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二

關燈
殊屬非是。

    除已于摺内朱筆抹出外。

    仍着傳旨申饬。

     ○癸未。

    孝惠章皇後忌辰。

    遣官祭孝東陵。

     ○谕曰、魁倫奏、東沖定海二汛洋匪。

    搶劫炮械一案。

    總兵烏蘭保、于洋匪初至東沖。

    并不親行防禦。

    迨失事後、複以揭參卸責。

    遊擊德恩、奉調防守。

    遞行帶兵回營。

    請一并革職審辦等語。

    烏蘭保、德恩、身系滿洲。

    乃于洋匪搶劫重案。

    并不實力查緝。

    惟知狡卸塞責。

    玩誤已極。

    豈革職所可了事。

    烏蘭保、德恩、着革職拏問。

    交該署督嚴審定拟速奏。

    其該管之遊擊吳壯圖、守備蕭明高、署都司事守備蔡朝恩、并着一并革職。

    交該署督提同案内人證。

    嚴行質訊定拟具奏。

    署總督魁倫、及陸路提督瑪爾洪阿、署水師提督顔鳴漢、均着交部嚴加議處。

    以示懲儆。

     ○谕軍機大臣曰、魁倫奏、十月内據诏安縣禀報、該處洋面。

    有由廣東駛至盜船。

    内有數隻。

    系畨子盜船。

    頭纏紅布。

    又據魁倫之幕友林性稱、有伊認識之生員等三人。

    曾遇盜脫回。

    知盜首名李發枝。

    船共十二隻。

    内有一隻。

    系安南人。

    其餘系廣東福建浙江等省人。

    皆頭纏紅布。

    裝作畨狀。

    聽得安南盜船。

    約有十隻等語。

    安南自阮光平内附以來。

    極為恭順。

    倘因此等洋面盜劫之事。

    加之诘責。

    非所以示綏懷。

    着傳谕魁倫等、嗣後閩浙廣東洋面。

    惟當督饬海口将弁。

    一體實力搜捕。

    遇有此等盜船。

    無論其果系安南、并各外夷盜匪。

    抑系内地匪徒假裝服飾。

    一經拏獲。

    即概行正法。

    不必行文查詢。

    至魁倫奏、現在捐廉雇覓漁船。

    委員帶同漁戶。

    協捕盜匪。

    将來擇其精壯出力者。

    挑補水師兵丁等語。

    既可杜絕漁戶等為賊送水、及接濟賊糧等事。

    并可作為眼目。

    而挑補水師。

    亦可望其得力。

    固屬一法。

    但須為之以實。

    方足以資緝捕之用也。

    其李發枝等要犯。

    并着魁倫等督饬将弁。

    設法查拏務獲。

    以淨根株。

    将此各密谕知之。

     ○調福建建甯鎮總兵劉景昌、為福甯鎮總兵。

    以廣西鎮安協副将德克登布、為建甯鎮總兵。

     ○旌表守正捐軀山東峄縣民邵顯業女邵氏。

     ○甲申。

    上幸瀛台。

    朝鮮國正使闵鐘顯、副使李亨元等、于西華門外瞻觐。

     ○谕曰、長麟、着加恩賞給副都統職銜。

    令其自備資斧。

    前赴葉爾羌辦事。

    更換明興。

     ○谕軍機大臣等、據朱圭奏、拏獲海洋盜犯審明定拟一摺。

    已交軍機大臣會同該部速議具奏矣。

    惟閱摺内稱、李關六等、各在夷地捕魚度活。

    四月間在洋行劫後。

    駛回夷地。

    消贓俵分等語。

    所雲夷地。

    自即系安南一帶海濱。

    貧民捕魚為活。

    雖難禁止。

    然亦不應聽其私往夷地久住。

    以緻糾約為匪。

    行劫消贓。

    着傳谕該署督、即嚴饬沿海文武。

    嗣後随時查禁。

    毋令漁戶人等潛赴夷地。

    滋生事端。

     ○戶部議準大學士署四川總督孫士毅疏稱、犍為縣新淘鹽井二十眼。

    每井設鍋一口。

    歲産鹽一百七十四萬八千斤。

    除照下井鍋例榷課。

    并配引徵稅外。

    現據額商陳請、石砫廳額鹽不敷。

    願全數認增。

    以乾隆六十年為始。

    納稅領引。

    赴永通廠配鹽。

    運該廳接濟民食。

    從之。

     ○旌表守正捐軀安徽宿州民李毛妻孫氏、守正被戕甘肅靜甯州民孫五十娃妻韓氏。

     ○乙酉。

    上幸瀛台。

     ○谕、明年元旦。

    禦内殿受賀。

    嗣皇帝之皇後。

    仍照每年常例。

    于重華宮行禮。

    班次在公主福晉之前。

    公主福晉與嗣皇帝及皇後均系同輩。

    仍應行家人常禮。

    俱不必跪叩。

    若皇後受冊封、及禦交泰殿、蠶壇、諸大禮。

    公主福晉。

    自應照外班舊例行。

    再嗣皇帝之貴妃妃嫔等、即同皇子等側福晉一例。

    其職分俱不至在朕前行禮。

    明年元旦。

    即着照此旨、交與總管太監存記。

    屆時遵行。

     ○以參革廣西思恩府屬那馬土巡檢黃昌運子瑜、襲職。

     ○旌表守正捐軀湖北鹹豐縣民蔣繼孟妻周氏、山西稷山縣民李銀山妻劉氏。

     ○丙戌。

    谕、據魁倫等奏、伊轍布平日倉庫賬目。

    颠到錯謬。

    惟劣幕吳義添一人之言是聽。

    現将該犯偵緝到案。

    訊據供稱、貪戀朿修。

    朦混作弊。

    應将吳義添在省城枷号三個月。

    發往厄魯特為奴。

    仍将該犯家産。

    抄沒入官等語。

    此等劣幕。

    于錢谷既不谙習。

    辄因貪戀修金。

    辦理公務。

    颠倒錯亂作弊。

    以緻本官身罹重罪。

    而幕布轉得坐擁厚赀。

    置身事外。

    甚屬可惡。

    今魁倫等将吳義添查出究辦。

    不緻漏網。

    辦理甚是。

    因念其究由伊轍布貪黩不法。

    該犯祇系聽從作弊。

    尚無關涉人命之事。

    業經魁倫等将該犯枷号。

    滿日發往厄魯特為奴。

    抄沒家産。

    已足蔽辜示懲。

    若有人命等事。

    必将該犯正法。

    其罪尚不止于遠戍。

    但此等幕友滋事。

    各省俱所不免。

    着各督撫通行傳知各衙門幕友。

    嗣後務宜小心安分。

    如再有朦混作弊。

    甚至釀成人命者。

    必當立正典刑。

    不能如吳義添之幸邀末減也。

    又據魁倫等奏、查抄錢愛椿任所衣物一摺。

    内稱、提訊家人書役等、佥供并無寄頓。

    似屬可信等語。

    外省長随書役。

    往往倚恃本官聲勢。

    吓詐訛索。

    雖訊無隐匿情弊。

    其平日亦必非安分之徒。

    所有錢受椿案内長随範三吉、書役蔣開浚等。

    均着枷号三個月。

    滿日分别革役遞籍。

    以示懲儆。

     ○軍機大臣、會同刑部覆奏、福建虧空知縣彭良谡等罪名。

    得旨、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