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關燈
1966年8月18日對于朱立紅來講,是又興奮又沮喪的一天。

    當一場大革命将各種機會像雪花一樣灑落到人間時,人人都可以撿起自己的機會,人人也都可能錯過自己的機會。

    她覺得自己又錯過了一個機會。

    這一天是文化大革命史上值得記錄的一天。

    在毛澤東親自提議下,在天安門廣場召開了百萬群衆大會,慶祝文化大革命的勝利展開,其實是慶祝剛剛結束的八屆十一中全會的偉大勝利。

    關于這個偉大勝利,在那些天自然有覆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報紙、廣播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宣傳。

    毛澤東與中共中央全部可以出場的領導都登上了天安門城樓。

    毛澤東還别有深意地穿了一身綠軍裝,那後來被外電評價為特殊的政治姿态,表明他決心發動一場特殊的大革命,以改變現存的全部權力結構,身着綠軍裝表明,他的行動得到了軍隊無保留的支持。

     天安門自然是紅彤彤的,天安門城樓下的金水橋前自然是萬衆歡騰的,遼闊的天安門廣場自然是人山人海的。

    很多革命師生代表被請上天安門城樓兩翼的觀禮台,一批最幸運的革命造反派學生有機會登上天安門城樓,得到毛澤東的親自接見與握手。

    當一群中學生臂戴紅衛兵袖章簇擁在毛主席身邊時,朱立紅也在其中。

    因為個子矮,她踮着雙腳,伸長了脖子,跳着、喊着、鼓着掌。

     當紅衛兵們争相簇擁在毛主席身邊時,朱立紅想到小時候将紅領巾獻給首長的故事,她閃過一個念頭,應該把紅衛兵的袖章獻給毛主席。

    然而,簇擁毛主席的紅衛兵太多了,她沒敢采取最堅決的行動,因為她又想:這樣做是不是符合政治原則?會不會犯錯誤?就在她猶豫時,一個梳着兩個小刷子的中學生将她的紅衛兵袖章獻給了毛主席,戴到了毛主席的左臂上。

    毛主席很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事實。

    那個中學生是北京師大女附中的,因為這個舉動,第二天就成為全國報紙上出了名的紅衛兵小将。

     看到毛主席戴着别人獻上的紅衛兵袖章,朱立紅的懊悔與沮喪像牆上的爬山虎一樣爬滿了心頭,這個懊悔在後來的很長時間都使她非常難受。

    每當看到毛主席身穿綠軍裝臂戴紅袖章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革命群衆揮手緻意的照片時,她就恨恨地兩眼發直。

    這時,她往往會揮一下手,像用皮帶抽人一樣中斷和轉移自己的情緒。

    她曾經後悔沒有像盧小龍一樣貼出反對工作組的大字報,現在又後悔沒有比别人更早地搶到前面向毛主席獻上紅衛兵袖章。

     後悔歸後悔,必須繼續革命行動。

    每個人都在自己可以行動的基礎上行動。

    因為盧小龍成了北京學生運動的領袖人物,也因為毛主席8月18日戴上了紅衛兵袖章,所以,在全國大專院校紛紛成立紅衛兵的熱潮中,北清中學紅衛兵一下發展成幾百人的大組織。

    朱立紅雖然沒有成為北清中學紅衛兵的第一号人物,卻也成了前幾号人物。

    因為她從小當班幹部、團幹部,特别有組織觀念,所以便把全部熱情放在了北清中學紅衛兵的組織建設上。

     當别的學校紅衛兵一哄而起時,北清中學紅衛兵在她的努力下顯得組織嚴密。

    她造了花名冊,對每個要求加入北清中學紅衛兵的人都進行了政治審查。

    審查主要是審查家庭出身,紅衛兵首先要紅五類「1」出身的人,這一點和她當共青團組織委員的思想完全一緻。

     至于政治表現的審查就很簡單了,隻要擁護北清中學紅衛兵,态度堅決,就可以加入。

    她還别出心裁地将北清中學紅衛兵按年級分成了六個支隊,并嘗試着成立各個支隊的領導機構。

     在支隊下,她甚至還想按班成立小隊,後來發現較難實施,也就将支隊這一級作為基層組織。

    當她日以繼夜地忙着編印花名冊,召集各支隊紅衛兵進行組織活動時,盧小龍把更大的精力放在了北清中學革命委員會籌備會的組建上,還忙于全市性的革命串連,因此,北清中學紅衛兵的組織大權就在朱立紅廢寝忘食的努力中逐漸被她掌握。

    雖然這種組織建設遠不那麼嚴密,多少有點像她想象中的農民起義隊伍,然而,不管學校裡如何亂,也不管各校的紅衛兵組織如何風起雲湧,她就是非常有原則性地做着這份工作。

    為此,她和總部的好幾個人發生了沖突:自命不凡的黃海對她不滿;貧下中農出身的宋發也對她不滿;一天到晚跟着盧小龍屁股轉的華軍還對她不滿;好像沒有幾個人對她滿意。

     她習慣據理力争,也習慣放開喉嚨辯論。

    她矮矮地立在那裡,用高亢的嗓門覆蓋住周圍的空間:“我覺得應該這麼做,文化大革命是革命,革命就該有嚴密的組織。

    ”其他人之所以反對她,是因為她發展紅衛兵的組織手續太繁瑣,為此,學校裡已經有人在醞釀成立其他的紅衛兵組織。

    她卻堅持原則,一意孤行。

    她的好鬥常常使人畏懼。

    不論什麼人和她發生争論,她都會一句一句、不緊不慢、也絕不停止地表達她的主見。

    不管你用什麼意見反駁她,她都絕不動搖。

    她常常用那使大庭廣衆都能聽見的嗓門對付近在眼前的争論對象,這種态度足以使很多人怯陣而逃,她由此便能夠無往而不勝。

     一個人經常在别人的眼裡看到自己,也在别人的眼裡習慣着自己。

    一個胖得出奇的人,一定會從别人眼裡看到自己肥胖的形象,他無論自卑還是自信,也便習慣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肥胖形象,并用一個胖人的眼睛面對世界。

    一個人如果瘦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