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空城計——孔明智設空城計

關燈
這個智謀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三國時期,谙葛亮因錯用馬谡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

    當時,諸葛視身邊沒有大将,隻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隻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

    衆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

    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衆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 于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

    又教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

    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

    司馬懿聽後,笑着說:“這怎麼可能呢?”于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

    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

    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着拂塵。

    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

    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

    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

    還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評析]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特别精彩的一個計謀,曆來為人們津津樂道。

    空城計是一仲“虛而虛之”的心理戰術,在戰争的緊急關頭和力量虛弱的情況下運用這種戰術,故意以空虛無兵之勢示敵,就可能使敵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從而達到排危解難的目的。

     空城計之例說——城牆上的酒宴 唐玄宗在位時,吐蕃侵襲瓜州,殺了唐軍的元帥,玄宗派張守桂前去接任。

     張守桂到任後,先指揮居民修複城牆,工作還未完成時吐蕃又來犯。

    城裡的人,個個驚慌失措,根本無心應戰,張守桂說: “我寡敵衆,又缺乏防備,隻得用計退敵了。

    ” 他下令在城牆上舉行酒宴,此時有樂隊演奏,大聲喧鬧不已。

     兵臨城下的吐蕃軍目睹此景,疑為城内必有伏兵:遂撤兵而去。

     空城計之例說——氏叔琮的旗馬陣 公元902年(唐昭宗天複二年),氏叔琮圍攻晉陽(今山西太原南)。

     氏叔琮指揮有方,手下兵将猛攻猛打。

    倒下一個,一大批沖上。

    晉陽守軍給這批殺紅眼的漢子吓壞了,軍心渙散。

    眼看晉陽城即将易手。

     老天不幫忙,這節骨眼上,氏叔琮軍中流行大疫。

    生龍活虎的将士,一下子四肢無力,再無鬥志,氏叔琮急在心裡:“天不助我,隻能退軍啊!” 晉陽守将李嗣昭、周德威遠遠望見攻城隊伍如潮退去,不禁心花怒放:“此時不追殺,更待何時!”嘎嘎嘎,城門洞開。

    李嗣元、周德成率兵猛追,刹那間,煙塵滾滾,殺聲盈野。

     氏叔琮退到石會關(今山西榆社西),心急如焚:“再不想出錦囊妙計,真要全軍覆滅啊!”他帶領随從察看地形。

    一位随從突然驚呼一聲:“這山崗高高的,要埋伏一支軍隊多好。

    準能打得追兵落花流水!” 氏叔琮眼前一亮:“唉,對呀。

    來個金蟬脫殼之計!”他忙将30多位随從叫到身邊,一五一十地吩咐。

    一會兒,将士們忙碌着,刹那間,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