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七

關燈
臣俱遵例巡查。

    至于附近臣标之各營、臣可不時親往查閱。

    惟上江之徽州、甯國、池州、蕪采、廣德、等營、離臣駐劄之處甚遠。

    既無提鎮巡查、又不屬副将管轄。

    其操防勤惰、難以稽考。

    查江甯、安慶、兩協、各有副将一員。

    拟就近委令巡查。

    倘有廢弛不職之員、該副将據實揭參、以肅軍政。

    若各營營伍不緻廢弛、軍裝并無虧短。

    亦令其具結呈送督臣、及提臣衙門、核明咨部。

    但該員往來、必需盤費。

    臣于每年酌量捐給、不令憂及資斧。

    倘有扶同徇隐之弊、臣當察訪會參等語。

    南天祥此奏是。

    着照所奏行。

    朕思各省營伍。

    離提鎮遼遠、不能親身稽查、與江南相類者、諒亦有之。

    着該部行文各省督撫、令其酌量地方營制、應如何令提鎮等、隔數年一次親身巡閱之處。

    妥協詳議具奏。

     ○緻仕大學士陳元龍遺疏聞。

    得旨、陳元龍耆舊大臣。

    服官宣力、五十餘年。

    今乞休在籍。

    朕仍望其頤養林泉、以承恩眷。

    忽聞溘逝。

    深為轸恻。

    應得恤典、着察例具奏。

    該部知道。

     ○總理事務王大臣議準、廣東廣州副将管左翼總兵官事黃錫申奏、請增設左翼鎮标三營倉廒。

    現有存剩公糧銀兩、買谷三千石存貯。

    遇谷價昂貴、借給兵丁。

    秋收還項。

    從之。

     ○刑部議覆、廣東道禦史莊炳條奏内、請敕督撫查禁臬司删改供招之弊、一款。

    應如所請、嗣後各省臬司、凡遇州縣承審重案。

    毋得任意删改、故為增減。

    倘有情罪與供招不符之處、即行詳加轉駁、再饬确審。

    供招内有字樣不合者、令其改正、于招内聲明。

    如有借簡招妥招之名、故為删改、又令将改本繳銷。

    将該臬司照大小問刑官員改造口供、故行出入人罪例、革職。

    至承審各官、一任臬司删改、扶同改覆者、亦照改造口供例、革職。

    從之。

     ○實授王士任、為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

     ○旌表守正捐軀之江蘇丹徒縣民胡嘉谟妻、華氏。

     ○甲寅。

    上詣雍和宮梓宮前、行月祭禮。

     ○詣皇太後宮問安。

     ○以内閣學士吳金、為武會試正考官。

    劉統勳、為副考官。

     ○旌表守正捐軀之江蘇華亭縣民胡殿英妻、鄧氏。

     ○乙卯。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戶部議準、河東鹽政蘇赫臣奏、請于乾隆元年餘、引十萬道之外、添給餘引十萬道。

    接濟民食。

    從之。

     ○兵部議覆、原署奉天将軍覺羅柏修奏、請賞給奉天在家兵丁、吉兇事務滋生銀兩。

    應如所請。

    于盛京戶部錢糧内、賞銀二十萬兩。

    交該将軍、于一年後、将所獲滋生利銀、照甯古塔、黑龍江之例、分别開賞。

    從之。

     ○加赈江蘇蕭、砀山、二縣、徐州一衛、水災饑民。

     ○丙辰。

    上詣田村孝敬憲皇後幾筵前祭奠。

     ○谕曰、朕前經降旨、令青州将軍阿裡衮、來京引見。

    候朕另降谕旨調用。

    今阿裡衮到京、看其才具平庸。

    着照該部原議降調。

    所遺員缺、着領侍衛内大臣阿思海、前往管理。

    阿思海所遺員缺、着公奇、通阿署理。

     ○又谕、哈達哈、着來京。

    塞楞額、着賞給副都統銜。

    前往訓練管轄索倫巴爾虎兵丁。

     ○丁巳。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朕即位以來、屢下求言之诏。

    至再至三、出于誠切。

    并非尚納練之虛文。

    誠以朕躬阙失、無由自必。

    賴直言之匡正。

    而随時納誨者、乃臣子事君之大義。

    胸有所見、即當直陳于君上之前。

    使言之果當、朕當即時改易、收轉圜之益。

    即使其言不當、朕亦得以己意明白剖示、釋其疑心。

    亦開誠布公之道也。

    今覽蔣炳所奏、直摅所見、剀切敷陳。

    不負朕求言之意。

    乃近日言官中所罕見者。

    朕甚嘉之。

    但伊奏稱哈元生、董芳、元展成、張照等、既明知其罪犯、顯見其劣迹。

    不宜授以高官大職等語。

    哈元生身為提督、贻誤封疆、朕所痛恨。

    因念其尚有勇力、曾着軍功。

    是以從寬免罪。

    發往西路軍營、以副将空銜、效力贖罪。

    并未畀以現任官職。

    董芳到黔不久。

    因與哈元生龃龉、以緻軍務稽遲時日、其罪尚輕。

    此中外所共知者。

    今發往滇南、止以副将效力、亦未複其原官。

    元展成本屬中材。

    适當地方最難辦之事。

    遂至經理周章。

    至巡撫無領兵之責、情尚可原。

    今補用臬司、令其自效、而官階已降數等矣。

    至于張照、不過令在殿中修書行走、亦未授以職任也。

    況棄瑕錄用。

    或降旨訓谕後、而仍改用他途、予以自新之路者。

    此從古帝王罪疑惟輕、愛惜人材之意、朕亦或仿而行之。

    若事關名節、大玷官箴者、朕斷不輕貸也。

    此數人之用舍黜陟、原出于朕之大公、而并無偏私之見。

    爰因蔣炳之奏、将朕意宣示之。

    然先事防微、人臣事君之大義。

    設因此而用舍任意。

    則大非慎簡庶僚之意。

    此朕所時時自警。

    而群臣皆當随事繩糾者也。

    莊炳知朕求言之心、直陳已見。

    應加獎賞。

    以為言官勸。

    着交部議叙。

    朕願大臣及言官等、時時以匡弼為懷。

    意所欲言、即直陳無隐。

    言之而當、朕自加以優待。

    即言之不當、朕亦不加譴責。

    惟是公私之辨。

    不可不嚴。

    倘有借直谏之名、以自行其私。

    妄冀惑亂朕聽者。

    亦斷不能逃朕洞察也。

     ○和碩恒親王弘晊等、奏泰陵工程告竣。

    下部知之。

     ○刑部議覆、福建按察使覺羅倫達禮、奏請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