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我何以取、我何以守也;上章累累,乃反議款。
乞皇上詳問之』。
報聞。
癸酉,安南莫敬卯寇欽州。
壬午,命修「熹宗悊皇帝實錄」。
秋七月乙酉,以司禮太監曹化淳提督東廠。
乙未,召兵部尚書王洽于平台。
都察院左都禦史曹于汴議:『禦史還道考核故事,稱職者仍任,不稱職者奏罷。
迩來盡皆稱職,何以激勸!今雖考至下者,不過依品出外;外授司道,依然風厘旬宣之位,豈得以不職名其黜辱哉!須别行降罰,以信明旨』。
八月甲寅,召北鎮撫司千戶李若琏于文華門。
戊午,僞梁王奢崇明合僞大元帥安邦彥兵數萬攻永甯,兵備副使劉可訓、總兵侯良柱力拒,卻之。
可訓在永甯出兵遏賊,少失利,即入城;貴州兵不之救,賊遂據桃江壩。
庚申,侯良柱、許成名約并力攻賊——賊恃其山險,方飲宴,蜀兵乘霧進搗其寨,賊倉皇接戰;官兵力擊,大破之。
黔兵夾進,賊走入鵝頂嶺,徑長而惬;官兵追迫,矢刃驟交,人馬蹙蹈,傾陷亡算。
乙醜,清兵合束不的入大鎮堡,分二道——自杏山高橋鋪、自松山直薄錦州。
庚午,入雙台堡。
辛巳,出大小淩河,毀右屯衛城,乃出。
九月己醜,袁崇煥以清兵欲西,先請駐甯遠,增戍關門。
至是,遣參将謝尚政等往備;順天巡撫都禦史王元雅曰:『此虛警耳,遣其衆歸』!師果不出。
己亥,官兵定烏撒,安邊、安民來降。
戊申,吏部奏言:『皇上命汰冗員,臣以為莫先于清廕。
兩京三品以上及疆埸大吏例廕其子,念其祖父勞勩也;乃父兄罪削,子弟恩廕如故。
夫廕以酬勞臣,非恤罪臣也。
宜命驗封司清核,以杜僥幸』。
上是之。
奪毛文龍世廕,毛雲龍除名。
斬故經略遼東楊鎬及附逆諸臣吳淳夫、田吉、李夔龍、倪文煥、梁夢環等于市。
辛亥,贈故吏部尚書趙南星少保兼太子太保,諡曰「忠毅」。
南星子清衡自莊浪戍所赦還,疏陳父冤雲:『臣父南星素勵風節,懷忠秉政。
見忌群奸,必欲殺之而後快;矯诏命撫按提問追贓,淩辱備至,又用立枷暗殺。
臣父及臣若非知府蔡官治委曲調護,性命萬不能保,何以得睹天日,向聖明一訴冤哉!總之,臣父守正,為群小仇恨獨深;臣父罹冤,較諸臣戮辱更酷。
懇乞聖慈早賜贈恤并複臣廕,以慰忠魂』。
上亦憫南星冤,悉從所請;并贈諡馮從吾、王紀、高攀龍、王圖、楊漣、周炳谟、顧憲臣、魏大中、周順昌、劉應秋等有差。
逆奄當日欲殺諸臣,有罪不至死者,每用立枷斃之。
奄黨欲殺南星,授意山西巡撫郭尚友、巡按馬逢臯兩人——皆南星大計所斥者也,密囑真定知府蔡官治;官治乃陽示荷較而陰脫之,自為橐饘,晝夜護持,南星父子得以不死。
故清衡逢人,即流涕道官治更生大德雲。
順天府尹劉宗周言:『陛下勵精求治,宵旰非甯。
時舉祖宗故事,召對文華殿;蓋躬勤細務,朝令夕考,庶幾太平立至。
然程效太急,不免見小利而慕近功。
今日所汲汲于近功者,非遼事乎?陛下銳意中興,有□□□。
當此三空四盡之日,竭天下之力以養饑軍而軍愈驕,聚天下之軍以冀一戰而戰無日;此計之左也。
今日所規規于小利者,非理财一事乎?民力竭矣,司農告匮;一時所講求者,皆掊克聚斂之術。
近年并水旱災傷一切不問,條列紛紛,展轉病民。
有司以掊克為循良,而撫字之政絕;上官以催征為考課,而斥陟之法亡:皆言利有以啟之也。
功利之見動,而廟堂之上不勝其煩;于是名實相溷,法令滋張。
頃者嚴贓吏之誅,自執政以下坐重典者十餘人,可謂得救時之權;然貪風不盡息也。
貪風之不息,由于導之者未盡善也』。
其後國事決裂,盡如宗周言。
是月,巡撫陝西右佥都禦史劉廣生奏報:雒川縣曹店村、宜川縣龍耳嘴各賊混天王、王子順等千餘人掠韓城之龍門渡,守将失利;督糧道參政洪承疇同撫院中軍李滿、都司艾穆、千總費邑宰擊破之,賊走清潤。
冬十月戊午,進袁崇煥太子太保。
庚午,召見宣大總督魏雲中于文華殿。
戊寅,清兵入大安口,殺參将周鎮——鎮,世祿子也;分入龍井口,遊擊王純臣、參将張安德敗走;又分入馬蘭谷,參将張萬春降,山海關總兵趙率教以兵出援。
先是,薊鎮塞垣頹堕,又汰兵,軍伍益缺;而三衛屬部,清已盡收之。
至是,大舉臨邊;巡撫順天右佥都禦史
乞皇上詳問之』。
報聞。
癸酉,安南莫敬卯寇欽州。
壬午,命修「熹宗悊皇帝實錄」。
秋七月乙酉,以司禮太監曹化淳提督東廠。
乙未,召兵部尚書王洽于平台。
都察院左都禦史曹于汴議:『禦史還道考核故事,稱職者仍任,不稱職者奏罷。
迩來盡皆稱職,何以激勸!今雖考至下者,不過依品出外;外授司道,依然風厘旬宣之位,豈得以不職名其黜辱哉!須别行降罰,以信明旨』。
八月甲寅,召北鎮撫司千戶李若琏于文華門。
戊午,僞梁王奢崇明合僞大元帥安邦彥兵數萬攻永甯,兵備副使劉可訓、總兵侯良柱力拒,卻之。
可訓在永甯出兵遏賊,少失利,即入城;貴州兵不之救,賊遂據桃江壩。
庚申,侯良柱、許成名約并力攻賊——賊恃其山險,方飲宴,蜀兵乘霧進搗其寨,賊倉皇接戰;官兵力擊,大破之。
黔兵夾進,賊走入鵝頂嶺,徑長而惬;官兵追迫,矢刃驟交,人馬蹙蹈,傾陷亡算。
乙醜,清兵合束不的入大鎮堡,分二道——自杏山高橋鋪、自松山直薄錦州。
庚午,入雙台堡。
辛巳,出大小淩河,毀右屯衛城,乃出。
九月己醜,袁崇煥以清兵欲西,先請駐甯遠,增戍關門。
至是,遣參将謝尚政等往備;順天巡撫都禦史王元雅曰:『此虛警耳,遣其衆歸』!師果不出。
己亥,官兵定烏撒,安邊、安民來降。
戊申,吏部奏言:『皇上命汰冗員,臣以為莫先于清廕。
兩京三品以上及疆埸大吏例廕其子,念其祖父勞勩也;乃父兄罪削,子弟恩廕如故。
夫廕以酬勞臣,非恤罪臣也。
宜命驗封司清核,以杜僥幸』。
上是之。
奪毛文龍世廕,毛雲龍除名。
斬故經略遼東楊鎬及附逆諸臣吳淳夫、田吉、李夔龍、倪文煥、梁夢環等于市。
辛亥,贈故吏部尚書趙南星少保兼太子太保,諡曰「忠毅」。
南星子清衡自莊浪戍所赦還,疏陳父冤雲:『臣父南星素勵風節,懷忠秉政。
見忌群奸,必欲殺之而後快;矯诏命撫按提問追贓,淩辱備至,又用立枷暗殺。
臣父及臣若非知府蔡官治委曲調護,性命萬不能保,何以得睹天日,向聖明一訴冤哉!總之,臣父守正,為群小仇恨獨深;臣父罹冤,較諸臣戮辱更酷。
懇乞聖慈早賜贈恤并複臣廕,以慰忠魂』。
上亦憫南星冤,悉從所請;并贈諡馮從吾、王紀、高攀龍、王圖、楊漣、周炳谟、顧憲臣、魏大中、周順昌、劉應秋等有差。
逆奄當日欲殺諸臣,有罪不至死者,每用立枷斃之。
奄黨欲殺南星,授意山西巡撫郭尚友、巡按馬逢臯兩人——皆南星大計所斥者也,密囑真定知府蔡官治;官治乃陽示荷較而陰脫之,自為橐饘,晝夜護持,南星父子得以不死。
故清衡逢人,即流涕道官治更生大德雲。
順天府尹劉宗周言:『陛下勵精求治,宵旰非甯。
時舉祖宗故事,召對文華殿;蓋躬勤細務,朝令夕考,庶幾太平立至。
然程效太急,不免見小利而慕近功。
今日所汲汲于近功者,非遼事乎?陛下銳意中興,有□□□。
當此三空四盡之日,竭天下之力以養饑軍而軍愈驕,聚天下之軍以冀一戰而戰無日;此計之左也。
今日所規規于小利者,非理财一事乎?民力竭矣,司農告匮;一時所講求者,皆掊克聚斂之術。
近年并水旱災傷一切不問,條列紛紛,展轉病民。
有司以掊克為循良,而撫字之政絕;上官以催征為考課,而斥陟之法亡:皆言利有以啟之也。
功利之見動,而廟堂之上不勝其煩;于是名實相溷,法令滋張。
頃者嚴贓吏之誅,自執政以下坐重典者十餘人,可謂得救時之權;然貪風不盡息也。
貪風之不息,由于導之者未盡善也』。
其後國事決裂,盡如宗周言。
是月,巡撫陝西右佥都禦史劉廣生奏報:雒川縣曹店村、宜川縣龍耳嘴各賊混天王、王子順等千餘人掠韓城之龍門渡,守将失利;督糧道參政洪承疇同撫院中軍李滿、都司艾穆、千總費邑宰擊破之,賊走清潤。
冬十月戊午,進袁崇煥太子太保。
庚午,召見宣大總督魏雲中于文華殿。
戊寅,清兵入大安口,殺參将周鎮——鎮,世祿子也;分入龍井口,遊擊王純臣、參将張安德敗走;又分入馬蘭谷,參将張萬春降,山海關總兵趙率教以兵出援。
先是,薊鎮塞垣頹堕,又汰兵,軍伍益缺;而三衛屬部,清已盡收之。
至是,大舉臨邊;巡撫順天右佥都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