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八十八

關燈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六十年。

    乙卯。

    冬。

    十月。

    戊寅朔。

    享太廟。

    上親詣行禮。

    命皇太子陪祀如儀。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泰陵、泰東陵。

     ○遣官祭孝賢皇後、孝儀皇後陵、端慧皇太子園寝。

     ○頒嘉慶元年時憲書。

     ○谕曰、珠隆阿自到軍營以來。

    随同帶兵打仗。

    尚為奮勇出力。

    着加恩補授雲南提督。

    所遺貴州鎮遠鎮總兵員缺。

    着福康安、和琳、于軍營總兵内揀選一員調補。

    所遺員缺。

    着劉惠補授。

     ○谕軍機大臣曰、福康安、和琳、帶領官兵。

    攻堅克險。

    已逼賊巢。

    泸溪隆團兩路。

    亦同時大獲勝仗。

    是官兵各路雲集。

    已将賊匪四面圍困。

    無從逃竄。

    福康安、和琳、着賞給上服貂尾褂各一件。

    額勒登保、德楞泰、貂褂各一件。

    以示嘉獎。

     ○己卯。

    上禦乾清門聽政。

     ○谕、據長麟等奏、漳泉二府屬田禾。

    自八月中旬以後。

    缺少雨澤。

    漳州府屬之漳浦、诏安、龍溪、海澄等四縣。

    于八月間潮水陡漲。

    低田間被鹹水淹浸等語。

    漳泉二府屬、上年曾經被水。

    本年早收雖屬豐稔。

    但自八月以來。

    田禾缺雨。

    而漳州府屬之漳浦等縣沿海田禾。

    複被潮水淹浸。

    收成歉薄。

    若照舊開徵。

    民力恐不德拮據。

    着加恩将漳州泉州二府屬本年應徵錢糧。

    緩至來年秋收後徵收。

    以示體恤。

    現在魁倫已親赴該府屬查勘。

    并着該署撫妥為撫恤。

    一面酌給口糧。

    量加接濟。

    并設法平粜。

    催運商米。

    無使一夫失所。

    以副朕轸念闾閻、有加無已至意。

    該部即遵谕行。

     ○谕軍機大臣曰、長麟等奏、省中并無候補試用人員。

    若将虧空各員。

    紛紛審訊。

    不但州縣同時無官。

    猾吏奸民。

    必緻乘機滋事等語。

    該省從前既有此等情節。

    長麟等何不早行奏明。

    現在虧缺州縣二十五員。

    已押解到省。

    該署督等、審即督同藩司、将虧空一案。

    趕緊清厘。

    據實查辦。

    以期速結。

    勿再遲延回護。

    又據另摺奏、漳泉一帶被早。

    恐緻成災。

    及漳浦等縣沿海田禾被淹一摺。

    福建氣候。

    冬令尚暖。

    盡可成熟。

    着魁倫在彼董率地方官、勸谕被旱被淹各處百姓。

    上緊補種冬麥。

    其有力量不能者。

    即酌借耔種。

    俾無誤耕作。

    此為最要。

    至漳泉二府、向來民風刁悍。

    今連年旱澇成災。

    自系伊等乖戾所緻。

    該撫并當曉谕該處百姓。

    不可稍涉怨尤。

    惟應共知儆惕。

    亟思湔悔。

    勉為良善。

    以期感召甘庥。

    化歉為豐。

    同享樂利。

     ○又谕、戶部議覆四川廓爾喀軍需各款内民欠幫貼一摺。

    已依議行矣。

    此案前經孫士毅奏到。

    朕以曆年辦理軍需。

    一切俱系動支帑項。

    從無一草一木派及闾閻。

    必系局員等藉端科斂。

    以為浮冒之地。

    曾降旨令孫士毅詳悉查明。

    據實具奏。

    續又降旨将此項民欠銀兩。

    着落承辦之總督司道、及局員名下按數攤賠。

    如果不能。

    候朕加恩酌免。

    未為不可。

    現據部議此項民欠銀兩。

    行令該督等查明按股攤賠。

    勿向裡民徵收。

    着傳谕孫士毅徹底清查。

    遵照辦理。

    并将此項民欠。

    現已加恩豁免。

    遍貼謄黃。

    務令家喻戶曉。

    如有不肖州縣。

    私行徵取者。

    嚴參治罪。

    勿稍徇隐。

    其如何着落各該員名下分股攤賠之處。

    仍即詳悉具奏。

    倘因銀數較多。

    承辦各員。

    實在力不能完繳。

    并即據實奏聞。

    朕亦必加恩酌免也。

     ○以侍講學士關槐、為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通政使順海、為左副都禦史。

     ○庚辰。

    谕曰。

    福康安、和琳、訪得首逆吳半生、從鴨保寨來至高多寨。

    即四面攻圍。

    不遺餘力。

    将首逆吳半生擒獲。

    現在乘勝長驅。

    直攻鴨保等處賊巢。

    覽奏實深喜慰。

    此次逆苗滋事。

    福康安、和琳、統領大兵。

    于崎岖險阻蠻煙瘴雨之中。

    有戰必克。

    朕即知成功在即。

    特沛恩綸。

    福康安晉封貝子。

    和琳封為一等宣勇伯。

    甫及十日。

    而福康安和琳已将首逆吳半生俘獲。

    逆黨吳隴登等、聞風膽落。

    斷不能稍延殘喘。

    奏凱蒇功。

    克期可至。

    福康安、和琳、着再交部從優議叙。

    福康安之子德麟、前已承襲恩賞輕車都尉。

    加恩賞給副都統職銜。

    在禦前侍衛上行走。

    和琳賞系黃帶。

    以旌勞勚。

    孫士毅、畢沅、姜晟、馮光熊、于辦理糧饷軍火等事。

    均無贻誤。

    亦着交部分别從優議叙。

    福甯、雖未能督兵進剿。

    而幫同籌辦。

    亦俱無誤。

    福甯、惠齡、着交部議叙。

    其帶兵打仗奮勇之額。

    勒登保、德楞泰、花連布、常明、綸布春、五人。

    俱着從優議叙。

    其興兆、觀成、珠隆阿、那丹珠、豁隆武、色靈額、阿哈保、溫春、定西鼐、巴蘭多隆武、富蘭富森德、西津泰、常山、吉蘭泰、富魁、德勝、紮隆阿、張玉龍、富志那、趙得功、張永祺、王威甯、楊遇春、馬瑀、施缙、德甯、阿林布、姜敏功、陳紹先、程文韬、雙林、謝汝誠、吉林泰、魏攀舉、方和、應元寬、王玉龍、五十一、褚大榮、張明誠、唐文高、王雄、黃世雄、俱着交部議叙。

    打仗出力之滿漢屯土官兵。

    着普賞一月錢糧。

    其守卡護糧兵丁着查明賞給半月錢糧。

    至沿途台站文武員弁。

    馳遞軍報。

    迅速無滞。

    并着各該督撫查明。

    一體咨部議叙。

    兵夫照例加賞。

    以示旌功志喜。

    優恤勤勞至意。

     ○又谕、本日馳遞喜報之兵部捷報處員外郎噶爾圖、着加恩賞戴花翎。

    主事德昌、着加恩賞戴藍翎。

    以示獎勵。

     ○谕軍機大臣等、前經降旨。

    封福康安貝子。

    和琳一等宣勇伯。

    或以首逆未獲。

    具摺懇辭。

    今自降旨以來。

    甫及十日。

    已将首逆吳半生俘獲。

    前後加恩之處。

    俱不必辭。

    至所稱吳半生出投。

    原于窮蹙中冀得一線生路。

    若即将吳半生起解。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