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聖泛語。

    鋪張功德。

    滿幅盈篇閱之殊為可厭。

    夫先資拜獻貴于抒寫誠悃。

    似此粉飾浮誇。

    豈朕樂聞頌揚之辭。

    而為廷試之舉耶。

    嗣後考試月官履曆。

    如果伊等于政治确有所見準其據實條陳。

    或自述何以居官。

    何以莅事。

    亦準敷納。

    若胸中無欲吐之言。

    止許。

    繕寫履曆。

    其濫用頌聖套語者。

    概行禁止。

     ○谕、年希堯違例濫徵稅銀一案。

    着總漕顧琮、會同督撫查審。

     ○戶部議福建建陽縣冒免錢糧一案。

    其曆任該管各員。

    不行查出。

    均應罰俸一年。

    得旨、依議從前冒免之弊。

    原系官吏所為。

    與百姓無涉。

    現在該撫盧焯奏請清查。

    必須至公至當。

    不得絲毫擾累百姓。

    倘不據實陳奏稍有辦理未善之處朕必于該撫是問。

     ○以右翼前鋒統領葉楚、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壬寅。

    吏部兵部會議。

    湖廣總督邁柱疏稱。

    忠峝宣撫司田光祖、十五土司。

    公懇、歸流。

    必須分設一府五縣。

    始足以資治理。

    請于恩施縣地方。

    建設府治。

    添設知府一員。

    以原設恩施縣、為附郭首邑。

    施南司、桐子園、大田鎮、官渡壩、四處。

    各設縣治。

    隸新設之知府管轄。

    再設同知一員。

    其施南二縣。

    設通判一員。

    其大田鎮、桐子園、官渡壩、三縣設經曆一員。

    兼管司獄事務。

    其恩施縣、添設縣丞一員。

    崔家壩、添設巡檢一員。

    施南新設縣添設知縣一員。

    典史一員。

    桐子園新設縣、添設知縣一員。

    典史一員。

    大旺添設縣丞一員。

    卯峝百戶司添設巡檢一員。

    大田鎮新設縣添設知縣一員。

    典史一員。

    官渡壩新設縣添設知縣一員。

    縣丞一員。

    典史一員。

    南坪堡添設巡檢一員。

    其新設之恩施府。

    及先設之彜陵府。

    準歸荊州道統轄。

    其歸荊州道原轄之安陸府。

    改隸襄陽道。

    德安府。

    改隸武漢黃道統轄。

    又稱議設一府五縣。

    其營制汛防。

    應設副将一員。

    中軍都司一員。

    左右營守備二員。

    千總四員。

    把總八員共經制官一十六員。

    馬步守兵。

    一千五百五十七名。

    内設外委九員。

    均聽彜陵鎮總兵統轄。

    又稱四川夔州府屬之建始縣。

    去恩施不過百裡。

    請改歸楚省恩施新設府管轄。

    應如所請。

    尋又議定。

    府名曰施南。

    府郭縣曰恩施。

    屬縣曰宣恩。

    來鳳鹹豐、利川。

    移建始來屬。

    從之。

     ○癸卯。

    谕副總河原非額設之員。

    且一時亦不得人。

    着詢問白鐘山如河工事務。

    不必需員協辦。

    即奏明停止。

    若必須協辦之員。

    令白鐘山将平日深知灼見。

    谙練河務者奏聞請旨 ○甲辰冬至祀天于圜丘遣顯親王衍潢恭代行禮。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上詣奉先殿行禮。

     ○乙已。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命議叙平郡王軍功。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曰從前北路軍務傅爾丹錫保前後辦理錯誤。

    諸事廢弛。

    自平郡王為大将軍以來。

    實心任事。

    整理一切。

    雖因賊寇斂迹。

    未着顯功。

    而在外統兵數年。

    實屬勤勞并無過失。

    皇考原欲俟其回京加恩。

    但未降旨。

    着照西路署大将軍查郎阿議、叙之例将平郡王議叙。

    以為人臣殚心公事。

    宣力戎行者勸。

     ○谕國家久道化成人文蔚起皇考樂育群材。

    特降谕旨令直省督撫及在朝大臣。

    各保舉博學鴻詞之士以備制作之選乃直省奉诏、已及二年。

    而所舉人數寥寥。

    朕思天下之大。

    人材之衆豈無足膺是舉者一則各懷慎重觀望之心。

    一則衡鑒之明。

    視乎在已之學問。

    或已實空疎。

    難以物色流品。

    此所以遲回而不能決也然際此盛典。

    安可久稽。

    朕用再為申谕。

    凡在内大臣。

    及各直省督撫。

    務宜悉心延訪。

    速行保薦。

    定于一年之内。

    齊集京師。

    候旨廷試倘、直省中實無可舉。

    亦即具本題覆。

     ○谕戶部。

    朕聞江南太平府蕪湖縣有雜辦江夫河篷錢糧。

    歲徵銀二千三百零四兩。

    曆年已久房屋傾圯而額稅仍存。

    小民輸納艱難頗為地方之累朕即位以來勤求民隐。

    已降旨禁革雜稅此即雜派中之先宜豁免者。

    着該督撫。

    遵旨。

    将此項錢糧二千三百零四兩。

    即行寬免。

    永着為例。

    并出示通行曉谕。

    毋許胥吏地棍等。

    侵蝕中飽。

     ○饬居喪毋得嫁娶。

    谕曰、朕聞吉兇異道。

    不得相幹。

    故娶在三年之外。

    而聘在三年之内者。

    春秋猶以為非。

    禮記稱大功之末。

    可以冠子。

    可以嫁子。

    父小功之末。

    可以娶婦。

    己雖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娶妻。

    三年之喪創深痛钜苟有人心者必宜于此焉變矣。

    乃愚民不知禮教起于皂隸編氓之家。

    有慮服喪之後。

    不得嫁娶。

    乘父母疾笃及殡殓未終。

    而成婚者。

    其後商賈中家多有之。

    士大夫亦間為之而八旗效之。

    朕實憫焉。

    自今伊始。

    自齒朝之士下逮門内有生監者。

    三年之喪。

    終喪不得嫁娶違者奪爵褫服其極貧皂隸編氓。

    父母卧病呻吟床褥。

    必賴子婦以躬薪水。

    治饔飱者。

    聽其迎娶盥饋俟疾愈喪畢而後成婚。

    古者禮不下庶人其斯之類欤。

    曾子問。

    親迎女、在途而壻之父母死女改服布深衣缟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