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關燈
小龍撲倒在毛紮紮的枯草上,翻身壓在盧小龍的身上,繼續說着:“咱們就是混蛋。

    ” 正在這時,橋上傳來喝問聲:“誰在下面呢?出來!”接着,兩道手電光從橋洞兩邊照下來。

    兩個人多少清醒了一些,盧小龍用力推着唐北生,唐北生也松了手,兩個人掙紮着起來。

    看見手電光繞來繞去跑到了橋頭,從那邊湖岸的坡上跑下來。

    兩個人用手遮擋着光亮,說道:“你們這是幹什麼?”那幾個顯然是公園巡邏的人,說道:“你們在幹什麼?”唐北生說:“你們為什麼照人臉?這是污辱人。

    ”聽見對方冷笑一聲,說:“污辱人?公園早就靜園了,你們躲在這裡,是想搞破壞呀。

    ”說着,手電光在兩個人的臉上掃來掃去。

    唐北生大概是酒醒過來了,他抓起一把碎石子扔了過去,碎石子打在人的臉上、身上及手電筒上,一支手電被打滅了。

    巡夜的四個人都帶着棍棒,立刻被激惱了,逼了上來。

    盧小龍抓起酒瓶子,唐北生又從地上抓起兩塊石頭,四個拿着棍棒的人将兩個人團團圍住。

    唐北生大喊着舉起石頭,一根粗木棍擊中他的手腕,唐北生喊了一聲,石頭落了地,手臂像鞭子一樣落了下來。

    盧小龍發瘋一樣舉起酒瓶朝對方掄去,酒瓶砸碎在頭頂的橋洞上,聽見對面有人“哎喲”了一聲,碎玻璃渣濺落在那個人的臉上,接着,四個人的木棍兇狠地毆打起兩個赤手空拳的人,直到把他們打得頭破血流,反扭着雙臂押出了橋洞。

     黑夜裡,沿着蘇堤往前走,寒冷的風帶着冰湖的氣味吹來,盧小龍完全清醒了,但他已經難以逃避這個狼狽的局面。

    他們被押到了公園派出所,分别被手铐背铐在了圓木柱上。

     過了好一會兒,來了一個值班民警,是個眉毛長得像黑毛刷的老警察,他在六七個手拿棍棒的聯防隊員的簇擁下對盧小龍和唐北生進行了審問。

    問他們是幹什麼的?兩個人回答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

    老警察登時顯得通情達理。

    又問兩個人在哪兒插隊?他們又如實說了。

    一聽在這麼遠的外省山區插隊,老警察的表情又平順了一些。

    問他們插隊前是哪個學校的?兩個人想了想說:“是北清中學。

    ”北清中學離頤和園不遠,老警察顯然又放松了一些表情。

    又問兩個人叫什麼名字?唐北生先報了一個假名字,盧小龍想了一下,也報了一個假名字。

    老警察記完了,吩咐道:“铐他們一晚上。

    明天早晨和北清中學聯系一下,是他們的人,讓他們領回去,如果是假冒的,就将他們送分局。

    ”人都走空了,兩個人被繼續背铐在院子的走廊上,後半夜天越來越冷,兩個人隻能雙臂在背後倒摟着木柱,倒着腳,實在困得不行了,就耷拉着腦袋背靠着木柱打一個盹,一個閃失醒過來,兩臂已經連凍帶铐完全麻木了。

    唐北生說:“這滋味太難受了。

    那年你被劉仁鑫吊在公社,是不是更難受?” 盧小龍說:“是。

    ”唐北生又說:“你還不承認咱們是炮灰,是混蛋?”盧小龍沒有說話。

     一直熬到天亮,小院裡有了進進出出的人,都用半好奇半冷漠的目光掃視着他們。

    唐北生發現了盧小龍臉上的傷痕與血迹,說道:“你這臉上有你的血,也有我的血。

    ”盧小龍也看到了唐北生頭破血流的慘樣,兩個人盡量緊靠着木柱,好使自己被铐的手臂少一點疼痛。

     唐北生說:“這時候的感覺真是任人宰割。

    ”天更亮了,聽見一群人說話的聲音,走進了院門,那個昨夜審訊的老警察背着一手擡着一手,指着铐在柱子上的盧小龍和唐北生問道:“這是你們學校的嗎?”盧小龍擡頭一看,進來幾個北清中學的老師,其中有米娜。

    米娜看見盧小龍和唐北生頭破血流的樣子,十分驚訝。

    她走到盧小龍面前,不敢相信地說:“怎麼會是你?”而後,轉頭對那個老警察說:“他們原來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後來去外地插隊了,這個叫盧小龍,那個叫唐北生。

    ”老警察及周圍幾個聯防隊員一聽說盧小龍的名字,都睜大了眼睛,說:“這就是盧小龍啊?久聞大名嘛。

    ”盧小龍閉上了眼,聽見老警察說:“他們倆昨天晚上報的是假名字。

    ”又聽見米娜說情的聲音。

    接着,有人上來替他們下了手铐。

    當盧小龍和唐北生随着北清中學的幾個老師往外走時,老警察走過來拍拍盧小龍的肩膀,說:“你就是盧小龍啊,怎麼落到這一步?”盧小龍閉了一下眼,什麼也沒說。

     他們出了頤和園,米娜和幾個老師說了兩句安慰的話,先走了。

    唐北生又和盧小龍互留了聯絡地址,也分手了。

    盧小龍推上車走了幾步,看見路邊有一個水龍頭,他停住車,捧着自來水洗了洗臉上的血迹,掏出手絹輕輕擦幹了臉,又一次覺出臉上傷痕的疼痛,然後,在雜亂無章的街道上懵懵懂懂地騎着車。

    北清中學的校門過去了,西苑的大門也到了,他當然不會再走進去。

    一拐彎進了日月壇公園的西門,騎着車到了公園中心的噴水池,他把車支在一邊,在噴水池邊呆呆地坐下。

    近七年前,北清中學的學生曾在這裡開始了文化大革命,一個叫賈昆的老師被打死了,一個叫米娜的老師後來被他從噴水池中拉了出來。

     噴水池冬天沒有水,幹枯着,好像這些年重修過,顯得比六七年前更新一些了。

    公園裡冷冷的,沒有什麼遊人,他眯着眼,想着自己的遭遇,覺得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他了,他歎了口氣,推上車離開了。

     就在同一天早晨,在江西一個冷清的院子裡,一個68歲的矮個子老人一大早就醒來了,他就是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第二号走資派”的鄧小平。

    1969年秋,他被流放到這裡勞動改造,三年多過去了,今天他将依照中共中央的通知返回北京。

    一早起來,發現取暖的火爐已經冰涼,離出發的時間還有一兩個小時,他決定再生一次火,暖一暖全家。

     三年來,冬天的劈柴、敲煤、生火已成了他承包的家務之一。

    他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夫人和坐在輪椅上殘疾的兒子以及站在一旁的女兒,又看了看滿屋已經打好包裹的行李,開始有條不紊地生火。

    漏盡爐灰,在爐底鋪上幾層爐渣,将廢紙團成團,扔在爐膛裡,點着以後,再放上幾層薄劈柴,薄劈柴燃着以後,又放大塊劈柴,等火熊熊旺燃之後,倒上一簸箕均勻的小煤塊。

    濃煙冒過之後,煤火燃着了,再倒上一簸箕較大的煤塊,用鐵鈎将煤塊在火中鋪勻,蓋上爐蓋,看着窗外濃煙滾滾。

    又過了一會兒,濃煙過去了,爐火已經燒旺,他搓搓手,滿意地看着自己操作的成果,與一家人等待着啟程。

    他忽然看到挂着的窗簾,問道:“這是我們從北京帶來的吧?”夫人點頭說:“是。

    ”他指着說道:“我們把它摘下來帶走。

    ” 在盧小龍推車離開日月壇公園的同一時間,鄧小平一家登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