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感恸号呼良久。

    尋谕、皇考遺命。

    着莊親王、果親王、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輔政。

    朕思鄂爾泰、系因病解任調理。

    今既輔政。

    着複任。

     ○大行皇帝黃輿進宮。

    上跪俟于隆宗門外。

    親扶安奉于乾清宮。

     ○命履郡王允祹、和親王弘晝、公納穆圖、内大臣海望、尚書徐本、都統傅鼐、侍郎普泰、楊汝谷、辦理大行皇帝喪儀。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皇考遺命。

    以朕缵承大統。

    應行尊奉妃母典禮。

    着察奏。

    議上。

    谕曰、妃母尊稱皇太後、是。

    至朕之元妃。

    豈敢遽爾稱後。

    爾諸王大臣、既援引古禮。

    面奏再三。

    着請皇太後懿旨。

    奏入。

    尋奉皇太後懿旨。

    大行皇帝将大任付與皇帝。

    自應照典禮行。

     ○命總理事務王大臣、議奏西北兩路軍營、及苗疆軍營、頒發遺诏事宜。

    尋議、恭查聖祖仁皇帝喪儀大禮記注内。

    稱領兵之諸王大臣各官、于遺诏到日。

    俱摘冠纓。

    服素服。

    跪接進營。

    行三跪九叩禮。

    跪聽宣讀畢。

    興。

    舉哀。

    複行三跪九叩禮。

    官兵摘纓三日。

    至第四日、照常辦事。

    今頒發大行皇帝遺诏。

    應先期行知将軍大臣等、照前例行禮。

    得旨、依議。

     ○命大學士朱轼、回京辦事。

    其總理海塘工程。

    王大臣等另議一人、奏請前往。

    尋請以大學士現管江南總河事務嵇曾筠、即赴浙江、總理海塘工程。

    暫令不必來京叩谒梓宮。

    并請以江南總督趙宏恩、暫署江南總河事務。

    從之。

     ○總理事務王大臣奏、工部堂官俱新補、請以舊堂官戶部侍郎趙殿最、陳樹萱、協辦。

    并以禮部工部司員、職事甚多。

    請将别部司員、酌派協辦。

    從之。

     ○禮部奏、奉升梓宮吉時。

    豫陳大駕鹵簿。

    張幕。

    設供。

    俟皇上翦發。

    皇太後、皇後、妃、嫔、俱翦發、成服。

    自親王以下、文武各官。

    公主、和碩福晉以下、三等侍衛妻室以上。

    及包衣佐領等男婦、俱齊集。

    内庭王等福晉、俱照從前大行皇帝谕旨、在内庭齊集。

    成服。

    舉哀。

    申刻、大行皇帝大殓。

    上痛哭失聲、擗踴無數。

    既殓、行奠獻禮。

    侑食如視膳時。

    自夜中、迄是日日暮。

    上哀恸深切。

    哭不停聲。

    竟日水漿不禦。

    群臣伏地環跪。

    懇上節哀。

    上悲不自勝。

    左右感泣。

    鹹弗忍仰視。

     ○以乾清宮南廊讀書處為倚廬。

    席地寝苫。

    朝夕詣梓宮前、上香二次。

    供膳凡三次。

    自是日至啟奠以前、有常禮。

    哭必盡哀。

     ○庚寅。

    上詣乾清宮東暖閣、問皇太後安。

    每日如之。

     ○遣官告祭奉先殿。

     ○命總理事務王大臣、議行三年喪。

    谕曰、皇考鞠育顧複深恩。

    昊天罔極。

    今忽遭大故。

    龍馭上賓。

    朕自念生平無纖毫報答。

    日夜号泣。

    痛入五中。

    況我皇考仰體聖祖仁皇帝付托之重。

    教養萬國臣民。

    十三年來。

    旰食宵衣。

    苦心遠慮。

    備極勞瘁。

    此朕所親知親見者。

    是以薄海内外。

    共享昇平之福。

    贻及子孫。

    不獨朕心感切、仰報無由也。

    若服制一節、仍遵定例。

    朕心實為不忍。

    惟有行三年之喪。

    稍盡思慕之誠于萬一。

    天下臣民、仍照定例行。

    着諸王大臣、即行會議具奏。

     ○禮部奏大行皇帝喪禮儀注、并事宜。

    谕曰、王大臣官員齊集之處、另行降旨。

    過十五日後、仍用藍印。

    尋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曰、大行皇帝梓宮前供獻時。

    王公滿漢大臣等齊集舉哀、俱在乾清門外。

    朕心欲令王公滿漢大臣等、在乾清宮丹墀下。

    得以瞻仰梓宮、以盡諸臣哀慕之情。

    或分班。

    或俱令同進之處。

    着議奏。

    議上。

    請自王以下、輔國将軍以上。

    文臣大學士以下、内閣學士、副都禦史以上。

    武臣公以下、副都統以上。

    及蒙古台吉額驸等。

    各分班次。

    于每日供獻時。

    随進乾清宮丹墀下。

    舉哀行禮。

    從之。

     ○谕、弘晊、弘曉、弘暻、弘晈、弘普、俱蒙皇考眷愛教養。

    非遠派諸王可比。

    每日供獻時。

    着随同諸王進内。

    公允祎、允祁、應與貝勒允禧、允祜、俱在乾清宮丹墀行禮。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嗣後供獻時。

    着在乾清宮廊下、瞻仰行禮。

     ○谕、今晚供獻。

    着和親王奠酒。

     ○谕、供獻茶膳所需器皿。

    俱着用皇考從前常用者。

    膳房人員、于供設不甚熟習。

    嗣後着伊等、将膳桌舁至乾清宮檐下。

    令總管太監等接供。

     ○命公豐盛額、慶複、管理乾清門出入人等事務。

     ○命公馬顯、侯張謙、在乾清門行走。

     ○命履郡王允祹、暫管禮部事務。

     ○谕諸王大臣、及外省文武大臣。

    朕以藐躬。

    受皇考付托之重。

    兢兢業業。

    甚以不能仰報為懼。

    凡皇考辦理未竟之事。

    皆朕今日所當敬謹繼述者。

    諸王大臣、均系受恩深重之人。

    各宜殚心竭力。

    輔朕不逮。

    黾勉奉公。

    俾庶績鹹熙。

    百度整肅。

    仍如我皇考臨禦之時。

    庶足以仰報聖恩于萬一。

    至于外省文武大臣等。

    現有具本具摺者。

    既系陳奏皇考之事。

    即朕今日應辦之事。

    若聞龍馭上賓之信。

    或将本章奏摺、中途趕回。

    另行更改。

    或到京後徹回不進者。

    經朕察出。

    定行從重治罪。

     ○谕部院八旗等處、啟奏一切事件。

    俱着送總理事務王大臣閱看過。

    再交奏事官員轉奏。

    若有密封陳奏事件。

    仍令本人自行交奏。

     ○谕内閣。

    凡朕所降谕旨。

    仍遵照舊例、繕寫進呈。

     ○谕總理事務莊親王等。

    雍正八年六月内、欽奉皇考谕旨。

    張廷玉、器量純全。

    抒誠供職。

    其纂修聖祖仁皇帝實錄。

    宣力獨多。

    每年遵旨繕寫上谕。

    悉能詳達朕意。

    訓示臣民。

    其功甚钜。

    鄂爾泰、志秉忠貞。

    才優經濟。

    安民察吏。

    綏靖邊疆。

    洵為不世出之名臣。

    此二人者。

    朕可保其始終不渝。

    朕萬年之後。

    二臣着配享太廟。

    今朕欲将皇考此旨、入于遺诏内頒發。

    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屢行固辭。

    朕惟知遵奉皇考聖旨。

    複再三降谕。

    而鄂爾泰、張廷玉、又懇切奏請稽古典禮。

    然朕以為必應入于遺诏。

    鄂爾泰、張廷玉、既以稽古典禮奏請。

    着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