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天剛亮,盧小龍就來到了徐州鐵路局工程處的工地。
這是新建的徐州火車站工程的一部分,已經到了掃尾階段,盧小龍對一支幾百人的施工隊伍今天要做的活進行分派,大隊人馬才可以行動。
新車站基本完工,今天是集中力量砌一道幾百米長的圍牆,下午鐵道部領導來徐州鐵路局視察,要搶在他們來之前将圍牆砌好。
夏末秋初,天還十分熱,尤其要趕在一大早就開工,作為施工隊隊長的盧小龍先為施工隊的班組長們開了一個簡短的碰頭會,明确了任務,提出了要求,整個工地就生龍活虎地幹了起來。
水泥沙漿攪拌機隆隆地轉起來,牆基已經挖好,用蛤蟆夯略夯一遍,上百把泥瓦刀就幹起來了,一塊塊紅磚帶着水泥沙漿飛落到地基溝裡,磚牆的基礎很快就成形了,兩邊運磚、運水泥沙漿的小工們也都源源不斷地供給着。
盧小龍看了看等一會兒圍牆砌高了需要搭腳手架的木闆的準備情況,知道今天的活計都安排好了。
他又看了看長龍一樣施工的現場,泥瓦工們一個個彎着腰動作迅速地揮舞着泥鏟、泥瓦刀,将一塊塊紅磚齊齊地鋪碼着,他估算了一下進度,便放心地離開工地,去鐵路局工程處了。
太陽還沒出來,草帽背在背上,一件短袖白襯衫、一條灰藍勞動布褲都濺着泥漿,一雙解放鞋也是斑駁的泥漿斑點,再加上被曬得黧黑的面孔和手臂,都挺形象地說明了他現在領着施工隊搞基建的身份。
在徐州上班已經一年多,一開始跟着技術員學工程預算,憑着上高中時數學基礎好,很快把預算、決算基本技術掌握到手,很多不大的工程項目他居然能夠獨擋一面地做出預決算,這讓處長和技術員們都驚歎不已。
他除了在處裡搞預決算,還經常在工地上忙碌時帶領施工隊施工。
文化大革命中訓練出來的組織号召能力,很快使他成為難得的施工隊隊長。
他又像在農村插隊一樣,一邊領着幹,一邊學着幹,拿起泥鏟、瓦刀碼磚活,用工人們的話講,不夠八級工,也夠三四級工了。
幹施工隊隊長跟幹生産隊隊長一個道理,要帶頭幹,要會幹,要會派活,要賞罰分明。
他善于籠絡人心,每天到得早,走得晚,幾百人的施工隊伍被他管得井井有條,成了徐州鐵路局基建處的一個先進典型。
他到了基建處,因為今天要迎接部裡的領導視察,整個鐵路局都提前上了班,基建處裡早已各就各位,蔣處長正和幾個人圍着辦公桌說話,看到盧小龍進來,他在辦公桌前擡起了有些秃頂的長圓臉,問道:“工地都安排好了?”盧小龍說:“安排好了,已經幹了一陣了。
”蔣處長滿意地點點頭。
他是一個資格老文化低的老幹部,動辄喜歡訓人,盧小龍早已摸準了他的脾氣,該乖覺則乖覺,該服從則服從,該苦幹則苦幹。
剛來處裡,對他這個全國有名的造反派頭頭,蔣處長白眼相看。
後來,得知盧小龍的父親是三七年參加革命的老幹部,便有了幾分親切,因為蔣處長自己也是一個“三七式”。
又聽說他的父親文化大革命以來曆經迫害而死,又對盧小龍有了兩分同情。
盧小龍不露聲色地和他調整着關系,下班時間去他家坐一坐,偶爾送兩瓶酒,時而在他家吃頓晚飯,幹起工作來埋頭拚命,少說多幹。
他的這套做法很快赢得了蔣處長的青睐。
當他一夜一夜在辦公室開着燈加班,趕做工程預算、決算時,不止一次被夜晚來辦公室拿東西、打電話的蔣處長撞見,蔣處長總是随便地問一句:“還加班搞呢?”他有意頭也不擡地回答:“抓緊一點,提前搞出來主動點。
” 繼續埋在滿桌數字表格中,搖着計算器忙碌着,絕不多看蔣處長一眼。
這時,蔣處長往往會在辦公室坐一坐,沏上一杯茶,喝上幾口水,說道:“早點休息。
”便背着手走了。
他仍舊頭也不回地繼續忙着自己的案頭工作。
他的這套風格果然使蔣處長越來越對他另眼相待,大會小會表揚他;他則坐在人群中一言不發,偶爾拘謹地笑一笑。
他知道自己這樣獨樹一幟會引起處裡其他人的嫉妒,所以,除了工作,他對一切人事關系都保持麻木不仁的态度,對任何有關名譽和利益的事都不争不搶。
在辦公室擺放辦公桌時,先是把他擺在了一個角落,他毫無怨言地縮在角落裡,光線暗,白天就開着台燈幹。
後來把他調整到窗前,和一個姓溫的技術員面對面坐,他也處之泰然。
溫技術員就在處裡管預算概算,盧小龍拜他為師,小心謹慎地學習,稱對方為“溫師傅”。
輪着打水掃地的活,他總是提前十分鐘上班,搶先幹了;輪着預算決算工作受表揚時,他總是讓溫技術員去出頭露面,他像一個不會飛的蒼蠅一樣躲在陰暗的角落裡。
後來,基建處裡又來了新的幹部,他主動提出将自己辦公桌調到靠門口的地方,将光線充足的地方讓給他人,自己則和一個同樣是剛分配來的女學生面對面坐着。
對方是本地的中專畢業生,插過幾年隊,也是招工來的,叫李彥,長着一張白皙清瘦的小面孔,眉毛淡淡的,眼睛細細的,說話聲音綿綿的。
盧小龍依然老老實實地表現着。
對方一聽說他的名字,立刻驚訝地張開小嘴:“你就是那個盧小龍?真想不到。
”盧小龍憨厚地笑一笑,該幹什麼幹什麼。
他知道,對于處裡惟一的年輕女性,他絕不可多占風光,那同樣也會惹人嫉妒。
他伏案工作,加倍表現自己的窩囊和遲鈍。
當處長、副處長還有幾個在處裡稱王稱霸的工程師、技術員對李彥調笑時,他便麻木不仁地趴在桌上算他的賬,無論周圍的調笑如何驚天動地,他都無動于衷。
偶爾有人将屁股靠在他的辦公桌上指手畫腳地聊天,擋住他的光線,他隻是将桌上的報表材料稍微挪一挪。
人們聊得熱鬧,不經意地将茶杯裡的水碰溢出來,他連忙拿起抹布擦,對方發現後連連道歉,也忙不疊地要幫着收拾時,他便不嗔不惱地說:“沒關系,我一個人收拾就行了。
” 他這個曾經“頭上長角、身上有刺”的造反派頭頭已經變得土豆一樣滾圓,不惹人注意,這使得他在蔣處長的各種表彰中安全地成長,當船上的帆無聲無息地升起來時,船便無聲無息地向前行駛了。
基建處下屬的幾個施工隊總是管理不善,蔣處長常常像喝了酒一樣血紅地瞪着眼,在全處幹部會上大發雷霆。
幾個施工隊長都是泥瓦工出身,低着頭嗫嚅地嘟囔道:“現在的很多小工都是鐵路局的子弟,不服管,泥瓦工站在腳手架上吆喝下面上泥上磚,他們就在那兒打打鬧鬧,半天上不來,訓少了沒用,訓多了他和你吵,這些人的家長都是鐵路局的職工,哪個你都得罪不起。
”蔣處長拍着桌子嚷道:“那就沒法管了嗎?”他掃視着辦公室的幾十個幹部,其中包括一些技術員,問道:“你們誰下去帶個施工隊?管出個樣子來。
”大夥都知道這活不好幹,沒有人吭氣。
盧小龍擡起眼看着蔣處長,他不能得罪
這是新建的徐州火車站工程的一部分,已經到了掃尾階段,盧小龍對一支幾百人的施工隊伍今天要做的活進行分派,大隊人馬才可以行動。
新車站基本完工,今天是集中力量砌一道幾百米長的圍牆,下午鐵道部領導來徐州鐵路局視察,要搶在他們來之前将圍牆砌好。
夏末秋初,天還十分熱,尤其要趕在一大早就開工,作為施工隊隊長的盧小龍先為施工隊的班組長們開了一個簡短的碰頭會,明确了任務,提出了要求,整個工地就生龍活虎地幹了起來。
水泥沙漿攪拌機隆隆地轉起來,牆基已經挖好,用蛤蟆夯略夯一遍,上百把泥瓦刀就幹起來了,一塊塊紅磚帶着水泥沙漿飛落到地基溝裡,磚牆的基礎很快就成形了,兩邊運磚、運水泥沙漿的小工們也都源源不斷地供給着。
盧小龍看了看等一會兒圍牆砌高了需要搭腳手架的木闆的準備情況,知道今天的活計都安排好了。
他又看了看長龍一樣施工的現場,泥瓦工們一個個彎着腰動作迅速地揮舞着泥鏟、泥瓦刀,将一塊塊紅磚齊齊地鋪碼着,他估算了一下進度,便放心地離開工地,去鐵路局工程處了。
太陽還沒出來,草帽背在背上,一件短袖白襯衫、一條灰藍勞動布褲都濺着泥漿,一雙解放鞋也是斑駁的泥漿斑點,再加上被曬得黧黑的面孔和手臂,都挺形象地說明了他現在領着施工隊搞基建的身份。
在徐州上班已經一年多,一開始跟着技術員學工程預算,憑着上高中時數學基礎好,很快把預算、決算基本技術掌握到手,很多不大的工程項目他居然能夠獨擋一面地做出預決算,這讓處長和技術員們都驚歎不已。
他除了在處裡搞預決算,還經常在工地上忙碌時帶領施工隊施工。
文化大革命中訓練出來的組織号召能力,很快使他成為難得的施工隊隊長。
他又像在農村插隊一樣,一邊領着幹,一邊學着幹,拿起泥鏟、瓦刀碼磚活,用工人們的話講,不夠八級工,也夠三四級工了。
幹施工隊隊長跟幹生産隊隊長一個道理,要帶頭幹,要會幹,要會派活,要賞罰分明。
他善于籠絡人心,每天到得早,走得晚,幾百人的施工隊伍被他管得井井有條,成了徐州鐵路局基建處的一個先進典型。
他到了基建處,因為今天要迎接部裡的領導視察,整個鐵路局都提前上了班,基建處裡早已各就各位,蔣處長正和幾個人圍着辦公桌說話,看到盧小龍進來,他在辦公桌前擡起了有些秃頂的長圓臉,問道:“工地都安排好了?”盧小龍說:“安排好了,已經幹了一陣了。
”蔣處長滿意地點點頭。
他是一個資格老文化低的老幹部,動辄喜歡訓人,盧小龍早已摸準了他的脾氣,該乖覺則乖覺,該服從則服從,該苦幹則苦幹。
剛來處裡,對他這個全國有名的造反派頭頭,蔣處長白眼相看。
後來,得知盧小龍的父親是三七年參加革命的老幹部,便有了幾分親切,因為蔣處長自己也是一個“三七式”。
又聽說他的父親文化大革命以來曆經迫害而死,又對盧小龍有了兩分同情。
盧小龍不露聲色地和他調整着關系,下班時間去他家坐一坐,偶爾送兩瓶酒,時而在他家吃頓晚飯,幹起工作來埋頭拚命,少說多幹。
他的這套做法很快赢得了蔣處長的青睐。
當他一夜一夜在辦公室開着燈加班,趕做工程預算、決算時,不止一次被夜晚來辦公室拿東西、打電話的蔣處長撞見,蔣處長總是随便地問一句:“還加班搞呢?”他有意頭也不擡地回答:“抓緊一點,提前搞出來主動點。
” 繼續埋在滿桌數字表格中,搖着計算器忙碌着,絕不多看蔣處長一眼。
這時,蔣處長往往會在辦公室坐一坐,沏上一杯茶,喝上幾口水,說道:“早點休息。
”便背着手走了。
他仍舊頭也不回地繼續忙着自己的案頭工作。
他的這套風格果然使蔣處長越來越對他另眼相待,大會小會表揚他;他則坐在人群中一言不發,偶爾拘謹地笑一笑。
他知道自己這樣獨樹一幟會引起處裡其他人的嫉妒,所以,除了工作,他對一切人事關系都保持麻木不仁的态度,對任何有關名譽和利益的事都不争不搶。
在辦公室擺放辦公桌時,先是把他擺在了一個角落,他毫無怨言地縮在角落裡,光線暗,白天就開着台燈幹。
後來把他調整到窗前,和一個姓溫的技術員面對面坐,他也處之泰然。
溫技術員就在處裡管預算概算,盧小龍拜他為師,小心謹慎地學習,稱對方為“溫師傅”。
輪着打水掃地的活,他總是提前十分鐘上班,搶先幹了;輪着預算決算工作受表揚時,他總是讓溫技術員去出頭露面,他像一個不會飛的蒼蠅一樣躲在陰暗的角落裡。
後來,基建處裡又來了新的幹部,他主動提出将自己辦公桌調到靠門口的地方,将光線充足的地方讓給他人,自己則和一個同樣是剛分配來的女學生面對面坐着。
對方是本地的中專畢業生,插過幾年隊,也是招工來的,叫李彥,長着一張白皙清瘦的小面孔,眉毛淡淡的,眼睛細細的,說話聲音綿綿的。
盧小龍依然老老實實地表現着。
對方一聽說他的名字,立刻驚訝地張開小嘴:“你就是那個盧小龍?真想不到。
”盧小龍憨厚地笑一笑,該幹什麼幹什麼。
他知道,對于處裡惟一的年輕女性,他絕不可多占風光,那同樣也會惹人嫉妒。
他伏案工作,加倍表現自己的窩囊和遲鈍。
當處長、副處長還有幾個在處裡稱王稱霸的工程師、技術員對李彥調笑時,他便麻木不仁地趴在桌上算他的賬,無論周圍的調笑如何驚天動地,他都無動于衷。
偶爾有人将屁股靠在他的辦公桌上指手畫腳地聊天,擋住他的光線,他隻是将桌上的報表材料稍微挪一挪。
人們聊得熱鬧,不經意地将茶杯裡的水碰溢出來,他連忙拿起抹布擦,對方發現後連連道歉,也忙不疊地要幫着收拾時,他便不嗔不惱地說:“沒關系,我一個人收拾就行了。
” 他這個曾經“頭上長角、身上有刺”的造反派頭頭已經變得土豆一樣滾圓,不惹人注意,這使得他在蔣處長的各種表彰中安全地成長,當船上的帆無聲無息地升起來時,船便無聲無息地向前行駛了。
基建處下屬的幾個施工隊總是管理不善,蔣處長常常像喝了酒一樣血紅地瞪着眼,在全處幹部會上大發雷霆。
幾個施工隊長都是泥瓦工出身,低着頭嗫嚅地嘟囔道:“現在的很多小工都是鐵路局的子弟,不服管,泥瓦工站在腳手架上吆喝下面上泥上磚,他們就在那兒打打鬧鬧,半天上不來,訓少了沒用,訓多了他和你吵,這些人的家長都是鐵路局的職工,哪個你都得罪不起。
”蔣處長拍着桌子嚷道:“那就沒法管了嗎?”他掃視着辦公室的幾十個幹部,其中包括一些技術員,問道:“你們誰下去帶個施工隊?管出個樣子來。
”大夥都知道這活不好幹,沒有人吭氣。
盧小龍擡起眼看着蔣處長,他不能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