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
吏科統事中孟國祚、曹履泰各奏撫賊欺飾之弊,國祚曰:『今日招撫,原迫于計之無奈,借此以寬目前;而賊勢益橫,有此處就撫,彼處猖獗。
當事既欲言撫,必不肯悛;将至身名俱敗,贻誤封疆』。
履泰曰:『偷旦夕處堂之安,無制伏安插之道;隻有借撫以張賊之焰、以蓋賊之名;官兵亦束手而不敢動将。
草澤之雄,窺見廟堂舉動如此,天下事尚忍言哉』! 庚辰,宜川知縣馬自龍出至雲岩鎮,被大盜劉九思等劫去,脅舁入城;九思坐公署,令三戶養一賊。
總督楊鶴聞而檄下,始出走。
鄜延道張允登請寬自龍戴罪視事,巡按禦史吳甡糾為撫局所誤;朝論諱之。
癸未,逮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兵部右侍郎楊鶴下刑部獄——明年,戍袁州衛。
辛醜,賊陷中部縣。
先是,守道翟師雍所撫盜田近庵等以六百人分駐馬欄山,吳甡書止之;及李老柴、獨行狼、郝臨庵等南下攻中部,田近庵内應而陷。
吳甡行次隆坊鎮,去縣四十裡;随遣總兵王承恩屯城北、副總兵趙大胤等屯城西合戰,大敗之。
八月癸卯,總兵賀虎臣前奉楊鶴檄剿慶陽賊劉六等,計斬劉六。
是日,于環縣擊斬餘黨五百人,西路漸平。
己酉,洪承疇至平涼,以鎮原賊恣掠,發甘肅臨洮兵三千剿之。
清兵大舉圍大淩河城,祖大壽與何可綱固守。
大淩圍未解,巡撫丘禾嘉、總兵宋偉、吳襄率師援之;禾嘉悸怯,屢易師期,又與偉、襄不相能。
是日,遇于長山,襄營先亂,敗績;監軍太仆寺少卿張春被執。
前一日,淩城食盡,可綱知城且不守,語遣大壽去,自為文以祭,死之;大兵遂入淩城。
張春自軍中上書請款,巡撫丘禾嘉密表其事;孫承宗曰:『春亦丈夫也,獨不聞其妻翟氏六日不食而自經乎』!春被執求死,欲殺之;或勸救,因幽之蕭寺中,日夕給馔,春終不屈。
久之,或攜■〈觞,舟代角〉酌之;春色喜,即講經史大義,人多就正焉。
後疾卒。
吳執禦論周延儒『攬權雍蔽、植黨徇私,會試、廷試、館選首列多出其鄉。
皇上習見延儒票拟摘發細事,近于明敏,遂爾推誠;不知延儒陰谲之尤,實借票拟以行其私』。
上切責之。
戊午,執禦再劾;庚申,又劾之。
俱留中,不報。
谕武舉試藝,毋專取文藻。
兵部覆試武舉,奏技勇多不稱;遂削前監試禦史餘文■〈火晉〉等籍,下主試左春坊楊世芳、劉必達于獄,改命侍講方逢年、編修倪元璐覆試,與前榜同者三十人。
時有大臣子不得與,遂導上過督之。
元璐覆試,大臣子複不與,且上章訟世芳等冤;士論偉之。
先是,巡按陝西禦史李應期言「秦賊旋撫旋叛」;禦史吳甡新代,上命其确察報聞。
于是甡上言:『延慶地亘數千裡,土瘠民窮;連歲旱荒,盜賊蜂起。
東路則王嘉胤攻破府谷,渡河犯晉;西路則神一元破甯塞、破柳樹澗、破安邊,攻保安。
一元死,弟一魁繼之,又破合水,圍慶陽;總督楊鶴本年移鎮甯州,遣官招撫、安插甯塞者四千有奇,餘黨郝臨庵、劉六等衆不下數萬。
五月初,總督離甯州,賊已掠環縣、真甯之間:此保安、合水之流孽也。
延安四載奇荒,邊軍始亂,出掠于米脂、綏德、清澗,脅從甚衆,幾于無民。
去秋流劫延南,巡撫洪承疇方控制東西兩路,力不能及;三月間,賊掠宜川、雒水、宜君、中部等縣,點燈子衆号數萬,自山西回黃龍山,西安北界數州縣被毒最慘:此延北邊賊流毒西安者也。
總兵王承恩、榆林道臣張福臻以勤王兵五千南剿,賊望風潛逃。
總督移鎮耀州招安諸盜,待之殊厚;滿天星等臨陣降于榆林道臣,亦不下數百人。
賊見大兵在南,遂徙而北;延川、安定、清澗、綏德、米脂、吳堡、葭州雖散原籍,仍複掠劫。
于是有「官賊」之謠,而人緻恨于招撫之失策矣。
點燈子衆五、六千在清澗之解家溝,旋撫旋叛;慶陽郝臨庵、劉六等亦受道臣周日強之撫,今攻陷中部者,多其衆也。
又降賊獨頭虎等見大兵之來已出韓城,潼關道胡其俊猶追赆錢九十萬;賊複橫索,一一給之惟謹。
要挾重赀之說,有自來矣。
為今之計,惟集兵南北合剿,殲渠魁而餘衆自破,明賞罰而士氣自鼓;秦事猶可為也』。
流盜陷山西隰州、蒲州,以前光祿寺少卿許鼎臣為右佥都禦史,巡撫山西、提督雁門等關。
鼎臣上六事:蠲租、增饷、明賞罰、勸忠義、分信地、破資格;大抵沿習之語,識者譏之。
洪承疇駐慶陽,複報乏饷;大敗趙四兒于山西桑落鎮。
是月,罷工部郎中孫肇興。
肇興監督盔甲廠,以帑诎、且積負商人,因疏劾監督太監張彜憲;上怒,令肇興同監造太監劉守幹回奏,肇興落職。
九月壬申朔,山西流盜犯濟源。
神一魁複叛據甯塞縣,劫參将吳弘器、縛守備範禮,焚掠橫甚;官兵攻圍之,賊食盡,其黨黃友才斬一魁以獻。
大盜獨行虎、滿天星、一丈青、上天猴等五部在宜川、雒川、韓城間恣掠,副總兵趙大胤在韓城——去賊營二十裡,不敢出戰;士紳強之出,報五十級,驗之則率婦女首也。
給事中魏呈潤劾大胤,落職。
命洪承疇總督
吏科統事中孟國祚、曹履泰各奏撫賊欺飾之弊,國祚曰:『今日招撫,原迫于計之無奈,借此以寬目前;而賊勢益橫,有此處就撫,彼處猖獗。
當事既欲言撫,必不肯悛;将至身名俱敗,贻誤封疆』。
履泰曰:『偷旦夕處堂之安,無制伏安插之道;隻有借撫以張賊之焰、以蓋賊之名;官兵亦束手而不敢動将。
草澤之雄,窺見廟堂舉動如此,天下事尚忍言哉』! 庚辰,宜川知縣馬自龍出至雲岩鎮,被大盜劉九思等劫去,脅舁入城;九思坐公署,令三戶養一賊。
總督楊鶴聞而檄下,始出走。
鄜延道張允登請寬自龍戴罪視事,巡按禦史吳甡糾為撫局所誤;朝論諱之。
癸未,逮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兵部右侍郎楊鶴下刑部獄——明年,戍袁州衛。
辛醜,賊陷中部縣。
先是,守道翟師雍所撫盜田近庵等以六百人分駐馬欄山,吳甡書止之;及李老柴、獨行狼、郝臨庵等南下攻中部,田近庵内應而陷。
吳甡行次隆坊鎮,去縣四十裡;随遣總兵王承恩屯城北、副總兵趙大胤等屯城西合戰,大敗之。
八月癸卯,總兵賀虎臣前奉楊鶴檄剿慶陽賊劉六等,計斬劉六。
是日,于環縣擊斬餘黨五百人,西路漸平。
己酉,洪承疇至平涼,以鎮原賊恣掠,發甘肅臨洮兵三千剿之。
清兵大舉圍大淩河城,祖大壽與何可綱固守。
大淩圍未解,巡撫丘禾嘉、總兵宋偉、吳襄率師援之;禾嘉悸怯,屢易師期,又與偉、襄不相能。
是日,遇于長山,襄營先亂,敗績;監軍太仆寺少卿張春被執。
前一日,淩城食盡,可綱知城且不守,語遣大壽去,自為文以祭,死之;大兵遂入淩城。
張春自軍中上書請款,巡撫丘禾嘉密表其事;孫承宗曰:『春亦丈夫也,獨不聞其妻翟氏六日不食而自經乎』!春被執求死,欲殺之;或勸救,因幽之蕭寺中,日夕給馔,春終不屈。
久之,或攜■〈觞,舟代角〉酌之;春色喜,即講經史大義,人多就正焉。
後疾卒。
吳執禦論周延儒『攬權雍蔽、植黨徇私,會試、廷試、館選首列多出其鄉。
皇上習見延儒票拟摘發細事,近于明敏,遂爾推誠;不知延儒陰谲之尤,實借票拟以行其私』。
上切責之。
戊午,執禦再劾;庚申,又劾之。
俱留中,不報。
谕武舉試藝,毋專取文藻。
兵部覆試武舉,奏技勇多不稱;遂削前監試禦史餘文■〈火晉〉等籍,下主試左春坊楊世芳、劉必達于獄,改命侍講方逢年、編修倪元璐覆試,與前榜同者三十人。
時有大臣子不得與,遂導上過督之。
元璐覆試,大臣子複不與,且上章訟世芳等冤;士論偉之。
先是,巡按陝西禦史李應期言「秦賊旋撫旋叛」;禦史吳甡新代,上命其确察報聞。
于是甡上言:『延慶地亘數千裡,土瘠民窮;連歲旱荒,盜賊蜂起。
東路則王嘉胤攻破府谷,渡河犯晉;西路則神一元破甯塞、破柳樹澗、破安邊,攻保安。
一元死,弟一魁繼之,又破合水,圍慶陽;總督楊鶴本年移鎮甯州,遣官招撫、安插甯塞者四千有奇,餘黨郝臨庵、劉六等衆不下數萬。
五月初,總督離甯州,賊已掠環縣、真甯之間:此保安、合水之流孽也。
延安四載奇荒,邊軍始亂,出掠于米脂、綏德、清澗,脅從甚衆,幾于無民。
去秋流劫延南,巡撫洪承疇方控制東西兩路,力不能及;三月間,賊掠宜川、雒水、宜君、中部等縣,點燈子衆号數萬,自山西回黃龍山,西安北界數州縣被毒最慘:此延北邊賊流毒西安者也。
總兵王承恩、榆林道臣張福臻以勤王兵五千南剿,賊望風潛逃。
總督移鎮耀州招安諸盜,待之殊厚;滿天星等臨陣降于榆林道臣,亦不下數百人。
賊見大兵在南,遂徙而北;延川、安定、清澗、綏德、米脂、吳堡、葭州雖散原籍,仍複掠劫。
于是有「官賊」之謠,而人緻恨于招撫之失策矣。
點燈子衆五、六千在清澗之解家溝,旋撫旋叛;慶陽郝臨庵、劉六等亦受道臣周日強之撫,今攻陷中部者,多其衆也。
又降賊獨頭虎等見大兵之來已出韓城,潼關道胡其俊猶追赆錢九十萬;賊複橫索,一一給之惟謹。
要挾重赀之說,有自來矣。
為今之計,惟集兵南北合剿,殲渠魁而餘衆自破,明賞罰而士氣自鼓;秦事猶可為也』。
流盜陷山西隰州、蒲州,以前光祿寺少卿許鼎臣為右佥都禦史,巡撫山西、提督雁門等關。
鼎臣上六事:蠲租、增饷、明賞罰、勸忠義、分信地、破資格;大抵沿習之語,識者譏之。
洪承疇駐慶陽,複報乏饷;大敗趙四兒于山西桑落鎮。
是月,罷工部郎中孫肇興。
肇興監督盔甲廠,以帑诎、且積負商人,因疏劾監督太監張彜憲;上怒,令肇興同監造太監劉守幹回奏,肇興落職。
九月壬申朔,山西流盜犯濟源。
神一魁複叛據甯塞縣,劫參将吳弘器、縛守備範禮,焚掠橫甚;官兵攻圍之,賊食盡,其黨黃友才斬一魁以獻。
大盜獨行虎、滿天星、一丈青、上天猴等五部在宜川、雒川、韓城間恣掠,副總兵趙大胤在韓城——去賊營二十裡,不敢出戰;士紳強之出,報五十級,驗之則率婦女首也。
給事中魏呈潤劾大胤,落職。
命洪承疇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