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二

關燈
分别賞銀有差。

    其或在克爾森齊牢、或在額爾得尼招。

    一處打仗之巴林多羅郡王桑裡達、喀爾喀多羅貝勒旺紮勒、輔國公巴木丕勒多爾濟、策淩旺布、紮薩克頭等台吉旺布齊巴克紮布、旺紮勒、巴朗、車淩旺舒克、達什丕勒、彭素克、拉布坦、旺布多爾濟、車布登、音達博第、特克什、又頭等台吉鄂齊爾等三人、協辦旗務台吉拉素隆多爾濟等九人、三等台吉車木丕勒等二百三十二人、分别賞緞有差。

    管旗章京車布登等四十人、委署營總參領以下一百九十六員、分别賞銀有差。

    其前進剿賊受傷兵一千四百九十名、俱分别賞給銀兩。

     ○癸酉。

    戶部議覆、河南巡撫富德等疏言、東省之曹、單、二縣。

    河南之考城等三縣。

    所有隔河遙轄之地。

    前準河督王士俊、疏請撥歸附近各縣管轄。

    茲據兩省民人。

    以改撥不便、呈請查勘屬實。

    請仍照舊。

    應如所請。

    從之。

     ○兵部遵旨議覆、自山海關至殺虎口、保德州。

    并古北、宣化、大同、所屬地方。

    均系沿邊要地。

    副參遊都守等官。

    以三分留與綠旗補用。

    七分給與旗員對品補用。

    又河屯營副将标下、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并分防喀喇河屯、龍須門、波羅樹、森吉圖、各千總。

    大店子、馬圈子、喇嘛洞、虎什哈、了頭溝、二溝、中六溝、八溝營、左右司各把總。

    歸八旗補用。

    其餘千總。

    仍照舊悉歸河屯營。

    及内地沿邊弁兵内拔補。

    得旨、此分定之缺。

    今暫不必開。

    遇有缺出。

    再行補用。

    夫所以間用旗員者。

    原以伊等弓馬娴熟。

    用資防禦。

    伊等扺任後。

    當循營伍規矩。

    倘以身系滿洲。

    遂與上司抗違。

    不遵營規。

    不善訓練。

    或妄幹民間之事。

    朕即将伊等從重治罪。

    并停揀發補用。

    着将此旨、傳谕直隸總督提督總兵等知之。

     ○河東河道總督白鐘山疏言、河标兵駐劄濟甯。

    為南北水陸通衢。

    居民繁庶。

    家鮮蓋藏。

    每至青黃不接之時。

    米價必昂。

    州民尚有常平捐積等谷。

    可以接濟。

    營兵并無儲積。

    不得不稱貸貴籴。

    迨銀饷到手。

    加利償還。

    未免拮據。

    請照廣東鎮臣黃錫申奏定、營倉積谷濟兵之例。

    于河标生息銀内。

    支買谷四千石。

    設倉存貯。

    責令城守營都司經管。

    河标副将盤查稽察。

    下部議行。

     ○緩徵江蘇蕭縣、砀山、二縣、本年分水災額賦。

     ○免兩淮莞渎等三場水災竈戶、雍正十三年分額徵有差。

     ○安徽巡撫趙國麟疏報、廬州等三府屬。

    雍正十三年分、開墾水田一頃八十七畝有奇。

    旱田二十三頃。

    四十四畝有奇。

    又雍正十二年分、開墾折實上地五頃六十九畝有奇。

     ○甲戌。

    上詣奉先殿行禮。

     ○詣關帝廟、火神廟、行禮。

     ○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朕聞淮南引鹽。

    自鹽場捆重。

    由淮揚一帶河路。

    運至儀所掣摯。

    方赴江廣口岸分銷。

    今淮揚運河。

    于來歲糧船回空後。

    築壩挑浚。

    約計半年之期。

    鹽船不能行走。

    民食所關。

    必須先事綢缪。

    豫為捆重。

    運至儀所。

    以便源源運往。

    口岸免緻缺乏。

    按月計額。

    計得豫運鹽七十萬引。

    但商人行鹽。

    原系陸續完課。

    以次轉輸。

    今既豫運七十萬之引鹽。

    即須早完七十萬引之正雜錢糧。

    商力未免竭蹷。

    查鹽務正雜錢糧。

    商人向分三次完納。

    首先完銀。

    謂之請單。

    其次完銀。

    謂之呈綱。

    最後完銀。

    謂之加觔。

    此舊例也。

    今朕寬緩其期。

    将此豫運之引鹽。

    所有請單、呈綱、兩次應納錢糧。

    準于加觔時一并完納。

    俾商力寬舒。

    得以從容辦課。

    至淮北引鹽。

    亦由運河經過。

    所有豫運鹽觔十萬餘引。

    亦照此例行。

    着該鹽政、遵照谕旨辦理。

    并通行曉谕衆商知之。

     ○戶部議覆、倉場侍郎宗室塞爾赫等疏言、口外東西兩河旗地。

    舊照現定科則徵糧。

    旗人未免不敷養贍。

    又居住遠近不一。

    每屆完糧之期。

    馱載維艱。

    此項旗人地畝。

    原以口内熟地。

    退換開荒。

    應請分别等次。

    酌減糧則。

    并照察哈爾西四旗之例、改徵銀兩。

    上則、每畝納銀一分四厘。

    中則、以二畝折上地一畝。

    下則、以二畝折中地一畝。

    庶旗人于輸納之外。

    養贍寬裕。

    并即歸該同知通判、按地編徵。

    解交藩庫。

    無庸熱河總管經理。

    應如所請。

    又蒙古達拉圖等地畝。

    亦應一體輸銀。

    但與熟地退換荒地者有别。

    應令照察哈爾例、每畝徵銀一分四厘。

    從之。

     ○江南河道總督高斌等疏言、遵旨議浚毛城鋪閘内、洪溝、巴河、蔣溝、崖河、并祝家口、潘家口、宿州境内之灰谷堆、燕子口、孟山湖、雙宅子、利仁閘、烏鴉嶺、謝家溝、等處。

    約需銀二十萬兩。

    俟今冬水涸之日興工。

    下部議行。

     ○以通政使司左通政登柱、為太仆寺卿。

     ○以故四川雜谷安撫司班第爾吉之子蒼旺、中渣壩沱土百戶揚瑪齊立之子呷喀齊立、襲職。

     ○四川巡撫楊馝疏報、黃郎所苗民、雍正十一年分、開墾田地十頃四畝有奇。

    卷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