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曾領價銀、未交駝隻之罪。

    今該部落生計艱窘。

    并陳欠駝二千三百餘隻。

    可否免賠。

    得旨、依議。

    格勒克顔丕爾應賠駝隻。

    亦着豁免。

     ○以禮部滿洲侍郎現在缺人。

    命總理事務王大臣、酌量一人奏署。

    尋拟以内閣侍讀學士木和林暫署。

    從之。

     ○谕蘇州織造海保、從前法會中僧衲、今分住外省者數人。

    恭聞皇考升遐。

    伊等不必來京。

    仍在本處虔誠諷誦。

    至超盛、元日、見地明通。

    修持精進。

    深蒙皇考嘉獎。

    着海保等、即送二人來京、瞻仰梓宮。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婁正額、前因随聖祖宣力有年。

    皇考殊恩優待。

    令伊奏請叩谒梓宮。

    念其年力衰邁。

    爾等察看光景。

    若尚可支持。

    令其于供獻時、入乾清門叩谒。

    如步履維艱。

    免其進内。

     ○又谕、侍衛傅努、在雍和宮時。

    皇考授為親随侍衛。

    令在禦前行走。

    今梓宮在乾清宮。

    乃并不敬謹。

    妄自高聲。

    肆行無禮。

    乖戾至甚。

    着鎖拏、暫行圈禁。

    俟過百日後、具奏請旨。

     ○甲午。

    定九月初三日吉期即位。

    建号明年為乾隆元年。

    召總理事務王大臣谕曰。

    今日爾等啟奏朕即位日期、及建元頒诏典禮。

    朕心倍加感動。

    再四思維。

    皇考以列祖萬世之業。

    傳付朕躬。

    今所奏事宜。

    實是國家吉慶之大典。

    敬惟皇考聖心。

    自欲朕和豫祗承。

    以綿福祉。

    用是以禮制情。

    酌定降旨。

    可将此傳谕廷臣知之。

     ○上每日供奠梓宮。

    盡禮竭哀。

    悲痛過甚。

    和碩康親王巴爾圖、率諸王大臣、合嗣奏請。

    懇上節哀。

    谕曰、朕承皇考顧複深恩。

    遭此大故。

    哀痛之情。

    其何能已。

    但念皇考付托之重。

    非徒事哀痛所能盡孝。

    朕亦不敢至于毀瘠。

    有誤正務。

    即諸王大臣、均荷皇考教育之恩。

    亦無不思慕悲切者。

    惟當各效公忠。

    共勷國事。

    君臣交勉。

    使天下鹹稱皇考付畀得人。

    庶幾上慰皇考在天之靈。

    下盡臣子報效之誼。

    此後不必再請節哀。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辦理苗疆軍務王大臣。

    經理苗疆。

    原為甯谧地方起見。

    從前皇考谕旨。

    至為明晰。

    乃逆苗反覆不常。

    近複騷擾内地。

    百姓被其荼毒。

    是以皇考特命提督哈元生、為揚威将軍。

    又因地方遼闊。

    苗衆甚多。

    恐哈元生一人料理、未能周到。

    複令湖廣提督董芳、為副将軍。

    先後遣發滇楚兩粵官兵。

    前往會剿。

    又命尚書張照等、總理撫定苗疆兵馬錢糧一切事務。

    乃各省官兵陸續到黔。

    已經數月。

    而剿撫事宜。

    尚未就緒。

    今遭皇考龍馭上賓。

    事務殷繁。

    部院大臣在本任者甚少。

    已降旨令張照回京。

    其總理苗疆事務。

    令張廣泗前往黔省料理。

    當日皇考以張廣泗曾任貴州巡撫。

    熟悉苗疆情形。

    且從前原系伊承辦之事。

    故特用為湖廣總督。

    俾得就近接應辦理。

    今張照既令回京。

    是以遣伊前往總理。

    近聞哈元生、董芳、意見參差。

    不能和衷。

    以緻軍務機宜。

    俱未妥協。

    張廣泗、素日實心任事。

    深蒙皇考獎許。

    今膺總理之任。

    當一秉公忠。

    悉心籌畫。

    翦除兇逆。

    撫恤善良。

    俾地方即速甯谧。

    為一勞永逸之計。

    伊到黔後。

    哈元生、董芳、自必聽伊指授。

    不容各逞私見。

    倘張廣泗不能使伊二人同心協力。

    仍複懷私。

    不以國事為念。

    贻誤軍務。

    朕惟于張廣泗是問。

    王大臣等、可傳谕張廣泗知之。

     ○以順天鄉試回避官生卷二十四卷。

    另派大臣等閱看、取中三卷。

    交考試官工部侍郎顧祖鎮、翰林院侍講學士戴瀚、酌量名次、填寫入榜。

     ○總理事務王大臣奏、定邊大将軍平郡王福彭、審明中書麻常、抛擲匿名揭帖。

    妄議大臣屬實。

    旋畏罪自缢。

    議将營長阿爾泰等、分别降革。

    查交審重犯。

    何緻離監自缢。

    顯有情弊。

    請派大臣一員、馳赴軍營研審。

    得旨、依議。

    着派都統寶第。

     ○乙未。

    谕、今日下雨。

    所有齊集之王公大民官員侍衛執事人等、俱準穿雨衣。

     ○丙申。

    谕、法爾善、祿彬、準其成服。

    伊等俱系公爵。

    着在公爵班次行走。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自古人君為治。

    莫要于周知庶務。

    通達下情。

    虞帝明目達聰。

    執兩用中。

    所以博聞廣見。

    得時措之宜也。

    我皇考天縱生知。

    而猶聖不自聖。

    十三年來。

    廣采群言、以資治理。

    自督撫提鎮外、如學政、巡察、藩臬二司、及出差官員等。

    俱準其具摺陳奏事件。

    既可以周知在外之情形。

    又可以随時批示。

    以增長臣工之識見。

    朱批谕旨一書。

    乃千古所罕見者。

    朕以沖齡。

    繼登大位。

    自知敷治宣猷。

    不能及皇考之萬一。

    況從前讀書宮中。

    于外事總未經曆。

    今初理大政。

    正當廣為咨诹。

    以補見聞之所不及。

    其從前何等官員準其奏事。

    或有特旨令其奏事者。

    俱着照前摺奏。

    諸臣當各矢公心。

    悉屏私意。

    以報聖恩。

    以副朕望。

    勉之勉之。

     ○禮部奏登極儀注。

    得旨、是。

    停止宣表。

    免賜茶。

    奏内稱安輿于乾清門正中。

    現今皇考梓宮安奉乾清宮。

    朕不敢在乾清門正中乘輿。

    着安于稍左。

     ○是日。

    江西巡撫常安、奏報該省因夏雨愆期。

    在省城、及廬山、上清宮等處。

    齋僧祈禱。

    即降甘霖。

    又建造上谕亭。

    民間踴躍捐輸等事。

    奏入。

    得旨批饬。

    今年五六月間、江西少雨。

    皇考在孜訓堂辦事。

    時時谕及。

    且雲常安奏摺、何久不見到。

    聖心憂慮甚切。

    汝為封疆大吏。

    當以雨旸年谷為第一要務。

    今見汝奏摺八件。

    将不關緊要之事。

    胪列于前。

    而将奏報雨澤秋成之摺。

    置于最後。

    是汝以雨澤為可緩之事。

    而竟不以民食為重也。

    況齋僧道之舉。

    不過祈禱中一事。

    又如建立上谕碑亭。

    亦屬具文。

    欽奉上谕、隻在身體力行。

    實心實政。

    不在碑亭之建立與否。

    百丈寺工。

    汝又不可揣度、以為可以草率完事。

    但無從京遣往匠役之理。

    禦制碑文、俟有暇寫來頒發。

    請留降調知縣一摺。

    已交部議。

    其餘各奏具悉。

    看汝所奏事件。

    不知輕重。

    朕心甚為憂慮。

    特行訓饬。

    努力悛改。

    莫忘皇考聖訓。

    慎之勉之。

    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