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分防汛守。

    加以肅州甘涼原設戰兵。

    及分駐涼莊滿兵。

    以之接應口外。

    兵力已屬寬裕。

    原不在安西防兵之多寡。

    俟數年後邊界大定。

    或應量減。

    則将布隆吉、赤靖等處防兵。

    陸續議徹。

    哈密距安西甚遠。

    不可無重兵彈壓。

    此五千駐兵。

    應永遠分駐。

    以靖邊徼。

    下總理事務王大臣議行。

     ○準噶爾噶爾丹策淩、遣使吹納木喀、額塞、奉表貢方物至京。

     ○丁未。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朕躬此次谒陵。

    着總理事務果親王。

    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朱轼。

    尚書海望。

    在京總理一切事務。

    着莊親王、履親王、平郡王、公讷親。

    領侍衛内大臣常明。

    尚書來保。

    随往總理一切事務。

     ○命除晉省營伍弊端。

    谕曰、朕聞山西将弁。

    每将長随竄入營伍食糧。

    遇有頭目外委千把等缺出。

    即将長随拔補。

    而該營目兵之實在出力者。

    轉為阻滞。

    不得上進。

    又聞将弁等于屬兵内。

    挑取伴當、傳宣、旗牌、書吏、軍牢、夜不收等項差使。

    且将親戚家人。

    濫入兵額。

    侵占兵糧。

    并不當差。

    以緻額設之兵。

    不能實有其數。

    又聞提鎮大員駐劄地方。

    尚知操演。

    其分防都守千把外委之處。

    兵數原多寡不等。

    有經年累月。

    不知操演者。

    或所設炮手。

    有名無實。

    竟不能施放炮位。

    種種弊端。

    雖未必人人如此。

    而通省标營。

    亦未必能盡行革除也。

    王大臣等、可寄信山西提督。

    令通饬所屬将弁。

    嗣後務宜痛改舊習。

    整饬營伍。

    倘敢陽奉陰違。

    仍蹈前轍。

    該提督等、即行指名嚴參。

    毋得玩忽徇隐。

     ○又谕、河南孟縣地方。

    有小金堤一道。

    捍禦黃河。

    向系民修民築。

    朕思民力不齊。

    工料欠缺。

    則修築多不堅固。

    即使果能堅固。

    而每歲攤派銀錢。

    民間亦未免竭蹶。

    着河東總河、将此項堤工。

    确實勘估。

    委員承修。

    其需用銀兩。

    統于歲搶修項下動支報銷。

    毋得絲毫派累。

     ○纂修玉牒。

    以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充總裁。

    禮部侍郎木和林、充副總裁。

    會同平郡王纂修。

     ○戊申。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國家式崇太廟。

    并奉先殿。

    妥侑列祖神靈。

    歲時祇薦明禋。

    典禮允宜隆備。

    今廟貌崇嚴。

    而軒棂榱桷。

    年久未經增飾。

    理宜敬謹相視。

    慎重繕修。

    以昭黝垩示新之敬。

    着該部會同内務府詳議具奏。

    尋議、繕修奉先殿。

    擇吉恭請列祖、列後神牌、于黃輿内。

    暫奉安于太廟中殿暖閣。

    自興工以至告成。

    奉先殿朔望暫停祭祀。

    每月仍薦新于太廟。

    遇時享。

    請太廟神牌至前殿。

    照常行禮。

    工竣。

    恭請神牌。

    還禦奉先殿供奉。

    禮成。

    次擇吉繕修太廟。

    恭請中殿、後殿、列祖、列後神牌、于前殿黃幄内供奉。

    先行繕修中殿、後殿。

    告成。

    恭請神牌。

    還禦中殿、後殿。

    次繕修前殿。

    自興工以至告成。

    遇時享。

    即于中殿。

    照前殿儀緻祭。

    設樂舞于庭。

    其請神牌于前殿。

    并請神牌還禦。

    均擇吉遣官祇告。

    并祭後土、司工之神。

    奉先殿、太廟。

    既繕修增飾。

    暖閣神龛内陳設器物。

    亦應修飾維新。

    敬謹制造。

    得旨、是。

    依議。

     ○總理事務王大臣議準工科給事中永泰奏請、續修雍正六年、至十三年、八旗志書。

    從之。

     ○己酉。

    總理事務王大臣議覆廣東道監察禦史蔣炳奏請、升契神主于崇聖祠中。

    與五王并祀。

    查契為明倫敷教之始。

    應入祀典。

    惟契為商之始祖。

    于孔子有君臣之分。

    祖孫之派。

    其請升主于崇聖祠中。

    恐有未安。

    請敕部詳議具奏。

    尋議、自商以後。

    契祀無徵。

    蓋契為有商配天之祖。

    未便以從祀帝王廟而列于兩庑。

    于上世有敷教之功。

    其祀典不便亞于孔廟。

    世遠年湮。

    教澤不似孔子之親。

    不便埒于孔廟。

    契未與祀。

    前人實有深意。

    律以諸侯不敢祖天子。

    大夫不敢祖諸侯之義。

    孔子雖自謂殷人。

    斷不敢以有商配天之祖為始祖。

    又不便升契于崇聖祠中。

    祀典固宜于備。

    禮制亦求其合。

    遷就附會。

    于典禮反有未協。

    應将禦史蔣炳所請無庸議。

    得旨、依議。

     ○庚戌。

    上詣奉先殿、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詣雍和宮梓宮前供奠。

     ○禮部題。

    朝鮮國王李昑、遣使表賀萬壽、冬至、元旦、三大節。

    及進歲貢方物。

    賞赉如例。

    停止筵宴。

    卷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