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則疑甚。
又使徐摩以巡撫印檄責錢謙益,使輸金;謙益不予。
江純一謂:『摩必厚獲歸,發之當大得』。
遂以告,應達、繼周皆被殺;所謂故敕之獄也。
毓祺索筆書:『道重君親,教先忠孝;逃禅已久,豈有宦情?義憤激中,不能自已』!又為「小遊仙草」,語多譏刺。
将刑,門生邵大臨以告;命取襲衣自斂,趺坐而死。
大臨亦去為黃冠。
是役也,士民多死,謙益哀賄刑官,免。
趨尋瞷城無備,複帥王春等十四人來襲。
被執,見知縣劉景倬不跪,叱為降臣;景倬好語之,複斥其罪曰:『汝以進士官兩司,降而為令,猶曰不得已;天壤甚寬,何至含羞苟活、贻玷青史哉』?明年,戮死;十四人亦死。
毓祺子大湛、大洪,當毓祺遠匿時,兄弟争死,各配隸功臣家;衆以金贖之,教授以終。
有歸姜者,不知何許人;入城,自擲死。
周相公者,通州諸生也;與毓祺同執至南京,死。
隆武帝聞之,語人曰:『我子孫遇江陰人,雖三尺童子,亦當加敬也』。
諸生王聖風、徐珩起兵于吳縣。
北都甫陷,聖風、珩相率起兵。
宏光嗣立,下诏禁草澤勤王,聖風等皆罷。
貢生朱集璜、參将陳宏勳、遊擊孫志伊、知縣楊永言、舉人周寶瑜、貢生陳大任、諸生吳其沆、陶瑊、歸莊、顧炎武起兵昆山。
典史閻茂才降,集璜及寶瑜、瑊、大任斬之,迎故總兵王佐才為帥。
馬唎希恩格圍攻之,佐才死(詳下);集璜被執,大罵,與門生孫道民、張謙抗節死。
寶瑜及妻及諸子朝礦、礦妻王氏,皆不屈死。
大任首倡迎佐才,捐己室為帥府;事敗,及妻張氏、子思翰皆死。
瑊居雞鳴塘,率鄉兵入援不及,自缢死。
宏勳、志伊、永年、其沆、莊、炎武,各以壯士數百人傳檄起兵,别奉故撫王永祚主軍事,而與集璜兵相應。
宏勳以舟師戰,志伊陣死,宏勳後亦死;永言去為僧,卒于雲南;其沆戰死,莊亦為僧。
炎武得脫,以母在不死。
其母實以貞烈荷旌表,曰:『吾雖婦人,受國恩矣』。
卒死之,而戒子孫毋事二姓;故炎武終身不肯仕。
其以守禦死者,蘇達道、莊萬桂、陸世鑰、陸雲将、歸之甲、周複培、陸彥沖、徐名洛、徐溵、王其中、吳行貞十餘人。
彥沖以代父死;沈憲征、朱國試以救母死。
而故将王揚者,年七十矣;奮兵死鬥,力竭而死。
貢生陶某方以鄉兵至;聞城破,曰:『集璜死矣,吾後之乎』!歸而自缢。
編修朱天麟亦起兵,後為永曆帝相;皆昆山人也。
總兵王佐才起兵福山,值朱集璜請為帥,入守昆山。
李成棟來攻,佐才使孫志伊擊之,力戰而死。
成棟以炮裂西門入,佐才令啟門縱居人出,冠帶坐堂上;兵至,死之,阖室皆殉。
中山王徐宏基起兵吳江。
宏基與立福王而嫉馬士英,避地吳江袁士奇家;使其子襲爵。
南都沒,衆勸匡複;樹旗召募,得數千人。
以索饷故,陸醇儒憤之,結潰将田勝嘉攻士奇室,盡殺之;弘基奪門出。
将走分湖之葉氏,葉氏縛之舁醇儒,攢槊殺之。
子文爵,年十五;登屋四射,連殺三人,乃死。
勝嘉更嫉袁氏、徐氏及缙紳之避兵者,沉其屍于湖。
永曆中,賜宏基谥「壯武」。
從子仁壽與起兵,後從魯王,封定江伯,扈王入海。
尋從張名振攻崇明,戰死。
左通政司候峒曾、進士黃淳耀、義士許士龍起兵嘉定。
李成棟入嘉定,大肆淫掠,逼人去發。
士龍首困其孥于新泾,斬其部梁得勝,獲級八十四;龍亦戰死。
成棟泣且懼,夜不敢寝;使其弟以骁騎四十告急于婁東,鄉兵截之倉橋鎮,殺幾盡。
其脫歸者泣曰:『吾徒高鎮之健卒也!何物嘉定人?殺我副将六!幾日無救,生路絕矣』。
然鄉兵皆烏合,成棟騎卒射之,潰。
成棟攻羅店鎮,陷之。
城中少年,亦殺降校須征明。
淳耀方謀起義兵,聞之,曰:『今同騎虎,無主必亂』。
使迎峒曾入,分門設守,以原任儒學霍達知縣事。
兵饷皆缺,徒以忠義相磨激;東至吳淞、西及太倉,皆響應。
成棟大修攻具,淳耀、峒曾乞師于吳志葵。
守備蔡喬以羸卒至,淳耀疑之,弗納;明日,戰盡潰,惟喬特健,挺身決鬥,被圍數重,義兵徐福援之,皆死。
淳耀、峒曾望之泣,亟發巨炮殺二人。
成棟焚新泾、破婁塘,通道太倉。
淳耀、峒曾會鄉兵于磚橋,衆至十萬,擁逼有聲,衆知非策。
成棟分擊之,自相踐踏。
諸生杭文若馳之,殺數人,死。
諸生徐文蔚,亦力戰死,鄉兵盡潰。
成棟檄降,不聽;惟運磚石誓城守。
炮矢雨擊,不少避。
成棟為鳌翻,諸生馬調元卻之。
已陽攻東關,而斬水門入,亦為守者所拒。
大雨城潰,以木支之。
明日益潰,守者立霖中,目且浥,乃稍稍去。
諸生谕之不止,成棟兵遂入。
峒曾巷戰,衆擁之去;歎曰:『城亡與亡,痛罔此民耳』!揮其子元祿、元洪走。
兩人固首謀起兵者,不從;叱之,乃恸哭,相抱入水死。
峒曾自溺,使人按之。
成棟兵至,斬其首,懸之;須發皆潰,生氣猶赫。
諸生金某匿而葬之。
淳耀聞城破,語其弟淵耀曰:『吾了紗帽事』。
淵耀曰:『吾亦了秀才事』。
與缢寺中;題曰:『讀書寡益,學道無成;耿耿不寐,此心而已』。
舉人張錫眉,預書于裙曰:『我生不辰,僑寓茲裡;路遠宗親,渺隔同氣。
城亡與亡,死亦為義。
後之君子,不我遐棄』!驅家人,同溺死。
教谕龔用圓與其兄用廣、弟用厚曰:『祖宗清白,曆三世矣。
今日圖存,何面目見于地下』?相攜溺死。
鄉紳李廉、貢生王雲程、諸生馬調元、唐全昌、夏雲蛟,皆死。
唐培,率鄉兵巷戰死。
朱霞,被創死。
唐景耀,大書白牌谕李成棟,被磔死。
成棟屠嘉定。
尋以降将徐元吉言,欲再屠之;義民劉敖、王襄椎牛起誓,不反顧,殺骁将于薛市門。
成棟夜襲,破之。
義民孫小溪守南橋,父子皆死。
諸生朱宗恂,以護發,枭示于東門。
婁複文被縛,并妻子及娣及外甥皆死。
諸生王湛起兵太倉。
湛,故大姓;聞剃發令,語其兄淳曰:『誓與存亡可也』。
招裡人,陳說大義,至于泣下;衆曰:『公将若何』?湛曰:『守吏劫吾民,以兵逐之,無不破者』。
少年從之數百人,湛及魏虎臣、蔡仲昭督攻城;守者曰:『此烏合』。
炮擊之,衆皆伏。
昭曰:『知兵者禁城中舉火,斷内應』。
相持數日,湛複攻之,呼噪欲上。
及半饑疲,解衣少憩;騎兵突出,遂大潰。
湛兄淳赴水死,湛斫一騎,未及。
虎臣、仲昭皆死。
諸生項志甯及某某起兵常熟。
推原任知州嚴栻任城守;俄,總兵何沂奉宗室王某至,栻即遁去。
成棟兵至,沂亦遁去。
某某猶力戰于華蕩,親事矢石,卒敗盡;志甯方食餅,堕地扼吭而死。
吏部郎中錢棅起兵于震澤。
棅,大學士士升子也;屠象美起兵,棅毀家犒其士。
象美死,棅複集兵起。
李成棟來攻,棅與戰,親身搏鬥,退至震澤之東。
兵反戰,射中棅喉,墜水死。
同時死者,前遼東守備項嘉谟及妾、二子,赴天星河死。
諸生張翃振,衣冠南面而坐,大罵死。
錢應镫,堅不去發死。
錢澄之妻方氏,抱幼女自沉死。
松江知府陳亨、禮部侍郎徐人龍、主事雷演祚起兵松江。
北都急,南京諸臣議勤王,人龍即傳檄起兵。
宏光帝立,禁諸義旅。
人龍乃罷,演祚亦以诏罷;演祚且死于馬、阮(見前)。
亨聞赧帝立,即議兵食、募士卒,使之入衛;亦以诏罷。
故兩廣總督沈猶龍起兵華亭。
時蘇、常潰,吳志葵走太湖,黃蜚與合。
招撫令至,世襲指揮常某降,大括财物;郡人殺之,推猶龍起兵。
乃與中書舍人李待問、故羅源知縣章簡募兵城守,結蜚、志葵于春申浦。
潮落風烈,火矢射之,數百艘力燼,舉人傅凝之死之;遂圍城。
降人董廷對将内應,郡人磔之。
勒克德渾使其軍僞張黃蜚幟,猶龍納之;遽露辮發,守者驚潰,猶龍中流矢死。
待問守東門、簡守南門,皆死。
教谕眭永明題詩明倫堂,自缢死。
尚寶寺丞徐念祖及妻張氏、陸氏,皆自缢死。
諸生戴泓,赴水死。
衣工陸厚元,積薪與妻及子女皆自焚死。
給事中陳子龍、主事夏允彜起兵于其鄉。
子龍聞北都急,與中書舍人宋征璧召募勤王。
宏光帝立,子龍勸親征。
以水師不足恃,與松江知縣錢世貴、在籍主事何剛、舉人徐孚遠、李素、廪生張密分司措饷、召募,得沙船二十有五、材官水卒千餘人;又使中書舍人董庭、都司李時舉、諸生唐侯為火藥甲裳;馳疏以告。
及朝事日非,抗疏求去。
松江既陷,允彜徘徊鄉邑,欲有為。
先投書安撫使,言金立張邦昌、劉豫及元官東南者之狀,請以淮為界存明祀,歲輸金币;不報。
子龍設太祖高皇帝像,慷慨誓師,自稱監軍;允彜與合。
聞吳志葵在太湖,往結之;使以舟師取蘇州。
以子龍及巡撫王爾瑞、兵備道李向中聯浙東并力守,别約張士儀、荊本徹于海口,合句容、溧水、溧陽、宜興兵攻南京。
馳檄九江、江北諸降将,使反正;期克蘇州,則大舉。
志葵攻盤門,敗績;其衆欲散,允彜拜之,乃少止。
既而盡潰,子龍以祖母故,匿山中。
允彜走免;有勸入閩中者,曰:『我昔吏閩,八郡戴我;往圖再舉,善矣。
然一不當,遯而求生,何以信後?不如死也』。
聞黃道周、徐汧皆死,欲自缢。
兄使為僧;曰:『是求活耳』。
作絕命詞,自沉;屍浮而出,衣帶弗濡。
越三日,監國魯王以翰林學士诏至,則既斂矣;使者哭而去。
子龍尋及戴之隽、楊廷樞說吳兆勝使反正;事洩,諸生夏之旭奔告子龍,使走嘉定,匿于侯岐曾家。
已之顧鹹正所;捕者知之,以兵圍鹹正家,執子龍去,亦執岐曾。
子龍入水死,猶戮其屍。
其祖母及母,自沉死。
其子五歲,亦坐死。
廷樞入鄧尉山中,以遙應監國魯王于海中,授翰林兼兵科給事中;亦被執。
有欲生之者,使去發;曰:『斫頭事小,薙發事大也』!乃擁出!廷樞題書血衣及詩二章與其孤,首曰:『蘇州有明遺士楊廷樞』雲雲。
臨刑曰:『生為大明人』,刑者急斬之;首堕而呼曰:『死為大明鬼』。
聞者駭愕。
妻費氏、女觀慧适張氏,皆先死。
之隽被逮,慨然曰:『吾素慕文信國之為人』!慷慨而死。
之旭,允彜兄也;自缢于文廟顔子旁。
鹹正及子天逵、天遴,皆被逮;責洪承疇曰:『汝知洪承疇、史可法存乎、死乎』?父子皆被殺。
允彜子完淳,年十二;拟庾信「大哀賦」,詞藻橫逸。
時方拜疏通海中,以子龍故,下獄;賦絕命詩遺母及婦。
臨刑,神色不變;年纔十八雲。
岐曾,峒曾弟;徐爾谷,石麒之子;錢柟,棅之從兄:皆與斯役者。
并被執,無撓詞死。
爾谷妻孫氏、柟妻徐氏,殉之。
岐曾二子及妻、妾皆死;其仆俞兒、朱三、鮑超、陸二、李愛五人,亦死。
蓋合門殉義雲。
之隽及中書殷之辂、張寬十餘人,亦以是獄死。
指揮侯承祖、總兵李君禧、諸生熊飛遠起兵金山。
承祖聞松江兵起,往請之;吳志葵忮之,恚曰:『郡城由總兵,承祖自與金山存亡耳』。
歸,集衆守。
及志葵敗,或以兵來攻,承祖坐陴間,親當矢石;緣而上者手刃之,屢進屢卻,卒不能克。
及江陰破,李成棟來攻,以小舟累城下,蟻附而登;奸人應之,遂破。
承祖以親兵巷戰,身中四十矢;至于衆盡,乃被執,大罵成棟而死。
當巷戰時,其子世祿鬥尤銳。
既被執,或說之降;曰:『吾家世食祿二百八十年,今日不當以死報國乎』?至文廟前,曰:『吾死所』。
望先師再拜,飲刃死。
飛遠兄弟負膂力,聚衆應吳易。
以重午會飲,為攻者所襲,其将羅騰蛟力戰死。
明日,飛遠襲金山;與城中義民約,墨其鼻為識。
飛遠先戰敗而走,内應者不知;既死,鼻猶垩雲。
君禧亦起兵于金山衛,不克。
入閩,官至總兵,以兵屯台州之海門。
監國魯王以君禧夙将,使偕張廷绶共守之。
廷绶讓君禧,凡署銜,必使居己右;君禧謂己為客将,事必咨廷绶而後行。
博托兵至,君禧語廷绶偕死,廷绶從之;君禧散其軍,袍笏坐營門,與廷绶皆被執。
谕降不屈,殺之。
把總吳之蕃起兵江東。
江東,在金山間。
之蕃以父死流賊,自謂忠孝之門;聞百戶某降,曰:『奴婢皆世職,何易降也。
大明兵至,當寸磔』。
以八月起兵。
降将喻嘉猷聞之,懼;激怒其部,使力戰,首燔其舟。
之蕃衆潰,乃恸哭曰:『我父子死,職也。
然殚心力,僅得起兵;不戰而潰,死不瞑矣』!援槍突鬥,奸民汪三擠之河,乃被執,困辱無狀。
之蕃不屈,嘉猷罵之;之蕃笑曰:『奴婢自為得福,懼滅門不久矣』。
顧降者徐元吉曰:『我父子忠節,汝逆賊!敢面目向我』。
元吉以穢塞其口;大罵而死。
諸生陸世鑰、副總兵魯之玙、遊擊韋武韬、諸生朱旦、徐雲龍起兵太湖。
世鑰,以資雄裡中;南都陷,即募兵保鄉裡。
之玙,以舟入太瑚,世鑰與結;吳易諸人皆從之。
進攻蘇州,城中纔千騎;降臣李延齡、王國寶屯學宮,登塔以望外師。
之玙兵斬關入,行裡許,不見敵,因俘掠;延齡揮騎突擊之,前鋒崩潰,争奪門出;伏兵夾擊,死者千計,之玙及勇士韋志斌、徐伯含三百人皆戰死。
世鑰走入湖,憤義軍多焚敓,獨出其财以饷士;有掠一錢者斬,軍号嚴谧。
及易敗,世鑰走為僧。
武韬與之玙偕起兵,卒以戰死。
旦聞吳志葵敗,憤然曰:『吾祖昔忠于建文帝,今我舉義死,亦生也』。
拜其母,走湖中;說黃蜚不應。
馳書志葵,亦不應。
乃偕徐雲龍起兵太湖之西山,突入胥門;王國寶騎斷之,雲龍斬甲走;旦及徐君達、僧項缸、景嗤皆力戰死。
太仆寺卿吳易、舉人孫兆奎、諸生華京、趙汝珪、周天舍等起兵長白蕩。
吳江縣丞 朱國治迎降,諸生吳鑒欲誅之,徒手無所得遂。
入縣庭,痛詈之。
國治執送蘇州,訊所使;曰:『孔子、孟子、睢陽、平原也』。
殺于胥門。
易聞而悲之,率衆殺國治,俾鑒父以祭。
遂起兵,僅周天舍等三十人;七日,乃三百人,為舟三十。
京、汝珪兵亦起,易合之,可千餘人。
擊巨盜沈鐇,降之;得其兵千七百人,為七十艘,屯于長白蕩。
諸生沈士征固為漁舟千,匿湖中自征卒;其弟舍人自炳、諸生自炯統之,易與之合。
而吳江孫兆奎亦散财募士,旬日得三千人;或說之曰:『江南恃水戰,今湖山皆失而妄圖乎』?兆奎曰:『我豈不知;顧有明養士三百年,一旦至此,我欲殉之鼓士氣耳』。
卒起師,與易合。
大盜李九成掠蘇、松,易、兆奎斬之;得舟千,脫婦女無算。
隆武帝以易為兵部右侍郎,總督江南軍事;尋進易尚書,封忠義伯。
監國魯王複授易長興伯,亦晉兆奎職。
攻兵至,兆奎以火槍勝之。
遺書結黃蜚,而蜚已覆。
于是江甯以南、錢塘以北義師數十起,惟易、兆奎軍久在,蓋兩軍精整也。
降将李遇春兵大至,易遍拜諸軍,使僞為田者,舣舟湖畔;夜半猝起,長戈刺之,兵應手死,遇春遁去。
己入吳江,殺降令;吳兆勝追之,已在湖中矣。
兆勝再至,易伏兵葦中,而散舟湖心以誘之;攻者駛逐,則四走。
俄而盡合,炮矢雨擊,兆勝棄舟走;易軍水陸逐之,殺獲千計,兆勝大沮。
已率二千人至,兆奎又敗之;易為藁人以誘射,度其矢盡,銳注之,奪舟二十,勝又大潰。
博托、李成棟擁軍至,盡填港■〈氵義〉斷易走,軍中大震。
有使兆奎遁者;曰:『今四圍盡敵,走亦奚之?事之不濟,我将橫屍水上,豈伏竄海洋求活乎』!大雨數日,弓弦解膠,火藥亦濕。
博托使諸軍急攻之,王國寶先捕諸生王伯時及文震孟子殺之,絕易應;且陰使人入易軍。
易督軍力戰,自辰至申;國寶所使者反戈鬥,易遂大潰,堕于水。
其從子見之,系諸舵以走;已而出之,未死也。
問衆幾何?曰:『餘百人』。
曰:『速反攻,必勝之』!複斬成棟卒,大得辎重而還。
戰方急,易父承緒、妻沈氏及女皆入水死;華京、趙汝珪、沈自炳、沈自炯皆戰死。
易部将茹略文手殺數十人,兵刃其首仆;少蘇,捧之以走,廟祝療之愈。
略文始從徐雲龍破長興,屢戰有功。
易請為總兵,卒從軍于麻湖(詳後),力戰死。
周志韬沖圍出,收衆自保;魯王以為參将。
久之兵敗,赴水死。
兆奎戰敗,視妻女皆死,乃走;遂被執。
至江甯,問洪承疇:『有經略死松山,先帝躬為文祭之;今一耶、二耶』?承疇曰:『咄!汝自了事耳』。
使速殺之。
易居湖中久之,吳江人周瑞複起兵屯于四保彙;吳兆勝攻之,大敗,死者七、八百;軍聲大振,遣使迎易。
未幾而敗,易、瑞如嘉善,将謀諸孫璋,猝被執于草橋門,兩人皆死。
易子複以潰衆徇嘉善,被執送杭州,死。
孫璋父子亦死。
平敵将軍張士鳳,大學士國維子也;亦坐易事死。
諸生朱某起兵南浔。
〔某〕,朱國桢之孫也;聞吳易死,更以兵起南浔;有衆數千,出沒吳淞、泖澱間。
後轉戰白龍橋,被執,不屈死。
其友取其屍,楮而封其喉斂之。
國桢妻見之,一痛而絕;已晝夜哭,腸斷以死。
時南都亡六年矣,蘇、松義旅皆盡,朱猶仗節焉。
義士吳景亶、中書舍人葛麟起兵西山。
景亶,吳人;及王期升先麟起,奉通城王盛瀝克長興;麟亦佐吳志葵軍,克青浦。
志葵被執,餘卒共奉麟就期升軍。
未幾,盧象觀至,曰:『宜興不足圖也』。
乃分路取湖州。
期升以派饷苛虐,居人怨敓;導吳兆勝攻之,期升遁去。
象觀被圍急,麟望火光亟往救;或止之,麟曰:『臨難不救,如同盟何』?以三舟沖而進。
攻兵皆曰:『肥而長者,葛中書也』。
聚射之,麟揮其矛,聲若風,矢悉入水;乃更以火攻,舟焦,麟自沉死。
前鋒毛重泰亦死。
麟有文武才,累于期升而敗,人重惜之。
時太湖義師特衆,麟及吳易最知名。
其它主事楊谟、倪曼倩、監軍道朱世昌、安撫使許耕奇、徐道明、同知吳任蘭、通判馮時敏、評事馮一鹭及徐孚遠、周毓祥、殳茂環、王紹鲲、沈泮、武臣鎮南伯金公玉、總兵陳槐、沈茂、汪欲德、王元震、史宏弼、田希成、毛濟宇、徐雲從、副将旅子昭、徐大定、曹辰、沈君晦、參将李世忠,皆不屈死。
主事荊本徹、總兵張士儀、都禦史沈廷揚起兵崇明(地在海中)。
南都甫沒,知縣即遁。
本徹等即起,稱四會營;奉義陽王為主。
江南義旅,此為最先。
李成棟來攻,本徹拒之;總兵李守庫戰死,徐君美被擒。
成棟圍之急,監軍道王修臣叛降;城遂破。
本徹、廷揚皆入浙,屯于小沙。
江上潰,本徹走舟山;黃斌卿忌其軍善,射殺之,及其子元相百口俱盡。
廷揚受監國魯王令,典軍事。
及吳兆勝謀為明,遣使來結;廷揚躍然曰:『此機不可失也』。
與張名振、馮京第、徐孚遠、張煌言共應之。
廷揚部舟百進,将先取崇明;比至,飓風大作,追兵又至,名振等雜火卒去(見「浙海遺兵」)。
廷揚轉鬥四晝夜,抵福山、次鹿苑,風又大作,廷揚舟膠不能去;歎曰:『豈天意耶!然死無名』。
呼遊騎曰:『吾都禦史也』。
及南京,洪承疇欲生之;廷揚曰:『經略死松山久矣,安在有其人』?再使周亮工說之,廷揚曰:『毋多言!今日非死,不足以塞責』。
遂及猶子元泰、贊畫主事沈始元、總兵蔡德、遊擊蔡耀、戴啟、施榮、劉金城、翁彪、朱斌、林樹、守備畢定義、陳邦定及其從子申,皆死。
廷揚妾張氏奔視含斂,哀動行路;歸,即缢死。
廷揚親軍六百,斬于蘇之婁門;每殺一人,顧曰:『降否』?比至于盡,無一應者;人比諸出橫之士。
舟山人聞之,哭聲如雷;即地祠之。
士儀,故史可法部;與貢五常、張鵬翼各屯兵于崇明,與本徹相依輔。
後亦敗死。
翰林屠象美、諸生鄭宗彜起兵嘉興。
嘉興民不去其發,殺降令胡之臣。
聞象美謀起兵,奉以為主;故将陳梧總軍事。
吏部尚書徐石麒曰:『我大臣也,城亡與亡』。
馳赴之,然并文臣不知兵。
降将某以百騎至,梧使副将朱大定擊之三塔寺;兵出其後,義師遂敗。
水軍旋敗于麻雀墩,他諸義軍不得主名者亦敗于油車、又敗于石灰橋,象美為亂民所殺。
宗彜大呼于市,複得千人,守峽石;衆畏派饷,導攻兵破之。
梧走平湖。
宗彜蹈海死;妻蔔氏、妾衣朱、衣紫者皆缢死;弟官锜,力戰死。
導兵者亦被屠。
石麒方出城召募,聞事急,曰:『吾大臣,不可以野死』。
缒而上;老仆徐成先,徐錦叱其蔑主。
石麒朝服缢;僧愛實藏其屍櫃中,旬乃斂,顔色如生。
成、錦及祖敏、李升皆殉之。
禦史馮京第、諸生嚴啟隆、戴重及王元震起兵湖州。
京第戰敗,走依黃斌卿,勸取浙江,不聽。
以日本強,思說之;至長崎,譬喻再四,不從。
乃歸,為文志之。
尋赴王翊軍,以杜岙險,壘之;令嚴,無或抄掠者,号馮家軍,與翊齊名。
翊敗,京第匿民間。
及翊再至,再就之。
大蘭陷,京第居灌頂;王升叛,執之送甯波。
谕降不從,死之。
重,和州人,僑寓潘國璸所;啟隆蹴起兵,乃相與計,自為一軍。
及王元震等盟于後林,與錢棣等胥會于象江;富人董心葵饷以數十萬金。
重将使韓繹祖出長興、廣德,取太平;黃蜚出京口,襲南京;己出後林,與江東義旅合。
李成棟攻之,元震以鳥槍兵戰,少斬獲。
俄大風,舟幟皆拔。
重恸謂元震曰:『天若此,複何望乎』!将再舉,成棟兵已至;三射之,皆不中。
元震掉小舟戰,重、啟隆繼之。
俄,被矢洞腹,按之而走;啟隆亦創,乃皆走。
元震被執,至死不舉主兵者名;故啟隆等得免。
重創裂不死,歸和州,以僧自免。
聞四方義旅破,辄悲惋;遂絕食死。
元震卒抗節死。
總兵茅瀚起兵于歸安。
江上潰,義兵掠而食,民呼為「白頭兵」。
瀚及汪涵以五百人從黃宗羲入甯波山中,圖後舉;屯于錫杖寺,宗羲戒勿妄動。
山中人苦輸饟,夜燒其寺;瀚及汪涵皆死,五百人無免者(或曰瀚、涵以縱掠死,或謂偵者實襲之;蓋以焚寺為實雲)。
遊擊趙毅起兵于平湖。
毅起布衣,攜數人仗劍從江上軍,材武健絕。
居恒有百足蟲随之,雖遠必至;故呼為「趙百足」。
既起兵,擢今職。
已而出戰,飛炮去其首猶不仆;策馬縱劍,力鬥不止。
當者駭愕,為少卻;毅單騎逐及數裡,馬蹶而堕,乃仆地死。
有吳伯讷者,裡居、官職不能定;江上師起,助軍教戰于倉頭,不知所終。
副将姚志卓、參将方元章、士人金有鑒、前臨清知州金堡及韓繹祖、徐昌明起兵長興。
志卓、元章共起兵,以錢塘人張起芳為将;攻下餘杭,守分水,複昌化,與江東之軍遙相應。
金堡入閩奏其功,隆武帝封志卓為仁武伯。
既而餘杭陷,志卓走于潛,元章戰死。
明年,志卓以兵攻江山,不克;進屯括蒼山中。
旋出懷玉,其兄志元被執;曰:『卓已降,主軍事者我也』。
被殺。
志卓得脫,依詹兆恒于江西;與破永豐,往來無定。
嗣以兵會張煌言于定海,從戰于崇明沙,大破諸降軍;又從入長江,力攻崇明,臨陣被殺。
起芬被執至杭州,懸之樹間,射殺之;素不知書,忽為句曰:『頭能曆鐵身方顯,死不封泥骨亦香』。
有鑒饒膂力,率裡人許升、沈磊、金豔色、沈士宏奉通城王盛澄起兵,自為總兵。
進攻湖州,克之;屯軍旬日,得士萬人。
進攻長興,不克。
吏員王士麟以兵會之,士麟亦起兵者。
再攻再敗,士麟戰死。
有鑒戰呂山,王使金拱宇、毛蜚卿兵二千往助之,又使總兵賈應龍、楊象觀、吳永泰、參将金筠鹿兵皆與合,複大敗。
至梅溪,聞王弟盛滌被圍急,有鑒單騎突援之;身中七矢,遂以健卒數人走宜興山中,與岑元泰扼寨守。
三擊,攻兵勝之;已攻長興,有鑒、元泰俱陷陣死。
繹祖聚衆千人,亦奉通城王;會戴重于湖中。
已而敗沒。
有徐昌明者,初入盧象觀軍中;象觀敗,奔四安山中。
聞有鑒至,引兵會之;死于長興之西門。
都察院左都禦史劉宗周起兵紹興。
京師陷,宗周徒步荷戈詣杭州,以發喪讨賊責巡撫黃鳴駿;曰:『哀诏未至』。
宗周勃然曰:『變出非常,公專阃,不泣血枕戈,而以靜鎮飾退避耶』?明日,複趣之;曰:『必哀诏至,乃可以發喪』。
宗周曰:『此時,何從有哀诏』!問師期?曰:『甲杖未備』。
宗周曰:『是烏可為』!乃與朱大典、章正宸、熊汝霖召集義旅;将發,而宏光帝以官召之,大典、正宸、汝霖各授官。
值馬、阮為政,宗周抗疏不納,遂歸。
及南都陷,宗周與祁彪佳、熊汝霖再起兵,謀以羅木營守獨松,奉潞王為主。
潞王決計降,固請不許;宗周乃東。
及紹興破,彪佳死,痛哭之曰:『北都之變,可以死、可以無死;冀中興也。
南都之變,可以無死;帝自棄國,有繼起者也。
今往矣,老臣不死,将何俟乎!若曰身不在位,不當與土亡乎?此江萬裡所以死也』。
出拜祖墓,躍西洋港;舟人出之。
絕粒十三日,不死;其後勺水不入者又十三日,與門人問答如平時。
卒以餓死。
故知府于穎、諸生祁鳴孫、總兵萬良、沈羽箙、副将劉穆、諸生李桐及劉翼明、褚九如起兵山陰。
先使徐允升募師金華、夏四敷募舟于海口;值高起潛以部至,留之不可,得其将餘應元千餘人。
再使指揮朱壽宜、朱兆憲出募兵。
值王之仁、鄭遵謙使來,引軍會之,城中驩叫。
前副将劉穆兵五百,參将郭維翰、都司金佑、守備許耀祖合兵亦五百,前指揮武經國兵六百,前太仆卿方炜、職方主事來集之兵亦至,諸人皆起兵者。
遂徇蕭山,執降令陳瀛及招撫使,鳴鼓誓師,大集于都亭。
即夕趨固陵,諸生莊敬則以百舟迓;滿洲兵在西岸者不及知,穎麾其軍進。
武生沈振東導之,盡獲西舟歸;錢塘乃可守。
使蕭山民團五百人,佐以郎文明、任朝晉、張洪兆軍,劃江以守。
浙中義旅雖盛,非穎首扼江、奪敵舟,紹興之衆無以立;故穎功在諸人上。
其後屢與博托、勒克德渾、張存仁兵戰,移于漁浦、應乎長興。
而其時以方國安、王之仁為正軍,孫嘉績、熊汝霖、章正宸、鄭遵謙、錢肅樂、沈光文為義兵;陳潛夫、黃宗羲諸人别自為軍。
兵饷交讧,穎力劑之。
之仁惡甚,嘗劍拟之。
尋使屯三江口,連疏告急,不得;乞休者三,亦不許。
方國安遁,穎欲扈從而無舟,乃黃冠還京口,卒。
諸生祁鴻孫亦起兵于山陰。
鴻孫,彪佳之從子也。
江東師起,鴻孫屯江上;彪佳子理孫、班孫竭赀饷之,與黃宗羲世忠營相結。
事敗,鴻孫走死。
孫萬良、沈羽箙亦山陰籍,起兵與江上之役。
萬良尤能軍,複餘杭、攻德清,将自海甯繞道攻杭州,不克;部将徐達龍戰死。
萬良守德清,勒克德渾兵圍之,萬良告急;監國魯王方檄兵拒隆武帝,熊汝霖、張鵬翼、孫奭皆請救萬良,不聽。
俄,江上潰,萬良、羽箙皆抗節死。
穆亦起兵于山陰。
〔穆〕修偉工騎,善大刀,家貧;愛士寬而有義。
史可法重之,擢今職。
南都敗,歸裡;與鄭遵謙、于穎謀恢複。
聞方國安自甯國、廣德掠入浙,身往撫之。
募軍五百,為監國守潭頭;封威北伯,受王之仁節度。
子肇績,以遊擊從。
次子肇勷,尤骁勇,善槍槊;江上之戰,騎于清風嶺刺殺數百人。
矢盡,控弦作聲,皆反走。
後騎益集,發矢射之,不仆;績三号之不上,則已死矣,諸軍奪氣。
穆得其屍,抽矢出镞至鬥許;乃歸葬之。
同死者,王尤賢、陸建夔、印玉及壯士、掾吏數十人。
監國航海,穆一夕暴卒,目不瞑;肇績率諸弟跪,刺腹為「盡忠報國」字,目乃瞑。
故應天巡撫祁彪佳亦謀起兵,無應之者。
及紹興陷,博托币禮之;彪佳绐其孥:『當入城辭,或得允行』。
至寓園,飲其友所;夜書其幾曰:『棺寄蕺山,可斂我』。
投梅花閣水中,端坐死。
諸生李桐遣其子文昹,從江上軍。
及紹興沒,哭曰:『吾必死矣』!遂卒。
文昹及弟文昱葬父訖,墨绖赴海上。
舟山之役,扈監國出,皆溺死。
劉翼明名光世,亦山陰人;佐王翊起兵。
初入山,過褚九如,與語達旦;九如已起兵,乃盡舉而屬之,曰:『劉将軍勇無敵,第聽約束,必有功』。
翼明得展,統其千人屯嵊縣之東坑。
及陳天樞拔新昌傷,翼明使無死,自入城計軍事。
義兵始憚戰,翼明鼓舞訓練,不旬月遂精健。
一日平旦,沖攻兵壘進,衆訝其行列異疇昔;知劉大刀在,遂自潰。
居恒以威信感士卒,無或敢一入民舍者;将去,民競挽之曰:『他将至,吾輩必困矣』!金砺、田雄等大舉攻大岚,王翊以西事付翼明,将自東陽、義烏合金華、衢州、嚴州豪傑,順流趨錢塘。
而九如從弟名素先盡劫翊饷金降,衆心遂潰。
翼明間行,得亡去。
九如逃入天台為道士,氣結而死。
裨将陳國寶起兵于山中。
父事劉翼明,旦夕侍卧内;戰則,率其屬齊緻死。
嘗就糧于王朝先,有強刈其麥者,朝先使來诘;語不合,國寶抽刀前曰:『誰謂我公盜麥者?國寶請當之。
平西無待人禮,豈能國乎』?使者遁。
及師潰,翼明先使國寶行;國寶泣揮淚。
翼明登山送之,見國寶行數裡,猶數數顧也。
及王翊死,國寶不能忍,複以數十人起;被執,死之。
威武将軍王善長起兵于會稽山。
善長有絕力,為鄭遵謙将;及敗,歸裡。
王翊、陳天樞起,善長亦糾骁勇數百人往來山海之間,戰辄陷陣。
田雄等避之,遣使誘降;善長曰:『吾謀興複,豈以建義博一官哉』?舟山破,義師盡,善長為人所捕;拳仆數十人,卒自就獄。
诳守者曰:『吾數月人,山中有金,當共醉飽』。
陰使壞草舟于稽山門,而醉典獄卒,縛之;呼衆先出,己殿之,乘城投草舟,航海走去。
追騎四出,不能及。
遂從張名振軍,戰于崇明,複大捷;旋卒。
諸生鄭遵謙、禦史章正宸、諸生沈光文、舉人張煌言及章欽臣、陳天樞、王化龍起兵于會稽。
遵謙聞杭州沒,決志起兵;父之尹屢止之,不可。
與劉翼明等會于水神廟,衆皆哭;遂殺招撫使及降人張愫、彭萬裡,取庫兵以給士,通表魯王。
浙東義旅,遵謙實首倡之。
當起事時,遵謙戎服坐堂上,召吏部尚書商周祚以下皆皂衣自角門入;遵謙立,與語及起兵事,鹹悸服,莫敢正視。
士民聚轅門,呼鄭将軍;『有受重祿、持二議者,斬之』。
禡旗而起。
孫嘉績、熊汝霖使亦至,與于穎納沈振東策,盡驅西岸舟東。
紹興以立,授興義将軍,屯軍小亹;苦不知兵,方國安、王之仁又困之,又不得食。
及江上潰,之尹死之;遵謙以赀重入于海,晉興義侯。
鄭彩之殺熊汝霖也,遵謙忿形于色。
彩使吳輝誘遵謙執之;曰:『汝鄭之厮養,無害我志』!乞雞黍奠汝霖畢,入海死。
妾金氏,束藁像彩,每饋,哭斬之;亦自沉死。
正宸與劉宗周起兵,以宏光帝召,之官,屢抗疏争大計;阨于馬、阮,不能用。
及紹興沒,正宸在籍複起兵,所謂「六家軍」也。
江上潰,正宸去為僧。
光文起兵,授太常博士。
師潰,崎岖海上,浮入長垣,再與
又使徐摩以巡撫印檄責錢謙益,使輸金;謙益不予。
江純一謂:『摩必厚獲歸,發之當大得』。
遂以告,應達、繼周皆被殺;所謂故敕之獄也。
毓祺索筆書:『道重君親,教先忠孝;逃禅已久,豈有宦情?義憤激中,不能自已』!又為「小遊仙草」,語多譏刺。
将刑,門生邵大臨以告;命取襲衣自斂,趺坐而死。
大臨亦去為黃冠。
是役也,士民多死,謙益哀賄刑官,免。
趨尋瞷城無備,複帥王春等十四人來襲。
被執,見知縣劉景倬不跪,叱為降臣;景倬好語之,複斥其罪曰:『汝以進士官兩司,降而為令,猶曰不得已;天壤甚寬,何至含羞苟活、贻玷青史哉』?明年,戮死;十四人亦死。
毓祺子大湛、大洪,當毓祺遠匿時,兄弟争死,各配隸功臣家;衆以金贖之,教授以終。
有歸姜者,不知何許人;入城,自擲死。
周相公者,通州諸生也;與毓祺同執至南京,死。
隆武帝聞之,語人曰:『我子孫遇江陰人,雖三尺童子,亦當加敬也』。
諸生王聖風、徐珩起兵于吳縣。
北都甫陷,聖風、珩相率起兵。
宏光嗣立,下诏禁草澤勤王,聖風等皆罷。
貢生朱集璜、參将陳宏勳、遊擊孫志伊、知縣楊永言、舉人周寶瑜、貢生陳大任、諸生吳其沆、陶瑊、歸莊、顧炎武起兵昆山。
典史閻茂才降,集璜及寶瑜、瑊、大任斬之,迎故總兵王佐才為帥。
馬唎希恩格圍攻之,佐才死(詳下);集璜被執,大罵,與門生孫道民、張謙抗節死。
寶瑜及妻及諸子朝礦、礦妻王氏,皆不屈死。
大任首倡迎佐才,捐己室為帥府;事敗,及妻張氏、子思翰皆死。
瑊居雞鳴塘,率鄉兵入援不及,自缢死。
宏勳、志伊、永年、其沆、莊、炎武,各以壯士數百人傳檄起兵,别奉故撫王永祚主軍事,而與集璜兵相應。
宏勳以舟師戰,志伊陣死,宏勳後亦死;永言去為僧,卒于雲南;其沆戰死,莊亦為僧。
炎武得脫,以母在不死。
其母實以貞烈荷旌表,曰:『吾雖婦人,受國恩矣』。
卒死之,而戒子孫毋事二姓;故炎武終身不肯仕。
其以守禦死者,蘇達道、莊萬桂、陸世鑰、陸雲将、歸之甲、周複培、陸彥沖、徐名洛、徐溵、王其中、吳行貞十餘人。
彥沖以代父死;沈憲征、朱國試以救母死。
而故将王揚者,年七十矣;奮兵死鬥,力竭而死。
貢生陶某方以鄉兵至;聞城破,曰:『集璜死矣,吾後之乎』!歸而自缢。
編修朱天麟亦起兵,後為永曆帝相;皆昆山人也。
總兵王佐才起兵福山,值朱集璜請為帥,入守昆山。
李成棟來攻,佐才使孫志伊擊之,力戰而死。
成棟以炮裂西門入,佐才令啟門縱居人出,冠帶坐堂上;兵至,死之,阖室皆殉。
中山王徐宏基起兵吳江。
宏基與立福王而嫉馬士英,避地吳江袁士奇家;使其子襲爵。
南都沒,衆勸匡複;樹旗召募,得數千人。
以索饷故,陸醇儒憤之,結潰将田勝嘉攻士奇室,盡殺之;弘基奪門出。
将走分湖之葉氏,葉氏縛之舁醇儒,攢槊殺之。
子文爵,年十五;登屋四射,連殺三人,乃死。
勝嘉更嫉袁氏、徐氏及缙紳之避兵者,沉其屍于湖。
永曆中,賜宏基谥「壯武」。
從子仁壽與起兵,後從魯王,封定江伯,扈王入海。
尋從張名振攻崇明,戰死。
左通政司候峒曾、進士黃淳耀、義士許士龍起兵嘉定。
李成棟入嘉定,大肆淫掠,逼人去發。
士龍首困其孥于新泾,斬其部梁得勝,獲級八十四;龍亦戰死。
成棟泣且懼,夜不敢寝;使其弟以骁騎四十告急于婁東,鄉兵截之倉橋鎮,殺幾盡。
其脫歸者泣曰:『吾徒高鎮之健卒也!何物嘉定人?殺我副将六!幾日無救,生路絕矣』。
然鄉兵皆烏合,成棟騎卒射之,潰。
成棟攻羅店鎮,陷之。
城中少年,亦殺降校須征明。
淳耀方謀起義兵,聞之,曰:『今同騎虎,無主必亂』。
使迎峒曾入,分門設守,以原任儒學霍達知縣事。
兵饷皆缺,徒以忠義相磨激;東至吳淞、西及太倉,皆響應。
成棟大修攻具,淳耀、峒曾乞師于吳志葵。
守備蔡喬以羸卒至,淳耀疑之,弗納;明日,戰盡潰,惟喬特健,挺身決鬥,被圍數重,義兵徐福援之,皆死。
淳耀、峒曾望之泣,亟發巨炮殺二人。
成棟焚新泾、破婁塘,通道太倉。
淳耀、峒曾會鄉兵于磚橋,衆至十萬,擁逼有聲,衆知非策。
成棟分擊之,自相踐踏。
諸生杭文若馳之,殺數人,死。
諸生徐文蔚,亦力戰死,鄉兵盡潰。
成棟檄降,不聽;惟運磚石誓城守。
炮矢雨擊,不少避。
成棟為鳌翻,諸生馬調元卻之。
已陽攻東關,而斬水門入,亦為守者所拒。
大雨城潰,以木支之。
明日益潰,守者立霖中,目且浥,乃稍稍去。
諸生谕之不止,成棟兵遂入。
峒曾巷戰,衆擁之去;歎曰:『城亡與亡,痛罔此民耳』!揮其子元祿、元洪走。
兩人固首謀起兵者,不從;叱之,乃恸哭,相抱入水死。
峒曾自溺,使人按之。
成棟兵至,斬其首,懸之;須發皆潰,生氣猶赫。
諸生金某匿而葬之。
淳耀聞城破,語其弟淵耀曰:『吾了紗帽事』。
淵耀曰:『吾亦了秀才事』。
與缢寺中;題曰:『讀書寡益,學道無成;耿耿不寐,此心而已』。
舉人張錫眉,預書于裙曰:『我生不辰,僑寓茲裡;路遠宗親,渺隔同氣。
城亡與亡,死亦為義。
後之君子,不我遐棄』!驅家人,同溺死。
教谕龔用圓與其兄用廣、弟用厚曰:『祖宗清白,曆三世矣。
今日圖存,何面目見于地下』?相攜溺死。
鄉紳李廉、貢生王雲程、諸生馬調元、唐全昌、夏雲蛟,皆死。
唐培,率鄉兵巷戰死。
朱霞,被創死。
唐景耀,大書白牌谕李成棟,被磔死。
成棟屠嘉定。
尋以降将徐元吉言,欲再屠之;義民劉敖、王襄椎牛起誓,不反顧,殺骁将于薛市門。
成棟夜襲,破之。
義民孫小溪守南橋,父子皆死。
諸生朱宗恂,以護發,枭示于東門。
婁複文被縛,并妻子及娣及外甥皆死。
諸生王湛起兵太倉。
湛,故大姓;聞剃發令,語其兄淳曰:『誓與存亡可也』。
招裡人,陳說大義,至于泣下;衆曰:『公将若何』?湛曰:『守吏劫吾民,以兵逐之,無不破者』。
少年從之數百人,湛及魏虎臣、蔡仲昭督攻城;守者曰:『此烏合』。
炮擊之,衆皆伏。
昭曰:『知兵者禁城中舉火,斷内應』。
相持數日,湛複攻之,呼噪欲上。
及半饑疲,解衣少憩;騎兵突出,遂大潰。
湛兄淳赴水死,湛斫一騎,未及。
虎臣、仲昭皆死。
諸生項志甯及某某起兵常熟。
推原任知州嚴栻任城守;俄,總兵何沂奉宗室王某至,栻即遁去。
成棟兵至,沂亦遁去。
某某猶力戰于華蕩,親事矢石,卒敗盡;志甯方食餅,堕地扼吭而死。
吏部郎中錢棅起兵于震澤。
棅,大學士士升子也;屠象美起兵,棅毀家犒其士。
象美死,棅複集兵起。
李成棟來攻,棅與戰,親身搏鬥,退至震澤之東。
兵反戰,射中棅喉,墜水死。
同時死者,前遼東守備項嘉谟及妾、二子,赴天星河死。
諸生張翃振,衣冠南面而坐,大罵死。
錢應镫,堅不去發死。
錢澄之妻方氏,抱幼女自沉死。
松江知府陳亨、禮部侍郎徐人龍、主事雷演祚起兵松江。
北都急,南京諸臣議勤王,人龍即傳檄起兵。
宏光帝立,禁諸義旅。
人龍乃罷,演祚亦以诏罷;演祚且死于馬、阮(見前)。
亨聞赧帝立,即議兵食、募士卒,使之入衛;亦以诏罷。
故兩廣總督沈猶龍起兵華亭。
時蘇、常潰,吳志葵走太湖,黃蜚與合。
招撫令至,世襲指揮常某降,大括财物;郡人殺之,推猶龍起兵。
乃與中書舍人李待問、故羅源知縣章簡募兵城守,結蜚、志葵于春申浦。
潮落風烈,火矢射之,數百艘力燼,舉人傅凝之死之;遂圍城。
降人董廷對将内應,郡人磔之。
勒克德渾使其軍僞張黃蜚幟,猶龍納之;遽露辮發,守者驚潰,猶龍中流矢死。
待問守東門、簡守南門,皆死。
教谕眭永明題詩明倫堂,自缢死。
尚寶寺丞徐念祖及妻張氏、陸氏,皆自缢死。
諸生戴泓,赴水死。
衣工陸厚元,積薪與妻及子女皆自焚死。
給事中陳子龍、主事夏允彜起兵于其鄉。
子龍聞北都急,與中書舍人宋征璧召募勤王。
宏光帝立,子龍勸親征。
以水師不足恃,與松江知縣錢世貴、在籍主事何剛、舉人徐孚遠、李素、廪生張密分司措饷、召募,得沙船二十有五、材官水卒千餘人;又使中書舍人董庭、都司李時舉、諸生唐侯為火藥甲裳;馳疏以告。
及朝事日非,抗疏求去。
松江既陷,允彜徘徊鄉邑,欲有為。
先投書安撫使,言金立張邦昌、劉豫及元官東南者之狀,請以淮為界存明祀,歲輸金币;不報。
子龍設太祖高皇帝像,慷慨誓師,自稱監軍;允彜與合。
聞吳志葵在太湖,往結之;使以舟師取蘇州。
以子龍及巡撫王爾瑞、兵備道李向中聯浙東并力守,别約張士儀、荊本徹于海口,合句容、溧水、溧陽、宜興兵攻南京。
馳檄九江、江北諸降将,使反正;期克蘇州,則大舉。
志葵攻盤門,敗績;其衆欲散,允彜拜之,乃少止。
既而盡潰,子龍以祖母故,匿山中。
允彜走免;有勸入閩中者,曰:『我昔吏閩,八郡戴我;往圖再舉,善矣。
然一不當,遯而求生,何以信後?不如死也』。
聞黃道周、徐汧皆死,欲自缢。
兄使為僧;曰:『是求活耳』。
作絕命詞,自沉;屍浮而出,衣帶弗濡。
越三日,監國魯王以翰林學士诏至,則既斂矣;使者哭而去。
子龍尋及戴之隽、楊廷樞說吳兆勝使反正;事洩,諸生夏之旭奔告子龍,使走嘉定,匿于侯岐曾家。
已之顧鹹正所;捕者知之,以兵圍鹹正家,執子龍去,亦執岐曾。
子龍入水死,猶戮其屍。
其祖母及母,自沉死。
其子五歲,亦坐死。
廷樞入鄧尉山中,以遙應監國魯王于海中,授翰林兼兵科給事中;亦被執。
有欲生之者,使去發;曰:『斫頭事小,薙發事大也』!乃擁出!廷樞題書血衣及詩二章與其孤,首曰:『蘇州有明遺士楊廷樞』雲雲。
臨刑曰:『生為大明人』,刑者急斬之;首堕而呼曰:『死為大明鬼』。
聞者駭愕。
妻費氏、女觀慧适張氏,皆先死。
之隽被逮,慨然曰:『吾素慕文信國之為人』!慷慨而死。
之旭,允彜兄也;自缢于文廟顔子旁。
鹹正及子天逵、天遴,皆被逮;責洪承疇曰:『汝知洪承疇、史可法存乎、死乎』?父子皆被殺。
允彜子完淳,年十二;拟庾信「大哀賦」,詞藻橫逸。
時方拜疏通海中,以子龍故,下獄;賦絕命詩遺母及婦。
臨刑,神色不變;年纔十八雲。
岐曾,峒曾弟;徐爾谷,石麒之子;錢柟,棅之從兄:皆與斯役者。
并被執,無撓詞死。
爾谷妻孫氏、柟妻徐氏,殉之。
岐曾二子及妻、妾皆死;其仆俞兒、朱三、鮑超、陸二、李愛五人,亦死。
蓋合門殉義雲。
之隽及中書殷之辂、張寬十餘人,亦以是獄死。
指揮侯承祖、總兵李君禧、諸生熊飛遠起兵金山。
承祖聞松江兵起,往請之;吳志葵忮之,恚曰:『郡城由總兵,承祖自與金山存亡耳』。
歸,集衆守。
及志葵敗,或以兵來攻,承祖坐陴間,親當矢石;緣而上者手刃之,屢進屢卻,卒不能克。
及江陰破,李成棟來攻,以小舟累城下,蟻附而登;奸人應之,遂破。
承祖以親兵巷戰,身中四十矢;至于衆盡,乃被執,大罵成棟而死。
當巷戰時,其子世祿鬥尤銳。
既被執,或說之降;曰:『吾家世食祿二百八十年,今日不當以死報國乎』?至文廟前,曰:『吾死所』。
望先師再拜,飲刃死。
飛遠兄弟負膂力,聚衆應吳易。
以重午會飲,為攻者所襲,其将羅騰蛟力戰死。
明日,飛遠襲金山;與城中義民約,墨其鼻為識。
飛遠先戰敗而走,内應者不知;既死,鼻猶垩雲。
君禧亦起兵于金山衛,不克。
入閩,官至總兵,以兵屯台州之海門。
監國魯王以君禧夙将,使偕張廷绶共守之。
廷绶讓君禧,凡署銜,必使居己右;君禧謂己為客将,事必咨廷绶而後行。
博托兵至,君禧語廷绶偕死,廷绶從之;君禧散其軍,袍笏坐營門,與廷绶皆被執。
谕降不屈,殺之。
把總吳之蕃起兵江東。
江東,在金山間。
之蕃以父死流賊,自謂忠孝之門;聞百戶某降,曰:『奴婢皆世職,何易降也。
大明兵至,當寸磔』。
以八月起兵。
降将喻嘉猷聞之,懼;激怒其部,使力戰,首燔其舟。
之蕃衆潰,乃恸哭曰:『我父子死,職也。
然殚心力,僅得起兵;不戰而潰,死不瞑矣』!援槍突鬥,奸民汪三擠之河,乃被執,困辱無狀。
之蕃不屈,嘉猷罵之;之蕃笑曰:『奴婢自為得福,懼滅門不久矣』。
顧降者徐元吉曰:『我父子忠節,汝逆賊!敢面目向我』。
元吉以穢塞其口;大罵而死。
諸生陸世鑰、副總兵魯之玙、遊擊韋武韬、諸生朱旦、徐雲龍起兵太湖。
世鑰,以資雄裡中;南都陷,即募兵保鄉裡。
之玙,以舟入太瑚,世鑰與結;吳易諸人皆從之。
進攻蘇州,城中纔千騎;降臣李延齡、王國寶屯學宮,登塔以望外師。
之玙兵斬關入,行裡許,不見敵,因俘掠;延齡揮騎突擊之,前鋒崩潰,争奪門出;伏兵夾擊,死者千計,之玙及勇士韋志斌、徐伯含三百人皆戰死。
世鑰走入湖,憤義軍多焚敓,獨出其财以饷士;有掠一錢者斬,軍号嚴谧。
及易敗,世鑰走為僧。
武韬與之玙偕起兵,卒以戰死。
旦聞吳志葵敗,憤然曰:『吾祖昔忠于建文帝,今我舉義死,亦生也』。
拜其母,走湖中;說黃蜚不應。
馳書志葵,亦不應。
乃偕徐雲龍起兵太湖之西山,突入胥門;王國寶騎斷之,雲龍斬甲走;旦及徐君達、僧項缸、景嗤皆力戰死。
太仆寺卿吳易、舉人孫兆奎、諸生華京、趙汝珪、周天舍等起兵長白蕩。
吳江縣丞 朱國治迎降,諸生吳鑒欲誅之,徒手無所得遂。
入縣庭,痛詈之。
國治執送蘇州,訊所使;曰:『孔子、孟子、睢陽、平原也』。
殺于胥門。
易聞而悲之,率衆殺國治,俾鑒父以祭。
遂起兵,僅周天舍等三十人;七日,乃三百人,為舟三十。
京、汝珪兵亦起,易合之,可千餘人。
擊巨盜沈鐇,降之;得其兵千七百人,為七十艘,屯于長白蕩。
諸生沈士征固為漁舟千,匿湖中自征卒;其弟舍人自炳、諸生自炯統之,易與之合。
而吳江孫兆奎亦散财募士,旬日得三千人;或說之曰:『江南恃水戰,今湖山皆失而妄圖乎』?兆奎曰:『我豈不知;顧有明養士三百年,一旦至此,我欲殉之鼓士氣耳』。
卒起師,與易合。
大盜李九成掠蘇、松,易、兆奎斬之;得舟千,脫婦女無算。
隆武帝以易為兵部右侍郎,總督江南軍事;尋進易尚書,封忠義伯。
監國魯王複授易長興伯,亦晉兆奎職。
攻兵至,兆奎以火槍勝之。
遺書結黃蜚,而蜚已覆。
于是江甯以南、錢塘以北義師數十起,惟易、兆奎軍久在,蓋兩軍精整也。
降将李遇春兵大至,易遍拜諸軍,使僞為田者,舣舟湖畔;夜半猝起,長戈刺之,兵應手死,遇春遁去。
己入吳江,殺降令;吳兆勝追之,已在湖中矣。
兆勝再至,易伏兵葦中,而散舟湖心以誘之;攻者駛逐,則四走。
俄而盡合,炮矢雨擊,兆勝棄舟走;易軍水陸逐之,殺獲千計,兆勝大沮。
已率二千人至,兆奎又敗之;易為藁人以誘射,度其矢盡,銳注之,奪舟二十,勝又大潰。
博托、李成棟擁軍至,盡填港■〈氵義〉斷易走,軍中大震。
有使兆奎遁者;曰:『今四圍盡敵,走亦奚之?事之不濟,我将橫屍水上,豈伏竄海洋求活乎』!大雨數日,弓弦解膠,火藥亦濕。
博托使諸軍急攻之,王國寶先捕諸生王伯時及文震孟子殺之,絕易應;且陰使人入易軍。
易督軍力戰,自辰至申;國寶所使者反戈鬥,易遂大潰,堕于水。
其從子見之,系諸舵以走;已而出之,未死也。
問衆幾何?曰:『餘百人』。
曰:『速反攻,必勝之』!複斬成棟卒,大得辎重而還。
戰方急,易父承緒、妻沈氏及女皆入水死;華京、趙汝珪、沈自炳、沈自炯皆戰死。
易部将茹略文手殺數十人,兵刃其首仆;少蘇,捧之以走,廟祝療之愈。
略文始從徐雲龍破長興,屢戰有功。
易請為總兵,卒從軍于麻湖(詳後),力戰死。
周志韬沖圍出,收衆自保;魯王以為參将。
久之兵敗,赴水死。
兆奎戰敗,視妻女皆死,乃走;遂被執。
至江甯,問洪承疇:『有經略死松山,先帝躬為文祭之;今一耶、二耶』?承疇曰:『咄!汝自了事耳』。
使速殺之。
易居湖中久之,吳江人周瑞複起兵屯于四保彙;吳兆勝攻之,大敗,死者七、八百;軍聲大振,遣使迎易。
未幾而敗,易、瑞如嘉善,将謀諸孫璋,猝被執于草橋門,兩人皆死。
易子複以潰衆徇嘉善,被執送杭州,死。
孫璋父子亦死。
平敵将軍張士鳳,大學士國維子也;亦坐易事死。
諸生朱某起兵南浔。
〔某〕,朱國桢之孫也;聞吳易死,更以兵起南浔;有衆數千,出沒吳淞、泖澱間。
後轉戰白龍橋,被執,不屈死。
其友取其屍,楮而封其喉斂之。
國桢妻見之,一痛而絕;已晝夜哭,腸斷以死。
時南都亡六年矣,蘇、松義旅皆盡,朱猶仗節焉。
義士吳景亶、中書舍人葛麟起兵西山。
景亶,吳人;及王期升先麟起,奉通城王盛瀝克長興;麟亦佐吳志葵軍,克青浦。
志葵被執,餘卒共奉麟就期升軍。
未幾,盧象觀至,曰:『宜興不足圖也』。
乃分路取湖州。
期升以派饷苛虐,居人怨敓;導吳兆勝攻之,期升遁去。
象觀被圍急,麟望火光亟往救;或止之,麟曰:『臨難不救,如同盟何』?以三舟沖而進。
攻兵皆曰:『肥而長者,葛中書也』。
聚射之,麟揮其矛,聲若風,矢悉入水;乃更以火攻,舟焦,麟自沉死。
前鋒毛重泰亦死。
麟有文武才,累于期升而敗,人重惜之。
時太湖義師特衆,麟及吳易最知名。
其它主事楊谟、倪曼倩、監軍道朱世昌、安撫使許耕奇、徐道明、同知吳任蘭、通判馮時敏、評事馮一鹭及徐孚遠、周毓祥、殳茂環、王紹鲲、沈泮、武臣鎮南伯金公玉、總兵陳槐、沈茂、汪欲德、王元震、史宏弼、田希成、毛濟宇、徐雲從、副将旅子昭、徐大定、曹辰、沈君晦、參将李世忠,皆不屈死。
主事荊本徹、總兵張士儀、都禦史沈廷揚起兵崇明(地在海中)。
南都甫沒,知縣即遁。
本徹等即起,稱四會營;奉義陽王為主。
江南義旅,此為最先。
李成棟來攻,本徹拒之;總兵李守庫戰死,徐君美被擒。
成棟圍之急,監軍道王修臣叛降;城遂破。
本徹、廷揚皆入浙,屯于小沙。
江上潰,本徹走舟山;黃斌卿忌其軍善,射殺之,及其子元相百口俱盡。
廷揚受監國魯王令,典軍事。
及吳兆勝謀為明,遣使來結;廷揚躍然曰:『此機不可失也』。
與張名振、馮京第、徐孚遠、張煌言共應之。
廷揚部舟百進,将先取崇明;比至,飓風大作,追兵又至,名振等雜火卒去(見「浙海遺兵」)。
廷揚轉鬥四晝夜,抵福山、次鹿苑,風又大作,廷揚舟膠不能去;歎曰:『豈天意耶!然死無名』。
呼遊騎曰:『吾都禦史也』。
及南京,洪承疇欲生之;廷揚曰:『經略死松山久矣,安在有其人』?再使周亮工說之,廷揚曰:『毋多言!今日非死,不足以塞責』。
遂及猶子元泰、贊畫主事沈始元、總兵蔡德、遊擊蔡耀、戴啟、施榮、劉金城、翁彪、朱斌、林樹、守備畢定義、陳邦定及其從子申,皆死。
廷揚妾張氏奔視含斂,哀動行路;歸,即缢死。
廷揚親軍六百,斬于蘇之婁門;每殺一人,顧曰:『降否』?比至于盡,無一應者;人比諸出橫之士。
舟山人聞之,哭聲如雷;即地祠之。
士儀,故史可法部;與貢五常、張鵬翼各屯兵于崇明,與本徹相依輔。
後亦敗死。
翰林屠象美、諸生鄭宗彜起兵嘉興。
嘉興民不去其發,殺降令胡之臣。
聞象美謀起兵,奉以為主;故将陳梧總軍事。
吏部尚書徐石麒曰:『我大臣也,城亡與亡』。
馳赴之,然并文臣不知兵。
降将某以百騎至,梧使副将朱大定擊之三塔寺;兵出其後,義師遂敗。
水軍旋敗于麻雀墩,他諸義軍不得主名者亦敗于油車、又敗于石灰橋,象美為亂民所殺。
宗彜大呼于市,複得千人,守峽石;衆畏派饷,導攻兵破之。
梧走平湖。
宗彜蹈海死;妻蔔氏、妾衣朱、衣紫者皆缢死;弟官锜,力戰死。
導兵者亦被屠。
石麒方出城召募,聞事急,曰:『吾大臣,不可以野死』。
缒而上;老仆徐成先,徐錦叱其蔑主。
石麒朝服缢;僧愛實藏其屍櫃中,旬乃斂,顔色如生。
成、錦及祖敏、李升皆殉之。
禦史馮京第、諸生嚴啟隆、戴重及王元震起兵湖州。
京第戰敗,走依黃斌卿,勸取浙江,不聽。
以日本強,思說之;至長崎,譬喻再四,不從。
乃歸,為文志之。
尋赴王翊軍,以杜岙險,壘之;令嚴,無或抄掠者,号馮家軍,與翊齊名。
翊敗,京第匿民間。
及翊再至,再就之。
大蘭陷,京第居灌頂;王升叛,執之送甯波。
谕降不從,死之。
重,和州人,僑寓潘國璸所;啟隆蹴起兵,乃相與計,自為一軍。
及王元震等盟于後林,與錢棣等胥會于象江;富人董心葵饷以數十萬金。
重将使韓繹祖出長興、廣德,取太平;黃蜚出京口,襲南京;己出後林,與江東義旅合。
李成棟攻之,元震以鳥槍兵戰,少斬獲。
俄大風,舟幟皆拔。
重恸謂元震曰:『天若此,複何望乎』!将再舉,成棟兵已至;三射之,皆不中。
元震掉小舟戰,重、啟隆繼之。
俄,被矢洞腹,按之而走;啟隆亦創,乃皆走。
元震被執,至死不舉主兵者名;故啟隆等得免。
重創裂不死,歸和州,以僧自免。
聞四方義旅破,辄悲惋;遂絕食死。
元震卒抗節死。
總兵茅瀚起兵于歸安。
江上潰,義兵掠而食,民呼為「白頭兵」。
瀚及汪涵以五百人從黃宗羲入甯波山中,圖後舉;屯于錫杖寺,宗羲戒勿妄動。
山中人苦輸饟,夜燒其寺;瀚及汪涵皆死,五百人無免者(或曰瀚、涵以縱掠死,或謂偵者實襲之;蓋以焚寺為實雲)。
遊擊趙毅起兵于平湖。
毅起布衣,攜數人仗劍從江上軍,材武健絕。
居恒有百足蟲随之,雖遠必至;故呼為「趙百足」。
既起兵,擢今職。
已而出戰,飛炮去其首猶不仆;策馬縱劍,力鬥不止。
當者駭愕,為少卻;毅單騎逐及數裡,馬蹶而堕,乃仆地死。
有吳伯讷者,裡居、官職不能定;江上師起,助軍教戰于倉頭,不知所終。
副将姚志卓、參将方元章、士人金有鑒、前臨清知州金堡及韓繹祖、徐昌明起兵長興。
志卓、元章共起兵,以錢塘人張起芳為将;攻下餘杭,守分水,複昌化,與江東之軍遙相應。
金堡入閩奏其功,隆武帝封志卓為仁武伯。
既而餘杭陷,志卓走于潛,元章戰死。
明年,志卓以兵攻江山,不克;進屯括蒼山中。
旋出懷玉,其兄志元被執;曰:『卓已降,主軍事者我也』。
被殺。
志卓得脫,依詹兆恒于江西;與破永豐,往來無定。
嗣以兵會張煌言于定海,從戰于崇明沙,大破諸降軍;又從入長江,力攻崇明,臨陣被殺。
起芬被執至杭州,懸之樹間,射殺之;素不知書,忽為句曰:『頭能曆鐵身方顯,死不封泥骨亦香』。
有鑒饒膂力,率裡人許升、沈磊、金豔色、沈士宏奉通城王盛澄起兵,自為總兵。
進攻湖州,克之;屯軍旬日,得士萬人。
進攻長興,不克。
吏員王士麟以兵會之,士麟亦起兵者。
再攻再敗,士麟戰死。
有鑒戰呂山,王使金拱宇、毛蜚卿兵二千往助之,又使總兵賈應龍、楊象觀、吳永泰、參将金筠鹿兵皆與合,複大敗。
至梅溪,聞王弟盛滌被圍急,有鑒單騎突援之;身中七矢,遂以健卒數人走宜興山中,與岑元泰扼寨守。
三擊,攻兵勝之;已攻長興,有鑒、元泰俱陷陣死。
繹祖聚衆千人,亦奉通城王;會戴重于湖中。
已而敗沒。
有徐昌明者,初入盧象觀軍中;象觀敗,奔四安山中。
聞有鑒至,引兵會之;死于長興之西門。
都察院左都禦史劉宗周起兵紹興。
京師陷,宗周徒步荷戈詣杭州,以發喪讨賊責巡撫黃鳴駿;曰:『哀诏未至』。
宗周勃然曰:『變出非常,公專阃,不泣血枕戈,而以靜鎮飾退避耶』?明日,複趣之;曰:『必哀诏至,乃可以發喪』。
宗周曰:『此時,何從有哀诏』!問師期?曰:『甲杖未備』。
宗周曰:『是烏可為』!乃與朱大典、章正宸、熊汝霖召集義旅;将發,而宏光帝以官召之,大典、正宸、汝霖各授官。
值馬、阮為政,宗周抗疏不納,遂歸。
及南都陷,宗周與祁彪佳、熊汝霖再起兵,謀以羅木營守獨松,奉潞王為主。
潞王決計降,固請不許;宗周乃東。
及紹興破,彪佳死,痛哭之曰:『北都之變,可以死、可以無死;冀中興也。
南都之變,可以無死;帝自棄國,有繼起者也。
今往矣,老臣不死,将何俟乎!若曰身不在位,不當與土亡乎?此江萬裡所以死也』。
出拜祖墓,躍西洋港;舟人出之。
絕粒十三日,不死;其後勺水不入者又十三日,與門人問答如平時。
卒以餓死。
故知府于穎、諸生祁鳴孫、總兵萬良、沈羽箙、副将劉穆、諸生李桐及劉翼明、褚九如起兵山陰。
先使徐允升募師金華、夏四敷募舟于海口;值高起潛以部至,留之不可,得其将餘應元千餘人。
再使指揮朱壽宜、朱兆憲出募兵。
值王之仁、鄭遵謙使來,引軍會之,城中驩叫。
前副将劉穆兵五百,參将郭維翰、都司金佑、守備許耀祖合兵亦五百,前指揮武經國兵六百,前太仆卿方炜、職方主事來集之兵亦至,諸人皆起兵者。
遂徇蕭山,執降令陳瀛及招撫使,鳴鼓誓師,大集于都亭。
即夕趨固陵,諸生莊敬則以百舟迓;滿洲兵在西岸者不及知,穎麾其軍進。
武生沈振東導之,盡獲西舟歸;錢塘乃可守。
使蕭山民團五百人,佐以郎文明、任朝晉、張洪兆軍,劃江以守。
浙中義旅雖盛,非穎首扼江、奪敵舟,紹興之衆無以立;故穎功在諸人上。
其後屢與博托、勒克德渾、張存仁兵戰,移于漁浦、應乎長興。
而其時以方國安、王之仁為正軍,孫嘉績、熊汝霖、章正宸、鄭遵謙、錢肅樂、沈光文為義兵;陳潛夫、黃宗羲諸人别自為軍。
兵饷交讧,穎力劑之。
之仁惡甚,嘗劍拟之。
尋使屯三江口,連疏告急,不得;乞休者三,亦不許。
方國安遁,穎欲扈從而無舟,乃黃冠還京口,卒。
諸生祁鴻孫亦起兵于山陰。
鴻孫,彪佳之從子也。
江東師起,鴻孫屯江上;彪佳子理孫、班孫竭赀饷之,與黃宗羲世忠營相結。
事敗,鴻孫走死。
孫萬良、沈羽箙亦山陰籍,起兵與江上之役。
萬良尤能軍,複餘杭、攻德清,将自海甯繞道攻杭州,不克;部将徐達龍戰死。
萬良守德清,勒克德渾兵圍之,萬良告急;監國魯王方檄兵拒隆武帝,熊汝霖、張鵬翼、孫奭皆請救萬良,不聽。
俄,江上潰,萬良、羽箙皆抗節死。
穆亦起兵于山陰。
〔穆〕修偉工騎,善大刀,家貧;愛士寬而有義。
史可法重之,擢今職。
南都敗,歸裡;與鄭遵謙、于穎謀恢複。
聞方國安自甯國、廣德掠入浙,身往撫之。
募軍五百,為監國守潭頭;封威北伯,受王之仁節度。
子肇績,以遊擊從。
次子肇勷,尤骁勇,善槍槊;江上之戰,騎于清風嶺刺殺數百人。
矢盡,控弦作聲,皆反走。
後騎益集,發矢射之,不仆;績三号之不上,則已死矣,諸軍奪氣。
穆得其屍,抽矢出镞至鬥許;乃歸葬之。
同死者,王尤賢、陸建夔、印玉及壯士、掾吏數十人。
監國航海,穆一夕暴卒,目不瞑;肇績率諸弟跪,刺腹為「盡忠報國」字,目乃瞑。
故應天巡撫祁彪佳亦謀起兵,無應之者。
及紹興陷,博托币禮之;彪佳绐其孥:『當入城辭,或得允行』。
至寓園,飲其友所;夜書其幾曰:『棺寄蕺山,可斂我』。
投梅花閣水中,端坐死。
諸生李桐遣其子文昹,從江上軍。
及紹興沒,哭曰:『吾必死矣』!遂卒。
文昹及弟文昱葬父訖,墨绖赴海上。
舟山之役,扈監國出,皆溺死。
劉翼明名光世,亦山陰人;佐王翊起兵。
初入山,過褚九如,與語達旦;九如已起兵,乃盡舉而屬之,曰:『劉将軍勇無敵,第聽約束,必有功』。
翼明得展,統其千人屯嵊縣之東坑。
及陳天樞拔新昌傷,翼明使無死,自入城計軍事。
義兵始憚戰,翼明鼓舞訓練,不旬月遂精健。
一日平旦,沖攻兵壘進,衆訝其行列異疇昔;知劉大刀在,遂自潰。
居恒以威信感士卒,無或敢一入民舍者;将去,民競挽之曰:『他将至,吾輩必困矣』!金砺、田雄等大舉攻大岚,王翊以西事付翼明,将自東陽、義烏合金華、衢州、嚴州豪傑,順流趨錢塘。
而九如從弟名素先盡劫翊饷金降,衆心遂潰。
翼明間行,得亡去。
九如逃入天台為道士,氣結而死。
裨将陳國寶起兵于山中。
父事劉翼明,旦夕侍卧内;戰則,率其屬齊緻死。
嘗就糧于王朝先,有強刈其麥者,朝先使來诘;語不合,國寶抽刀前曰:『誰謂我公盜麥者?國寶請當之。
平西無待人禮,豈能國乎』?使者遁。
及師潰,翼明先使國寶行;國寶泣揮淚。
翼明登山送之,見國寶行數裡,猶數數顧也。
及王翊死,國寶不能忍,複以數十人起;被執,死之。
威武将軍王善長起兵于會稽山。
善長有絕力,為鄭遵謙将;及敗,歸裡。
王翊、陳天樞起,善長亦糾骁勇數百人往來山海之間,戰辄陷陣。
田雄等避之,遣使誘降;善長曰:『吾謀興複,豈以建義博一官哉』?舟山破,義師盡,善長為人所捕;拳仆數十人,卒自就獄。
诳守者曰:『吾數月人,山中有金,當共醉飽』。
陰使壞草舟于稽山門,而醉典獄卒,縛之;呼衆先出,己殿之,乘城投草舟,航海走去。
追騎四出,不能及。
遂從張名振軍,戰于崇明,複大捷;旋卒。
諸生鄭遵謙、禦史章正宸、諸生沈光文、舉人張煌言及章欽臣、陳天樞、王化龍起兵于會稽。
遵謙聞杭州沒,決志起兵;父之尹屢止之,不可。
與劉翼明等會于水神廟,衆皆哭;遂殺招撫使及降人張愫、彭萬裡,取庫兵以給士,通表魯王。
浙東義旅,遵謙實首倡之。
當起事時,遵謙戎服坐堂上,召吏部尚書商周祚以下皆皂衣自角門入;遵謙立,與語及起兵事,鹹悸服,莫敢正視。
士民聚轅門,呼鄭将軍;『有受重祿、持二議者,斬之』。
禡旗而起。
孫嘉績、熊汝霖使亦至,與于穎納沈振東策,盡驅西岸舟東。
紹興以立,授興義将軍,屯軍小亹;苦不知兵,方國安、王之仁又困之,又不得食。
及江上潰,之尹死之;遵謙以赀重入于海,晉興義侯。
鄭彩之殺熊汝霖也,遵謙忿形于色。
彩使吳輝誘遵謙執之;曰:『汝鄭之厮養,無害我志』!乞雞黍奠汝霖畢,入海死。
妾金氏,束藁像彩,每饋,哭斬之;亦自沉死。
正宸與劉宗周起兵,以宏光帝召,之官,屢抗疏争大計;阨于馬、阮,不能用。
及紹興沒,正宸在籍複起兵,所謂「六家軍」也。
江上潰,正宸去為僧。
光文起兵,授太常博士。
師潰,崎岖海上,浮入長垣,再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