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民傳

關燈
梧王縱虐時,太祖憂迫沒辦法,李安民對太祖說,他打算在東邊推奉江夏王劉跻起兵,太祖不同意,此事才作罷。

    後來蒼梧王被廢,太祖便将李安民調來任使持節督北讨軍事、冠軍将軍、南兖州刺史。

    沈攸之謀反時,太祖召李安民以本官鎮守白下,治軍城隍。

    加征虜将軍。

    進軍西讨,又進号前将軍。

    李安民軍行至盆城,沈攸之已被平定,便被任命為督郢州、司州之義陽諸軍事、郢州刺史,持節、将軍仍舊。

    升明三年(479),遷任左衛将軍,領衛尉。

    太祖做皇帝後,李安民被任命為中領軍,封康樂侯,食邑一千戶。

     劉宋自泰始以來,國内外經常有賊寇騷擾,因而将帥以下長官,往往都自己招募部下,屯聚在京師,李安民便上表指陳這種狀況,認為“除了淮北的常備軍以外,其他非正式編制的武裝,一律予以退返或解散,如果皇上親一愛一人物确應配置随從侍衛者,也應有适當的人數限制。

    ”皇上采納了他的意見,因而下诏禁止招募兵壯。

    當時王敬則由于有功勳和熱誠而受到皇上的親近,但有關國家機密大事,皇上隻與李安民讨論,皇上對安民說:“隻要文件上有你的名字,我就不再細看了。

    ”不久,李安民便任領軍将軍。

     敵虜寇掠壽春,到達了馬頭。

    皇上下诏讓李安民出征,給他加配鼓吹一部。

    虜退以後,李安民沿着淮河進入壽春。

    在此之前,宋朝的逃亡分子王元初聚集一黨一徒在六一合山自立為皇帝,還自吹能垂手過膝。

    當時州郡派兵讨伐,十多年了都沒能抓住他。

    李安民派人去偵察王元初的動向,終于把他生擒了,在建康街頭把他給斬了。

    朝廷為李安民加号散騎常侍。

     這一年,北虜又南侵,皇上下诏讓李安民持節履行沿淮、清、泗各衛戍點駐軍。

    虜攻朐山、連口、角城,李安民兵駐泗口,分兵作相應布署。

    升明三年(479),李安民帶領水軍步軍進入清水,在淮陽和敵虜交戰,大破敵軍,虜遂退去。

    李安民知道敵虜還有伏兵,便派自己的族弟馬軍主将李長文率二百騎兵為前驅,自己則和副帥周盤龍、崔文仲率軍緊随其後,分兵隐伏一在樹林中。

    等到李長文趕到宿豫,敵虜見他人少,便派數千騎兵前來攔截李長文。

    長文且退且戰,把賊衆引向大軍的包圍圈,李安民率周盤龍等揮軍趕到,在孫溪渚、戰父灣旁展開會戰,虜軍大敗,掉入清水而死的不可勝數。

    敵虜方面又派其菟頭公運送攻車器材等到布丘,又被左軍将軍孫文顯攻破逃走,其車材也付之一炬。

     淮北四州聽說太祖做了皇上,都想南歸。

    這時,徐州人桓标之、兖州人徐猛子等,聯合起義民衆數萬人,營砦遇險,請求援助。

    太祖下诏說:“青、徐四州,義師雲集,李安民可以前往那裡,指揮群帥。

    ”李安民的援救動作遲緩,而虜兵急攻義師,桓标之等人全都失敗了,為此,李安民受到皇上的嚴厲批評。

     太祖駕崩,遺诏中加李安民侍中之職。

    世祖(蕭赜)即位後,李安民遷任撫軍将軍、丹陽尹。

    永明二年(484),遷任尚書右仆射,将軍之職仍舊。

    李安民當時經常啟獻密謀而受到獎賞,又和尚書令王儉關系搞得好,因而人們都說他這個職位是王儉替他争取來的。

    不久,李安民上奏,說自己年高多病,要求退下來,朝廷便改任他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将軍之職仍舊。

    永明四年,李安民任安東将軍、吳南齊書興太守,常侍之職仍舊。

    他是在太守的職位上去世的,當時五十八歲。

    朝廷資助他安葬費十萬錢,布一百匹。

     吳興郡有項羽神,據說它護持着郡裡的公堂處理事務,太守都不能上去。

    新太守到郡裡上任,必須用自己駕車的牛祭祀項羽神,李安民信佛教,不願意殺牛祭神,還穿着屐鞋上堂處理公事。

    又在堂廳之上造了個八關齋。

    不久牛死了,便葬在廟旁邊,現在人稱之為“李公牛冢”。

    後來李安民去世,人們都說這是項羽神作祟的結果。

     皇上下诏說:“李安民在朝廷内外曆任要職,功績顯著。

    忠誠正直,讓我不能忘懷。

    正讓他在京城附近擔任職務,以體現我對他的信任和希望,誰料一下子竟去世了,實在讓我傷心。

    特贈給他鎮東将軍,鼓吹一部,常侍、太守等仍舊。

    谥号為‘肅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