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懷宗端皇帝(一)
諱由檢,光宗第五子,熹宗弟也。
始封信王;熹宗無子,帝嗣位。
崇祯元年春正月癸亥(原文誤乙醜)朔,上禦皇極殿,天下官來朝。
永平縣大風雨,晝晦。
丁卯,翰林院編修倪元璐上言:『臣以試士複命還朝,竊見群臣章奏凡攻崔、魏者,必引東林為并案;一則曰邪黨,再則曰邪黨。
夫以東林為邪黨,将複以何名加諸崔、魏!崔、魏而既邪黨矣,向之首劾忠賢、重論呈秀者,又邪黨乎?夫東林,則亦天下之才薮也。
其所宗主者,大都禀清挺之标,而或繩人過刻;樹高明之幟,而或持論太深。
此之謂非中行則可,謂之非狂狷不可。
且天下之議論,甯涉假借而必不可不歸于名義;士人之行己,甯在矯激而必不可不準諸廉隅。
自以假借矯激、深咎前人,于是彪虎之徒公然起而背叛名義、毀裂廉隅,以至連篇頌德、匝地生祠。
夫頌德不已,必将勸進;生祠不已,必且呼嵩:而人猶寬之曰「無可奈何,不得不然耳」!嗟乎!充一「無可奈何、不得不然」之心,又将何所不至哉!議者能以忠厚之心曲原此輩,而獨持已甚之論苛責吾徒:臣所謂「方隅未化」者此也。
韓爌清忠有執,上所監知;而廷議殊有異同,可為大怪!詞臣文震孟正學強骨,三月居官,昌言獲罪;有人如此,雅謂千秋。
今起用之旨再下,謬悠之譚日甚:臣所謂「正氣未伸」者此也。
總之,臣論不主調停,而主别白。
韓爌、文震孟不争二臣之用舍,而争一日之是非。
至海内講學書院,凡經逆璫矯旨拆毀者,并宜葺複如故。
蓋書院、生祠相為貞勝,生祠毀,書院豈不當複哉』!上曰:『朕屢旨起廢,務秉虛公;有何「方隅未化」、「正氣未伸」!惟各書院不得倡言創複,以滋紛擾』。
吏科給事中劉漢儒上言:『畿民之困,自發難以來,征派無虛日。
最苦者,莫如招買豆料,給價常少、給期常遲;是名招買,而實加派也。
請以明年為始,凡府、州、縣三分之二,乞解本色』。
上是之,下所司。
壬申,戶部尚書郭允厚言:『天津饷額,米從浙江、湖廣、山東、南直而至,豆從山東、北直而至;道、府饷司,又實董之。
諸臣終歲經營,軍中告匮;臣考其故,皆收運委官折幹入私橐甚易,濟實用則無。
請命所司嚴禁之』。
诏曰「可」。
趣總督尚書張鳳翼赴山海關,移順天巡撫都禦史王應豸于喜峰口。
命司禮監斥買魏忠賢田宅,因以賜第請;上曰:『勿以他屬;朕俟東西底定,留賜第以待功臣』。
因賜榜曰「策勳府」。
上禦文華殿,講畢,谕九卿曰:『月食修省,令百官條對。
卿等大臣何未之見』! 因手敕示之。
兵部請移毛文龍于蓋奪(?);下廷議:移督師于關門。
辛巳,命内臣俱入直;非受命,不許出禁門。
壬午,上熹宗皇後張氏曰「懿安皇後」,仍居慈慶宮;頒诏于天下。
上以常州去年水災,折絹有差。
癸未,始禦經筵。
賜外官卓異二十四人宴。
發帑金三十萬分給宣、大、東江。
命安置降丁于延綏、甯夏、甘肅、固原間。
初,兵部請處之山海關三屯營;不許。
乙酉,複故大學士劉一燝、韓爌職。
法司追論魏忠賢等,上命磔忠賢屍于河間、斬崔呈秀屍于薊州,又戮客氏屍;天下快之。
楊維垣言:『倪元璐偏護東林疏,言多悖謬』。
元璐言:『自鄒元标以僞學見謗逆璫,遂以真儒自命。
學宮之席俨然,揖宣聖為平交;講學諸公而在,甯有此哉!然則崔、魏乃今日對案;以崔、魏定邪正,譬如以鏡别妍媸。
楊維垣堅守故智,阻抑正人,代逆璫分謗;何其謬也』!上是之。
丁亥,以劉廷元為兵部尚書。
太常寺卿阮大铖請戮先朝之奸,言『汪文言以細人夤緣,引左光鬥入王安之幕。
「移宮」一疏謀傾宮眷,中外迎合;争之者僅一賈繼春,而旋遭放逐:此殺言官之始也。
周嘉谟推重熊廷弼,任為經略:此壞封疆之始也。
貶霍維華以謝王安,而逐戚畹、撼中宮:此又中外謀危母後之始也』。
二月癸巳朔,遼東督師尚書王之臣奏:『遼地千裡,今欲尺寸而收之,勢所不能。
莫若以遼民實遼土,有力者,聽其自墾;無力者,酌借屯本為資,俟秋成征還。
自甯遠以西及左、右近城者,舊貫可仍。
自此而東,久為戎馬之場;宜分三等:其近城處泉甘土沃為上者,三年起科;稍遠而瘠為中者,五年起科;至于窮邊沙鹵之場為下者,永不起科』。
上命即行之。
甲午,上厭章奏冗長,谕各衙門條奏務期簡明,毋出千言外;如詞意未盡,或再奏以聞。
乙未,谕選宮妃。
癸卯,命翰林侍讀學士溫體仁直經筵日講。
甲辰,黃州知府胡芳桂上八事:曰足用莫先富民,富民莫先禁奢;曰農工商賈各執其業,而天下治;曰漕政壞于旗軍之貧、運官之不肖、把總之需索;曰欲安民化俗,莫切于用賢令;〔曰〕欲賢令,莫切于郡守司道之監臨、撫按之監察;曰天下臣僚善于供職者,許其久任;曰停止進學納附;曰免當鋪助饷、助工。
章下所司。
四川監軍參議曹大受言:『西南土司,安氏為強。
所據之巢,又為天險之隘;水内、水外,盡皆沃壤。
如議剿而圖大創,在相天時而參地利。
安氏寓兵于農,季春、仲夏民皆趨田;驅之即戎,必不能悉衆而來:此以實乘虛,天時之不可失也。
貴陽至陸廣百裡,一河深險,天之所以限南北也。
陸廣至大,方百七十裡;賊巢碁置,進退皆難。
獨畢節一路,諸部交通;今為賊有
始封信王;熹宗無子,帝嗣位。
崇祯元年春正月癸亥(原文誤乙醜)朔,上禦皇極殿,天下官來朝。
永平縣大風雨,晝晦。
丁卯,翰林院編修倪元璐上言:『臣以試士複命還朝,竊見群臣章奏凡攻崔、魏者,必引東林為并案;一則曰邪黨,再則曰邪黨。
夫以東林為邪黨,将複以何名加諸崔、魏!崔、魏而既邪黨矣,向之首劾忠賢、重論呈秀者,又邪黨乎?夫東林,則亦天下之才薮也。
其所宗主者,大都禀清挺之标,而或繩人過刻;樹高明之幟,而或持論太深。
此之謂非中行則可,謂之非狂狷不可。
且天下之議論,甯涉假借而必不可不歸于名義;士人之行己,甯在矯激而必不可不準諸廉隅。
自以假借矯激、深咎前人,于是彪虎之徒公然起而背叛名義、毀裂廉隅,以至連篇頌德、匝地生祠。
夫頌德不已,必将勸進;生祠不已,必且呼嵩:而人猶寬之曰「無可奈何,不得不然耳」!嗟乎!充一「無可奈何、不得不然」之心,又将何所不至哉!議者能以忠厚之心曲原此輩,而獨持已甚之論苛責吾徒:臣所謂「方隅未化」者此也。
韓爌清忠有執,上所監知;而廷議殊有異同,可為大怪!詞臣文震孟正學強骨,三月居官,昌言獲罪;有人如此,雅謂千秋。
今起用之旨再下,謬悠之譚日甚:臣所謂「正氣未伸」者此也。
總之,臣論不主調停,而主别白。
韓爌、文震孟不争二臣之用舍,而争一日之是非。
至海内講學書院,凡經逆璫矯旨拆毀者,并宜葺複如故。
蓋書院、生祠相為貞勝,生祠毀,書院豈不當複哉』!上曰:『朕屢旨起廢,務秉虛公;有何「方隅未化」、「正氣未伸」!惟各書院不得倡言創複,以滋紛擾』。
吏科給事中劉漢儒上言:『畿民之困,自發難以來,征派無虛日。
最苦者,莫如招買豆料,給價常少、給期常遲;是名招買,而實加派也。
請以明年為始,凡府、州、縣三分之二,乞解本色』。
上是之,下所司。
壬申,戶部尚書郭允厚言:『天津饷額,米從浙江、湖廣、山東、南直而至,豆從山東、北直而至;道、府饷司,又實董之。
諸臣終歲經營,軍中告匮;臣考其故,皆收運委官折幹入私橐甚易,濟實用則無。
請命所司嚴禁之』。
诏曰「可」。
趣總督尚書張鳳翼赴山海關,移順天巡撫都禦史王應豸于喜峰口。
命司禮監斥買魏忠賢田宅,因以賜第請;上曰:『勿以他屬;朕俟東西底定,留賜第以待功臣』。
因賜榜曰「策勳府」。
上禦文華殿,講畢,谕九卿曰:『月食修省,令百官條對。
卿等大臣何未之見』! 因手敕示之。
兵部請移毛文龍于蓋奪(?);下廷議:移督師于關門。
辛巳,命内臣俱入直;非受命,不許出禁門。
壬午,上熹宗皇後張氏曰「懿安皇後」,仍居慈慶宮;頒诏于天下。
上以常州去年水災,折絹有差。
癸未,始禦經筵。
賜外官卓異二十四人宴。
發帑金三十萬分給宣、大、東江。
命安置降丁于延綏、甯夏、甘肅、固原間。
初,兵部請處之山海關三屯營;不許。
乙酉,複故大學士劉一燝、韓爌職。
法司追論魏忠賢等,上命磔忠賢屍于河間、斬崔呈秀屍于薊州,又戮客氏屍;天下快之。
楊維垣言:『倪元璐偏護東林疏,言多悖謬』。
元璐言:『自鄒元标以僞學見謗逆璫,遂以真儒自命。
學宮之席俨然,揖宣聖為平交;講學諸公而在,甯有此哉!然則崔、魏乃今日對案;以崔、魏定邪正,譬如以鏡别妍媸。
楊維垣堅守故智,阻抑正人,代逆璫分謗;何其謬也』!上是之。
丁亥,以劉廷元為兵部尚書。
太常寺卿阮大铖請戮先朝之奸,言『汪文言以細人夤緣,引左光鬥入王安之幕。
「移宮」一疏謀傾宮眷,中外迎合;争之者僅一賈繼春,而旋遭放逐:此殺言官之始也。
周嘉谟推重熊廷弼,任為經略:此壞封疆之始也。
貶霍維華以謝王安,而逐戚畹、撼中宮:此又中外謀危母後之始也』。
二月癸巳朔,遼東督師尚書王之臣奏:『遼地千裡,今欲尺寸而收之,勢所不能。
莫若以遼民實遼土,有力者,聽其自墾;無力者,酌借屯本為資,俟秋成征還。
自甯遠以西及左、右近城者,舊貫可仍。
自此而東,久為戎馬之場;宜分三等:其近城處泉甘土沃為上者,三年起科;稍遠而瘠為中者,五年起科;至于窮邊沙鹵之場為下者,永不起科』。
上命即行之。
甲午,上厭章奏冗長,谕各衙門條奏務期簡明,毋出千言外;如詞意未盡,或再奏以聞。
乙未,谕選宮妃。
癸卯,命翰林侍讀學士溫體仁直經筵日講。
甲辰,黃州知府胡芳桂上八事:曰足用莫先富民,富民莫先禁奢;曰農工商賈各執其業,而天下治;曰漕政壞于旗軍之貧、運官之不肖、把總之需索;曰欲安民化俗,莫切于用賢令;〔曰〕欲賢令,莫切于郡守司道之監臨、撫按之監察;曰天下臣僚善于供職者,許其久任;曰停止進學納附;曰免當鋪助饷、助工。
章下所司。
四川監軍參議曹大受言:『西南土司,安氏為強。
所據之巢,又為天險之隘;水内、水外,盡皆沃壤。
如議剿而圖大創,在相天時而參地利。
安氏寓兵于農,季春、仲夏民皆趨田;驅之即戎,必不能悉衆而來:此以實乘虛,天時之不可失也。
貴陽至陸廣百裡,一河深險,天之所以限南北也。
陸廣至大,方百七十裡;賊巢碁置,進退皆難。
獨畢節一路,諸部交通;今為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