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六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镕。
為數無幾。
若非從前官局克減牟利。
安得小錢如許之多。
況該省現在每銀一兩。
換錢至二千五百餘文。
價值太賤。
亦由該省為産銅之區。
采買便易。
管錢官員。
每年于額外多鑄。
以緻錢價賤至如此。
設非朕降旨停止鼓鑄。
則該省錢價日賤一日。
局鑄錢文不能行使。
日積日多。
伊于何底。
錢法為國家貨弊。
貴在流通。
豈可任其壅滞。
此事惟在福康安妥定章程。
設法調劑。
務期銀錢兩得其平。
俾商民兩便。
通行無阻。
方為妥善。
至福康安奏、途次多服湯藥。
頗能見效。
精神現已照舊等語。
覽奏欣慰。
但福康安氣體素弱。
尚宜愛惜精神。
加意調養。
以副委任。
将此谕令知之。
○赈山西代州、五台、繁峙、三州縣本年水災貧民。
○丙辰。
上幸瀛台。
○谕、前因六十年乙卯元旦日食。
上元月食。
雖薄蝕躔度。
可以豫行推測。
所謂千歲日至。
可坐而緻。
但稽古史傳所載。
遇有日食月食等事。
往往下诏求言。
以示修省。
朕思上天垂象。
固宜戒慎。
而應天以實不以文。
與其托諸空言。
孰若施諸實政。
前已降旨。
普免天下應徵漕糧。
俾海宇子民。
共臻樂利。
今思各省尚有節年民欠、及因災帶緩未完銀谷。
俱應按限徵輸者。
小民究因官欠未清。
未得遂其含哺之樂。
朕仰邀昊眷。
在位六十年。
寰宇甯谧。
景運增隆。
丙辰年即屆歸政。
今若于朕臨禦之年。
覃敷恩赉。
俾小民節年欠項。
廓然一清。
得以戶慶盈甯。
共遊化宇。
所謂修德愛民。
孰大于是。
而修刑亦概于是矣。
以此上應垂象。
感召休和。
實屬吉祥盛事。
所有各省節年正耗民欠、及因災緩徵帶徵銀谷。
着各督撫詳晰查明。
按照該省所屬之某州、某縣、實欠在民銀谷若幹。
速行開單具奏。
到日降旨豁免。
并着先将此旨謄黃宣示。
俾鄉村鎮市。
鹹使周知。
得以共沾實惠。
官吏胥役等、無從影射侵冒。
以副朕子惠黎元。
敷錫延禧。
俾普天群黎。
無一負欠者。
喜孰大于是。
該部即遵谕行。
○谕軍機大臣曰、慶桂等奏履勘堰旴風損石工。
并圈築越壩一摺。
高堰、山旴、兩廳塌損石工。
經慶桂等、查勘應補應拆各段。
形迹顯然。
毋庸戽水查驗。
可見蘭第錫前請先築越壩之說。
皆系管工劣員。
豫為開銷地步。
蘭第錫為其所愚。
率行奏請。
今據慶桂等查明。
果不出朕之所料。
所有此項應辦各工。
應照所查工段越壩。
于春融趕緊開工。
着傳谕蘇淩阿、蘭第錫、認真稽查。
務期料實工堅。
不得任聽工員浮冒。
此為最要。
至今年潮水漫漲。
風浪掣動石工。
幸西北暴風即時止息。
得以用埽抵禦。
此皆仰賴淮神默佑。
化險為平。
實深敬感。
其工次之禹王廟、關帝廟、顯王廟、二帝宮、黃堽寺、崇祀湖濱。
均昭顯應。
着發去藏香一百二十枝。
于淮神廟、及各處神廟内。
各用二十枝。
虔誠報謝。
用酬靈贶。
○又谕、姚棻奏安南遞到呈覆福康安呈文。
并備送土儀一摺。
據稱閱其呈文。
情詞甚屬懇肫。
謹将原文進呈。
其肉桂、犀角二件。
暫行收貯。
恭候指示等語。
阮光缵接到福康安前次照會。
能知悅服。
複備呈文。
兼送土物。
實屬通曉大義。
但福康安若行收受。
又須備物酬答。
該藩接到後。
自必複備呈文土儀。
以伸謝悃。
稠疊往來。
徒滋繁節。
無所底止。
所有此次該藩備送物件。
竟可毋庸收受。
福康安祇須繕寫照會。
告知阮光缵、以該藩所遞呈文。
情詞懇切。
并備送土物。
足見恭順可嘉。
但人臣無境外之交。
況與該藩并未接見。
其感戴悃忱。
已經鑒悉。
所有備送物件。
未便收受。
此後亦毋庸再行備送。
以免往返之煩。
如此明白照會。
既可安該藩之心。
亦可省酬答之繁。
豈不兩便。
着福康安遵照辦理。
并令姚棻、俟福康安照會到日。
即同收存原物。
一并遇便發還。
将此谕令知之。
○以健銳營翼長賽沖阿、為吉林副都統。
○丁巳。
谕、本年鄉試諸生。
年屆八十七十以上。
未經中式者。
除順天業經分别加恩外。
茲據各省陸續奏到。
諸生中年跻耄耋。
踴躍觀光。
共百有餘人。
雖未中式。
而三場均能完竣。
洵為士林盛事。
所有江南省八十以上之朱楷、魏伯營、王岩、潘東曜、卞廷□(石□又)□木□、黃本泰、邵維新、保學灏、饒梁材、呂明、趙履泰、孫紹聞、洪衍、劉夢卡、陳邁、王勳輝、王殿英等十七名。
江西省八十以上之劉大知、劉嘉謀、楊化雨、歐陽峋、熊定飛、楊梁材、萬錦龍、孔彥、鄒學洙等九名。
浙江省八十以
為數無幾。
若非從前官局克減牟利。
安得小錢如許之多。
況該省現在每銀一兩。
換錢至二千五百餘文。
價值太賤。
亦由該省為産銅之區。
采買便易。
管錢官員。
每年于額外多鑄。
以緻錢價賤至如此。
設非朕降旨停止鼓鑄。
則該省錢價日賤一日。
局鑄錢文不能行使。
日積日多。
伊于何底。
錢法為國家貨弊。
貴在流通。
豈可任其壅滞。
此事惟在福康安妥定章程。
設法調劑。
務期銀錢兩得其平。
俾商民兩便。
通行無阻。
方為妥善。
至福康安奏、途次多服湯藥。
頗能見效。
精神現已照舊等語。
覽奏欣慰。
但福康安氣體素弱。
尚宜愛惜精神。
加意調養。
以副委任。
将此谕令知之。
○赈山西代州、五台、繁峙、三州縣本年水災貧民。
○丙辰。
上幸瀛台。
○谕、前因六十年乙卯元旦日食。
上元月食。
雖薄蝕躔度。
可以豫行推測。
所謂千歲日至。
可坐而緻。
但稽古史傳所載。
遇有日食月食等事。
往往下诏求言。
以示修省。
朕思上天垂象。
固宜戒慎。
而應天以實不以文。
與其托諸空言。
孰若施諸實政。
前已降旨。
普免天下應徵漕糧。
俾海宇子民。
共臻樂利。
今思各省尚有節年民欠、及因災帶緩未完銀谷。
俱應按限徵輸者。
小民究因官欠未清。
未得遂其含哺之樂。
朕仰邀昊眷。
在位六十年。
寰宇甯谧。
景運增隆。
丙辰年即屆歸政。
今若于朕臨禦之年。
覃敷恩赉。
俾小民節年欠項。
廓然一清。
得以戶慶盈甯。
共遊化宇。
所謂修德愛民。
孰大于是。
而修刑亦概于是矣。
以此上應垂象。
感召休和。
實屬吉祥盛事。
所有各省節年正耗民欠、及因災緩徵帶徵銀谷。
着各督撫詳晰查明。
按照該省所屬之某州、某縣、實欠在民銀谷若幹。
速行開單具奏。
到日降旨豁免。
并着先将此旨謄黃宣示。
俾鄉村鎮市。
鹹使周知。
得以共沾實惠。
官吏胥役等、無從影射侵冒。
以副朕子惠黎元。
敷錫延禧。
俾普天群黎。
無一負欠者。
喜孰大于是。
該部即遵谕行。
○谕軍機大臣曰、慶桂等奏履勘堰旴風損石工。
并圈築越壩一摺。
高堰、山旴、兩廳塌損石工。
經慶桂等、查勘應補應拆各段。
形迹顯然。
毋庸戽水查驗。
可見蘭第錫前請先築越壩之說。
皆系管工劣員。
豫為開銷地步。
蘭第錫為其所愚。
率行奏請。
今據慶桂等查明。
果不出朕之所料。
所有此項應辦各工。
應照所查工段越壩。
于春融趕緊開工。
着傳谕蘇淩阿、蘭第錫、認真稽查。
務期料實工堅。
不得任聽工員浮冒。
此為最要。
至今年潮水漫漲。
風浪掣動石工。
幸西北暴風即時止息。
得以用埽抵禦。
此皆仰賴淮神默佑。
化險為平。
實深敬感。
其工次之禹王廟、關帝廟、顯王廟、二帝宮、黃堽寺、崇祀湖濱。
均昭顯應。
着發去藏香一百二十枝。
于淮神廟、及各處神廟内。
各用二十枝。
虔誠報謝。
用酬靈贶。
○又谕、姚棻奏安南遞到呈覆福康安呈文。
并備送土儀一摺。
據稱閱其呈文。
情詞甚屬懇肫。
謹将原文進呈。
其肉桂、犀角二件。
暫行收貯。
恭候指示等語。
阮光缵接到福康安前次照會。
能知悅服。
複備呈文。
兼送土物。
實屬通曉大義。
但福康安若行收受。
又須備物酬答。
該藩接到後。
自必複備呈文土儀。
以伸謝悃。
稠疊往來。
徒滋繁節。
無所底止。
所有此次該藩備送物件。
竟可毋庸收受。
福康安祇須繕寫照會。
告知阮光缵、以該藩所遞呈文。
情詞懇切。
并備送土物。
足見恭順可嘉。
但人臣無境外之交。
況與該藩并未接見。
其感戴悃忱。
已經鑒悉。
所有備送物件。
未便收受。
此後亦毋庸再行備送。
以免往返之煩。
如此明白照會。
既可安該藩之心。
亦可省酬答之繁。
豈不兩便。
着福康安遵照辦理。
并令姚棻、俟福康安照會到日。
即同收存原物。
一并遇便發還。
将此谕令知之。
○以健銳營翼長賽沖阿、為吉林副都統。
○丁巳。
谕、本年鄉試諸生。
年屆八十七十以上。
未經中式者。
除順天業經分别加恩外。
茲據各省陸續奏到。
諸生中年跻耄耋。
踴躍觀光。
共百有餘人。
雖未中式。
而三場均能完竣。
洵為士林盛事。
所有江南省八十以上之朱楷、魏伯營、王岩、潘東曜、卞廷□(石□又)□木□、黃本泰、邵維新、保學灏、饒梁材、呂明、趙履泰、孫紹聞、洪衍、劉夢卡、陳邁、王勳輝、王殿英等十七名。
江西省八十以上之劉大知、劉嘉謀、楊化雨、歐陽峋、熊定飛、楊梁材、萬錦龍、孔彥、鄒學洙等九名。
浙江省八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