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先發制人——司馬懿出兵破孟達
關燈
小
中
大
雖然已被立為太子,但卻幽居東宮,不得參預朝政。
李顯軟弱無能,懼怕武則天。
有一次,李顯的兩個未成年的子女私下議論了張易之、張宗昌,不料被武則天知道了,追問李顯,李顯競吓得回東宮後讓自己的兩個子女服毒自殺了。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重,她隻讓張易之、張宗昌二人在她身邊,把一切國事統統交給二張處理,不許大臣近前。
大臣們擔心二張擅權篡位,焦急地籌劃對策。
宰相張柬之,年已80歲,決心自己冒風險,出面組織策劃鏟除二張。
他先個别地做守衛皇宮的羽林軍的工作,聯絡了武将,再聯絡朝中一批正直的大臣,商議如何動手。
但誰也不敢擔“犯上”之名。
于是決定逼太子出面,以太子的名義号召宮廷上下。
預定的時間到了,張柬之和武将們率領500多名羽林軍來到了宮廷外的玄武門,并事先派李多祚等人到東宮去迎接太子。
但太子李顯想到他的幾個兄弟因反對武則天而被殺掉,吓得渾身哆嗦,頭上冒汗,不敢決斷,李多祚等人再三催請,并痛切地向他說明利害:“如果再延誤時間,就來不及了。
事已至此,倘若因延誤而失敗,不僅斷送了你祖宗的基業,且太子和群臣。
的身家性命都難保,必然造成大殺戳的悲劇。
”太子不得已,才随同李多祚等人來到玄武門。
于是在張柬之的帶領下,徑直闖入武則天的寝宮,張易之和張宗昌見張柬之進來,正欲發問,士兵沖上去把二張砍死,武則天在内聽到響聲,正欲起身,張柬之進前奏報:“張易之和張宗昌謀反,我等奉太子之命,已将逆賊殺死。
”武則天轟地一下暈過去了。
待她醒來,有氣無力地問太子李顯:“這件事是你指使的嗎?”李顯點頭承認。
武則天雖然痛恨殺二張的大臣們,但由于是秉承太子的意旨幹的,也就無法降罪于大臣了。
大臣們乘機上言,希望武皇傳位給太子。
武皇日益病重,隻得讓太子繼位。
張柬之等人借太子皇權的力量,又迅速消滅了張易之、張宗昌的黨羽,穩定了局勢。
先發制人之例說——哥舒翰剛正不阿殺奸邪 唐代哥舒翰任西安節度使,派遣都兵馬使張擢到京師長安奏事,張擢完成任務後,在京師逗留了很久沒有回去,他進獻财物給楊國忠,與楊國忠結交。
哥舒翰正巧也來京師,要入宮朝見天子,張擢怕哥舒翰問罪,心裡惴惴不安,請示楊國忠任命他為禦史大夫,兼劍南西川節度使。
任命的诏書下達後,張擢來到哥舒翰家拜見哥舒翰,哥舒翰命令部下把他揪到庭中,列舉了他的罪狀,用杖刑打死了他,然後向皇帝報告,讓皇帝曉知此事。
唐玄宗知道此事後,便下诏書褒獎哥舒翰堅持原則,把張擢的屍體賜給他,再讓哥舒翰鞭打張擢屍體一百下。
先發制人之例說——丁寶桢巧斬安得海 太監安得海奉慈禧之命出京城結納外臣。
當時慈禧、慈安兩宮垂簾聽政,明争暗鬥。
慈禧囑咐安得海悄悄出去,暗暗回來。
哪知安得海驕橫慣了,出京沒幾天,他就命在船上升起大旗,大肆張揚,讓沿途官吏紛紛接駕、送賄,所到之處,雞犬不甯。
船入山東德州境内,德州知府前去拜接,送上銀子200兩,安得海嫌少,限他三天之内交足5000兩銀子。
上哪去弄這麼多銀子呢?德州知府一時沒了主意,忽然想到他的上司山東巡撫丁寶桢。
此人為官清廉,且有膽略。
便連夜赴濟南向丁巡撫哭訴。
丁巡撫問知府見到聖旨沒有?知府說沒看到。
“好!”丁巡撫一拍巴掌,命德州知府立即回去将安得海一行捉來。
知府一聽吓了一跳:“大人,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嗎?”丁寶桢呵呵大笑:“一切由老夫承擔。
”德州知府遵命而行。
原來,清宮曆來有條祖訓:“内監不許私離京城四十裡,違者由地方官就地正法。
”丁寶桢正是抓住了這一條,要治一治不可一世的大宦官。
他想,這安得海雖然沒奉明诏,但一定得了西太後的暗許;西太後不降明旨,說明東、西太後有矛盾;安得海是西太後的人,我何不向東宮請旨發落!主意打定,立刻派親
李顯軟弱無能,懼怕武則天。
有一次,李顯的兩個未成年的子女私下議論了張易之、張宗昌,不料被武則天知道了,追問李顯,李顯競吓得回東宮後讓自己的兩個子女服毒自殺了。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重,她隻讓張易之、張宗昌二人在她身邊,把一切國事統統交給二張處理,不許大臣近前。
大臣們擔心二張擅權篡位,焦急地籌劃對策。
宰相張柬之,年已80歲,決心自己冒風險,出面組織策劃鏟除二張。
他先個别地做守衛皇宮的羽林軍的工作,聯絡了武将,再聯絡朝中一批正直的大臣,商議如何動手。
但誰也不敢擔“犯上”之名。
于是決定逼太子出面,以太子的名義号召宮廷上下。
預定的時間到了,張柬之和武将們率領500多名羽林軍來到了宮廷外的玄武門,并事先派李多祚等人到東宮去迎接太子。
但太子李顯想到他的幾個兄弟因反對武則天而被殺掉,吓得渾身哆嗦,頭上冒汗,不敢決斷,李多祚等人再三催請,并痛切地向他說明利害:“如果再延誤時間,就來不及了。
事已至此,倘若因延誤而失敗,不僅斷送了你祖宗的基業,且太子和群臣。
的身家性命都難保,必然造成大殺戳的悲劇。
”太子不得已,才随同李多祚等人來到玄武門。
于是在張柬之的帶領下,徑直闖入武則天的寝宮,張易之和張宗昌見張柬之進來,正欲發問,士兵沖上去把二張砍死,武則天在内聽到響聲,正欲起身,張柬之進前奏報:“張易之和張宗昌謀反,我等奉太子之命,已将逆賊殺死。
”武則天轟地一下暈過去了。
待她醒來,有氣無力地問太子李顯:“這件事是你指使的嗎?”李顯點頭承認。
武則天雖然痛恨殺二張的大臣們,但由于是秉承太子的意旨幹的,也就無法降罪于大臣了。
大臣們乘機上言,希望武皇傳位給太子。
武皇日益病重,隻得讓太子繼位。
張柬之等人借太子皇權的力量,又迅速消滅了張易之、張宗昌的黨羽,穩定了局勢。
先發制人之例說——哥舒翰剛正不阿殺奸邪 唐代哥舒翰任西安節度使,派遣都兵馬使張擢到京師長安奏事,張擢完成任務後,在京師逗留了很久沒有回去,他進獻财物給楊國忠,與楊國忠結交。
哥舒翰正巧也來京師,要入宮朝見天子,張擢怕哥舒翰問罪,心裡惴惴不安,請示楊國忠任命他為禦史大夫,兼劍南西川節度使。
任命的诏書下達後,張擢來到哥舒翰家拜見哥舒翰,哥舒翰命令部下把他揪到庭中,列舉了他的罪狀,用杖刑打死了他,然後向皇帝報告,讓皇帝曉知此事。
唐玄宗知道此事後,便下诏書褒獎哥舒翰堅持原則,把張擢的屍體賜給他,再讓哥舒翰鞭打張擢屍體一百下。
先發制人之例說——丁寶桢巧斬安得海 太監安得海奉慈禧之命出京城結納外臣。
當時慈禧、慈安兩宮垂簾聽政,明争暗鬥。
慈禧囑咐安得海悄悄出去,暗暗回來。
哪知安得海驕橫慣了,出京沒幾天,他就命在船上升起大旗,大肆張揚,讓沿途官吏紛紛接駕、送賄,所到之處,雞犬不甯。
船入山東德州境内,德州知府前去拜接,送上銀子200兩,安得海嫌少,限他三天之内交足5000兩銀子。
上哪去弄這麼多銀子呢?德州知府一時沒了主意,忽然想到他的上司山東巡撫丁寶桢。
此人為官清廉,且有膽略。
便連夜赴濟南向丁巡撫哭訴。
丁巡撫問知府見到聖旨沒有?知府說沒看到。
“好!”丁巡撫一拍巴掌,命德州知府立即回去将安得海一行捉來。
知府一聽吓了一跳:“大人,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嗎?”丁寶桢呵呵大笑:“一切由老夫承擔。
”德州知府遵命而行。
原來,清宮曆來有條祖訓:“内監不許私離京城四十裡,違者由地方官就地正法。
”丁寶桢正是抓住了這一條,要治一治不可一世的大宦官。
他想,這安得海雖然沒奉明诏,但一定得了西太後的暗許;西太後不降明旨,說明東、西太後有矛盾;安得海是西太後的人,我何不向東宮請旨發落!主意打定,立刻派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