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先發制人——司馬懿出兵破孟達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智謀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九十四回“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國新城太守孟達密謀反曹。
當他得到孫吳、劉蜀的暗中支持後,便在新城(今湖北房縣)舉起了義旗。
消息馬上傳到駐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陽)的曹軍元帥司馬懿那裡。
司馬懿一聽,左右為難。
因為按一般程序,舉行重大軍事行動要獲得朝廷的批準,自己應請示報告,得到皇帝诏書才可對孟達進擊。
但那樣一來,從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陽(今河南洛陽)來回有1200裡地,快馬也要十來天。
若孫、劉兵再來相助,那就難征讨了。
怎麼辦?自行采取行動吧,朝廷已有嫌自己權勢過大的迹象;等皇帝诏令吧,将對國家不利。
思量再三,司馬懿覺得還是應以國家利益為重。
于是一邊上疏報告情況,解釋原因,一邊率大軍即刻進發。
為偷襲敵人,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司馬懿讓三軍偃旗息鼓,分為八隊齊頭并進,晝夜兼程,1200裡地八天就趕到了。
司馬懿兵一出現,馬上在孟達軍中引起一片驚慌。
原來計劃,司馬懿請示朝廷後率兵至此,少說也要一個月。
孟達已按一個月的時間安排了加固城牆的任務。
新城内糧草充足,而司馬懿勞師遠進,糧草不可能帶多。
待堅固工事修成後,則堅壁不出戰,等司馬懿糧草不濟無奈退兵時再突發襲擊,定能取勝。
哪知司馬懿僅八天便到了新城,一下子打亂了孟達的部署,新城目前城牆不堅固的弱點一下子暴露出來。
司馬懿稍事休整,便揮師殺來。
孟達部将鄧賢和李輔等見大勢已去,開城門投降。
司馬懿揮師殺進城去,斬殺孟達,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受到朝廷嘉獎。
[評析] 先發制人,是說先動手就能制服對方,後動手就要被對方制服。
戰争中最講先發制人,《兵經百字·上卷智部·先》雲:“兵有先天,有先機,有先手,有先聲……先為最,先天之用尤為最,能用先者,能用全經矣。
” 先發制人之例說——李世民與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窦氏生四子,長子建成為太子,次子世民為秦王,三子玄霸早死,四子元吉為齊王。
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和統一戰争中,屢立大功,權勢很大,太子建成感到李世民威脅他的地位,就與元吉勾結想除掉李世民。
當時李世民手下大将李靖等多次對他說:“大王因功高被懷疑,靖等願效犬馬之力。
”勸李世民早想辦法。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入侵,唐高祖命元吉率兵抵抗。
元吉乘機召集軍隊,準備與建成約定時間舉事,除掉李世民。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日夜勸李世民說:“事情已經非常危急了,如果不采取應變行動,國家必定有滅亡的危險。
周公是聖人,難道沒有兄弟骨肉之情?為保存國家,大義滅親。
現在大王臨危不斷,坐等受屠戮,怎麼成就道義?如果不采納我們的意見,我們将逃身草澤,不能夠在大王身邊。
”李世民聽從了他們的計謀。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擾亂後宮,并說:“臣沒有絲毫對不起兄弟之處,今天他們想殺我,好像為王世充、窦建德報仇。
如果我今天冤枉而死,與父王永别,九泉之下,見到王世充等賊也感到羞恥。
”唐高祖聽了以後,驚訝地說:“明天一定查問這件事,你應該早點告訴我。
” 四日,李世民率他的心腹九人到玄武門自衛,建成、元吉走到臨湖殿,發現情況有變,馬上回馬,準備回宮府,李世民的伏兵出擊,殺死建成、元吉,掃除建成、元吉的殘餘勢力,不久,李淵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先發制人之例說——張柬之先殺後奏 女皇武則天晚年寵幸面首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倆。
這兩兄弟經常侍候在武則天左右,百般讨武則天歡心,并以武則天為靠山,貪贓枉法,欺淩群臣,群臣因武則天對二張的袒護,而無可奈何。
武則天寵幸張易之、張宗昌勝過自己的骨肉子孫。
她的兒子李顯,
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國新城太守孟達密謀反曹。
當他得到孫吳、劉蜀的暗中支持後,便在新城(今湖北房縣)舉起了義旗。
消息馬上傳到駐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陽)的曹軍元帥司馬懿那裡。
司馬懿一聽,左右為難。
因為按一般程序,舉行重大軍事行動要獲得朝廷的批準,自己應請示報告,得到皇帝诏書才可對孟達進擊。
但那樣一來,從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陽(今河南洛陽)來回有1200裡地,快馬也要十來天。
若孫、劉兵再來相助,那就難征讨了。
怎麼辦?自行采取行動吧,朝廷已有嫌自己權勢過大的迹象;等皇帝诏令吧,将對國家不利。
思量再三,司馬懿覺得還是應以國家利益為重。
于是一邊上疏報告情況,解釋原因,一邊率大軍即刻進發。
為偷襲敵人,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司馬懿讓三軍偃旗息鼓,分為八隊齊頭并進,晝夜兼程,1200裡地八天就趕到了。
司馬懿兵一出現,馬上在孟達軍中引起一片驚慌。
原來計劃,司馬懿請示朝廷後率兵至此,少說也要一個月。
孟達已按一個月的時間安排了加固城牆的任務。
新城内糧草充足,而司馬懿勞師遠進,糧草不可能帶多。
待堅固工事修成後,則堅壁不出戰,等司馬懿糧草不濟無奈退兵時再突發襲擊,定能取勝。
哪知司馬懿僅八天便到了新城,一下子打亂了孟達的部署,新城目前城牆不堅固的弱點一下子暴露出來。
司馬懿稍事休整,便揮師殺來。
孟達部将鄧賢和李輔等見大勢已去,開城門投降。
司馬懿揮師殺進城去,斬殺孟達,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受到朝廷嘉獎。
[評析] 先發制人,是說先動手就能制服對方,後動手就要被對方制服。
戰争中最講先發制人,《兵經百字·上卷智部·先》雲:“兵有先天,有先機,有先手,有先聲……先為最,先天之用尤為最,能用先者,能用全經矣。
” 先發制人之例說——李世民與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窦氏生四子,長子建成為太子,次子世民為秦王,三子玄霸早死,四子元吉為齊王。
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和統一戰争中,屢立大功,權勢很大,太子建成感到李世民威脅他的地位,就與元吉勾結想除掉李世民。
當時李世民手下大将李靖等多次對他說:“大王因功高被懷疑,靖等願效犬馬之力。
”勸李世民早想辦法。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入侵,唐高祖命元吉率兵抵抗。
元吉乘機召集軍隊,準備與建成約定時間舉事,除掉李世民。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日夜勸李世民說:“事情已經非常危急了,如果不采取應變行動,國家必定有滅亡的危險。
周公是聖人,難道沒有兄弟骨肉之情?為保存國家,大義滅親。
現在大王臨危不斷,坐等受屠戮,怎麼成就道義?如果不采納我們的意見,我們将逃身草澤,不能夠在大王身邊。
”李世民聽從了他們的計謀。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擾亂後宮,并說:“臣沒有絲毫對不起兄弟之處,今天他們想殺我,好像為王世充、窦建德報仇。
如果我今天冤枉而死,與父王永别,九泉之下,見到王世充等賊也感到羞恥。
”唐高祖聽了以後,驚訝地說:“明天一定查問這件事,你應該早點告訴我。
” 四日,李世民率他的心腹九人到玄武門自衛,建成、元吉走到臨湖殿,發現情況有變,馬上回馬,準備回宮府,李世民的伏兵出擊,殺死建成、元吉,掃除建成、元吉的殘餘勢力,不久,李淵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先發制人之例說——張柬之先殺後奏 女皇武則天晚年寵幸面首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倆。
這兩兄弟經常侍候在武則天左右,百般讨武則天歡心,并以武則天為靠山,貪贓枉法,欺淩群臣,群臣因武則天對二張的袒護,而無可奈何。
武則天寵幸張易之、張宗昌勝過自己的骨肉子孫。
她的兒子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