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以逸待勞——黃忠疲敵定軍山

關燈
裝滿碎石雜物的殘舊船隻,執行堵口任務。

    日軍悄悄行動,慢慢逼近旅順港口。

    港内俄軍陣地一片寂靜,日軍敢死隊員心中竊喜,以為俄軍渾然無覺。

     距旅順港口還有2海裡,目标在望,日軍準備開始最後的行動。

    突然,沉寂的俄軍陣地刹那之間亮如白晝,數百隻探照燈齊向日軍射來。

    日軍大驚失色,強烈的燈光使他們如同瞎子。

    這時,俄軍海岸萬炮齊發。

    日軍倉皇之間,炸沉堵塞船。

    然而這些船沉的位置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日軍的“沉船堵口”行動歸于失敗。

     原來,俄軍早知道日軍要前來堵塞港口,故意按兵不動,假裝絲毫沒有察覺。

    等到日軍來到跟前才突然襲擊,使日軍措手不及,來不及調整堵口計劃,以至徹底失敗。

     在戰争中,表面上保持“靜”的态勢,暗中觀察敵人的行動,及時調整部署,做好迎敵準備,一旦敵人來襲,打它個措手不及,如此必勝無疑。

     以逸待勞之例說——反常的炮步協戰 在蘇聯的彼列科普地區,德軍憑借堅固的縱深工事阻擋着蘇軍第三近衛步兵師的進攻。

    在一度沉寂之後,蘇軍300門大炮齊聲怒吼,炮彈像暴雨般地落在德軍的第一道壕塹上。

     德軍隐蔽在深深的壕塹内,躲避炮轟,以逸待勞。

    他們居然還興緻勃勃地談論着: “俄國佬的炮火盡管猛烈,卻也奈何不了我們。

    ” “别麻痹大意,炮火轟擊之後,就是步兵沖鋒,又是一場殊死的拼殺。

    ” 德軍議論的是炮步協戰的一般常識,果然蘇軍在炮擊15分鐘後,以50%的炮火向敵後陣地延伸,50%的炮火停止轟擊,這是步兵沖鋒的前兆。

    刹那間,蘇軍陣地上矗立起無數條黑影,接着,槍聲大作,德軍忙各赴射擊位置,迎戰蘇軍步兵的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蘇軍的火炮是無法發揮作用的,因為兩軍近戰,炮火不長眼睛,無法隻打敵軍不打己軍,所以德軍也不怕暴露。

    可是當德軍剛一暴露,蘇軍的300門火炮齊發,轟擊德軍的第一道壕塹,把德軍擊斃于陣地前,當然,蘇軍步兵也不能幸免于難。

    不過這裡蘇軍使用了一個計謀,矗立于陣前的黑影,隻是藏身于戰壕裡的蘇軍舉起的數百個草人。

     這個情況,當時德軍并不知道,他們丢下了大量同伴的屍體後又躲進深壕中了。

    可是蘇軍的炮火又向後延伸了,這次德軍的指揮官們可捉摸不透了,他們心有餘悸地議論道: “俄國佬真是不要命了,與咱們玩起了同歸于盡的手段。

    ” “咱們可不能上當了,千萬不要暴露自己,免得受炮火攻擊。

    ” “可是,俄國的步兵再次沖鋒怎麼辦呢?” “不怕,等他們沖近了再說。

    ” 然而,蘇軍步兵并沒再次沖鋒,隻是大炮一會兒轟向第一壕塹,一會兒又向後延伸,弄得德軍打也不是,躲也不是。

     蘇軍經過幾度飄忽不定的轟擊後,終于射起了一顆綠色的信号彈,這個信号彈标志着蘇軍停止了攻擊,德軍這才有了喘息的機會,他們經過極度緊張之後,懈怠地倒在塹壕内休息,可就在這時,蘇軍步兵發起了沖擊,趁德軍不備之時占領了他們的陣地。

     蘇軍運用了這次反常的戰術,終于獲得了彼列科普戰役的勝利。

     以逸待勞之例說——斯大林累垮羅斯福 1944年,法西斯德國敗局已定,美、蘇、英各國軍隊在多條戰線上取得重大戰果。

    為了研究如何處理戰後一系列遺留問題,特别是如何處理戰敗國德國,蘇、美、英三。

    國領袖決定再次舉行最高首腦會晤。

     最高首腦會晤時間、地點和會議程序的選擇與确定,曆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身體狀況已嚴重不佳。

    因此羅斯福提出,會晤是不是可以訂在1945年春天,這時天氣已暖,他的身體可以吃得消。

     老謀深算的斯大林早已了解到羅斯福的病情,他知道,一個疲憊不堪、精力不支的首腦在談判中是不會保持堅強的意志和耐力的,是無法與一個體魄強健的對手較量的。

    在羅斯福這種身體狀态下,他很容易感到厭倦、焦躁、虛弱,從而輕易地向對手讓步。

    于是斯大林電告羅斯福:由于形勢發展急速,一系列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因此最高首腦會晤不能拖延,最遲應該在1945年的二月份内舉行。

     無可奈何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