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本紀

關燈
高宗明皇帝蕭鸾,字景栖,是始安貞王蕭道生的兒子。

    小名玄南齊書度。

    他從小就沒了父親,太祖蕭道成撫育了他,對他的慈一愛一恩惠往往超過親生兒子。

    宋泰豫元年(472),任安吉縣令,以嚴能而聞名朝野。

    補武陵王左常侍,沒有接受。

    元徽二年(474),任永世縣令。

    升明二年(478),任命他為邵陵王安南記室參軍。

    還沒上任,又升任甯朔将軍。

    淮南、宣城二郡太守。

    不久進号輔國将軍。

    太祖登基為皇帝,升他為侍中,封為西昌侯,食邑千戶。

    建元二年(480),為持節,都督郢州、司州的義陽諸軍事、冠軍将軍、郢州刺史,進号征虜将軍。

    世祖即位,轉任度支尚書,領右軍将軍。

    永明元年(483),遷任侍中、領骁騎将軍。

    當時王子侯爵們都按慣例乘坐纏帷車,隻有高宗乘坐下帷車,儀仗随從像個普通的無職士人。

    有一回公事忙亂,有個賣飯的擔火誤燒了高宗的牛鼻子,豫章王把這事說給世祖聽,世祖隻是笑。

    後轉任散騎常侍、左衛将軍,行一事清正,很受皇上的欣賞。

    永明二年,出任征虜将軍、吳興太守。

    永明四年,遷任中領軍,常侍等職仍兼任不變。

    永明五年,為持節、監豫州、郢州的西陽、司州的汝南二郡軍事、右将軍、豫州刺史。

    永明七年,任尚書右仆射。

    永明八年,加領衛尉。

    永明十年,轉為左仆射。

    永明十一年,領右衛将軍。

    世祖在遺诏中任命他為侍中、尚書令,不久又加鎮軍将軍,配給班劍儀仗二十人。

    隆昌元年(494),就在本号上即任大将軍,配給鼓吹樂隊一部,親兵五百人。

    不久又加中書監、開府儀同三司。

    郁林王被廢,海陵王立為皇帝,任命他為使持節、都督揚州和南徐州軍事、骠騎大将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開府仍舊,增加班劍儀仗為三十人,封宣城郡公,食邑二千戶。

    鎮守東府城。

    配給兵士五千人,錢二百萬,布一千匹。

    九江發生叛亂時,朝廷任命他為假黃钺,事情平息後,他又上表送還。

    不久便為加黃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大将軍、揚州牧,增加班劍儀仗四十人,配給幢絡三望車,前後部羽葆鼓吹,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掾、屬各四人,封宣城王,食邑五千戶,持節、侍中、中書監、錄尚書事都仍舊不變。

    他沒有接受,太後下令廢黜海陵王,讓高宗作為太祖的三兒子繼承其皇位,群臣再三請求敦促,他才接受。

     建武元年(494)冬十月二十二日,高宗蕭鸾即皇帝位。

    下诏說:“我們大齊自從受禅建國,君臨天下,既神且武,光明美好,長治久安,固若磐石。

    不料高層統治中途出現了麻煩,朝廷出現問題,後繼的皇上多有失誤,各地的禍患時有發生,眼見偉大的事業就要沉沒。

    宣德皇後鑒于曆史教訓,遵照曆來典章,采納大家意見,制定英明決策,把國家前途放到我一個人肩上。

    我這個人能力淺薄,要我來繼承大業,上對高天,下對萬民,想念前輩,我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日夜憂懼,不知該如何是好,我願意和普天下人開辟新局面。

    特命大赦天下,改元,身為宿衛者普遍提升一級,其他文武官員,賜位二等。

    所有建武元年以前拖欠的舊債和折換所欠的官家東西,一概予以免除。

    所有被抄沒的叛亂者家屬,也全部釋放。

    犯罪被流放者,也都放還本鄉。

    ”任命太尉王敬則為大司馬,司空陳顯達為太尉,尚書令王晏加骠騎大将軍,中領軍蕭谌為領軍将軍、南徐州刺史,皇子蕭寶義為揚州刺史,中護軍王玄邈為南兖州刺史,新任命的右将軍張瑰為右光祿大夫,平北将軍王廣之為江州刺史。

    二十四日,下诏禁止遠近各地上獻慶禮。

    二十六日,诏:“從今以後,所有雕文篆刻,歲時光新,全部停止。

    地方長官如果搞祭祀,必須是在自己任職的地域裡的才行,否則要嚴加禁絕。

    ”追贈安陸昭侯蕭緬為安陸王。

    二十八日,任命安陸侯的兒子蕭寶日至為湘州刺史。

    下诏說:“近來在職官吏,往往違反規定,謀私害公,這将養成危害人民的蠹蟲。

    從現在起商旅稅,石頭、後渚的各項征稅以及征派征鹽借用民工等等攤派,一概停息。

    各地對凡屬公家應該征收的項目,要立刻明文規定。

    主管部門要詳細制定要求内容,有關法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