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懷宗端皇帝(九)
崇祯九年正月甲寅,李自成攻固始,别将陷靈台。
丙辰,左良玉遇李自成于阌鄉,陳友福援之,良玉斬九十級;賊東趨江北。
又别賊後至,自桐柏、唐縣偪随州。
戊午,故禮部尚書孫慎行卒,贈太子太保。
慎行性恬退,然矯矯持風節,士君子皆倚重焉。
天啟初,争紅丸,識者韪之。
癸亥,賊自霍山、六安直攻廬州,飄忽千裡;攻廬州九日,填壕穴城無遺力。
知府吳太樸固守,遂掠全椒,破含山、巢縣,圍江浦;南京兵部遣浦口營提督總兵杜弘域援之。
丁卯,以禮部侍郎林釺兼東閣大學士,直文淵閣。
壬申,别賊焚阌鄉。
明日,從南山而北,直至潼關,不得入。
陳永福敗李自成于朱仙鎮,走登封、密縣。
兵科給事中常自裕上言:『流寇數十萬,最強無過闖王。
彼多番漢降丁,堅甲鐵騎;兵有紀律,其鋒甚銳。
聞在關中,攻扶風數日,破之;洪承疇猶在鹹陽、渭水之南。
其在豫中,直趨汝、蔡,破光州南,盧象升尚駐信陽。
如此畏縮,即日報斬獲,不過别營小隊耳;于闖勢曾無損也。
今秦賊在宜君、鄜州,當責秦撫;豫賊在靈寶、阌鄉、盧氏、永甯,當專責豫撫。
而督、理兩臣,宜令專圖闖王。
在承疇,以孫顯祖、王承恩邊兵川兵等二萬出關,由汝、魯疾趨光、固,遏其返家;在象升,以祖大樂、祖寬等關兵筸兵二萬由息、颍直奔英山、六安,截其前。
淮撫朱大典督楊禦蕃等屯于廬、霍,防其東突;應撫張國維以許自強等屯于潛山、太湖,防其入安慶;楚撫王夢尹以秦翼明等屯于麻城、黃陂,防其南沖;唐、鄧、随之棗間,則鄖撫宋祖舜也』。
時鄖陽、棗陽土寇并熾。
孝陵樹雷火。
二月己卯,寇至太湖,吏張如祥饋賊羊酒,遂渡濠陷城,執知縣□□□,不屈自經;因大殺掠。
庚辰,至宿松,守臣先遁,吏民出迎;殺村人千餘。
清兵攻大同馬蓮口,有大峪村諸生張桂抗死之。
甲申,寇圍滁州,太仆寺卿李覺斯等力拒之;盧象升救之,祖寬以精騎戰城南、楊世恩以步卒出城北,擊敗之。
寇北走鳳陽,知府支應節卻之;焚正陽鎮,編筏渡河而北:一奔懷遠、一奔壽州,餘奔颍、霍、懷遠——無城不潰,遂向靈壁、虹縣。
總督漕運朱大典遣副總兵劉良佐、薊密遊擊苗有才等戰蒙城之陳抟橋,寇走亳、走歸德;永甯監軍道王繼谟同副總兵祖大樂逐之。
乙酉,甯夏卒饑索饷,殺巡撫右佥都禦史王楫;兵備副使丁啟睿撫定之,斬首亂七人。
淮安武舉陳啟新上言:『今天下有三大病:曰科目取人。
今之為文者,孝弟與堯、舜同轍,仁義與孔、孟争衡;及見于政事,恣其性情、任其貪酷。
是政事、文章兩既相悖,亦何賴乎科目取人者!曰資格用人。
國初,三途并用;今則惟尚進士。
是以明經一科,明知曆任有限,毋甯貪得以為子孫計。
若至進士,朋比橫行,清華津要,旦夕可緻;不曰俸久,則曰資深。
及其設施,未免以位高互相觀望;亦何取乎資格用人哉!曰推知行取科道。
舊例,選給事、禦史,以進士、舉人、教官等項除之;今惟選用進士。
彼受任時,先以台省自居,淩上虐下;民既不安,又能已于亂乎!亦何取以推知為科道哉!唯願皇上停科目,以黜虛文;舉孝廉,以崇實行。
罷推官行取,以除積橫之習;蠲災傷錢糧,以蘇累困之氓。
而且專拜大将,舉行登壇推毂之禮;使其節制有司,便宜行事。
如此,則民怨可平、天下可靖矣』!上異其言,特授吏科給事中,命遇事直陳無隐。
其實啟新言甚庸妄;當時執政觇上意,欲立辟門特典以示異,故令啟新伏正陽門上書,托曹化淳聞之于内,立緻侍從,使搏擊自效。
乃啟新亦不之應,而上之陰為内外所借,終不悟也。
己亥,總兵楊正芳擊賊當陽,大敗之。
辛醜,修太廟。
乙巳,山西饑,人相食。
三月丙午(原文誤丙寅)朔,工部右侍郎劉宗周奏言「痛憤自艱」;其略曰:『皇上以不世出之賢,際中興之運;即位之初,銳意太平,欲跻一世于唐、虞三代,甚盛心也。
而施為第次之間未得其,于是屬意恢遼,而賊臣以五年之說進;至于震及宗社,朝廷始有積輕士大夫之心。
由此耳目參于近侍,腹心寄于幹城;治術專尚刑名,政體歸之叢脞。
自廠衛司譏防,而告讦之風熾;诏獄及士紳,而堂簾之等夷:人人救過不給,而欺罔之事轉盛;事事仰承獨斷,而谄佞之風日長。
甚者參罰之法唯核糧饷,是以官愈貪、賦愈逋、民愈困;而盜賊遍起,皇上複設總理、設監紀,遂至督、撫無權,封疆之責任益輕;将則日懦、兵則日驕,而且勒限盡賊,行間唯殺良報級以幸免無罪,使生靈塗炭,天下事尚忍言哉!夫皇上不過始于一念之矯枉,而積漸之勢,釀為厲階,遂幾于莫可匡救;則今日轉亂為治之機斷,可識已。
皇上所恃以治天下者法也,而非所以法也;所以法者,道也。
如以道,則必體上天生物之心,而不徒倚用風雷;念祖宗學古之益,而不至輕言改作。
法堯、舜之舍己從人,以寬大養人才;法文、武之發政施仁,以拊循結人心。
而且還内庭以掃除之役,正懦帥以失律之誅。
特頒尺一之诏,遣廷臣賫内帑巡行郡國為
丙辰,左良玉遇李自成于阌鄉,陳友福援之,良玉斬九十級;賊東趨江北。
又别賊後至,自桐柏、唐縣偪随州。
戊午,故禮部尚書孫慎行卒,贈太子太保。
慎行性恬退,然矯矯持風節,士君子皆倚重焉。
天啟初,争紅丸,識者韪之。
癸亥,賊自霍山、六安直攻廬州,飄忽千裡;攻廬州九日,填壕穴城無遺力。
知府吳太樸固守,遂掠全椒,破含山、巢縣,圍江浦;南京兵部遣浦口營提督總兵杜弘域援之。
丁卯,以禮部侍郎林釺兼東閣大學士,直文淵閣。
壬申,别賊焚阌鄉。
明日,從南山而北,直至潼關,不得入。
陳永福敗李自成于朱仙鎮,走登封、密縣。
兵科給事中常自裕上言:『流寇數十萬,最強無過闖王。
彼多番漢降丁,堅甲鐵騎;兵有紀律,其鋒甚銳。
聞在關中,攻扶風數日,破之;洪承疇猶在鹹陽、渭水之南。
其在豫中,直趨汝、蔡,破光州南,盧象升尚駐信陽。
如此畏縮,即日報斬獲,不過别營小隊耳;于闖勢曾無損也。
今秦賊在宜君、鄜州,當責秦撫;豫賊在靈寶、阌鄉、盧氏、永甯,當專責豫撫。
而督、理兩臣,宜令專圖闖王。
在承疇,以孫顯祖、王承恩邊兵川兵等二萬出關,由汝、魯疾趨光、固,遏其返家;在象升,以祖大樂、祖寬等關兵筸兵二萬由息、颍直奔英山、六安,截其前。
淮撫朱大典督楊禦蕃等屯于廬、霍,防其東突;應撫張國維以許自強等屯于潛山、太湖,防其入安慶;楚撫王夢尹以秦翼明等屯于麻城、黃陂,防其南沖;唐、鄧、随之棗間,則鄖撫宋祖舜也』。
時鄖陽、棗陽土寇并熾。
孝陵樹雷火。
二月己卯,寇至太湖,吏張如祥饋賊羊酒,遂渡濠陷城,執知縣□□□,不屈自經;因大殺掠。
庚辰,至宿松,守臣先遁,吏民出迎;殺村人千餘。
清兵攻大同馬蓮口,有大峪村諸生張桂抗死之。
甲申,寇圍滁州,太仆寺卿李覺斯等力拒之;盧象升救之,祖寬以精騎戰城南、楊世恩以步卒出城北,擊敗之。
寇北走鳳陽,知府支應節卻之;焚正陽鎮,編筏渡河而北:一奔懷遠、一奔壽州,餘奔颍、霍、懷遠——無城不潰,遂向靈壁、虹縣。
總督漕運朱大典遣副總兵劉良佐、薊密遊擊苗有才等戰蒙城之陳抟橋,寇走亳、走歸德;永甯監軍道王繼谟同副總兵祖大樂逐之。
乙酉,甯夏卒饑索饷,殺巡撫右佥都禦史王楫;兵備副使丁啟睿撫定之,斬首亂七人。
淮安武舉陳啟新上言:『今天下有三大病:曰科目取人。
今之為文者,孝弟與堯、舜同轍,仁義與孔、孟争衡;及見于政事,恣其性情、任其貪酷。
是政事、文章兩既相悖,亦何賴乎科目取人者!曰資格用人。
國初,三途并用;今則惟尚進士。
是以明經一科,明知曆任有限,毋甯貪得以為子孫計。
若至進士,朋比橫行,清華津要,旦夕可緻;不曰俸久,則曰資深。
及其設施,未免以位高互相觀望;亦何取乎資格用人哉!曰推知行取科道。
舊例,選給事、禦史,以進士、舉人、教官等項除之;今惟選用進士。
彼受任時,先以台省自居,淩上虐下;民既不安,又能已于亂乎!亦何取以推知為科道哉!唯願皇上停科目,以黜虛文;舉孝廉,以崇實行。
罷推官行取,以除積橫之習;蠲災傷錢糧,以蘇累困之氓。
而且專拜大将,舉行登壇推毂之禮;使其節制有司,便宜行事。
如此,則民怨可平、天下可靖矣』!上異其言,特授吏科給事中,命遇事直陳無隐。
其實啟新言甚庸妄;當時執政觇上意,欲立辟門特典以示異,故令啟新伏正陽門上書,托曹化淳聞之于内,立緻侍從,使搏擊自效。
乃啟新亦不之應,而上之陰為内外所借,終不悟也。
己亥,總兵楊正芳擊賊當陽,大敗之。
辛醜,修太廟。
乙巳,山西饑,人相食。
三月丙午(原文誤丙寅)朔,工部右侍郎劉宗周奏言「痛憤自艱」;其略曰:『皇上以不世出之賢,際中興之運;即位之初,銳意太平,欲跻一世于唐、虞三代,甚盛心也。
而施為第次之間未得其,于是屬意恢遼,而賊臣以五年之說進;至于震及宗社,朝廷始有積輕士大夫之心。
由此耳目參于近侍,腹心寄于幹城;治術專尚刑名,政體歸之叢脞。
自廠衛司譏防,而告讦之風熾;诏獄及士紳,而堂簾之等夷:人人救過不給,而欺罔之事轉盛;事事仰承獨斷,而谄佞之風日長。
甚者參罰之法唯核糧饷,是以官愈貪、賦愈逋、民愈困;而盜賊遍起,皇上複設總理、設監紀,遂至督、撫無權,封疆之責任益輕;将則日懦、兵則日驕,而且勒限盡賊,行間唯殺良報級以幸免無罪,使生靈塗炭,天下事尚忍言哉!夫皇上不過始于一念之矯枉,而積漸之勢,釀為厲階,遂幾于莫可匡救;則今日轉亂為治之機斷,可識已。
皇上所恃以治天下者法也,而非所以法也;所以法者,道也。
如以道,則必體上天生物之心,而不徒倚用風雷;念祖宗學古之益,而不至輕言改作。
法堯、舜之舍己從人,以寬大養人才;法文、武之發政施仁,以拊循結人心。
而且還内庭以掃除之役,正懦帥以失律之誅。
特頒尺一之诏,遣廷臣賫内帑巡行郡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