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
關燈
小
中
大
順利攻下廬江,派人向袁術報捷,自己則原地等待任命。
不料袁術再次失信,下令孫策凱旋,另派親信劉勳當了廬江太守。
孫策隻好望空歎息,從此便不相信袁術,決定尋找機會,另謀出路。
孫策想了好久,總算想到一個金蟬脫殼之計。
原來,朝廷曾派劉繇任揚州刺史,任所在壽春,而壽春被袁術占領,劉繇暫時帶兵渡江,占了曲阿。
當時吳景還在丹陽任上,孫策的表兄孫贲也在丹陽任都尉,都被劉繇的軍隊趕到曆陽,要和袁術争個輸赢。
袁術則派親信惠衢為揚州刺史,對付劉繇,同時令吳景為督軍中郎将,和孫贲一起去攻占當利口。
可是,這個仗打了幾年,還沒打出個結果來。
孫策知道袁術對這件事很關注,就去向袁術表示,自己願意出兵幫助舅父和表兄平定江東。
袁術一方面希望增加力量擊敗劉繇,另一方面也擔心孫策因為沒當成太守而離開他。
最後,他決定讓孫策去碰碰釘子。
碰赢了,他袁術有便宜可占;碰不赢,也會叫孫策更加聽命,何樂而不為呢?于是任命孫策為折沖校尉、殄寇将軍,并給了1000多步卒、幾十匹戰馬和一批軍用物資,讓他援助吳景。
孫策得了兵馬軍資,帶着自己的老部将程普、黃蓋、韓當、周泰,急急忙忙開往曆陽。
一路上招兵買馬,擴充隊伍,到曆陽時,手下已有五、六千人了。
孫策又寫信,派人到舒城(今安徽舒城市)請好友周瑜前來相助,周瑜接信,旋即帶了人馬趕赴曆陽,孫策高興極了,決心同心協力,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孫策率軍向曲阿挺進,劉繇聞訊,急忙調兵準備應戰。
當時,劉繇的同鄉太史慈正好來看望他,劉繇知道太史慈少年英雄、智勇雙全,就找他商量道:“如今孫策領兵來攻,我深知你身手不凡,是将帥之才,本想拜你為大将軍,領兵禦敵,又怕衆人看你年輕,不聽調度,因此請你幫我先去查清孫策兵力,建立首功,然後再委以重任,你看怎麼樣?”太史慈倒爽快,也不計較什麼,就答應了,旋即出發上路。
一天,太史慈來到神亭嶺(今江蘇鎮江市南),正好碰上孫策和幾員大将在踏勘地形,他見孫策年輕英武,跟自己差不多,便上前去打聽道:“你知道孫策駐紮在哪裡嗎?”孫策一聽,心想:“有這樣問的嗎?”随口答道:“你是他什麼人?找他有什麼事?”太史慈道:“我叫太史慈,奉命來會會他的。
”孫策又問:“會他意在何為?”太史慈道:“将他捉拿,令他退兵。
”孫策聽完,哈哈大笑道:“我就是孫策,你來捉呵!”太史慈也不含糊,接着道:“你要真是孫策,我就捉你!”孫策道:“千真萬确,我就是孫策。
我也不要人幫,你打得過我,任你捉去。
”孫策見太史慈手執長槍,也取過槍來,與他對陣。
神亭嶺下,兩員少年虎将,槍來槍去,鬥得難解難分。
太史慈見占不到便宜,又怕孫策的同夥幫忙,便虛晃一槍,拍馬向外跑去。
孫策不舍,驅馬急追,太史慈突然兜轉馬頭,舉槍朝孫策就刺,恰好孫策眼看追上,也握槍猛刺。
兩馬擦身而過,都沒刺着對方,孫策眼疾手快,順手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抽了出來,而太史慈也機靈,趁孫策低頭之際,揭下了他的頭盔。
這時,劉繇帶兵趕到,孫策的幾員大将也追趕過來,雙方都難取勝,隻好各自回營。
孫策領兵攻打曲阿,派部下拿着太史慈的短戟叫陣,劉繇也讓士兵挑着孫策頭盔罵戰,這邊說要用短戟斬了劉繇、太史慈;那邊則敲着頭盔稱砍了孫策的腦袋。
孫策大怒,猛攻劉繇,劉繇抵擋不住,棄軍敗逃,太史慈也退至泾縣(今安徽泾縣)固守。
孫策占了曲阿,收編劉繇部下,接着兵進泾縣,一心想得太史慈為他所用,于是和衆将商議對策。
有人出了個主意,說趁夜挖好陷阱,蓋上浮土,引太史慈出戰,可一舉生擒。
孫策深以為然,命人照辦,同時又另設伏兵,以為萬全之策。
第二天,孫策隻身前來挑戰,表示要與太史慈見個高低。
太史慈哪裡耐得住,也單槍匹馬來迎。
兩人鬥了幾十回合,孫策詐敗,繞道而退,太史慈縱馬直追,踏着陷阱。
此時伏兵四起,将太史慈押到營中。
孫策急忙上前松綁,又脫下戰袍披在太史慈身上,然後端上一杯酒,雙手遞過來,對太史慈說:“非我用心奸邪,實在是愛慕之至,不得已出此下策。
現特向你賠罪。
”太史慈非常感激,忙說:“敗陣之将,安敢言勇?”從此歸附了孫策。
孫策高興極了,拉着太史慈的手道:“神亭交鋒之時,你若真擒了我,将如何處置呀?”太史慈也不客氣,答道:“那還真說不準咧。
”引得滿座都大笑起來。
不久,劉繇病死。
孫策派太史慈去招募劉繇餘部,當時有人擔心這是放虎歸山,孫策滿有信心地說:“我相信太史慈是言而有信之人,不須多疑。
”臨行,孫策備酒為太史慈餞行,并問歸期,太史慈答道:“60天内可歸。
”結果不到60天,太史慈招回萬餘兵衆并收複泾縣以西六個縣城回來了,衆人這才稱頌孫策知人善任,贊譽太史慈言信行果。
孫策的力量與日俱增,又引兵渡過浙江(今錢塘江),占據會稽(今浙江紹興市),自任為會稽太守,擁有了江東廣大地區,也就再不需要寄人籬下了。
這時,袁術妄自稱帝,孫策趁機寫信責罵袁術,公開宣布與他決裂。
———
不料袁術再次失信,下令孫策凱旋,另派親信劉勳當了廬江太守。
孫策隻好望空歎息,從此便不相信袁術,決定尋找機會,另謀出路。
孫策想了好久,總算想到一個金蟬脫殼之計。
原來,朝廷曾派劉繇任揚州刺史,任所在壽春,而壽春被袁術占領,劉繇暫時帶兵渡江,占了曲阿。
當時吳景還在丹陽任上,孫策的表兄孫贲也在丹陽任都尉,都被劉繇的軍隊趕到曆陽,要和袁術争個輸赢。
袁術則派親信惠衢為揚州刺史,對付劉繇,同時令吳景為督軍中郎将,和孫贲一起去攻占當利口。
可是,這個仗打了幾年,還沒打出個結果來。
孫策知道袁術對這件事很關注,就去向袁術表示,自己願意出兵幫助舅父和表兄平定江東。
袁術一方面希望增加力量擊敗劉繇,另一方面也擔心孫策因為沒當成太守而離開他。
最後,他決定讓孫策去碰碰釘子。
碰赢了,他袁術有便宜可占;碰不赢,也會叫孫策更加聽命,何樂而不為呢?于是任命孫策為折沖校尉、殄寇将軍,并給了1000多步卒、幾十匹戰馬和一批軍用物資,讓他援助吳景。
孫策得了兵馬軍資,帶着自己的老部将程普、黃蓋、韓當、周泰,急急忙忙開往曆陽。
一路上招兵買馬,擴充隊伍,到曆陽時,手下已有五、六千人了。
孫策又寫信,派人到舒城(今安徽舒城市)請好友周瑜前來相助,周瑜接信,旋即帶了人馬趕赴曆陽,孫策高興極了,決心同心協力,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孫策率軍向曲阿挺進,劉繇聞訊,急忙調兵準備應戰。
當時,劉繇的同鄉太史慈正好來看望他,劉繇知道太史慈少年英雄、智勇雙全,就找他商量道:“如今孫策領兵來攻,我深知你身手不凡,是将帥之才,本想拜你為大将軍,領兵禦敵,又怕衆人看你年輕,不聽調度,因此請你幫我先去查清孫策兵力,建立首功,然後再委以重任,你看怎麼樣?”太史慈倒爽快,也不計較什麼,就答應了,旋即出發上路。
一天,太史慈來到神亭嶺(今江蘇鎮江市南),正好碰上孫策和幾員大将在踏勘地形,他見孫策年輕英武,跟自己差不多,便上前去打聽道:“你知道孫策駐紮在哪裡嗎?”孫策一聽,心想:“有這樣問的嗎?”随口答道:“你是他什麼人?找他有什麼事?”太史慈道:“我叫太史慈,奉命來會會他的。
”孫策又問:“會他意在何為?”太史慈道:“将他捉拿,令他退兵。
”孫策聽完,哈哈大笑道:“我就是孫策,你來捉呵!”太史慈也不含糊,接着道:“你要真是孫策,我就捉你!”孫策道:“千真萬确,我就是孫策。
我也不要人幫,你打得過我,任你捉去。
”孫策見太史慈手執長槍,也取過槍來,與他對陣。
神亭嶺下,兩員少年虎将,槍來槍去,鬥得難解難分。
太史慈見占不到便宜,又怕孫策的同夥幫忙,便虛晃一槍,拍馬向外跑去。
孫策不舍,驅馬急追,太史慈突然兜轉馬頭,舉槍朝孫策就刺,恰好孫策眼看追上,也握槍猛刺。
兩馬擦身而過,都沒刺着對方,孫策眼疾手快,順手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抽了出來,而太史慈也機靈,趁孫策低頭之際,揭下了他的頭盔。
這時,劉繇帶兵趕到,孫策的幾員大将也追趕過來,雙方都難取勝,隻好各自回營。
孫策領兵攻打曲阿,派部下拿着太史慈的短戟叫陣,劉繇也讓士兵挑着孫策頭盔罵戰,這邊說要用短戟斬了劉繇、太史慈;那邊則敲着頭盔稱砍了孫策的腦袋。
孫策大怒,猛攻劉繇,劉繇抵擋不住,棄軍敗逃,太史慈也退至泾縣(今安徽泾縣)固守。
孫策占了曲阿,收編劉繇部下,接着兵進泾縣,一心想得太史慈為他所用,于是和衆将商議對策。
有人出了個主意,說趁夜挖好陷阱,蓋上浮土,引太史慈出戰,可一舉生擒。
孫策深以為然,命人照辦,同時又另設伏兵,以為萬全之策。
第二天,孫策隻身前來挑戰,表示要與太史慈見個高低。
太史慈哪裡耐得住,也單槍匹馬來迎。
兩人鬥了幾十回合,孫策詐敗,繞道而退,太史慈縱馬直追,踏着陷阱。
此時伏兵四起,将太史慈押到營中。
孫策急忙上前松綁,又脫下戰袍披在太史慈身上,然後端上一杯酒,雙手遞過來,對太史慈說:“非我用心奸邪,實在是愛慕之至,不得已出此下策。
現特向你賠罪。
”太史慈非常感激,忙說:“敗陣之将,安敢言勇?”從此歸附了孫策。
孫策高興極了,拉着太史慈的手道:“神亭交鋒之時,你若真擒了我,将如何處置呀?”太史慈也不客氣,答道:“那還真說不準咧。
”引得滿座都大笑起來。
不久,劉繇病死。
孫策派太史慈去招募劉繇餘部,當時有人擔心這是放虎歸山,孫策滿有信心地說:“我相信太史慈是言而有信之人,不須多疑。
”臨行,孫策備酒為太史慈餞行,并問歸期,太史慈答道:“60天内可歸。
”結果不到60天,太史慈招回萬餘兵衆并收複泾縣以西六個縣城回來了,衆人這才稱頌孫策知人善任,贊譽太史慈言信行果。
孫策的力量與日俱增,又引兵渡過浙江(今錢塘江),占據會稽(今浙江紹興市),自任為會稽太守,擁有了江東廣大地區,也就再不需要寄人籬下了。
這時,袁術妄自稱帝,孫策趁機寫信責罵袁術,公開宣布與他決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