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釜底抽薪——曹操烏巢燒糧草
關燈
小
中
大
德國科學家,如果這些人不幹了,埃及這一計劃就會全部落空或中途擱置。
這些德國科學家因埃及所給待遇豐厚而甘願效勞。
以色列阻止這些德國科學家繼續效命的有效辦法是幹掉他們,或者是威脅他們的親人、家屬。
萬一以色列這一暗殺、威脅的行動被發現,世界輿論譴責以色列,那麼與此事相連的德國科學家幫助埃及建造軍火企業的事也會暴露于世。
那時即使德國政府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不是,在世界輿論壓力下撤回自己的科學家。
按照伊雷·哈塞爾的計謀,摩沙迪開始了暗殺、威脅計劃。
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哈桑·卡米爾太太在一次神秘的車禍中死亡;埃及的德國導彈研制組重要成員海因茨·克魯格在1962年9月被綁架,之後就永遠消失了;另外有5名德國科學家在上述這類“意外事件”中死于開羅市中心。
一天,一個寄給同德國科學家一起工作的埃及卡姆爾·阿紮茲将軍的包裹被送來。
當人們打開包裹時,它突然爆炸,5名德國工程師當場炸死。
在聯邦德國,此類事情也在發生。
一天漢斯·克萊因圍希特爾博士險些遭無聲手槍打死。
他正在領導一項埃及人控制的研究計劃,這次計劃要解決在開羅制造的導彈的制導系統。
’這一系列意外事件的發生,使開羅的德國科學家開始膽戰心驚了。
他們越來越意識到他們的生命和親人的安全受到了威脅。
他們在德國的朋友也越來越頻繁地收到警告信。
這些德國科學家開始惶惶不安了。
1963年9月,兩名以色列摩沙迪成員在瑞士實施暗殺計劃時被發現。
瑞士保安部門和德國當局進行了一系列調查。
瑞士法庭也對這兩位殺手進行了訴訟。
這一系列活動不但未導緻這兩位以色列入遭判刑,反而使他們得到了中立國瑞士國民的同情。
由于這一訴訟案,德國和瑞士科學家幫助埃及研制新式武器的勾當暴露了出來。
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波恩政府通過了一項禁止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公民在納賽爾的軍火工和火箭廠供職的法令。
這樣德國的專家們紛紛離開埃及,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瑞士也對麥賽奧公司和麥特普渦輪發動機公司作出了嚴格規定,禁止它們向埃及提供所需的軍火零件。
以色列運用謀殺、恐吓手段,達到了釜底抽薪的目的。
德國科學家迫于畏懼和輿論壓力不得不撤離埃及,使納賽爾聘請德國科學家幫助埃及建立軍火工業的計劃破滅了。
釜底抽薪之例說——赫魯曉夫擊敗尼克松 訪美即将結束時,赫魯曉夫在蘇聯駐華盛頓的大使館舉行告别宴會,尼克松代表美國政府和艾森豪威爾總統出席。
宴會上,尼克松特意走到赫魯曉夫的面前,在很多記者注視下,熱情地對赫魯曉夫說:“我相信您對美國的這次訪問一定非常成功、順利。
您在美國受到了非常有禮貌和非常熱情的接待和歡迎。
”尼克松覺得這句恭維的話已經夠到家的了,赫魯曉夫再沒有理由不滿和惱恨自己了,自己同他的關系總算可以緩和一點了吧。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赫魯曉夫聽完這話後,忽然勃然大怒。
他氣狠狠地對尼克松說:“如果我的訪問真的順利,那決不是因為你想要讓它順利。
據我得到的報告,你非常希望這次訪問失敗。
” 尼克松挨了當頭一棒,一時顯得手足無措,臉漲得通紅。
在場的記者們也目瞪口呆,繼而把這件事做為頭條新聞發了出去。
尼克松慢慢懷疑,赫魯曉夫對自己的這種好戰态度,背後定有極深的用意。
自己并沒太得罪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就是再恨自己、再沒有修養,作為一個大國首腦,一個政治家也會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赫魯曉夫好像根本不想掩飾自己,而且在很多場合,他幾乎是故意、誇張地表現自己的憤怒和對尼克松的怨氣,越是人多的時候,越是有記者在場的時候越這樣。
這毫無疑問是有目的的。
尼克松猜測的不錯,赫魯曉夫正是在實行着他的一個政治、外交戰略。
1960年是美國大選年,艾森豪威爾兩次任期已滿,作為副總統的尼克松肯定要參加競選。
尼克松與赫魯曉夫在蘇聯的“廚房辯論”在美國傳開後,他的威望日益升高,當選總統很有希望。
而這,正是赫魯曉夫不願看到的。
于是,赫魯曉夫制定了戰略。
在他訪美期間,他故意時時流露出對尼克松的強烈憤慨。
赫魯曉夫知道,新聞界會迅速地把這些情況傳播出去,美國人不久就會全知道“赫魯曉夫不喜歡尼克松”。
赫魯曉夫心裡也清楚,如果美國人看到尼克松無法在與蘇聯的關系上取得進展,那麼他們就會覺得尼克松無能,從而抛棄他。
赫魯曉夫的策略果然起了效果,許多美國人都在談論投票給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肯尼迪,因為肯尼迪“與赫魯曉夫合得來”。
尼克松雖然清楚地看到這種形勢,也想在與蘇聯、與赫魯曉夫關系上做點補救工作,但為時已晚,且赫魯曉夫也根本不買他的賬。
1960年11月,尼克松在大選中輸給了肯尼迪,為此他遺恨了8年之久。
選舉結果出來後,赫魯曉夫興高采烈地向各國新聞記者吹噓,說他曾竭盡全力讓尼克松選不上。
幾年後,赫魯曉夫見到了美國新總統約翰·肯尼迪。
表功地告訴他:“我們使你當上了總統。
”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
這些德國科學家因埃及所給待遇豐厚而甘願效勞。
以色列阻止這些德國科學家繼續效命的有效辦法是幹掉他們,或者是威脅他們的親人、家屬。
萬一以色列這一暗殺、威脅的行動被發現,世界輿論譴責以色列,那麼與此事相連的德國科學家幫助埃及建造軍火企業的事也會暴露于世。
那時即使德國政府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不是,在世界輿論壓力下撤回自己的科學家。
按照伊雷·哈塞爾的計謀,摩沙迪開始了暗殺、威脅計劃。
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哈桑·卡米爾太太在一次神秘的車禍中死亡;埃及的德國導彈研制組重要成員海因茨·克魯格在1962年9月被綁架,之後就永遠消失了;另外有5名德國科學家在上述這類“意外事件”中死于開羅市中心。
一天,一個寄給同德國科學家一起工作的埃及卡姆爾·阿紮茲将軍的包裹被送來。
當人們打開包裹時,它突然爆炸,5名德國工程師當場炸死。
在聯邦德國,此類事情也在發生。
一天漢斯·克萊因圍希特爾博士險些遭無聲手槍打死。
他正在領導一項埃及人控制的研究計劃,這次計劃要解決在開羅制造的導彈的制導系統。
’這一系列意外事件的發生,使開羅的德國科學家開始膽戰心驚了。
他們越來越意識到他們的生命和親人的安全受到了威脅。
他們在德國的朋友也越來越頻繁地收到警告信。
這些德國科學家開始惶惶不安了。
1963年9月,兩名以色列摩沙迪成員在瑞士實施暗殺計劃時被發現。
瑞士保安部門和德國當局進行了一系列調查。
瑞士法庭也對這兩位殺手進行了訴訟。
這一系列活動不但未導緻這兩位以色列入遭判刑,反而使他們得到了中立國瑞士國民的同情。
由于這一訴訟案,德國和瑞士科學家幫助埃及研制新式武器的勾當暴露了出來。
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波恩政府通過了一項禁止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公民在納賽爾的軍火工和火箭廠供職的法令。
這樣德國的專家們紛紛離開埃及,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瑞士也對麥賽奧公司和麥特普渦輪發動機公司作出了嚴格規定,禁止它們向埃及提供所需的軍火零件。
以色列運用謀殺、恐吓手段,達到了釜底抽薪的目的。
德國科學家迫于畏懼和輿論壓力不得不撤離埃及,使納賽爾聘請德國科學家幫助埃及建立軍火工業的計劃破滅了。
釜底抽薪之例說——赫魯曉夫擊敗尼克松 訪美即将結束時,赫魯曉夫在蘇聯駐華盛頓的大使館舉行告别宴會,尼克松代表美國政府和艾森豪威爾總統出席。
宴會上,尼克松特意走到赫魯曉夫的面前,在很多記者注視下,熱情地對赫魯曉夫說:“我相信您對美國的這次訪問一定非常成功、順利。
您在美國受到了非常有禮貌和非常熱情的接待和歡迎。
”尼克松覺得這句恭維的話已經夠到家的了,赫魯曉夫再沒有理由不滿和惱恨自己了,自己同他的關系總算可以緩和一點了吧。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赫魯曉夫聽完這話後,忽然勃然大怒。
他氣狠狠地對尼克松說:“如果我的訪問真的順利,那決不是因為你想要讓它順利。
據我得到的報告,你非常希望這次訪問失敗。
” 尼克松挨了當頭一棒,一時顯得手足無措,臉漲得通紅。
在場的記者們也目瞪口呆,繼而把這件事做為頭條新聞發了出去。
尼克松慢慢懷疑,赫魯曉夫對自己的這種好戰态度,背後定有極深的用意。
自己并沒太得罪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就是再恨自己、再沒有修養,作為一個大國首腦,一個政治家也會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赫魯曉夫好像根本不想掩飾自己,而且在很多場合,他幾乎是故意、誇張地表現自己的憤怒和對尼克松的怨氣,越是人多的時候,越是有記者在場的時候越這樣。
這毫無疑問是有目的的。
尼克松猜測的不錯,赫魯曉夫正是在實行着他的一個政治、外交戰略。
1960年是美國大選年,艾森豪威爾兩次任期已滿,作為副總統的尼克松肯定要參加競選。
尼克松與赫魯曉夫在蘇聯的“廚房辯論”在美國傳開後,他的威望日益升高,當選總統很有希望。
而這,正是赫魯曉夫不願看到的。
于是,赫魯曉夫制定了戰略。
在他訪美期間,他故意時時流露出對尼克松的強烈憤慨。
赫魯曉夫知道,新聞界會迅速地把這些情況傳播出去,美國人不久就會全知道“赫魯曉夫不喜歡尼克松”。
赫魯曉夫心裡也清楚,如果美國人看到尼克松無法在與蘇聯的關系上取得進展,那麼他們就會覺得尼克松無能,從而抛棄他。
赫魯曉夫的策略果然起了效果,許多美國人都在談論投票給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肯尼迪,因為肯尼迪“與赫魯曉夫合得來”。
尼克松雖然清楚地看到這種形勢,也想在與蘇聯、與赫魯曉夫關系上做點補救工作,但為時已晚,且赫魯曉夫也根本不買他的賬。
1960年11月,尼克松在大選中輸給了肯尼迪,為此他遺恨了8年之久。
選舉結果出來後,赫魯曉夫興高采烈地向各國新聞記者吹噓,說他曾竭盡全力讓尼克松選不上。
幾年後,赫魯曉夫見到了美國新總統約翰·肯尼迪。
表功地告訴他:“我們使你當上了總統。
”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