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以旌勳績。
自簡任綸扉。
綜理部務。
贊襄樞要二十餘年。
前因撒拉爾、及石峰堡回匪滋事。
統兵剿捕。
立就殄平。
複經加賞輕車都尉世職。
即令伊長孫承襲。
疊沛恩施。
正資倚畀。
近年來雖精力漸衰。
兩耳重聽。
猶照常趨直。
夙夜靖共。
昨聞患病頗劇。
即特派貝勒綿億、禦前侍衛豐紳濟倫、由熱河馳往看視。
并賞賜陀羅被。
仍冀調理或可就痊。
茲聞溘逝。
深為悼惜着既令綿億。
并另派散秩大臣一員。
帶同侍衛十員前往奠醊。
加恩晉贈太保。
入祀賢良祠任内降革罰俸處分。
俱着開複。
所有應得恤典。
着該衙門察例具奏。
以示轸念耆勳至意 ○庚申。
太上皇帝同皇帝自避暑山莊回銮 ○是日。
駐跸喀喇河屯行宮。
○辛酉。
駐跸常山峪行宮。
○壬戌。
駐跸兩間房行宮。
○癸亥。
敕谕、原任大學士公阿桂、因病溘逝。
當經加恩晉贈太保。
入祀賢良祠。
特派貝勒綿億、前往奠醊。
今思阿桂宣力年久。
前此平定金川。
勳績懋着。
朕本欲于回銮後親行賜奠。
但計算日期彼時久已出殡。
其茔地距城更遠。
難以親臨。
若于到園後特行進城。
大臣等均以朕年已望九。
恐緻過勞。
再四奏懇。
不得不俯從所請。
因思皇帝在青宮時。
阿桂即充總師傅谙達。
皇帝可于九月十一日親往賜奠。
以示優禮勳耆。
有加無已至意。
○是日駐跸要亭行宮。
○甲子。
駐跸密雲縣行宮。
○乙醜。
駐跸南石槽行宮。
○丙寅。
太上皇帝同皇帝還圓明園。
○詣安佑宮行禮。
○九月。
庚午。
敕谕、據太常寺奏、本月初七日。
在盧溝橋操演火炮。
火器營大臣俱系出差。
僅将翼長銜名填注祭文行禮等語。
操演火炮。
乃國家大典。
綿恩既系管理該營。
理宜親身往祭。
今綿恩以王位自居。
并不前往。
甚屬疎忽非是。
着罰綿恩親王俸半年。
以示懲儆。
嗣後若仍如是疎懶。
不以事為事。
朕心降其王爵。
朕于諸務。
俱系循理秉公。
即皇孫有過。
朕必較他人加重辦理。
将此通行曉谕八旗各營大臣等知之。
○乙亥。
太上皇帝幸靜宜園駐跸。
至丁醜皆如之。
○戊寅。
太上皇帝還圓明園。
○戊子。
敕谕曰、英善題報夏田麥豆實收分數一本。
将乾隆元年三年以來所有題奏谕旨各條。
胪列在前。
殊屬無謂。
各省題報年歲收成分數。
本屬照例之事。
該督撫祇須将本年各府州縣收成幾分之處。
詳悉開載。
乃英善于甘省麥收分數本内。
将乾隆初年所奉條例。
連篇累牍。
逐一聲叙。
轉緻眉目不清。
英善着傳旨申饬。
嗣後各省督撫每年按例題報收成分數各本。
惟就本年情形簡明叙列。
以便一目了然。
毋得牽叙遠年例案。
緻滋繁冗 ○庚寅。
敕谕、前因原任大學士孫士毅、宣力有年。
屢着勞績。
已降旨照所請令伊長孫孫均、承襲伯爵。
并照所請入于漢軍旗分。
茲孫均來京謝恩着入于正白旗漢軍。
并着加恩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以示眷念勞臣至意。
○冬十月。
戊戌太上皇帝同皇帝詣恩慕寺、恩佑寺、行禮。
○辛醜。
太上皇帝以皇帝萬壽節。
禦正大光明殿。
皇帝率皇子、及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大臣官員等、于太上皇帝前行禮。
禮成。
太上皇帝同皇帝禦同樂園賜王、貝勒、貝子、公、文武大臣等宴。
○乙巳。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還宮。
○癸醜。
敕谕、據汪新奏、副者統齊哩克齊、将察哈爾馬匹送至襄陽府交代。
即便回京等語。
齊哩克齊、系有罪厄魯特。
寬免後、經朕節次施恩用至副都統之人。
此次派伊前往湖北護送馬匹。
即當趕送直至軍營。
伊系有巴圖魯名号。
既至軍前。
并不圖效力。
亦不懇請帶兵。
殊無良心若系滿洲臣仆如此。
必在彼處正法。
今姑念齊哩克齊、系庸愚厄魯特。
曲全伊命。
此即朕格外施恩。
着将齊哩克齊革職。
仍交所過各省督撫等、于齊哩克齊行抵何處。
即傳旨革職。
令伊自備資斧回京。
以示儆戒。
不許私自馳驿。
○甲寅。
太上皇帝詣雍和宮行禮。
○丁巳。
敕谕、朕仰承昊贶。
臨禦六十年來。
常懷祇畏。
日慎一日。
罔敢怠荒。
自上年舉行授受典禮後。
又仍每日訓政。
弗懈益虔期與
自簡任綸扉。
綜理部務。
贊襄樞要二十餘年。
前因撒拉爾、及石峰堡回匪滋事。
統兵剿捕。
立就殄平。
複經加賞輕車都尉世職。
即令伊長孫承襲。
疊沛恩施。
正資倚畀。
近年來雖精力漸衰。
兩耳重聽。
猶照常趨直。
夙夜靖共。
昨聞患病頗劇。
即特派貝勒綿億、禦前侍衛豐紳濟倫、由熱河馳往看視。
并賞賜陀羅被。
仍冀調理或可就痊。
茲聞溘逝。
深為悼惜着既令綿億。
并另派散秩大臣一員。
帶同侍衛十員前往奠醊。
加恩晉贈太保。
入祀賢良祠任内降革罰俸處分。
俱着開複。
所有應得恤典。
着該衙門察例具奏。
以示轸念耆勳至意 ○庚申。
太上皇帝同皇帝自避暑山莊回銮 ○是日。
駐跸喀喇河屯行宮。
○辛酉。
駐跸常山峪行宮。
○壬戌。
駐跸兩間房行宮。
○癸亥。
敕谕、原任大學士公阿桂、因病溘逝。
當經加恩晉贈太保。
入祀賢良祠。
特派貝勒綿億、前往奠醊。
今思阿桂宣力年久。
前此平定金川。
勳績懋着。
朕本欲于回銮後親行賜奠。
但計算日期彼時久已出殡。
其茔地距城更遠。
難以親臨。
若于到園後特行進城。
大臣等均以朕年已望九。
恐緻過勞。
再四奏懇。
不得不俯從所請。
因思皇帝在青宮時。
阿桂即充總師傅谙達。
皇帝可于九月十一日親往賜奠。
以示優禮勳耆。
有加無已至意。
○是日駐跸要亭行宮。
○甲子。
駐跸密雲縣行宮。
○乙醜。
駐跸南石槽行宮。
○丙寅。
太上皇帝同皇帝還圓明園。
○詣安佑宮行禮。
○九月。
庚午。
敕谕、據太常寺奏、本月初七日。
在盧溝橋操演火炮。
火器營大臣俱系出差。
僅将翼長銜名填注祭文行禮等語。
操演火炮。
乃國家大典。
綿恩既系管理該營。
理宜親身往祭。
今綿恩以王位自居。
并不前往。
甚屬疎忽非是。
着罰綿恩親王俸半年。
以示懲儆。
嗣後若仍如是疎懶。
不以事為事。
朕心降其王爵。
朕于諸務。
俱系循理秉公。
即皇孫有過。
朕必較他人加重辦理。
将此通行曉谕八旗各營大臣等知之。
○乙亥。
太上皇帝幸靜宜園駐跸。
至丁醜皆如之。
○戊寅。
太上皇帝還圓明園。
○戊子。
敕谕曰、英善題報夏田麥豆實收分數一本。
将乾隆元年三年以來所有題奏谕旨各條。
胪列在前。
殊屬無謂。
各省題報年歲收成分數。
本屬照例之事。
該督撫祇須将本年各府州縣收成幾分之處。
詳悉開載。
乃英善于甘省麥收分數本内。
将乾隆初年所奉條例。
連篇累牍。
逐一聲叙。
轉緻眉目不清。
英善着傳旨申饬。
嗣後各省督撫每年按例題報收成分數各本。
惟就本年情形簡明叙列。
以便一目了然。
毋得牽叙遠年例案。
緻滋繁冗 ○庚寅。
敕谕、前因原任大學士孫士毅、宣力有年。
屢着勞績。
已降旨照所請令伊長孫孫均、承襲伯爵。
并照所請入于漢軍旗分。
茲孫均來京謝恩着入于正白旗漢軍。
并着加恩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以示眷念勞臣至意。
○冬十月。
戊戌太上皇帝同皇帝詣恩慕寺、恩佑寺、行禮。
○辛醜。
太上皇帝以皇帝萬壽節。
禦正大光明殿。
皇帝率皇子、及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大臣官員等、于太上皇帝前行禮。
禮成。
太上皇帝同皇帝禦同樂園賜王、貝勒、貝子、公、文武大臣等宴。
○乙巳。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還宮。
○癸醜。
敕谕、據汪新奏、副者統齊哩克齊、将察哈爾馬匹送至襄陽府交代。
即便回京等語。
齊哩克齊、系有罪厄魯特。
寬免後、經朕節次施恩用至副都統之人。
此次派伊前往湖北護送馬匹。
即當趕送直至軍營。
伊系有巴圖魯名号。
既至軍前。
并不圖效力。
亦不懇請帶兵。
殊無良心若系滿洲臣仆如此。
必在彼處正法。
今姑念齊哩克齊、系庸愚厄魯特。
曲全伊命。
此即朕格外施恩。
着将齊哩克齊革職。
仍交所過各省督撫等、于齊哩克齊行抵何處。
即傳旨革職。
令伊自備資斧回京。
以示儆戒。
不許私自馳驿。
○甲寅。
太上皇帝詣雍和宮行禮。
○丁巳。
敕谕、朕仰承昊贶。
臨禦六十年來。
常懷祇畏。
日慎一日。
罔敢怠荒。
自上年舉行授受典禮後。
又仍每日訓政。
弗懈益虔期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