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釜底抽薪——曹操烏巢燒糧草

關燈
竟為什麼呢? “我們應該想到奧納西斯在艦艦阿拉伯的石油,否則他到吉達一事就無法解釋。

    但是他将怎樣對付擁有開采那裡的石油壟斷權的阿美石油公司呢?”美國《華爾街日報》這樣猜測并提出了問題的關鍵。

     衆所周知,沙特阿拉伯享有大自然賜予的得天獨厚的寶貴财富——石油。

    1953年,世界石油總産量為6.5億噸,而沙特阿拉伯就占了4億噸,而且每年增長5千萬噸至1億噸。

     西方實業家嗅到了這巨大财富的氣息,争先恐後地來到這陽光炙人的國度,意在争取沙特石油的開采和運輸權。

    但阿美石油公司和沙特國王早就訂有明确的壟斷開采石油的合同:每采出一噸石油,給沙特相當數目的特許開采費,石油采出後,由阿美石油公司的油船隊運往世界各地。

    阿美石油公司的這堵高牆,嚴密地保護着它的特權,幾乎連一點縫隙也沒有。

    其它公司隻好望洋興歎,含恨而歸。

     然而奧納西斯在設法搞到合同複制件後,經過仔細研究,卻發現合同并沒有排斥沙特阿拉伯擁有自己的油船隊來從事石油的運輸。

     這不是阿美石油公司嚴密防守的高牆的縫隙嗎?而且正是奧納西斯完全有能力鑽進去的縫隙。

    石油不運出沙特阿拉伯就不能獲得它應有的市場價值。

    因此隻要設法壟斷沙特阿拉伯石油的海運權,形勢就會對阿美石油公司大為不利,從而可以迫使它轉讓出部分股份,奧納西斯就可以實現他直接插手石油業的願望了。

     帶着美好的憧憬,奧納西斯在吉達港一下船,就直奔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到王宮作了一次“閃電式”的訪問。

    他和年邁的國王作了長時間的密談。

     “年高德重的國王啊,安拉将人間的财富賜給您,您為什麼不想法把您應得的錢再提高一倍?阿美石油公司把您的石油開采,通過運輸又嫌到兩倍的錢。

    您為什麼不自己買船運輸呢?阿拉伯的石油理應由阿拉伯的油船來運輸啊!” 聽了船王這番話,國王由驚愕變得興奮…… 幾個月後,奧納西斯和沙特阿拉伯國王簽訂了震撼世界企業界的《吉達協定》。

    協定規定:成立“沙特阿拉伯油船海運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50萬噸的油船隊,全部挂沙特阿拉伯國旗。

    該公司擁有沙特阿拉伯油田開采的石油運輸壟斷權,該公司的股東是沙特阿拉伯國王和奧納西斯。

     協定的簽訂宣告了奧納西斯的成功。

    這個協定一旦全部實行,沙特阿拉伯和奧納西斯各自想得到的都将得到,阿美石油公司卻将遭到緻命的打擊,鍋底燃燒正旺的柴被抽走了,鍋裡的水還能開嗎? 奧納西斯在沙特阿拉伯以“閃電外交”擊敗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靠的就是“釜底抽薪”——找到對手的弱點,成功地攻擊對手的生命線。

     每個企業經營者都有可能遇到強大的對手,不要和他硬碰硬,而是應該懂得,無論他多強大,都有他賴以生存的生命線,這就是沸水鍋底的燃柴,找出來并抽掉它,再和他鬥智鬥勇,就容易得多了。

     釜底抽薪之例說——以色列打破埃及軍工計劃1962年初,以色列摩沙迪得到了有關德國專家在埃及所起作用的情報。

    原來自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争後,埃及急需蘇聯提供軍事援助。

    莫斯科滿足不了埃及的要求,納賽爾無奈,便請求德國科學家到埃及來建立軍火工業。

     不久,一批德國科學家來到了埃及。

    擔任制造超音速驅逐機的設計師是威廉·梅塞施米特,他曾是希特勒最主要的戰鬥機設計師。

    威廉設計師的副手是費迪南德·布蘭德納教授,他曾是希特勒時代容克式飛機工廠的總工程師。

    他們倆領導的幾百名德國人在開羅南郊的勒赫萬開始建起了兩家飛機工廠。

    他們幫助埃及建造的超音速飛機能把以色列飛機拒之在埃及領空之外。

    與此同時,埃及還招募了幾百名德國導彈專家。

    其領導人是哈桑·賽義德·卡米爾。

    在這批科學家中最有名的是歐根·森格爾,他曾在1935年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火箭研究中心。

    這些昔日希特勒的導彈科學家,在開羅幫助埃及研制3種導彈。

    它們是:戰勝者式導彈,預計将能攜帶半噸重的彈頭,射程為500公裡;探險家式導彈,它将是最先進的導彈,射程為900公裡;征服者式導彈,它能夠攜帶1噸重的炸彈。

    到1962年埃及已擁有了兩種中程地對地導彈。

    由于埃及缺乏人才,在哈桑·賽義德·卡米爾的領導下,瑞士的兩家企業麥賽奧公司和麥特普渦輪發動機公司為埃及提供火箭零件,斯圖加特城的英特納公司也參與了此事。

     以色列領導人得知埃及的這一情況時,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他們知道埃及這項軍火計劃如順利完成,以色列面臨的将是什麼命運。

    以色列摩沙迪首腦伊雷·哈塞爾親自跑到德國,對聯邦德國特工部門的負責人賴因哈爾特·格倫施加壓力。

    但是,哈塞爾得到的是這樣的嘲諷:“我最要好的朋友恰恰都是猶太人,怎麼能說我支持這些老納粹分子呢?”顯然聯邦德國對此事不聞不問。

     以色列領導人看通過外交途徑無法解決此事,他們就采納了伊雷·哈塞爾的建議,即用釜底抽薪的辦法解決這一問題。

    伊雷·哈塞爾認為,埃及興建新興軍火企業的主要組織者和技術人員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