,以手招左右曰:『缳急,不得死』!寬之乃死。
貴州布政司張耀,聞巡撫米壽圖遁,自帥家丁以守。
城陷,被執;賊以其秦人也,曰:『降當為相』。
耀怒詈之。
執其妾媵以怵,曰:『降則免』。
耀罵益厲,賊殺之,及其家十三人。
貴陽再陷,巡撫郭承汾被執;笑曰:『頭可斷,膝不可屈也』。
與黃應運皆死。
大學士楊畏知見賀九儀兇狀,痛哭自劾,請入朝;永曆帝以為東閣大學士。
可望怒,使鄭國執之。
永曆帝将執國,畏知曰:『猛獸當人則止;若得止其逆,臣焉避之』!永曆帝手賜以「忠貞直諒」印,揮涕送之。
畏知泣對曰:『苟存社稷,死生以之。
伏望陛下擴清天地、正位兩京,臣即瞑目』。
至貴陽,下獄;士民數萬雨泣以請,乃使養疾于黑神廟。
汪僎、龔彜谄事可望,畏知戟手罵;兩人構之。
可望呼畏知曰:『使汝何為,反作宰相』?畏知曰:『為大明宰相,不愈于從賊而生乎』!可望使杖之;畏知除冠擲可望面曰:『誰敢辱大臣』!乃被殺。
楚雄人祠之。
及博托陷貴陽,執巡撫冷孟饪,使去發;乃肆罵死(孟饪黨于馬吉翔,以能死附之)。
按察使唐勳走定番,艾能奇踵至,勳以兵誓守,屢大創之。
能奇中藥箭,幾死;乃謬語:『我無他求,與我鬥酒即去耳』!退軍二十裡,衆謂其怯。
一夕突至,勳遂死。
定番知州陳新策、都司陳征,亦死。
威遠守備陶世顯,血戰死于陣。
鄉官顧人龍,率衆固守,殺賊甚衆;城陷,冠帶登陴罵賊,死。
平番諸生陳則從,城陷,不食死。
知州曾異撰、任永甯與其客江津進士陳玉成、貢生龍茂勳計曰:『州踞盤江,控扼滇、黔,天險也;棄之不守,豈臣誼乎』?集衆登陴。
城陷,盡室自焚死;玉成、茂勳入火死。
清威道黃應運被執,賊厲聲責之曰:『爾許茅土于安西,便應奉我以九五!何不蹈舞為』?應運言:『爾不當供獻于天子乎?我與若同僚,何拜為』?可望曰:『我自帝有餘力』。
應運曰:『如是則叛賊,王臣甯拜賊乎』?可望怒,下之獄;猶惜其才,使護衛某再三谕之降。
應運罵益厲,可望言:『若輩求死,當不使善死』。
縛應運及郭應汾、姚總兵、劉總兵(二人名逸)置之地,縱惡馬數十踏殺之。
又籍其家,而屍六人于門,怖不順者。
平虜将軍許荩臣為歎息不已;賂其護衛張言之可望,乃葬之毛家庵,平列六忠冢,遂去。
郎中譚先哲、參議石聲和、聲和子諸生嘉言,當平壩衛陷,盡室死。
副使曾益守安平,集衆死拒。
城陷,盡室死之。
總兵吳尚慮及副将某凡三人,守平溪。
城陷,皆死之。
總兵蕭曠,以諸生為劉承允坐營參将。
何騰蛟奏授總兵官,守黎平;頻樹戰功,忠謹尤異于諸将。
承允降,使陳友龍招之,不至;友龍攻之,短兵相接,力竭,曠自刎死。
安龍十八公(詳前),不死于戰而死于賊者也。
及孫可望遁,朝議:追贈吳貞毓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谥「文忠」,蔭一子錦衣衛佥事;鄭允元武安侯,谥「武簡」;張镌、徐極侍郎,林锺、蔡演大理寺卿,蔣幹昌、李元開、趙赓禹侍讀學士,周允吉、朱議2、胡士瑞、李颀副都禦史,易士佳、任鬥墟太常少卿,朱東旦太仆少卿,各蔭一子入監讀書;張福祿、全為國弟侄一人錦衣衛指揮佥事。
遣使谕祭曰:『卿等乾坤正氣、社稷忠臣,早傾捧日之忱,共效旋天之力。
讵意枭獍橫行,頓忘君父。
安龍之血,終當化碧九原;汗簡之書,各自流芳千古。
今移跸滇雲,鹓鸾骈列;回思卿等簪履趨朝,杳不可見。
夫獨何心,能不悲哉』!尋使通政司尹三聘如安隆,立廟植碑,題曰「十八先生成仁處」。
林青陽亦被執至安隆,死之。
匡國公皮熊,被執走水西安氏,年八十矣。
聞永曆帝被執,絕粒七日不死;吳三桂執之,背立不跪。
積十三日不食,始瘖;越日而絕,仍戮其屍。
熊之女夫趙默,亦被執;令具供,索紙書絕命詞,乃殺之(或曰:默與安坤同舉兵雲)。
大學士王錫衮裡居,為沙定洲執至雲南行省中,使為己乞鎮雲南如沐氏;先馳疏而後告之。
錫衮大恨,上章于帝祈死。
數日卒。
裡居知府陳爰謀,不屈死。
沐府從官周鼎聞亂,說天波曰:『定洲叛耳,非全省亂,請留讨賊』!時土司祿永命兵固在,天波不從;且疑鼎為間,殺之,冤莫白。
天波将高謙自以援剿不及,盡室焚死。
佥都禦史朱壽琳奉永曆帝命,募兵雲南。
值孫可望至,知不敵,說無淫掠。
誘之降,不從;羁之他所,更誘以官,卒不肯從。
從容題詩于壁,可望殺之。
及永曆帝棄雲南走,昆明諸生薛大觀歎息曰:『不能背城一戰,君臣同死;顧走蠻邦苟活耶』!謂其子之瀚曰:『吾不惜七尺軀,為天下明大義。
汝其勉之』!之瀚曰:『父死忠,子當死孝』。
大觀曰:『爾有母在』。
其母适聞之,謂之瀚妻曰:『彼父子忠孝,吾兩人不能死節義乎』?大觀曰:『爾能死,善甚』!偕赴城北黑龍潭死;侍女、幼子亦死。
明日,諸屍聯袂出,婢抱幼子于懷如故。
大觀次女已适人,避兵山中;同日赴火死。
都禦史錢邦芑、太常寺卿文煥、兵部主事賀奇,各去為道士、為僧。
及吳三桂執永曆帝返雲南,故戶部尚書龔彜,孫可望黨也;乃具酒殽求入谒,守者拒之。
彜曰:『此吾君也!君臣之誼,南北皆同。
且我祗一谒,何以拒為』?三桂許之。
彜入,布幾筵、奉卮酒,永曆帝不能飲。
彜伏地泣,起而勸進;為勉進三爵。
彜則且哭、且拜,數數不已;遂觸柱死。
三桂在滇,滿洲、漢人有睹永曆帝儀表者,陰謀推戴;事洩,皆死(名姓俟考)。
至于屬邑,則富民在籍知縣陳昌裔,以不受賊官,被杖死。
貢生李印方及妻子,自缢死。
其友王朝賀往掩之訖,自經死。
晉甯知州冷陽春,抗節死。
呈貢之陷,知縣夏祖訓,死之。
楊林所女子丁氏,吳三桂兵淫掠及其地,丁不屈死。
而大理寺丞林锺泰、雲南守備徐日舜先死之(守備一作參将)。
曲靖指揮王承憲,為楊畏知前鋒,擊普民升等皆有功;沙賊來攻,守備悉具,畏知深賴之。
及定洲再至,承憲出戰;方大勝,忽中流矢死。
其弟承瑨、土司那鑰,皆力戰死;一軍盡沒。
土司祿從命、祿永命,皆忠謹,奉調即行。
定洲攻甯州,永命固守;城破,自刎死。
孫可望至,禦史羅國瓛方按部至其地,與知府焦潤生皆被執;可望要之降,不屈。
攜至昆明,自焚死;潤生亦不屈死。
曲靖推官署道事夏虞衍,遺書國瓛,約共讨賊;事洩,盡室死。
中書舍人朱鬥垣奉敕賜白文選,至于曲靖,遇賊張虎襲雲南,猝執之;不屈而死。
南甯知縣陳六奇,不屈,被殺于東門。
指揮邵元齡守陸良,亦不屈死。
禦史耿廷箓受命按四川,而蜀已殁,裡居臨安之河西;及李定國至,廷箓入水死。
其妻楊氏,被執,不屈死。
給事中廖履亨,自缢死。
其屬甯州知州朱家梁,罵賊死。
都司沐天運,被執,不屈死。
土司祿從命,力戰不勝,自殺死。
通海典史單國祚,衣冠坐堂上罵賊,被殺;印猶在握。
縣民葬之諸葛山下。
武定府參将張其勳,固守月餘;城陷,衣冠望北拜,自毒而死。
同知楊于陸,亦死。
師宗都司徐道興署縣事;聞賊至,集軍民曰:『力寡軍單,不能抗賊;吾死分也,若等可去』!衆請偕;則厲聲曰:『封疆之臣,死在封疆;吾将安往』!衆雨泣辭。
道興所攜祗一仆,出俸金二,曰:『一賜汝,一斂我』。
仆大痛請殉;曰:『汝死,誰斂吾』?仆泣從之。
未幾賊至,逼使迎其酋;大罵,擲杯擊之。
遂被殺。
大理府指揮陳祯,城陷巷戰,手殺數人,死。
守備陳海,亦死。
千戶楊昌印、王象幹、鮑洪,盡室死。
千戶關維翰及其子大忠,皆死。
百戶黃恩基,力戰死(陳海,一作海瀾)。
太和知縣王世傑,佐上官誓守,死于城上。
教授段見錦、經曆楊明盛及其子一甲及司獄魏崇治、故永昌知府蕭時顯,皆死。
舉人高拱樞,入池死。
楊士俊,盡室自焚死。
諸生尹夢旗、尹符、馮大成,倡義助守,罵賊而死。
楊憲,盡室自焚死。
楊愻,死而複蘇;其妻則死。
人稱太和節義為盛雲。
趙州學正遷戶部主事劉之謙,廷标之子也;以父死,授官。
被執,主者索賄;之謙曰:『父子二十年苦節,飲滇南杯水耳』。
使之去發;曰:『秃頭翁,可見吾父乎』?炮烙而死。
而思恩知府董邦昌、昆山知縣楊承言、臨安通判劉之蘭,皆死焉。
楚雄府舉人杜天祯、不屈死。
廣東知州張朝綱及妻馮氏,皆缢死。
子耀,亦諸生;恸絕而蘇。
既葬其親,自缢而死。
永昌推官王運開攝分巡道事、通判劉廷标攝永昌府事,方以兵守瀾滄江;沐天波已降,可望以印绶責兩人,堅不予。
士民請降,二人即使去;曰:『衆情若此,吾輩惟以死自請耳』。
逮夕,廷标缢;運開曰:『吾老宜先之,乃先我耶』!沐浴賦詩,亦缢而死。
可望重兩人,求其後;或以運開弟運闳告,使聘之。
至潞江,謂其仆曰:『吾兄弟可異趣乎?若收吾骨,葬吾兄之旁』!躍入江死。
蒙化知縣陳于宸,不屈死。
麻哈土司龍兆春,亦死。
至于邊徼,則總兵王國勳,戰普湖死。
總兵某,戰死于玉龍關。
磨盤之戰,總兵窦民望力鬥;自卯至午,短兵鏖突,浴血不已。
火槍洞脅,奮戰如故;持刀潰圍走數裡,血湧而死。
王玺,亦力戰死。
錦衣趙明鑒,以被害死(詳前)。
白文選降,永曆帝妃某氏在其軍中,文選祗奉之。
至是,以發自缢死。
松滋王某,從永曆帝入緬;脅于馬吉翔,飲咒水,緬人殺之。
及吏部侍郎楊士廉、禮部侍郎楊在、兵部侍郎金簡、光祿寺少卿高勳、禦史邬昌期、裴廷楷、任國玺、陳純采,皆死。
滇國公沐天波将軍王升、魏豹、王盛隆,奮力擊,死亦倍酷。
至餘鄧居诏、王祖望、楊生芳、郭璘、潘璜、齊運巽、王自京、安朝柱、陳謙、王啟隆、龔勳、吳承爵、張宗伯、任子信、張拱樞、劉相、宋宗宰、宋國柱、劉廣寅、丁調鼎,皆死。
緬複以兵圍永曆帝所,索人殺之;逸入後宮者,亦搜殺盡。
故宗室吉安王慈煃、總兵姚文相、黃華宇、熊相賢、趙明铎、馬寶之、二差官(一李姓、一逸)及王大雄、王國相、吳承允、朱文魁、鄭文速、李際白、淩雲、尹秩、尹襄、朱議添、嚴麻子及千總吳某,昏死。
内官,則李茂芳、楊宗華、楊強益、沈猶龍、陳國遠、李崇貴、周某、盧某、曹某、楊某,亦死。
而陳德遠等十八人,以缢死。
命婦殉者,吉安王妃、松滋王妃、貴人楊氏、劉氏。
沐天波妻夏氏固侍妾,兩經大亂不辱,為女僧;天波重其節,使典家政。
比缢死十日,乃斂;烏雀不敢進。
其後沐罕忠事發,侍婢夏蓮自請代罕忠妻龍氏死。
王啟隆妻吳氏方缢,太監李從龍見而救之;吳氏曰:『爾與吾夫厚,宜促我死;乃救吾乎』?卒缢而死。
其妾亦死。
齊環之妻,自抱其子入水死。
吳承爵妻,先缢其子女而後死。
姜承德妻楊氏,亦死。
别有數百人栖小洲,四圍皆水;緬謂潮至立死,竟不然。
後入滇邊名桂廠,稱朱家雲。
通政司朱蘊金等,固與永曆帝分道,期會于緬;比至阿瓦,緬人圍以兵,潘世榮降,蘊金及都司姜承德自缢死。
總兵高升、千戶謝安祚、向鼎忠、範存禮、季勝、劉興隆、段忠,皆被殺;複竄其餘于遠方,無或存者。
又有吏部左侍郎王錫、浙江司主事鄭延爵,則先死于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