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六

關燈
人發遣。

    則該處聚集匪類多人。

    恐本地之人。

    漸染惡習。

    有關風俗。

    朕意嗣後如滿洲有犯法應發遣者。

    仍發黑龍江等處外。

    其漢人犯發遣之罪者。

    應改發于各省煙瘴地方。

    着總理事務王大臣、會同刑部議奏。

     ○以太常寺少卿雅爾呼達、為太常寺卿。

     ○戶部奏、關領俸祿。

    例稱十二月十五日。

    大檔過部。

    新放佐領世職等官。

    準于開印後、造冊補領春季俸祿。

    而新放别項人員。

    及緣事開複者。

    并未議及。

    且六月十五以後。

    新放一切官員。

    俱未準其趕領秋季俸祿。

    請嗣後大檔過部。

    新放人員。

    無原任俸饷可支。

    春季在正月三十日以前。

    秋季在七月三十日以前。

    補放者。

    俱準補造冊檔。

    送部趕領。

    再緣事開複之員。

    如在正月三十日、以及七月三十日以前者。

    亦照此例。

    一體趕領。

    從之。

     ○戊辰。

    上禦養心殿、閱殿試進呈卷。

    召讀卷官入。

    谕曰。

    卿等所拟第一卷内。

    有耕耤之典句。

    朕未曾耕耤。

    此句不切。

    可置第二。

    取所拟第六卷為第一。

    命拆視之。

    是金德瑛、浙江人。

    上問讀卷諸臣曰。

    前科狀元、是何處人。

    刑部侍郎勵宗萬奏曰。

    是陳倓、江南人。

    命拆第二卷。

    是黃孫懋、山東人。

    上曰。

    山東從前曾有鼎甲否。

    戶部侍郎李绂奏曰。

    順治丙戌科狀元傅以漸。

    康熙辛醜科狀元鄧鐘嶽。

    俱山東人。

    拆第三卷。

    是秦蕙田、江南人。

    其餘諸卷。

    上一一取定。

    命大學士鄂爾泰填寫。

    谕曰。

    近來士子。

    于散體古文。

    俱不甚留心。

    至會試中式之後。

    方讀天人三策以應試耳。

    然風檐寸晷。

    得此殊亦不易。

    朕自幼學為古文。

    所以一見知其優劣。

    作文之道。

    以氣為主。

    氣厚則文自佳。

    至于琢飾字句。

    不過一時美麗。

    氣味未能深厚也。

    譬諸松柏。

    經冬不凋。

    唯其氣厚。

    是以能久。

    水陸草木之花。

    當其初開時。

    非不鮮豔可悅。

    然而不能經久者。

    以其氣薄也。

    朕以為文章之道。

    亦複如是。

    又谕諸臣曰。

    朕即位以來。

    不曾召爾等入見者。

    非朕懶于接見臣工。

    不加訓勉也。

    天下之達尊有三。

    朕之爵則居天子之位。

    論德與齒。

    不及我皇考。

    皇考才識卓越。

    曆練政事。

    已數十年。

    凡訓教臣工者。

    至周至悉。

    今朕所用之人。

    皆皇考所用之人。

    爾等如能敬念皇考之訓辭。

    朕亦何容再為告誡。

    但朕沖年踐阼。

    即位已經半載。

    從未見諸臣有直言朕過。

    豈朕所行之事。

    悉能上合天理。

    下協人情與。

    嗣後務須直言無隐。

    朕不欲特召爾等。

    故于今日讀卷時。

    為爾等言之。

    又谕、近來各省督撫奏章。

    俱欲迎合朕意。

    諸事從寬。

    夫寬則得衆。

    未嘗不善。

    但此時請用寬之督撫。

    即前日請用嚴之督撫也。

    前後異轍。

    俱屬揣摩。

    總不肯就事論事。

    此朕所不取者。

    又谕、都察院左都禦史福敏等曰。

    朕聞各省被參人員。

    在爾衙門具呈者甚多。

    辦理頗難。

    夫參革之員。

    許其呈訴者。

    惟恐下有冤抑難伸之處。

    或其中不無可用之才。

    基不可長刁風而開僥幸之門也。

    爾等須慎加分别。

    果系事屬因公。

    審無贓私者。

    驗看其才力可用。

    奏聞引見。

    其因私事被參。

    或審有贓罪者。

    不得準理。

    至階級崇卑。

    亦宜定有界限。

    文官自知縣以上。

    武官自守備以上。

    方許查奏。

    其佐雜微員。

    不得妄行呈訴。

    谕畢。

    詣臣捧卷退出。

     ○賞尚書房行走翰林任啟運、餘棟、雷鋐、官房居住。

     ○免河南鄭州、臨河、等地方。

    雍正十三年額賦。

    及湖南沅州。

    雍正十三年應徵耗羨、有差。

     ○禮部議準順天學政錢陳群奏稱、童生覆試論題。

    請将小學與孝經兼出。

    從之。

     ○己巳。

    賜一甲金德瑛、黃孫懋、秦蕙田、三人。

    進士及第。

    二甲蔡新等、九十人。

    進士出身。

    三甲興泰等、二百五十一人。

    同進士出身。

     ○庚午。

    總理事務王大臣議覆、工部尚書來保奏、滿洲人員。

    補用綠旗将弁員缺。

    與綠旗各官。

    控制北邊。

    酌量訓練。

    彼此相資。

    實于地方大有裨益。

    酌議自山海關、以至殺虎口。

    自殺虎口以西、至保德州。

    并古北、宣化、大同、所屬地方。

    俱系沿邊關隘。

    近京要地。

    所有副參遊都守一百三十三缺。

    請以三分留與綠旗補用。

    以七分給與滿員補用。

    其應用綠旗者。

    照例推補。

    應用漢員者。

    按滿員品級對品擢用。

    如副将缺出。

    以頭等侍衛。

    王府長史。

    前鋒參領。

    護軍參領。

    八旗參領。

    步軍總尉。

    一品二品世職等官調補。

    參将遊擊缺出。

    以二等侍衛。

    前鋒侍衛。

    各營副參領。

    佐領。

    步軍副尉。

    三品世職等官調補。

    都司缺出。

    以三等侍衛。

    步軍副尉。

    步軍校。

    四品世職等官調補。

    守備缺出。

    以藍翎侍衛。

    前鋒校。

    護軍校。

    骁騎校。

    親軍校。

    五品世職等官調補。

    兵部遇有缺出。

    行文領侍衛内大臣。

    銮儀衛。

    八旗都統。

    前鋒統領。

    護軍統領。

    火器營步軍統領等官。

    揀選送部引見補授。

    補用之後。

    俱以五年為滿。

    熟谙營伍。

    人地相宜者。

    準該督提以各該處應升之缺遞補。

    其餘咨部。

    轉咨該旗。

    遇有該員原官應升缺出。

    先盡該員升補。

    應由該旗具奏者。

    該旗請旨補用。

    應由兵部具奏者。

    兵部請旨補用。

    如副将俸滿。

    應以步軍總尉、城守尉、協領等缺補用。

    參遊俸滿。

    應以前鋒參領、護軍參領、八旗參領等缺補用。

    都司俸滿。

    應以前鋒侍衛、各營副參領、步軍副尉、佐領、及各省防守尉等缺補用。

    守備俸滿。

    應以步軍校、五品防禦等缺補用。

    所遺綠旗将備員缺。

    行文該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