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西漢的成語

關燈
nzhī,就是皇後的意思)。

    阏氏生了個兒子,頭曼單于就打算廢去太子冒頓,要把小兒子立為太子。

    他采用借刀殺人的辦法,派太子冒頓到月氏(yuèzhī,部族名)去做抵押,接着就發兵進攻月氏。

    月氏王當然要殺冒頓。

    冒頓偷了一匹快馬,一個人逃回來了。

    頭曼單于知道冒頓有膽量,就讓他做了将軍,帶領一萬人馬。

     冒頓忘不了他父親借刀殺人的仇恨,又怕太子的地位保不住,就加緊操練,積蓄實力。

    他發明了一種箭,射出去能發出很大的聲音,叫作&ldquo響箭&rdquo。

    他下了一道命令:他射了響箭,其餘的人都得向同一目标射去,凡不射的,一律砍頭。

    有一次他用響箭射自己的一匹快馬,有幾個手下人不敢動手,他就把他們殺了。

    又有一次,他拿響箭射自己最寵愛的女人,又有幾個人不敢動手,他又把他們殺了。

    過了幾天,他拿響箭射頭曼單于的一匹快馬,手下人全都跟着他射那匹馬。

    冒頓知道他的手下已經完全聽他指揮了。

     公元前209年的一天,冒頓跟随父親頭曼單于一塊兒打獵,他用響箭射頭曼,他的手下人一齊都射向頭曼。

    冒頓接着殺了他的後媽和小兄弟,自己做了單于。

    那時候,東胡挺強,東胡王聽說冒頓殺了父親,自立為單于,就派使者來,要頭曼的一匹千裡馬。

    冒頓問大臣們怎麼辦。

    他們說:&ldquo千裡馬是匈奴的寶貝,咱們不能給。

    &rdquo冒頓說:&ldquo為了結交鄰國,難道我舍不得一匹馬嗎?&rdquo他就把千裡馬送給了東胡。

     東胡王又派使者來要冒頓的阏氏。

    冒頓又問大臣們怎麼辦。

    大臣們火兒了,他們說:&ldquo東胡太過分了,這回非給他們一點厲害嘗嘗不可。

    &rdquo冒頓說:&ldquo為了結交鄰國,難道我舍不得一個女人嗎?&rdquo他又把阏氏送給了東胡。

     東胡王這才知道冒頓不敢得罪他。

    他一面往西邊侵犯過來,一面派使者來要求冒頓把東胡和匈奴之間的一塊土地割讓給東胡。

    他說:&ldquo這塊土地對匈奴一點兒用處也沒有,你們從來不到這兒來,請讓給我們吧。

    &rdquo冒頓又問大臣們怎麼辦。

    他們說:&ldquo那地方對咱們來說可有可無,給他們也行。

    &rdquo這下冒頓可火兒了。

    他說:&ldquo什麼話!土地是國家的根本,一寸也不能讓給東胡!&rdquo他立刻帶領着大隊人馬往東打過去。

    東胡王小看了冒頓,沒做任何準備。

    他突然看見匈奴的大隊人馬打過來,手忙腳亂,沒法抵抗。

    冒頓單于殺了東胡王,滅了東胡,東胡人和牲口一股腦兒全都歸了匈奴。

    那時候,漢王和楚王正忙于戰争,誰也不去抵抗匈奴。

    匈奴趁着這個機會,又往西往南大大擴張了勢力。

     公元前200年,冒頓單于帶領四十多萬人馬,分頭往南占領了馬邑,一直到了太原,圍住晉陽。

    冒頓單于又利用投降匈奴的中原将士韓王信、曼邱臣、王黃、趙利等進攻别的城邑。

    漢高祖這才親自出馬去跟匈奴對敵。

     那年冬天,下了大雪,天氣特别冷。

    中原的士兵沒碰到過這麼冷的北方天氣,又沒有防寒的裝備,十個人當中竟有兩三個人凍得掉下手指頭來。

    按說,中原的軍隊在這種情況下,準得打敗仗。

    可恰恰相反,他們接連赢了幾仗,聽說連冒頓單于也離開晉陽,逃到代谷去了。

     漢高祖進了晉陽,有人向他報告說前隊兵馬節節勝利,建議大舉進攻。

    他是打仗的行家,不肯輕舉妄動,就先後派了十個使者去偵察冒頓部下的情況。

    十個使者一個個回來,不約而同地報告:&ldquo冒頓部下大多都是老弱殘兵,連他們的馬都挺瘦的。

    咱們趕快追上去,準打勝仗。

    &rdquo漢高祖就親自帶領着一隊騎兵從晉陽出發。

    可是他處處小心,生怕那些使者的報告不可靠,他還特意派奉春君劉敬去匈奴營裡跟冒頓談判,實際上是再去偵察一次。

     劉敬回來,說:&ldquo我看到的情況跟那十個使者報告的一樣,匈奴都是老弱殘兵。

    不過這當中準有鬼。

    如果匈奴的兵馬真是這個樣子的,怎麼敢來侵犯中原?我認為冒頓單于一定把精兵藏了起來,故意拿些老弱殘兵擺個樣兒讓咱們去看。

    皇上千萬不可上他的當。

    &rdquo漢高祖開口大罵,說:&ldquo你小子竟敢胡說八道地阻攔我進攻!&rdquo他命人把劉敬拿下,送到監獄裡去,準備打了勝仗,回來再收拾他。

     劉敬 劉敬,原名婁敬,最初是劉邦軍中一個推車的兵士,後為劉邦辦了幾件大事,被封侯,賜&ldquo劉&rdquo姓。

     劉邦取得楚漢之争勝利,劉敬建議他定都具有地勢和自然優勢的關中;他在劉邦率兵親征匈奴時,勸谏謹慎發兵,恐有陰謀;為了休養生息,他提出了與匈奴和親的政策;為了穩固大漢江山,他又建議遷六國舊貴族到關中,既可加快關中經濟的發展,又可防備北部邊患。

     劉敬審時度勢,提出各種正确的政策,為西漢政權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漢高祖唯恐慢了一步,把冒頓放跑了,就帶着自己的一隊騎兵急急地先追了上去。

    步兵不能跑得這麼快,隻好落在後頭。

    漢高祖的一隊人馬剛到平城,突然聽見四處都響起了呼哨,匈奴兵好像螞蟻似的從四面八方圍了上來。

    漢高祖趕緊下令對敵,可是這點兒兵馬能頂什麼事?匈奴兵個個人強馬壯,哪兒有一個老弱殘兵?哪兒有一匹瘦馬?漢高祖一見漢兵抵擋不住,平地上又沒法躲藏,立刻下令去占領東北角上的一個山頭。

    他們拼了命殺出一條出路,退到白登山去。

    漢高祖畢竟機靈,占領了白登山,守住山口要道。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管匈奴的兵馬多厲害,一時也沒法打上來。

     漢兵三十多萬,雖然都掉了隊,隻要半天或者一天工夫,也能趕得上來。

    會齊了三十多萬的中原大軍,還怕打不過匈奴嗎?哪知道冒頓單于早已把四十多萬兵馬布置成了一個天羅地網。

    他隻用幾萬人圍住白登山,其餘的兵馬分頭在路口上埋伏着,截擊漢兵。

    漢兵根本沒法子過來解圍,白登山上的漢軍就這麼不折不扣地變成了孤軍。

     白登山上的漢軍困守了幾天,内無糧草,外無救兵,看來都得死在山上了。

    到了第四天,陳平看見山下一男一女騎着馬來回指揮着匈奴兵,他挺納悶兒,怎麼軍營裡還有女人?一打聽,才知道是冒頓單于和阏氏兩口子。

    他猛一下從阏氏身上想出一條計策來。

    他和漢高祖一商量,漢高祖叫他趕快去辦。

     第二天,陳平打發一個使者帶着黃金、珠寶和一張畫去見阏氏。

    使者一路行賄,買通了匈奴的小兵,請他們想辦法帶他去見阏氏。

    &ldquo有錢能使鬼推磨&rdquo,使者見了阏氏,獻上禮物,說:&ldquo這是中原皇帝送給匈奴皇後的。

    中原皇帝情願同匈奴大王和好,所以送禮物給匈奴皇後,請您幫忙。

    &rdquo 阏氏見了這麼多黃澄澄的金子、亮閃閃的珍珠,心裡挺高興,照單全收。

    還有一張畫,她展開來一瞧,皺着眉頭問:&ldquo這張女人圖有什麼用呢?&rdquo使者說:&ldquo中原皇帝擔心匈奴大王不肯退兵,打算把中原第一大美人獻給大王。

    &rdquo阏氏搖晃着腦袋,說:&ldquo這用不着。

    拿回去吧!我請單于退兵就是了。

    &rdquo使者卷起畫,謝過阏氏回去了。

     當天晚上,阏氏對冒頓說:&ldquo聽說全中原的兵馬像山一樣壓下來了。

    咱們不能在這兒等死,還是早點兒回去吧。

    匈奴滅不了中原,中原滅不了匈奴,還不如做個人情,叫他們多送些禮物來。

    這兒沒有大草原,不能放羊、牧馬。

    再說我在這兒水土不服,老像害着病似的。

    &rdquo阏氏一邊說,一邊手指頭直揉太陽穴。

     冒頓說:&ldquo我也正懷疑,他們被圍在山上這麼久,怎麼就不慌呢?好像在安安靜靜地等着什麼似的。

    再說韓王信、曼邱臣、王黃、趙利他們到現在也沒回來,這些中原将士興許是詐降,跟漢兵通了氣。

    要是他們内外夾攻,咱們腹背受敵,那可就糟了。

    &rdquo冒頓和阏氏商量完,決定送個人情,将來好向中原皇帝多要些東西。

    第二天一早,冒頓下令撤開一角,放漢兵出去。

     這一頭,漢高祖等使者的回複,一夜沒睡好。

    天一亮,他往山下一瞧,果然匈奴兵撤開了一角。

    陳平不放心,叫弓箭手拉滿了弓朝向兩旁,保護着漢高祖慢慢地下了山。

    匈奴兵看他們下來,也不去攔阻,弓箭手也沒發箭。

    漢高祖提心吊膽地走出了包圍圈,這才快馬加鞭,一口氣逃到了廣武。

     漢高祖被圍困了七天,總算出了虎口。

    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劉敬放出來,向他賠不是,說:&ldquo我沒聽你的話,差點兒就見不到你了。

    &rdquo他加封劉敬為關内侯,把那十個勸他進攻的使者全都斬了。

    可是韓王信投降了匈奴,眼下也沒有力量再去征伐他們了。

    漢高祖隻好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了。

     鳴镝弑父 這是一個有名的曆史事件。

    鳴,是響的意思;镝,是箭的意思。

    冒頓用響箭訓練身邊的兵士箭出必随,不聽命令、有所顧忌的人會被殺死。

    冒頓試驗了四次,終于讓兵士們令出必行,用這個辦法殺死了頭曼單于。

     雞犬新豐 漢高祖登基後,把自己的老父親,也就是太公,從豐鄉接到了栎陽(栎yuè)的長樂宮,做了太上皇。

     太公為漢高祖可是吃過不少苦頭。

    當年劉邦項羽争霸,他和兒媳呂雉曾被項羽擒去,在楚營裡提心吊膽地做了兩年人質。

    後來,節節敗退的項羽為了逼劉邦就範,竟把太公綁在殺豬的案闆上推到了兩軍陣前,還當着衆人的面威脅說要把他煮了。

    幸虧項伯苦苦相勸,太公才幸免于難。

     當太上皇看起來很風光,但是太公卻有他自己的煩惱。

    太公是農民出身,他始終喜歡過農民的生活。

    漢高祖做了皇帝,尊他為太上皇,請他住在長樂宮。

    他很不樂意,天天想念着老家那些多年來一起幹活兒的老哥們兒,連最富麗堂皇的未央宮,他也沒到過幾次。

    越是金碧輝煌的宮殿,他越不愛住。

    長樂宮在栎陽,原來是秦朝的興樂宮,略略修理了一下,作為漢高祖臨時的宮殿,改名為長樂宮。

    太公可不願意住在長樂宮裡,他老念叨着要回到老家豐鄉去。

    栎陽離豐鄉多遠哪,漢高祖怎麼能讓太公一個人回去呢? 漢高祖有的是辦法,他吩咐當時最有本領的工匠胡寬在骊邑造了一個新豐鄉,房屋、街道、菜園、豆棚什麼都模仿着豐鄉原本的樣子造。

    造好了以後又把太公熟悉的那些老街坊都接到骊邑來住,他甚至還命人把豐鄉的雞、狗、豬都接到了骊邑。

    就這樣,骊邑變成了第二個豐鄉。

    新豐鄉和舊豐鄉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據說,那些從豐鄉運來的狗、羊、豬、雞什麼的,放在街道上,它們竟都認識道兒,都能自己回家。

    太公住在這兒,就像住在豐鄉一樣,左鄰右舍都是老朋友,不但喝酒、聊天有了伴兒,而且還能澆澆菜、鋤鋤草,他這才高興了。

    有時候漢高祖派人接他到栎陽去玩兒上幾天,可是他總覺得住在栎陽的長樂宮裡還不如住在&ldquo豐鄉&rdquo的莊園裡舒服。

     栎陽的長樂宮在太公看來已經是極其高大了,可是在那些諸侯王看來,長樂宮隻能算得上皇帝的行宮,要作為正式的宮殿,未免還太簡陋些。

    蕭何修理長樂宮原本也是作為行宮用的,所以他早已在鹹陽正式造了一座未央宮。

     中國古代帝王的宮殿 為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與核心統治,中國古代宮殿建築采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布局方式:中軸線上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相對簡單。

    宮殿左前方設祖廟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設社稷壇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這種格局被稱為&ldquo左祖右社&rdquo。

    古代宮殿建築物自身也被分為兩部分,即&ldquo前朝後寝&rdquo,&ldquo前朝&rdquo是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之處,&ldquo後寝&rdquo則是皇帝與後妃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未央宮雖說比不上阿房宮,可是已經夠壯麗的了。

    就因為未央宮的規模太大了,漢高祖曾經責備過蕭何。

    他說:&ldquo天下還沒安定,老百姓勞苦了這麼些年,我們成功不成功還不敢确定,你怎麼就這麼耗費人力、财力,把宮殿造得這麼壯麗呢?&rdquo蕭何分辯說:&ldquo正是因為天下還沒安定,不修個壯麗的宮殿,不能顯示天子的威嚴。

    &rdquo漢高祖雖然責備了蕭何,可是宮殿已經修得差不多了,也就算了。

    等到未央宮完了工,他就遷都到鹹陽,把鹹陽改名為長安。

     諸侯王都到長安來慶賀,漢高祖就在未央宮裡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宴會,給太上皇祝壽。

    漢高祖、諸侯王都向太上皇敬酒。

    大夥兒都樂開了,漢高祖尤其得意。

    他喝多了,說話随随便便,又變得和年輕時候一樣了。

    他說:&ldquo從前大人們老說我是個無賴,沒出息,不如二哥那麼會種莊稼。

    現在我的事業跟二哥的比一比,怎麼樣?&rdquo太公笑了,他點着頭,說:&ldquo好,都好。

    &rdquo大臣們高呼&ldquo萬歲&rdquo,接着太公和漢高祖樂得跟什麼似的。

     太公回到新豐鄉後,不到一年,就病了,還病得挺厲害。

    漢高祖把他接到栎陽來,沒有多少日子太公就死在了長樂宮裡。

    漢高祖下令大赦栎陽的囚犯,又把骊邑改名叫作新豐。

     雞犬新豐 這個典故出自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ldquo高祖乃作新豐,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

    &rdquo 漢高祖按照家鄉的樣子,為太上皇在長安建造了一座新豐鄉。

    把家鄉的街坊鄰居都接來,太上皇才喜笑顔開。

     後來,這個典故用來表示異鄉像家鄉一樣讓人感覺親切熟悉。

     鐘室之禍 漢高祖的父親太公安葬那天,諸侯王們都來送殡,唯獨鎮守代地的代相陳豨(xī)沒來。

    陳豨和淮陰侯韓信素來很有交情。

    上回漢高祖叫陳豨去鎮守代地,他臨走的時候,曾經到韓信那兒去辭行。

    代地接近匈奴,陳豨有點兒委屈,免不了在韓信面前發些牢騷。

    韓信拉着他的手,兩人在月光下小聲談了好一會兒。

     陳豨到了代地,開始結交當地的豪強,積蓄自己的力量。

    他一向羨慕魏公子信陵君好客的派頭,也收了不少門客。

    有一次,他路過趙國,跟随着的門客就有一千多人,邯鄲街道上都擠滿了車馬。

    趙相周昌聽到陳豨路過邯鄲,馬上出去迎接,見他帶着這麼多人馬,就起了疑。

    太上皇出殡的時候,周昌暗地裡提醒漢高祖,讓他提防着陳豨。

     漢高祖派人去調查,隻查出陳豨的門客确實有些不法的勾當,可還沒看出有什麼謀反的舉動。

    漢高祖叫陳豨到長安來,他又不來。

    那幾個投降了匈奴的漢朝将軍知道了陳豨和漢高祖有了嫌隙,就暗地裡跟他聯絡起來。

    那些受了漢高祖壓制的商人們紛紛去投奔陳豨。

    陳豨有了内外的幫助,膽兒更大了,他自稱為代王,奪取了趙、代不少城邑。

    漢高祖決定親自發兵去征伐陳豨。

     漢高祖到了邯鄲,擔心兵馬不夠,就向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調兵。

    他倆都不願意發兵,說是病了,不能來。

    漢高祖有苦說不出,隻好就地招募。

     漢高祖一面發出通告,号召趙、代的官員和老百姓及早反正,他可以既往不咎;一面吩咐趙相周昌招募趙地的壯士,有能耐的就拜為将軍。

    招募了許多天,卻隻挑出了四個人可以湊合着帶兵。

    漢高祖就拜他們為将軍,還封給他們每人一千戶。

    果然,這樣一來,從軍的人數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漢高祖又探聽到陳豨的将軍們大多是商人出身。

    他就拿出大量的黃金把他們一個個地收買過來。

    一切布置停當,他才親自率領着大将周勃、王陵、樊哙、灌嬰等人分頭進攻。

    沒有多少日子,漢軍就殺了那幾個投降匈奴的将軍,平定了代地。

    陳豨一敗塗地,逃到匈奴去了。

    漢高祖囑咐周勃留在那兒防備着陳豨,自己回了洛陽。

     漢高祖回了洛陽,才知道呂後已經把淮陰侯韓信殺了。

    原來,漢高祖發兵去征伐陳豨的時候,想要帶韓信一塊兒去。

    韓信不願意,告了病假,待在家裡。

    正當大将周勃和陳豨交戰的時候,有人向呂後告發韓信,說他謀反。

    原來韓信的一個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要殺他。

    那個門客的兄弟就向呂後告發,說陳豨臨走前曾到韓信那兒去辭行。

    韓信曾對陳豨說:&ldquo代地人馬強壯,是個出精兵的好地方,如果有人說你叛變,皇上肯定會發火。

    他一發火,必然會親自去跟你對敵,而我就在這兒接應你。

    你去了那邊可得好好兒地積蓄實力。

    &rdquo 呂後聽了,急得跟什麼似的,連忙跟丞相蕭何商量。

    他們商量完,立刻打發一個心腹扮作士兵,偷偷地往北邊去,再大模大樣地從北邊回到長安來,說是皇上派他來的,那人假意說:&ldquo陳豨已經被殺,趙、代也平定了,皇上快回來了。

    &rdquo 大臣們得到了這個消息,一個接着一個地都到宮裡來賀喜,隻有韓信&ldquo有病&rdquo沒來。

    蕭何親自去看韓信,勸他進宮,免得被人家議論。

    韓信認為有蕭何陪他去,想必不至于出什麼岔子。

    他就跟着蕭何到長樂鐘室(挂鐘的屋子)去拜見呂後。

    韓信剛一進門,就被埋伏在那裡的武士們拿住了。

     呂後罵着說:&ldquo你為什麼跟陳豨串通,做他的内應?&rdquo韓信當然不承認。

    呂後冷笑着,說:&ldquo皇上已經送信來了,陳豨供出是你主使的,你還敢抵賴!&rdquo當時她就命人把韓信推出去砍了。

    韓信臨死前望着天,長歎一聲,說:&ldquo當初我不聽謀士蒯徹(蒯kuǎi)的話,現在後悔也晚了,真是天數!&rdquo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 範增七十歲反秦,他向項梁提出了立楚王的策略,依靠楚國的力量抗秦。

     範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ldquo亞父&rdquo。

    在項羽入關之後,他多次勸說項羽滅掉劉邦,均未被采納。

    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終未獲成功。

    後被劉邦用計離間,緻使範增被項羽猜忌,于是範增辭官歸裡,病死途中。

     有人說是呂後把韓信的&ldquo十大功勞&rdquo一筆勾銷;也有人說這是因為韓信自認為勞苦功高,不肯一心一意地伺候皇上,&ldquo十大功勞&rdquo是他自己勾銷的。

    可是滅了韓信的三族,未免太過分。

    當初月下追韓信,竭力推薦他做了大将,幫他成功的是蕭何,今天殺了韓信,滅了他三族的也是蕭何,真是&ldquo成也蕭何,敗也蕭何&rdquo。

     漢高祖到了長安,問呂後:&ldquo他臨死有什麼話沒有?&rdquo呂後告訴他韓信後悔沒聽謀士蒯徹的話。

    漢高祖當時就命人把蒯徹拿來辦罪。

    蒯徹被押解到長安,漢高祖親自審問他:&ldquo你撺掇淮陰侯謀反嗎?&rdquo蒯徹說:&ldquo是呀!我原來勸他自立為王,三分天下。

    可惜韓信這小子不聽我的話。

    要不然,怎麼會弄得滅門呢?&rdquo漢高祖火兒了,要殺他。

     蒯徹說:&ldquo秦國丢了一隻鹿,天下人都搶着去逮,誰逮住,就是誰的。

    那時候,天下的人并不是皇上的臣下,并沒有什麼君臣的分别。

    我隻知道韓信,不知道皇上,這能怪我嗎?就是到了今天,暗地裡想做皇帝的人也不是沒有,皇上能把他們都斬盡殺絕嗎?要是皇上因為我過去忠于主人就把我殺了,您就用這個去勸化自己的臣下嗎?&rdquo 漢高祖笑了笑,對左右說:&ldquo他倒是個忠臣。

    &rdquo他就免了蒯徹的罪,還封他做官。

    蒯徹央告着說:&ldquo我哪兒有臉再做官?請皇上看在韓信過去的功勞上,仍舊封他為楚王,賞給他一塊墳地,這就是皇上的大恩了。

    &rdquo漢高祖答應了,吩咐蒯徹按照安葬楚王的禮節把韓信的屍首葬在了淮陰。

     漢高祖能夠釋放蒯徹,卻不能不追查梁王彭越。

    當初讓他一塊兒去征伐陳豨,他不去,說是病了。

    害病也不能這麼巧哇,剛好就跟韓信同時害了病。

    漢高祖派人去責備他,要他馬上來朝見。

    胳膊拗不過大腿,彭越隻好來認錯。

    漢高祖因為查不出彭越謀反的真憑實據來,再說剛殺了韓信,也不好意思再殺大臣,就從輕發落,免了他的死罪,把他罰做平民,讓他搬到蜀地青衣縣去住。

     彭越隻好滿心委屈地去了,走到半道兒,恰巧碰到呂後從長安來。

    呂後問他是怎麼回事。

    彭越流着眼淚,口口聲聲地說是冤枉。

    他苦苦地央求呂後替他說情,希望讓他住在本鄉昌邑。

    呂後答應了他,彭越真是遇到了救星,千恩萬謝地跟着她回來了。

     呂後到了洛陽,對漢高祖說:&ldquo彭越可是會帶兵打仗的,您怎麼能把他送到蜀地去?我把他帶回來了。

    &rdquo漢高祖說:&ldquo你帶他回來幹嗎?&rdquo呂後挺了挺腰,說:&ldquo要辦他就辦個透。

    不用他,又留着他,這是給自己找麻煩。

    &rdquo她又數落彭越謀反的罪狀,說得漢高祖不能不依,就把梁王彭越殺了,還滅了他的三族。

     為了警告那些三心二意的諸侯,漢高祖命人把彭越的屍首剁成碎塊,煮成肉醬,分送給各地的諸侯,讓他們都嘗嘗&ldquo割據地盤&rdquo的滋味。

     鐘室之禍 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楚漢相争期間,韓信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但功高蓋主,太過驕傲。

    漢高祖登基後,呂後找機會将他殺死了。

    埋伏擊殺韓信的屋子裡挂着一口鐘,因此這件事被稱為鐘室之禍。

     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功臣遭忌恨被殺。

     白馬盟誓 彭越的肉醬送到淮南王英布那兒,英布知道漢高祖在收拾完韓信、彭越之後,第三個就要輪到他了。

    他想莫不如來個先下手為強,發兵叛變。

    他對将士們說:&ldquo漢帝已經老了,他不能親自出戰。

    從前的大将中隻有韓信和彭越最有能耐,可如今他們都被漢帝害死了。

    别的将軍都不是咱們的對手。

    隻要咱們同心協力,奪取天下易如反掌。

    &rdquo将士們個個摩拳擦掌,要奪取漢高祖的天下。

     警報傳到了長安,漢高祖身子不舒坦,就準備派太子盈率領大軍去征伐英布。

    太子盈的四個門客擔心太子打不過善于用兵的英布,去了兇多吉少,便怎麼也不讓他去。

    呂後更是整日在漢高祖面前哭哭啼啼,漢高祖恨恨地說:&ldquo這小子就這麼沒出息,還得要老子親自跑一趟。

    &rdquo 商山四皓 故事中提到的太子盈的四個門客即是&ldquo商山四皓&rdquo,他們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黃老之學的博士,分别是東園公唐秉、甪裡先生(甪lù)周術、绮裡季吳實、夏黃公崔廣。

    四人隐居于商山,漢高祖尊重他們,曾三番五次派人去請,均遭到拒絕。

     後來,漢高祖有意廢太子劉盈,改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

    呂後采取張良的建議,請&ldquo商山四皓&rdquo出山輔佐太子,漢高祖見了這四人,竟真的打消了廢太子的想法。

    後人常用&ldquo商山四皓&rdquo來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漢高祖親自率領大軍去讨伐叛軍。

    等他到了陣前一看,英布的軍隊十分整齊,一切陣法都跟項羽很像,他心裡非常不安。

    他問英布:&ldquo我封你做王,你何苦還要造反?&rdquo英布說:&ldquo你不是也被項羽封過王嗎?怎麼又做了皇帝呢?&rdquo漢高祖一聽,火冒三丈。

    他親自指揮将士,拼了命地殺過去。

    英布那邊的箭好像成群的蝗蟲似的直飛過來,漢高祖躲閃不及,胸口上中了一箭。

    幸虧铠甲挺厚,那支箭隻進到肉裡一寸左右,他受了傷,火氣更大了,使勁地指揮将士們往前沖。

    将士們不顧死活,沖破了英布的隊伍,把淮南兵殺得七零八落,四散逃跑。

    漢軍接連又追殺了幾陣,英布隻好帶着一千來人往江南那邊逃去。

     英布逃到江南,正好他的小舅子長沙王吳臣派人送信來,請他去長沙避難。

    英布當然挺歡喜。

    他到了鄱陽,天已經黑了,他就在驿舍裡過夜。

    哪兒知道驿舍裡早就埋伏好了長沙王吳臣派來的幾個武士。

    到了半夜裡,英布正打着呼噜的時候,就被他們暗殺了。

     按下葫蘆起來瓢,剛解決完英布,漢高祖又接到警報,他最親信的燕王盧绾(wǎn)造反了。

    盧绾跟漢高祖劉邦都是豐鄉人,他們兩人的父親關系很好,可巧兩個孩子又是同一天生日,同一天上學,又從小一起長大。

    于是,漢高祖跟盧绾一向挺親熱,連蕭何、曹參都比不上。

    等到燕王臧荼造反,漢高祖明知道盧绾的才能差些,自己不好意思偏向着他,就暗地裡叫大臣們推薦盧绾,立了他為燕王。

     燕國接近匈奴,有人勸盧绾跟匈奴聯合起來,保衛燕國。

    漢高祖得到了這個消息,不願意發兵去征伐,隻派個使者去請盧绾回朝。

    說句公道話,盧绾是不願意投降匈奴的,可也不敢回長安去。

    他推說有病,一時不便動身。

    漢高祖就打發辟陽侯審食其和禦史大夫趙堯到燕國去問候,再勸盧绾回去。

     盧绾不跟他們相見,他對燕國的大臣們說:&ldquo當初分封諸王,不是姓劉的共有七國,到了今天隻剩下了我和長沙王吳臣兩個,其餘全沒了。

    皇上待我恩重如山,可是呂後陰險刻薄,我不能不防備。

    當年韓信、彭越都死在她手裡,現在皇上正病得厲害,呂後一定會自作主張。

    我要是回去,準會遭到她的毒手。

    等皇上恢複了健康,我再親自去賠不是,也許能夠保全性命。

    &rdquo 有人把他的話轉告了審食其和趙堯。

    趙堯不說話,心裡有點兒同情盧绾。

    審食其是呂後的人,當然偏向着呂後。

    他回去以後,就添枝加葉地說盧绾确實謀反了。

     漢高祖一聽盧绾果真謀反,火兒更大了,那胸脯上的傷口又冒出膿血來。

    他吩咐樊哙帶領大軍去征伐,接着改立皇子劉建為燕王。

    盧绾并不是真要造反,這會兒卻也被逼得無路可走,隻好帶着幾千人馬駐紮在長城下面,還想等漢高祖病好了,再回到長安去謝罪。

     漢高祖越是生氣,病得就越厲害。

    呂後不讓太子盈去征伐英布,害得他中了一箭。

    現在傷口發作,漢高祖病得起不來,心裡更加痛恨呂後和太子,有時候娘兒倆進來問病,還被他給罵了出去。

    有個下人偷偷對漢高祖說:&ldquo樊哙跟呂後串通一氣,要等皇上百年之後,殺害戚夫人和您的兒子趙王如意,皇上不能不提防。

    &rdquo 漢高祖早就覺得呂後老是自作主張,不成體統。

    現在她又跟妹夫樊哙串通起來,情況就更嚴重了。

    他立刻叫陳平和周勃進來,對他倆說:&ldquo樊哙跟呂後他們結成一黨,巴不得我早點兒死。

    你們趕快去燕國,一到軍營,立刻把樊哙斬首。

    &rdquo他擔心他們不敢殺樊哙,就又吩咐陳平盡快把樊哙的腦袋拿來,讓他親自驗過。

    最後他又囑咐說:&ldquo快去快回,不得有誤。

    &rdquo 陳平、周勃立刻動身去斬樊哙。

    在路上,陳平對周勃說:&ldquo樊哙是皇上的自家人,是呂後妹妹呂須的丈夫,功勞又大,地位這麼高的皇親國戚,咱們可不能自己動手斬他。

    這會兒皇上在氣頭上要斬他,萬一他後悔了,怎麼辦?再說皇上病得這麼厲害,咱們斬了呂後的妹夫,将來她能放過咱們嗎?&rdquo周勃說:&ldquo難道咱們能抗命,把他放了嗎?&rdquo陳平說:&ldquo放是不能放的。

    咱們不如把他上了囚車,送到長安去,讓皇上自己去辦吧。

    &rdquo周勃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他們商量妥當,就這麼辦。

     陳平還沒回來,漢高祖又在那兒生氣了。

    他的脾氣也真怪,病了,卻不願意請大夫看。

    他見呂後又帶着一個大夫進來,就罵着說:&ldquo我平民出身,手提三尺劍,得了天下,這是天命所歸,現在病成這個樣子,也隻能聽天由命。

    你們給我出去!我有要緊的事和大臣們商量。

    &rdquo呂後和大夫隻好出去。

     這時,漢高祖擔心的不是他自己的病,而是他的天下。

    他仔細一想,光殺了樊哙,并不能削弱呂後的勢力。

    因此,他召集大臣要他們起誓立約。

     大臣們到了他跟前,漢高祖吩咐手下人宰了一匹白馬,跟大臣們歃血為盟(歃shà)。

    大夥兒依照漢高祖的話,起誓說:&ldquo從今以後,非劉氏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

    違背這個盟約的,天下共同征伐他!&rdquo大臣們宣了誓,漢高祖這才放了心。

    呂氏一族功勞再大,也隻能封侯,不能做王了。

     這麼布置好了以後,漢高祖才叫呂後進去,囑咐後事。

    呂後問他:&ldquo皇上百年之後,蕭相國要是死了,誰做相國呢?&rdquo漢高祖說:&ldquo曹參可以。

    &rdquo&ldquo曹參以後呢?&rdquo&ldquo王陵也可以,可是王陵有點魯莽,陳平可以幫助他。

    陳平倒是夠機靈的了,可是不能單獨幹事。

    周勃為人厚道,辦事慎重,可是沒有文墨。

    盡管這樣,将來安定劉家天下的還是他,可以做太尉。

    &rdquo呂後又問:&ldquo再以後誰還可以做相國呢?&rdquo漢高祖說:&ldquo以後的事也不是你能夠知道的了。

    &rdquo 公元前195年4月,漢高祖死在長樂宮。

    他四十八歲起兵,五十五歲做了皇帝,在位八年,死的時候六十三歲。

     白馬盟誓 對漢高祖白馬盟誓的記載可見于《史記·呂太後本紀》:&ldquo高帝刑白馬盟曰:&lsquo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rsquo&hellip&hellip&rdquo 漢高祖死後不久,呂後要立自己家的親戚為王,右丞相王陵說:&ldquo高祖曾經與諸位大臣立下白馬之盟,約定非劉氏子孫稱王,天下群起攻之。

    &rdquo以此來反對呂後的企圖。

     白馬盟誓是古代訂立盟約的一種方式,立誓時殺掉一匹白馬,立誓者将馬血抹在嘴上,以示絕不會違背誓約。

    漢高祖與群臣的白馬盟誓是為了鞏固劉氏皇族的政權。

     蕭規曹随 漢高祖死後,太子盈即位,就是漢惠帝,他尊呂後為皇太後。

    漢高祖一死,呂後的權力更大了。

    她先是免去了妹夫樊哙的罪,讓他官複原職,又害死了漢高祖的寵妃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如意。

     漢惠帝登基的第二年,齊王劉肥來朝見漢惠帝。

    劉肥年齡比漢惠帝大幾歲,漢惠帝把他當作親哥哥看待,呂後嘴裡敷衍他幾句,心裡可挺不樂意。

    妃子生的劉肥怎麼能跟她的兒子稱兄道弟呢?宴會的時候,漢惠帝請太後坐上位,請這位哥哥坐在第二位,自己坐在下位。

    齊王劉肥也不客氣,就這麼坐下了。

    這可把呂後氣壞了。

     大家喝酒的時候,呂後背地裡囑咐心腹斟了兩杯毒酒遞給她,她叫齊王劉肥向她上壽。

    齊王劉肥拿起一杯奉給呂後,自己拿了另一杯。

    呂後推說自己酒量小,叫齊王劉肥替她喝下去。

    劉肥挺爽氣,準備把兩杯酒全都自己幹了。

    漢惠帝馬上拿起另一杯來,跟哥哥一起給太後上壽。

    這可把呂太後急壞了,她連忙從漢惠帝手裡奪過那杯酒來,倒在地上。

    齊王劉肥怪納悶兒的,也不敢再喝了。

    他假裝喝醉了酒,告辭出來。

     齊王劉肥買通了宮裡的下人,才知道呂太後成心要害他。

    他怕沒法離開長安,一個随從的臣下獻計,對他說:&ldquo呂後隻生了皇上和魯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