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宗□皇帝實錄卷之〔三〕

關燈
督□□張樸、史永安、巡撫毛一鹭、秦士文、王點,姚宗文、楊邦憲、李精白、郭增光、巡按卓邁、盧承欽、許其業、劉弘光、黃憲卿,俱請乞加究奪;而薦舊輔韓爌、□□劉宗周、□□林釺、故修撰文震孟、顧錫疇、方逢年、庶吉鄭鄤、給事沈惟炳、郝土膏、章元儒、熊奮渭、禦史王心一等,宜加錄用』。

    上以逞臆輕诋,下廷訊,論杖、除名。

    時法司引卧碑「惟生員不許言事」律。

     降太監李實奉禦安置南京、塗文輔小火司香鳳陽。

     工部尚書楊夢衮、孫傑、左副都禦史李夔龍免。

     戶部員外郎王守履奏:逆黨文臣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為五虎,武臣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為五彪。

     乙酉,巡撫貴州左副都禦史陸獻明言:『安位雖以水西為穴,而貴陽城北綿亘千裡,謂之水外,步步仲苗,時時報賊。

    賊一過河,仲苗群起應之,在滇則安效良、在西粵則泗城等州,而蜀之鎮雄四土司皆賊之應援;而奢崇明結賊同謀于水内,故安邦彥等桀骜難馴。

    若得蜀兵五萬分扼于永甯、遵義,滇兵五萬進蹙于沾益、烏撤一帶,黔兵七八萬分布于思臘、三坌、陸廣之東西同時并進,則賊可授首也。

    今滇、蜀既無協應,黔兵僅五萬,止分布一面;安能困賊』雲雲。

     巡按直隸禦史卓邁言:『司禮太監李永貞習于文字、捷于窺瞰,其狡過于忠賢。

    乞下法司明正其罪』。

    遂下永貞獄。

     丙戌,巡視南城禦史王會圖執左都督楊六奇。

    蓋魏忠賢從婿,走蘆溝橋,執以聞。

     故右都督張國紀訴冤;複之。

     丁亥,巡按山西禦史劉弘言四事:勤召對、廣考選、辨冤抑、惜人才;上是之。

     錦衣衛左都督田爾耕削籍,籍其家。

    爾耕婪毒,好羅織;都察院經曆許九臯劾之。

     戊子,湖廣道禦史曹谷以戶部主事陳此心請解禁锢并改「三朝要典」,獨不思「要典」為三朝慈考作也,必不可更;報聞。

     張惟一、李魯生、潘士聞并辭□□寺少卿。

     己醜,司禮太監李永貞戍顯陵。

    初,永貞辭任,聞忠賢敗,其黨徐應元、王國泰俱危,于是饋太監王體幹、王永祚、王文政各五萬金;各懼洩,以獻内承運庫。

    李永貞知之,即遁;久而獲之,赴戍所。

     大學士黃立極免;賜金、币,廕子尚寶司丞,遣送行人,歲給廪從。

     瑞王分封漢中,莊田八千頃,畝稅三分,有司輸納;本省不過□□頃,四川、河南協取之。

     止蘇、杭織作。

    谕曰:『朕自禦極以來,孜□民力艱苦,思與休息。

    惟是封疆多事,征輸重繁,未遑蘇豁。

    織造雖上供急需,朕痛念連年加派絡繹,東西水旱頻仍,商困□擾,民不聊生;朕甚闵焉!今将蘇、杭現在織造地方官解進、梁棟不必候代,即回;員缺暫停。

    朕不忍以衣被組繡之工,重困此一方民;稍加轸念,用示寬仁。

    俟東西底定之日,方行開造:以稱朕敬天恤民至意』。

     總督倉場戶部尚書蘇茂相言:『京軍歲放三百餘萬石,今京、通二倉米止百二十六萬九千五百七十三石,目前猶以舊積支吾,後将何繼!錦衣衛官于萬曆間僅一萬七千七百六十餘人,逆璫增積,見在三萬六千三百六十餘人,多支米二十七萬有奇。

    文思院匠官冊七百五十三人,今增補,見在三千二百八十八人,多支米三萬餘石:乞查核』!上從之。

     曹思誠為都察院左都禦史,改蘇茂相刑部尚書。

    起霍維華兵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

    張鳳翼為都察院右都禦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軍務。

    起袁崇煥都察院左都禦史兼兵部右侍郎,添注。

     王應豸為都察院右都禦史,巡撫順天。

     辛卯,沈自彰辭兼太仆寺卿,光祿寺少卿嶽駿聲辭兼都察院右都禦史。

     太仆寺卿梁夢環劾免。

     癸巳,戶科給事中李覺斯言京中五虎、五彪之謠,王守履疏且遺五虎之一,臣訪為倪文煥;命下文煥獄。

     雲南道禦史楊維垣特留佐大計。

     是月,插漢虎墩兔悠與□□習令色盟歸化城,以合犯氣喇嘛守之東行,降兀慎擺腰明暗等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