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世祖武皇帝姓蕭名赜,字宣遠,是太祖的長子。
小名龍兒。
誕生在建康城的青溪宅第中,生他的那天夜裡陳孝後、劉昭後都夢到有龍盤踞屋上,因此給他取名“龍兒”。
世祖蕭赜先是做尋陽國侍郎,又做州西曹書佐,接着出任贛縣令。
宋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勳謀反,世祖不順從,南康相沈肅之便把世祖關在郡獄中。
後來族人蕭欣祖、門客桓康等攻破郡城迎救世祖出來。
沈肅之率領将吏數百人追擊,世祖和身邊的人拒戰,生擒沈肅之,斬首百餘級,于是率領身邊的百餘人舉義兵。
始興相殷孚率領上萬兵力往尋陽投靠劉子勳,有人建議世祖截擊殷孚,世祖考慮到寡不敵衆,便退避屯兵于揭陽山中,招兵買馬發展到三千人。
劉子勳派遣其部将戴凱之做南康相,又命軍主張宗之部千餘兵力前往協助。
世祖帶領部隊向南康郡,在南康口擊退戴凱之别軍主程超的數百人,又進擊張宗之,大破張部并将其斬首,于是兵圍南康郡城。
戴凱之以數千人固守,世祖親率将士盡日攻城,終于攻陷,戴凱之逃走,世祖殺僞贛令陶沖之。
世祖便占據郡城,派遣軍主張應期、鄧惠真三千人襲擊豫章。
劉子勳遣軍主談秀之等七千人,與張應期在西昌對峙,築營壘,雙方多次交戰難決勝負。
聽說世祖将親自來戰,談秀之等便退散而去。
事平後,朝廷調世祖進京任尚書庫部郎,征北中兵參軍,西陽縣子,兼南東莞太守,越騎校尉,正員郎,劉韫撫軍長史,襄陽太守。
别封贛縣子,食邑三百戶,世祖堅決辭讓不接受。
轉任甯朔将軍、廣興相。
桂陽王劉休範謀反,世祖派兵襲擊尋陽,至北峤,事已平定,升任晉熙王安西谘議,世祖未接受,又回到自己的領郡。
轉任司徒右長史、黃門郎。
沈攸之在荊楚,宋朝暗中有所防備,元徽四年(476),任命世祖為晉熙王鎮西長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宋順帝即位,調任晉熙王劉燮為撫軍、揚州刺史,并讓世祖為左衛将軍,輔助劉燮一起到任。
沈攸之起事,當時朝廷的決定還沒下達,世祖看到中流可以待敵,便領兵占據盆口城作戰守的準備。
太祖蕭道成聽說後大喜道:“真不愧是我的兒子!”世祖要求西進讨敵,未被批準,于是派遣偏軍支援郢城。
當時平西将軍黃回等都受世祖的節制調度。
加世祖冠軍将軍、持節。
升明二年(478),事平,轉任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豫州的新蔡、晉熙二郡軍事、征虜将軍、江州刺史,仍舊持節。
封聞喜縣侯,食邑二千戶。
當年調任侍中、領軍将軍。
并賜給鼓吹樂隊一部。
府中設置佐史。
兼領石頭戍軍事。
不久又加持節、督京畿諸軍事。
三年,轉任散騎常侍、尚書仆射、中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晉爵為公,仍舊持節、都督、領軍不變。
配給班劍二十人。
齊國建立後,為齊公世子,改加官侍中、南豫州刺史,給油絡車,羽葆鼓吹,增班劍為四十人。
将石頭作為世子一宮,二率以下官員設置和坊省服章,和皇太子一樣。
晉爵王太子。
太祖做皇帝後,便為皇太子。
建元四年(482)三月初八,太祖去世,世祖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征鎮州郡令長軍屯營部,各舉喪三日,不得擅離職守,都邑城守防備幢隊等,一概不許回京。
十一日,根據先帝遺诏,任命司徒褚淵錄尚書事,任命尚書左仆射王儉為尚書令,車騎将軍張敬兒為開府儀同三司。
下诏說:“喪禮雖然有一定的要求,但先帝平時最主張簡約,因此内官可三天憑吊一次,外官隔一日一次。
以後有大喪均按此進行。
”十三日,任命右衛将軍呂安為司州刺史。
十六日,任命司空豫章王箫嶷為太尉。
十九日,下诏說:“城直制度,應該曆代一樣,近年來逃欠弛散,竟達上萬人。
雖然按規定應加懲辦,但也應給予适當的寬大。
以前的逃欠,一概不加追究。
從今以後,申明以往的規定,再有違犯,嚴加制裁。
”二十六日,下诏說:“連年歉收,貧窮不少,京師兩岸,多有積弊,特派遣中書舍人考察核實予以赈濟。
” 夏四月二十二日,任命輔國将軍張倪為兖州刺史。
辛卯日,追尊穆妃為皇後。
五月十二日,任丹陽尹聞喜公蕭子良為南徐州刺史。
二十一日,任命新到任的左衛将軍垣崇祖為豫州刺史。
三十日,下诏說:“最近連下暴雨,潮流滿溢,兩岸居民多受淹浸。
特命中書舍人與兩縣長官考察核實以赈濟。
” 六月初一,立蕭長懋為皇太子。
下诏将(四年)三月八日的大赦令放寬一百天。
二日,任命鄱陽王蕭锵為雍州刺史,臨汝公蕭子卿為郢州刺史。
十一日,任命甯朔将軍臧靈智為越州刺史。
十四日,立皇太子妃王氏。
晉封聞喜公蕭子良為竟陵王,臨汝公蕭子卿為廬陵王,應城公蕭子敬為安陸王,江陵公蕭子懋為晉安王,枝江公蕭子隆為随郡王,皇子蕭子真為建安王,南齊書皇孫昭業為南郡王。
十六日,下诏說:“水潦為患,星緯亂序。
應對京師的囚犯立即審訊判決;其他地方的獄訟也應由當地刺史及時察判。
建康、秣陵二縣對貧民的救赈,一定要通知到每一個人。
吳興、義興遭水災的縣,免除租調。
”癸卯日,任命司徒褚淵為司空、骠騎将軍。
秋七月初八,任命衛尉蕭順之為豫州刺史。
初十,任命冠軍将軍垣榮祖為青、冀二州刺史。
八月二十一日,司徒褚淵去世。
九月初六,由于有國哀,國子監停課。
十八日,任命前軍将軍姜伯起為秦州刺史。
二十日,任命征南将軍王僧虔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王奂為湘州刺史。
冬十二月初九,下诏說:“淮河邊上的守将,長期勞苦,現在新的一年即将到來,特遣中書舍人前去傳旨慰問。
以後每年都要這樣。
”二十日,任命太子左衛率戴僧靜為徐州刺史。
永明元年(483)春正月初二,世祖來到南郊舉行祠祭,大赦天下,改元。
初三,下诏要内外群僚都來給皇上提意見,放心大膽地進行規谏。
又诏王公卿士都要就自己所知道的,推薦人才安排官職。
诏文說:“治理國家的重任,主要落在地方長官的身上,他們的俸祿收入,本應有一定的标準。
過去因為邊地吃緊,所以隻是根據形勢來增加或減少,現在天下太平了,各項事業都要發展,對那些勤懇有才能的地方長官,應該給予特别獎勵。
對郡縣的丞尉官,應該恢複田地俸祿。
”任命太尉豫章王蕭嶷為太子太傅,護軍将軍長沙王蕭晃為南徐州刺史,鎮北将軍竟陵王蕭子良為南兖州刺史。
十三日,立皇弟蕭銳為南平王,蕭铿為宜都王,皇子蕭子明為武昌王,蕭子罕為南海王。
十五日,修建青溪舊宮,诏槊仗瞻履。
二月初二,任命征虜将軍楊靈
小名龍兒。
誕生在建康城的青溪宅第中,生他的那天夜裡陳孝後、劉昭後都夢到有龍盤踞屋上,因此給他取名“龍兒”。
世祖蕭赜先是做尋陽國侍郎,又做州西曹書佐,接着出任贛縣令。
宋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勳謀反,世祖不順從,南康相沈肅之便把世祖關在郡獄中。
後來族人蕭欣祖、門客桓康等攻破郡城迎救世祖出來。
沈肅之率領将吏數百人追擊,世祖和身邊的人拒戰,生擒沈肅之,斬首百餘級,于是率領身邊的百餘人舉義兵。
始興相殷孚率領上萬兵力往尋陽投靠劉子勳,有人建議世祖截擊殷孚,世祖考慮到寡不敵衆,便退避屯兵于揭陽山中,招兵買馬發展到三千人。
劉子勳派遣其部将戴凱之做南康相,又命軍主張宗之部千餘兵力前往協助。
世祖帶領部隊向南康郡,在南康口擊退戴凱之别軍主程超的數百人,又進擊張宗之,大破張部并将其斬首,于是兵圍南康郡城。
戴凱之以數千人固守,世祖親率将士盡日攻城,終于攻陷,戴凱之逃走,世祖殺僞贛令陶沖之。
世祖便占據郡城,派遣軍主張應期、鄧惠真三千人襲擊豫章。
劉子勳遣軍主談秀之等七千人,與張應期在西昌對峙,築營壘,雙方多次交戰難決勝負。
聽說世祖将親自來戰,談秀之等便退散而去。
事平後,朝廷調世祖進京任
别封贛縣子,食邑三百戶,世祖堅決辭讓不接受。
轉任甯朔将軍、廣興相。
桂陽王劉休範謀反,世祖派兵襲擊尋陽,至北峤,事已平定,升任晉熙王安西谘議,世祖未接受,又回到自己的領郡。
轉任司徒右長史、黃門郎。
沈攸之在荊楚,宋朝暗中有所防備,元徽四年(476),任命世祖為晉熙王鎮西長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宋順帝即位,調任晉熙王劉燮為撫軍、揚州刺史,并讓世祖為左衛将軍,輔助劉燮一起到任。
沈攸之起事,當時朝廷的決定還沒下達,世祖看到中流可以待敵,便領兵占據盆口城作戰守的準備。
太祖蕭道成聽說後大喜道:“真不愧是我的兒子!”世祖要求西進讨敵,未被批準,于是派遣偏軍支援郢城。
當時平西将軍黃回等都受世祖的節制調度。
加世祖冠軍将軍、持節。
升明二年(478),事平,轉任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豫州的新蔡、晉熙二郡軍事、征虜将軍、江州刺史,仍舊持節。
封聞喜縣侯,食邑二千戶。
當年調任侍中、領軍将軍。
并賜給鼓吹樂隊一部。
府中設置佐史。
兼領石頭戍軍事。
不久又加持節、督京畿諸軍事。
三年,轉任散騎常侍、尚書仆射、中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晉爵為公,仍舊持節、都督、領軍不變。
配給班劍二十人。
齊國建立後,為齊公世子,改加官侍中、南豫州刺史,給油絡車,羽葆鼓吹,增班劍為四十人。
将石頭作為世子一宮,二率以下官員設置和坊省服章,和皇太子一樣。
晉爵王太子。
太祖做皇帝後,便為皇太子。
建元四年(482)三月初八,太祖去世,世祖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征鎮州郡令長軍屯營部,各舉喪三日,不得擅離職守,都邑城守防備幢隊等,一概不許回京。
十一日,根據先帝遺诏,任命司徒褚淵錄尚書事,任命尚書左仆射王儉為尚書令,車騎将軍張敬兒為開府儀同三司。
下诏說:“喪禮雖然有一定的要求,但先帝平時最主張簡約,因此内官可三天憑吊一次,外官隔一日一次。
以後有大喪均按此進行。
”十三日,任命右衛将軍呂安為司州刺史。
十六日,任命司空豫章王箫嶷為太尉。
十九日,下诏說:“城直制度,應該曆代一樣,近年來逃欠弛散,竟達上萬人。
雖然按規定應加懲辦,但也應給予适當的寬大。
以前的逃欠,一概不加追究。
從今以後,申明以往的規定,再有違犯,嚴加制裁。
”二十六日,下诏說:“連年歉收,貧窮不少,京師兩岸,多有積弊,特派遣中書舍人考察核實予以赈濟。
” 夏四月二十二日,任命輔國将軍張倪為兖州刺史。
辛卯日,追尊穆妃為皇後。
五月十二日,任丹陽尹聞喜公蕭子良為南徐州刺史。
二十一日,任命新到任的左衛将軍垣崇祖為豫州刺史。
三十日,下诏說:“最近連下暴雨,潮流滿溢,兩岸居民多受淹浸。
特命中書舍人與兩縣長官考察核實以赈濟。
” 六月初一,立蕭長懋為皇太子。
下诏将(四年)三月八日的大赦令放寬一百天。
二日,任命鄱陽王蕭锵為雍州刺史,臨汝公蕭子卿為郢州刺史。
十一日,任命甯朔将軍臧靈智為越州刺史。
十四日,立皇太子妃王氏。
晉封聞喜公蕭子良為竟陵王,臨汝公蕭子卿為廬陵王,應城公蕭子敬為安陸王,江陵公蕭子懋為晉安王,枝江公蕭子隆為随郡王,皇子蕭子真為建安王,南齊書皇孫昭業為南郡王。
十六日,下诏說:“水潦為患,星緯亂序。
應對京師的囚犯立即審訊判決;其他地方的獄訟也應由當地刺史及時察判。
建康、秣陵二縣對貧民的救赈,一定要通知到每一個人。
吳興、義興遭水災的縣,免除租調。
”癸卯日,任命司徒褚淵為司空、骠騎将軍。
秋七月初八,任命衛尉蕭順之為豫州刺史。
初十,任命冠軍将軍垣榮祖為青、冀二州刺史。
八月二十一日,司徒褚淵去世。
九月初六,由于有國哀,國子監停課。
十八日,任命前軍将軍姜伯起為秦州刺史。
二十日,任命征南将軍王僧虔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王奂為湘州刺史。
冬十二月初九,下诏說:“淮河邊上的守将,長期勞苦,現在新的一年即将到來,特遣中書舍人前去傳旨慰問。
以後每年都要這樣。
”二十日,任命太子左衛率戴僧靜為徐州刺史。
永明元年(483)春正月初二,世祖來到南郊舉行祠祭,大赦天下,改元。
初三,下诏要内外群僚都來給皇上提意見,放心大膽地進行規谏。
又诏王公卿士都要就自己所知道的,推薦人才安排官職。
诏文說:“治理國家的重任,主要落在地方長官的身上,他們的俸祿收入,本應有一定的标準。
過去因為邊地吃緊,所以隻是根據形勢來增加或減少,現在天下太平了,各項事業都要發展,對那些勤懇有才能的地方長官,應該給予特别獎勵。
對郡縣的丞尉官,應該恢複田地俸祿。
”任命太尉豫章王蕭嶷為太子太傅,護軍将軍長沙王蕭晃為南徐州刺史,鎮北将軍竟陵王蕭子良為南兖州刺史。
十三日,立皇弟蕭銳為南平王,蕭铿為宜都王,皇子蕭子明為武昌王,蕭子罕為南海王。
十五日,修建青溪舊宮,诏槊仗瞻履。
二月初二,任命征虜将軍楊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