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事,各以次對。
徐石麒曰:『我力未壯,宜先定本計,後商方略。
厚撫屬部,發其事仇之恥,以攜其交。
守即為戰,至甯前一帶,少出兵,堅壁清野,勿與之戰;如多出兵,則義州必虛,督臣即相機遣兵:此守外邊法也。
若在内邊,則畿北閑田悉與軍民屯種,擇其壯丁為兵,而後可守矣』。
上命起。
因退奏「救荒在勸富輸粟、安民在省官用賢」;上是之。
丁酉,特授貢生史惇等二十八人為五部主事。
時部事殷繁,諸臣多髦廢不谙;上雖破格求才,事愈叢脞雲。
戊戌,總兵吳三桂、劉肇基出杏山,前鋒祖大壽以副總兵祖澤遠遇清兵松、杏間,三桂受圍,肇基救出之。
副總兵程繼儒臨陣怯,承疇斬之,軍士俱用命。
以運河日涸,谕責總理河道工部右侍郎張國維。
貢士吳卿上言:『張獻忠、李自成、左、革諸賊等衆各數萬,獻忠狼貪肆毒,自成調度有方,左、革諸賊尤善偵走。
如官軍在汝、颍、襄、德間,彼奪鳳陽、臨淮,一日一夜兼程行數百裡。
而光山、固始高山鋪為賊往來吳、楚之重地,莫如設一道臣于此,駐兵協剿;此亦扼吭之計也。
然賊分則寡、合則衆,晝則賊騎相顧,夜則賊營遠哨;且賊日馳二百裡,酗酒酖色,渴睡不醒。
若将卒勇敢銜枚夜襲,賊不能覺也。
而兵不殺賊,反以仇民;窮鄉男婦匿林逃難,行間皆割首報功以愚主将、主将以愚監紀。
監紀不知,遂奏其功。
此弊踵行久矣,所當痛懲者也』。
己酉,大學士姚明恭緻仕。
截漕米萬石赈山東。
六月壬子,兵科左給事中陳啟新言海運之利,且臨清副總兵黃胤昌已行之;報可。
命上山東按察佥事來斯行「膠萊河說」。
戊午,總督宣、大張福臻請沿邊屯田免科;從之。
壬戌,寇陷大竹縣。
免霍、泰、潛山七年以上逋稅之五、近年之三。
癸亥,楊嗣昌奏言:『薊遼總督必須得人;苟非其人,必當速易。
若大小将官、監司、府縣,或聽督、撫自行選舉,吏、兵二部随到随複』。
上命部議覆之。
禁中外官私書。
上命大學士薛國觀拟谕,不當上旨;上怒其不恪遵,自取易之,以授國觀。
及改入,複不稱;遂大怒,令五府、九卿議處。
定國公徐允桢等會議:國觀當令緻仕。
刑科給事中袁恺又劾國觀罔上妒賢,傅永淳等皆其私人;議罪不足蔽辜。
癸酉,國觀免。
前丁醜秋同相者六人,諸相皆罷,獨國觀秉政;以不次拔自外僚,上頗向用之,而狼戾忮害。
因拟票事,言者劾其納賄有據,被斥。
戊寅,巡撫延綏右佥都禦史劉令譽奏言「開渠導河得水田萬畝備救荒」之策;命漸廣之。
中書舍人沈廷揚運萬石自淮安廟灣出海,十日抵天津。
己卯,輯「武經七書大全」。
漕河涸。
秋七月庚辰朔,京省蝗;命順天尹發鈔六十錠收之,并禳蝗。
癸未,皇五子薨,諡曰「悼靈王」。
初,疾甚,忽言九蓮菩薩來雲:『上薄待戚屬不改,殇折且盡』!上聞之,大懼。
九蓮菩薩者,孝定皇後李氏因夢奉祀之;後薨,像在宮中,跨鳳九首。
至是,内臣托皇子神其事,上實未嘗至疾所也。
初,籍武清侯李氏;至是,命複爵,免籍其赀。
戊子,上谕:『朕念皇考、皇妣,終身蔬食布衣,以盡孝思』。
少詹事李紹賢上言:『天子臨禦萬方,不宜澹漠自苦』;不允。
初,中書舍人許曦卿讦鄭鄤事,詞連貢士錢霖子錢尚賓争父婢操刃;上并逮尚賓,懼逃山東詐死。
刑部主事沈延禧納其賂,欲脫之;事洩,下延禧獄,刑部尚書甄淑亦罷。
己醜,發二萬金赈順天、保定。
辛卯,官軍敗賊于興山,斬三千餘級。
時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劉國龍皆号劇寇,去年國龍降于楊嗣昌,汝才勢孤,遂奔四川。
平賊将軍左良玉乘賊飲半邊山,襲破之。
蒼梧教谕謝允上言五事:先身範、核士行、正文體、定學規、重名器;從之。
臨清副總兵黃胤恩上「海運圖」曰:『難易不可不審,省費不可不較。
河渠淺澀,必力加挑浚;而海則無籍也。
河水旱幹,又必遠借湖泉;而海又無籍也:此難易審矣。
登萊陸運所費三緍,天津海運不及二錢:此省費較然矣』。
因列上九議。
刑科給事中袁恺複劾去輔薛國觀出都門,車載極夥,所受諸臣賄賂不可勝計;遂下鎮撫司,鞫國觀從役。
初,上召國觀,語及朝士婪賄;對曰:『使廠衛得人,朝士何敢黩貨』!東廠太監王化民在側,汗出浃背;于是專偵其陰事,以及于敗。
丁酉,以李覺斯為刑部尚書。
癸卯,楊嗣昌戰再失利,奏引罪;發五萬金犒師。
是月,總兵曹變蛟、左光先、吳三桂合禦清兵于黃土台;凡三戰松山、杏山皆捷。
八月庚戌朔,皇第七子生——皇貴妃田氏出。
辛亥,以王道直為左都禦史。
定淮、揚海運五萬石。
己未,戶部主事葉廷秀請寬黃道周忤旨,杖之,削籍。
庚申,發倉粟赈
徐石麒曰:『我力未壯,宜先定本計,後商方略。
厚撫屬部,發其事仇之恥,以攜其交。
守即為戰,至甯前一帶,少出兵,堅壁清野,勿與之戰;如多出兵,則義州必虛,督臣即相機遣兵:此守外邊法也。
若在内邊,則畿北閑田悉與軍民屯種,擇其壯丁為兵,而後可守矣』。
上命起。
因退奏「救荒在勸富輸粟、安民在省官用賢」;上是之。
丁酉,特授貢生史惇等二十八人為五部主事。
時部事殷繁,諸臣多髦廢不谙;上雖破格求才,事愈叢脞雲。
戊戌,總兵吳三桂、劉肇基出杏山,前鋒祖大壽以副總兵祖澤遠遇清兵松、杏間,三桂受圍,肇基救出之。
副總兵程繼儒臨陣怯,承疇斬之,軍士俱用命。
以運河日涸,谕責總理河道工部右侍郎張國維。
貢士吳卿上言:『張獻忠、李自成、左、革諸賊等衆各數萬,獻忠狼貪肆毒,自成調度有方,左、革諸賊尤善偵走。
如官軍在汝、颍、襄、德間,彼奪鳳陽、臨淮,一日一夜兼程行數百裡。
而光山、固始高山鋪為賊往來吳、楚之重地,莫如設一道臣于此,駐兵協剿;此亦扼吭之計也。
然賊分則寡、合則衆,晝則賊騎相顧,夜則賊營遠哨;且賊日馳二百裡,酗酒酖色,渴睡不醒。
若将卒勇敢銜枚夜襲,賊不能覺也。
而兵不殺賊,反以仇民;窮鄉男婦匿林逃難,行間皆割首報功以愚主将、主将以愚監紀。
監紀不知,遂奏其功。
此弊踵行久矣,所當痛懲者也』。
己酉,大學士姚明恭緻仕。
截漕米萬石赈山東。
六月壬子,兵科左給事中陳啟新言海運之利,且臨清副總兵黃胤昌已行之;報可。
命上山東按察佥事來斯行「膠萊河說」。
戊午,總督宣、大張福臻請沿邊屯田免科;從之。
壬戌,寇陷大竹縣。
免霍、泰、潛山七年以上逋稅之五、近年之三。
癸亥,楊嗣昌奏言:『薊遼總督必須得人;苟非其人,必當速易。
若大小将官、監司、府縣,或聽督、撫自行選舉,吏、兵二部随到随複』。
上命部議覆之。
禁中外官私書。
上命大學士薛國觀拟谕,不當上旨;上怒其不恪遵,自取易之,以授國觀。
及改入,複不稱;遂大怒,令五府、九卿議處。
定國公徐允桢等會議:國觀當令緻仕。
刑科給事中袁恺又劾國觀罔上妒賢,傅永淳等皆其私人;議罪不足蔽辜。
癸酉,國觀免。
前丁醜秋同相者六人,諸相皆罷,獨國觀秉政;以不次拔自外僚,上頗向用之,而狼戾忮害。
因拟票事,言者劾其納賄有據,被斥。
戊寅,巡撫延綏右佥都禦史劉令譽奏言「開渠導河得水田萬畝備救荒」之策;命漸廣之。
中書舍人沈廷揚運萬石自淮安廟灣出海,十日抵天津。
己卯,輯「武經七書大全」。
漕河涸。
秋七月庚辰朔,京省蝗;命順天尹發鈔六十錠收之,并禳蝗。
癸未,皇五子薨,諡曰「悼靈王」。
初,疾甚,忽言九蓮菩薩來雲:『上薄待戚屬不改,殇折且盡』!上聞之,大懼。
九蓮菩薩者,孝定皇後李氏因夢奉祀之;後薨,像在宮中,跨鳳九首。
至是,内臣托皇子神其事,上實未嘗至疾所也。
初,籍武清侯李氏;至是,命複爵,免籍其赀。
戊子,上谕:『朕念皇考、皇妣,終身蔬食布衣,以盡孝思』。
少詹事李紹賢上言:『天子臨禦萬方,不宜澹漠自苦』;不允。
初,中書舍人許曦卿讦鄭鄤事,詞連貢士錢霖子錢尚賓争父婢操刃;上并逮尚賓,懼逃山東詐死。
刑部主事沈延禧納其賂,欲脫之;事洩,下延禧獄,刑部尚書甄淑亦罷。
己醜,發二萬金赈順天、保定。
辛卯,官軍敗賊于興山,斬三千餘級。
時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劉國龍皆号劇寇,去年國龍降于楊嗣昌,汝才勢孤,遂奔四川。
平賊将軍左良玉乘賊飲半邊山,襲破之。
蒼梧教谕謝允上言五事:先身範、核士行、正文體、定學規、重名器;從之。
臨清副總兵黃胤恩上「海運圖」曰:『難易不可不審,省費不可不較。
河渠淺澀,必力加挑浚;而海則無籍也。
河水旱幹,又必遠借湖泉;而海又無籍也:此難易審矣。
登萊陸運所費三緍,天津海運不及二錢:此省費較然矣』。
因列上九議。
刑科給事中袁恺複劾去輔薛國觀出都門,車載極夥,所受諸臣賄賂不可勝計;遂下鎮撫司,鞫國觀從役。
初,上召國觀,語及朝士婪賄;對曰:『使廠衛得人,朝士何敢黩貨』!東廠太監王化民在側,汗出浃背;于是專偵其陰事,以及于敗。
丁酉,以李覺斯為刑部尚書。
癸卯,楊嗣昌戰再失利,奏引罪;發五萬金犒師。
是月,總兵曹變蛟、左光先、吳三桂合禦清兵于黃土台;凡三戰松山、杏山皆捷。
八月庚戌朔,皇第七子生——皇貴妃田氏出。
辛亥,以王道直為左都禦史。
定淮、揚海運五萬石。
己未,戶部主事葉廷秀請寬黃道周忤旨,杖之,削籍。
庚申,發倉粟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