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七十一

關燈
名陳錫周。

    上年曾以緝拏劉之協為名。

    诓騙該署知州銀三十兩。

    數日後。

    即逃竄無蹤。

    并将陳以甯拏獲到案。

    訊據供認意圖诓騙。

    希冀拏到劉之協。

    可以邀賞。

    并可望小功名。

    自認不諱等因。

    此事前經陳以甯赴州禀請時。

    該署州給與盤費。

    準令躧緝要犯。

    雖為急公起見。

    但該署州既已派令衙役跟同前往。

    何至任其逃竄。

    即使陳以甯乘間脫逃。

    該役自必回禀本官。

    該署州亦應将此等情節。

    禀明督撫。

    将陳以甯緝獲懲辦。

    免緻再行诓騙生事。

    乃該署州置之不問。

    緻該生得以複萌故智。

    又在巡撫處自請緝拏劉之協。

    而該督撫等、俱至為其所惑。

    直待副将跟蹤至六安州。

    面見該署州。

    始悉從前诓騙之事。

    是此事之多生枝節。

    皆由該署州延玩不禀所緻。

    着将張慶曾革職。

    交部治罪。

    至陳以甯、以緝拏要犯為名。

    诓騙官長銀兩。

    至在巡撫前詭詞請領護票。

    冀圖邀功得賞。

    殊屬可笑可惡。

    陳以甯、着即交刑部嚴審定罪。

    以示懲創。

    将此由四百裡谕令知之。

     ○辛未。

    谕軍機大臣曰、福甯前于嶽州發摺後。

    途次接據禀報甚多。

    并不随時陳奏。

    殊為遲緩。

    此次所奏。

    仍未甚明晰。

    又據姜晟奏、保靖泸溪兩處。

    已先後派兵堵禦。

    無慮疎虞。

    惟賊苗忽聚忽散。

    須酌籌路徑。

    乘勢進剿。

    一俟各兵調到。

    即行分頭剿捕。

    所辦尚是。

    看來此事。

    姜晟籌辦較有眉目。

    而福甯見賊蔓延。

    未免心存畏葸。

    布置一切。

    不能得有把握。

    現在楚省調派官兵已及萬餘。

    福康安自黔省前來。

    亦必帶領黔兵數千。

    軍威已極壯盛。

    現又派巴圖魯侍衛章京、令護軍統領德楞泰帶領。

    由驿馳往。

    德楞泰、前随福康安當軍營翼長。

    屢經委用。

    自可得力。

    況福康安久曆戎行。

    聲望素着。

    諒此烏合之衆。

    無難一鼓殲擒。

    福甯惟當鎮靜辦理。

    随同福康安。

    察看道路情形。

    通盤籌畫。

    相機進剿。

    勿使苗匪東西奔竄。

    四出驚擾。

    至保靖為永順門戶。

    泸溪為辰州門戶。

    賊苗在兩處攻擾。

    而保靖地方。

    有永順苗匪張廷仲父子。

    聚集數千人。

    撲城奪卡。

    勢尤緊急。

    雖經福甯檄調兵丁。

    令宜昌鎮總兵張廷彥。

    帶兵前往應援。

    究恐途遠。

    緩不濟急。

    福甯當酌量事機。

    如永順保靖一帶。

    有急須策應之處。

    福甯即行親帶官兵。

    前往應援剿捕。

    其鎮筸鎮城外賊匪。

    雖未退散。

    但現有提督劉君輔在彼堵禦。

    即使該提督不能帶兵進攻。

    而防守尚可無虞。

    福康安等、惟當便宜調度。

    以期迅速集事。

    至劉君輔前次所奏之摺。

    總不明晰。

    業已降旨饬詢。

    即如賊匪于二月初五日。

    至鎮筸城下攻擾。

    雖經劉君輔殺退。

    而賊匪仍未竄逸。

    尚在附近山險地方出沒。

    意存窺伺。

    自二月初五日以後。

    又已多日。

    即或賊匪未敢複來城下。

    劉君輔亦應帶兵出城。

    偵探賊匪屯聚之處。

    痛加剿殺。

    甯有賊至始行迎擊。

    賊退仍複坐待之理。

    況賊匪勾結糾聚。

    人數較多。

    雖鳥合之衆。

    原無紀律。

    然山險要隘之處。

    必有拒守卡寨。

    藏匿巢窟。

    若能出城搜捕。

    或可追蹑賊蹤。

    乘夜襲擊。

    劉君輔何以計不出此。

    惟知株守城中。

    稽延時日耶再福甯奏、盤獲奸細。

    身帶硝磺。

    遇便放火。

    苗匪何從得有此項硝磺。

    該管地方官吏。

    甯不應早為查察。

    着于事定後。

    一并查辦。

    又據馮光熊奏稱、珠隆阿等于正月二十八日。

    帶兵打仗。

    殺賊三百餘人。

    并有苗民石老三等、堅守本寨。

    與逆苗對敵。

    此系極好消息。

    可見苗匪勾結滋事。

    大半出于脅迫。

    其中安分畏法苗民。

    能知大義者。

    正複不少。

    不可不急為獎勵。

    所有石老三一名。

    着加恩賞給六品頂戴。

    其随同拒賊者。

    仍着福康安等查明。

    加以厚賞。

    并即遍行曉谕。

    苗民等涵濡王化。

    本為恭順。

    現在滋事。

    不過無知頑梗之徒。

    即日官兵會剿。

    悉就殲誅。

    其安分苗民。

    斷不可為其煽誘。

    如有堅守本寨。

    剿殺逆苗者。

    必一體優加賞赉。

    若一時逼脅從賊之人。

    能将賊苗頭目。

    設法擒獻。

    尤必奏明寬宥加賞。

    福甯當出示安撫衆苗。

    明白宣谕。

    苗民等知所勸勵。

    黨與亦可漸就離散。

    以現在情形而論。

    貴州賊匪屢被官兵剿殺。

    自必竄入湖南境内。

    福甯等厚集多兵。

    縱不能悉力進攻。

    豈此等逃竄賊匪。

    亦不能帶兵剿殺耶。

    現在事機順叙。

    福康安此時已抵軍營。

    聲威百倍。

    士氣奮揚。

    速盼捷音之至。

     ○調河南南陽鎮總兵袁敏為湖南鎮筸鎮總兵。

    以陝西潼關協副将阿克東阿為南陽鎮總兵。

     ○壬申。

    谕軍機大臣曰、惠齡奏、親赴樊城。

    提訊蘇明寬家屬、及張添華等。

    并無劉之協蹤迹。

    亦無張添華其人。

    若再挨家搜補。

    未免事涉張皇。

    因密派員弁。

    分赴各家查訪等語。

    所奏恐皆虛詞。

    劉之協在扶溝脫逃。

    為日已久。

    各省地方。

    自督撫司道、以至州縣等。

    俱有緝捕之責。

    如果能實力督饬。

    嚴密查拏。

    此等邪教逃逸之犯。

    又将安往。

    乃日久迄無蹤迹。

    如遇有緊要重犯。

    又安望其克期拏獲耶。

    是所稱關津隘口。

    認真盤诘之語。

    僅屬空言。

    敷衍塞責。

    殊不足信。

    今正犯并未緝獲。

    祇于輾轉牽涉之人。

    紛紛查緝。

    徒使胥役人等藉端滋擾。

    殊屬不成事體。

    着傳谕惠齡、惟當實心督饬。

    密查正犯下落。

    嚴拏務獲。

    毋得徒事張皇。

    虛詞了事。

    轉緻滋擾也。

     ○又谕、據惠齡奏、湖南保靖一帶。

    與四川酉陽毗連。

    已飛咨孫士毅、一體堵截等語。

    此事朕早經計及。

    有旨谕知和琳。

    如一入川境。

    速行接印。

    馳赴酉陽。

    督率堵截。

    想和琳途次聞苗匪滋事之信。

    自必一面奏聞。

    一面起程徑赴該處。

    并着和琳酌量情形。

    如該處有需兵力防堵之處。

    即迅速檄調勁兵。

    并酌帶經練将弁。

    前往應援。

    仍将于何日得信。

    何處取道前往之處。

    迅速覆奏。

     ○癸酉。

    吏部帶領京察保送一等之内閣侍讀明達等二百六十二員引見。

    得旨、瑚圖靈阿、崔景儀、程昌期、俱準其一等。

    明達、富明阿、吉隆阿、金應琦、宗室廣敏、富哈善、和精額、和德、繼善、任澍南、康綸鈞、五靈泰、書德、圖明阿、覺羅麟喜、趙三元、張映漢、雙壽、覺羅恒慶、巴哈布、張至軨、慶延、談祖绶、錢楷、馬維馭、文通、誠存、新柱、伊精額、福綸達、漆銮、顧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