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高帝本紀(上)
太祖高皇帝名道成,字紹伯,小名鬥将,是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四世孫。
蕭何的兒子贊阝定侯蕭延生侍中蕭彪,蕭彪生公府掾蕭章,蕭章生蕭皓,蕭皓生蕭仰,蕭仰生禦史大夫蕭望之,蕭望之生光祿大夫蕭育,蕭育生禦史中丞蕭紹,蕭紹生光祿勳蕭闳,蕭闳生濟陽太守蕭闡,蕭闡生吳郡太守蕭永,蕭永生中山相蕭苞,蕭苞生博士蕭周,蕭周生蛇丘長蕭矯,蕭矯生州從事蕭逵,蕭逵生孝廉蕭休,蕭休生廣陵府丞蕭豹,蕭豹生太中大夫蕭裔,蕭裔生淮陰令蕭整,蕭整生即丘令蕭俊,蕭俊生輔國參軍蕭樂子,蕭樂子在宋升明二年(478)贈官太常,生太祖的父親。
蕭何居住在沛,侍中蕭彪免官後居住在東海蘭陵縣中都鄉中都裡。
晉元康元年(291),分東海為蘭陵郡。
中朝作亂,淮陰令蕭整字公濟,渡過長江來到晉陵武進縣的東城裡居住。
當時寓居江南的北方人,都用北方本地的名字在南方設置命名,于是蕭整便成了南蘭陵的蘭陵人了。
太祖的父親叫蕭承之,字嗣伯。
少年時就胸懷大志,才力過人,受到同族丹陽尹蕭摹之、北兖州刺史蕭源之的器重。
先是做建威府參軍,義熙年間(405~416),蜀賊谯縱被平定後,蕭承之便升為揚武将軍,安國、汶山二郡太守,他善于做安一撫工作。
元嘉元年(424),改做威烈将軍,濟南太守。
七年,右将軍到彥之北伐大敗,敵方乘勝攻破青州一帶幾個郡國,别帥安平公乙旃眷寇掠濟南,蕭承之率領數百人拒戰,将來寇擊退。
敵衆于是糾集起來包圍了濟南城,蕭承之便命兵士隐蔽起來大開城門。
他身邊的人都勸說:“敵衆我寡,怎麼能這樣輕敵!”蕭承之則說:“如今困守窮城,情況已十分危急,假如再顯示出我方的虛弱,必然要被敵人屠城,隻有顯示我方的強大,等待事态發展相機從事。
”敵人果然以為有伏兵,便退走了。
青州刺史蕭思話想丢下城池退守險要,蕭承之苦苦勸說他都不聽,結果思話陣地被攻破潰南齊書散而逃。
第二年,征南大将軍檀道濟在壽張轉戰,班師後滑台陷沒,兖州刺使竺靈秀因此獲罪。
于是宋文帝考慮到蕭承之有保全城池的功勳,便親筆寫信給都督長沙王劉義欣說:“承之管理民衆的才能并不在他的軍事才能之下,我打算讓他做兖州刺史,詳情由檀征南面說。
”可是由于蕭承之和檀道濟平時沒交情,這事就被他擱置下來了。
蕭承之便升為輔國鎮北中兵參軍、員外郎。
元嘉十年(433),蕭思話為梁州刺史,蕭承之做他的橫野府司馬、漢中太守。
氐帥楊難當入侵漢川,梁州刺史甄法護棄城而逃,蕭思話的隊伍到襄陽後便不前進了,于是蕭承之輕軍前行,攻打氐方僞魏興太守薛健,大戰于黃金山,獲勝。
黃金山原是張魯的邊防重鎮,南接漢川,北枕驿道,險固之極。
薛健潰散後,蕭承之便占據這裡。
氐方僞梁州、秦州刺史趙溫先是盤據在州城裡,聽說承之到了,便趕緊退據小城,薛健則退屯下桃城,安營紮寨,蕭承之率領隊伍與他對壘,雙方相距隻二裡。
薛健與僞馮翊太守蒲早子全力出戰,被蕭承之打得大敗,于是薛健等閉營自守,不敢出戰,蕭思話的部隊趕到後,敵人便稍稍退去。
蕭承之的隊伍至峨公山,被左衛将軍、沙州刺史呂平的隊伍圍困多日,待建武将軍蕭汪之、平西督護段箈等趕來,裡應外合,把敵人打得大敗。
楊難當又派他的兒子楊和領步兵萬餘人,在漢水兩岸,支援趙溫攻一逼一蕭承之。
雙方對陣四十多天。
敵方都穿着犀甲,刀箭不入。
蕭承之便命将士們把長槊截成數尺長,安上大斧,猛槌敵兵後背,敵人受不了,便燒營退去。
蕭承之率軍追到南城,其他兵馬随後跟進,連戰皆勝,平定了梁州。
皇帝下诏說:“蕭承之奉命為先鋒,不畏險惡,深入敵中,保全部隊,攻克敵人,表現出忠誠和果毅,就升任龍骧将軍。
”于是随府轉甯朔司馬,仍兼漢中太守。
後回到朝中,做太子屯騎尉。
文帝根據蕭承之平定氐賊的功勞,打算讓他補青州刺史缺。
當時彭城王劉義康秉政,蕭承之不事趨附,于是便被改任為江夏王司徒中兵參軍、龍骧将軍、南泰山太守,封晉興縣五等男爵,食邑三百四十戶。
又升為右軍将軍。
元嘉二十四年(447)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梁州的士民懷念他,在峨公山上為他立廟祭祀。
升明二年(478),诏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太祖蕭道成生于元嘉四年(427)。
儀表英俊,風姿特異,颡頸像龍,聲音如鐘,遍體布滿鱗紋。
儒士雷次宗在雞籠山上設壇講學,太祖十三歲便前往受業,從師研治《禮》及《左氏春秋》。
十七年,宋大将軍彭城王劉義康被廢黜,鎮守豫章,太祖的父親蕭承之領兵防守,太祖便放棄學業随軍南下。
十九年,竟陵蠻人欲謀不軌,文帝便派遣太祖率領偏軍讨伐沔北蠻部。
二十一年,讨伐索虜,兵至丘檻山,蠻軍便潰散而逃。
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蕭思話鎮守襄陽,便起用太祖随行,衛戍沔北,征讨樊、鄧等山中蠻部,并攻破他們的部落。
開始隻做左軍中兵參軍。
二十七年,索虜圍困汝南守衛主帥陳憲,上司派遣甯朔将軍臧質、安蠻司馬劉康祖前往援救,文帝讓太祖宣布聖旨,并授權節度諸軍。
聽說敵方主帥拓跋焘兵向彭城,臧質等便調轉部隊前往援救彭城,趕到盱眙,太祖與臧質的别軍主帥胡宗之等五軍,步兵騎兵數千人為先鋒,這時拓跋焘已暗中渡過淮河,終于與太祖軍隊相遇于莞山下,兩軍交戰,太祖大敗,軍隊沿着淮河敗退下來,胡宗之等部都陷沒。
太祖隻得轉回來與臧質固守,敵人圍攻,形勢十分危急,後來終于安定下來,回到京城。
二十九年,太祖率領偏軍征讨仇池。
梁州西界以前有武興戍,晉隆安年間陷沒為氐地;武興西北有蘭臯戍,離仇池二百裡。
太祖攻擊這兩個敵壘,都攻破了。
于是太祖所部從谷口入關,在離長安八十裡時,梁州刺史劉秀之派遣司馬注前來協助太祖攻打談堤城,攻克下來,敵方僞河間公逃命去了。
敵人救兵趕到,太祖考慮到兵力不多又很疲憊,又聽說文帝駕崩,便燒城撤兵到南鄭。
襲封晉興縣五等男爵。
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任太祖為江夏王大司馬參軍,随府轉任太宰,升遷為員外郎、直閣中書舍人、西陽王撫軍參軍、建康令。
新安王劉子鸾當時正蒙盛一寵一,要選拔僚佐,于是任太祖為北中郎中兵參軍。
為陳太後服喪期滿,被起用為武烈将軍,複任建康令,仍舊任中兵參軍。
景和元年(465)時,任後軍将軍。
趕上宋明帝即位,任右軍将軍。
當時四方都起來反叛朝廷,會稽太守尋陽王劉子房及東邊幾個郡都起兵,明帝便加任太祖輔國将軍,率領部隊前往征讨。
兵至晉陵,與反叛軍前鋒将領程捍、孫昙馞等交戰,一天攻破叛軍十二個營壘。
于是太祖分軍平定諸縣,晉陵太守袁扌票棄城而逃,東境諸城叛軍也相繼逃散。
徐州刺史薛安都反攻彭城,他的侄子索兒寇掠淮陰,山陽太守程天祚舉城反叛,徐州刺史申令孫又投降了叛軍,于是朝廷一抽一調太祖前往讨伐。
當時太祖平定了東境的叛賊剛回來,又将南讨,部隊來到新亭暫住,先頭部隊已經出發,而索兒從睢陵渡過淮河,步兵騎兵萬餘人,攻擊中央軍,主帥孫耿被殺,南齊書索兒又縱兵一逼一近前軍張永的大營,前軍告急。
明帝聽說叛賊渡淮,趕緊追令太祖前去救援,太祖軍屯紮在破釜。
索兒攻向鐘離,張永派遣甯朔将軍王寬據守盱眙,阻斷索兒的歸路。
索兒擊破了中央軍主帥高道慶的部隊,并将高部追趕到石鮛,準備西歸。
王寬與軍主任農夫搶先占據白鹄澗,張永派遣太祖飛馬前往督促王寬作戰,索兒便從東側截擊太祖,企圖阻止太祖前進。
太祖則結陣鼓行,徑直進入王寬陣地,索兒帶着軍隊屯紮在石梁,太祖追趕到葛冢,探馬回來報告說叛賊已到,太祖于是把軍隊屯紮在引管,用兩隊騎兵在大營外列陣以待。
不一會兒,叛賊的騎兵、步兵大批趕到,又推動火車數道前來攻戰。
兩軍相持很久,太祖又派出輕兵攻擊敵人西側,命令騎兵合擊敵軍後部,于是敵軍大敗,太祖乘勝追擊,繳獲器仗無數。
太祖又進軍屯駐在石梁澗北。
索兒派遣上千人夜裡來偷襲營地,營中将士驚慌不已,而太祖卻安卧不起,傳令左右各部都不要亂動,不一會兒,叛賊散去。
太祖在軍中商議在石梁西南高地修築壁壘溝通南道,以切斷敵人退路,索兒果然前來争奪,太祖便率軍擊破敵軍,敵軍人馬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索兒逃往鐘離,太祖追趕到黯黑甚才回來。
朝廷委任太祖為骁騎将軍,封西陽縣侯,食邑六百戶。
太祖又改任巴陵王衛軍司馬,并随之鎮守會稽。
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勳派遣臨川内史張淹從鄱陽走山路進入三吳,中央軍主帥沈思仁與僞龍骧将軍任皇、鎮西參軍劉越緒,各據守險要互相對峙。
明帝命令太祖率領三千人前去征讨。
當時朝廷的武器披甲之類都供給征讨南方的軍隊了,因而太祖的軍容短缺,于是用棕樹皮編制馬匹裝具,砍劈竹子作寄生,夜晚舉着火把進軍,敵軍望見後皆懷恐懼,還沒接戰就逃走了。
太祖回來後被任命為桂陽王征北司馬、南東海太守、兼管南徐州事務。
當初,明帝派遣張永、沈攸之等以我方的人多勢衆來勸降薛安都,明帝對太祖說:“我這次打算乘勸降之時行讨伐之實,你以為這樣做如何?”太祖回答說:“薛安都雖然不太有才識,但為人很狡猾。
如果給他一定的自一由,他一定會派兒子來朝稱臣的;現以發兵一逼一近他,他可能會因為害怕而設法抵抗,這樣對國家是不利的。
”明帝說:“我的各路軍隊,銳不可擋,你們這些人隻管杖策驅駛便是,不要多嘴多舌。
”薛安都看到大兵一逼一近,果然率領索虜來戰,張永等兵敗彭城。
淮南一帶孤立虛弱,明帝便命太祖為假冠軍将軍、
蕭何的兒子贊阝定侯蕭延生侍中蕭彪,蕭彪生公府掾蕭章,蕭章生蕭皓,蕭皓生蕭仰,蕭仰生禦史大夫蕭望之,蕭望之生光祿大夫蕭育,蕭育生禦史中丞蕭紹,蕭紹生光祿勳蕭闳,蕭闳生濟陽太守蕭闡,蕭闡生吳郡太守蕭永,蕭永生中山相蕭苞,蕭苞生博士蕭周,蕭周生蛇丘長蕭矯,蕭矯生州從事蕭逵,蕭逵生孝廉蕭休,蕭休生廣陵府丞蕭豹,蕭豹生太中大夫蕭裔,蕭裔生淮陰令蕭整,蕭整生即丘令蕭俊,蕭俊生輔國參軍蕭樂子,蕭樂子在宋升明二年(478)贈官太常,生太祖的父親。
蕭何居住在沛,侍中蕭彪免官後居住在東海蘭陵縣中都鄉中都裡。
晉元康元年(291),分東海為蘭陵郡。
中朝作亂,淮陰令蕭整字公濟,渡過長江來到晉陵武進縣的東城裡居住。
當時寓居江南的北方人,都用北方本地的名字在南方設置命名,于是蕭整便成了南蘭陵的蘭陵人了。
太祖的父親叫蕭承之,字嗣伯。
少年時就胸懷大志,才力過人,受到同族丹陽尹蕭摹之、北兖州刺史蕭源之的器重。
先是做建威府參軍,義熙年間(405~416),蜀賊谯縱被平定後,蕭承之便升為揚武将軍,安國、汶山二郡太守,他善于做安一撫工作。
元嘉元年(424),改做威烈将軍,濟南太守。
七年,右将軍到彥之北伐大敗,敵方乘勝攻破青州一帶幾個郡國,别帥安平公乙旃眷寇掠濟南,蕭承之率領數百人拒戰,将來寇擊退。
敵衆于是糾集起來包圍了濟南城,蕭承之便命兵士隐蔽起來大開城門。
他身邊的人都勸說:“敵衆我寡,怎麼能這樣輕敵!”蕭承之則說:“如今困守窮城,情況已十分危急,假如再顯示出我方的虛弱,必然要被敵人屠城,隻有顯示我方的強大,等待事态發展相機從事。
”敵人果然以為有伏兵,便退走了。
青州刺史蕭思話想丢下城池退守險要,蕭承之苦苦勸說他都不聽,結果思話陣地被攻破潰南齊書散而逃。
第二年,征南大将軍檀道濟在壽張轉戰,班師後滑台陷沒,兖州刺使竺靈秀因此獲罪。
于是宋文帝考慮到蕭承之有保全城池的功勳,便親筆寫信給都督長沙王劉義欣說:“承之管理民衆的才能并不在他的軍事才能之下,我打算讓他做兖州刺史,詳情由檀征南面說。
”可是由于蕭承之和檀道濟平時沒交情,這事就被他擱置下來了。
蕭承之便升為輔國鎮北中兵參軍、員外郎。
元嘉十年(433),蕭思話為梁州刺史,蕭承之做他的橫野府司馬、漢中太守。
氐帥楊難當入侵漢川,梁州刺史甄法護棄城而逃,蕭思話的隊伍到襄陽後便不前進了,于是蕭承之輕軍前行,攻打氐方僞魏興太守薛健,大戰于黃金山,獲勝。
黃金山原是張魯的邊防重鎮,南接漢川,北枕驿道,險固之極。
薛健潰散後,蕭承之便占據這裡。
氐方僞梁州、秦州刺史趙溫先是盤據在州城裡,聽說承之到了,便趕緊退據小城,薛健則退屯下桃城,安營紮寨,蕭承之率領隊伍與他對壘,雙方相距隻二裡。
薛健與僞馮翊太守蒲早子全力出戰,被蕭承之打得大敗,于是薛健等閉營自守,不敢出戰,蕭思話的部隊趕到後,敵人便稍稍退去。
蕭承之的隊伍至峨公山,被左衛将軍、沙州刺史呂平的隊伍圍困多日,待建武将軍蕭汪之、平西督護段箈等趕來,裡應外合,把敵人打得大敗。
楊難當又派他的兒子楊和領步兵萬餘人,在漢水兩岸,支援趙溫攻一逼一蕭承之。
雙方對陣四十多天。
敵方都穿着犀甲,刀箭不入。
蕭承之便命将士們把長槊截成數尺長,安上大斧,猛槌敵兵後背,敵人受不了,便燒營退去。
蕭承之率軍追到南城,其他兵馬随後跟進,連戰皆勝,平定了梁州。
皇帝下诏說:“蕭承之奉命為先鋒,不畏險惡,深入敵中,保全部隊,攻克敵人,表現出忠誠和果毅,就升任龍骧将軍。
”于是随府轉甯朔司馬,仍兼漢中太守。
後回到朝中,做太子屯騎尉。
文帝根據蕭承之平定氐賊的功勞,打算讓他補青州刺史缺。
當時彭城王劉義康秉政,蕭承之不事趨附,于是便被改任為江夏王司徒中兵參軍、龍骧将軍、南泰山太守,封晉興縣五等男爵,食邑三百四十戶。
又升為右軍将軍。
元嘉二十四年(447)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梁州的士民懷念他,在峨公山上為他立廟祭祀。
升明二年(478),诏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太祖蕭道成生于元嘉四年(427)。
儀表英俊,風姿特異,颡頸像龍,聲音如鐘,遍體布滿鱗紋。
儒士雷次宗在雞籠山上設壇講學,太祖十三歲便前往受業,從師研治《禮》及《左氏春秋》。
十七年,宋大将軍彭城王劉義康被廢黜,鎮守豫章,太祖的父親蕭承之領兵防守,太祖便放棄學業随軍南下。
十九年,竟陵蠻人欲謀不軌,文帝便派遣太祖率領偏軍讨伐沔北蠻部。
二十一年,讨伐索虜,兵至丘檻山,蠻軍便潰散而逃。
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蕭思話鎮守襄陽,便起用太祖随行,衛戍沔北,征讨樊、鄧等山中蠻部,并攻破他們的部落。
開始隻做左軍中兵參軍。
二十七年,索虜圍困汝南守衛主帥陳憲,上司派遣甯朔将軍臧質、安蠻司馬劉康祖前往援救,文帝讓太祖宣布聖旨,并授權節度諸軍。
聽說敵方主帥拓跋焘兵向彭城,臧質等便調轉部隊前往援救彭城,趕到盱眙,太祖與臧質的别軍主帥胡宗之等五軍,步兵騎兵數千人為先鋒,這時拓跋焘已暗中渡過淮河,終于與太祖軍隊相遇于莞山下,兩軍交戰,太祖大敗,軍隊沿着淮河敗退下來,胡宗之等部都陷沒。
太祖隻得轉回來與臧質固守,敵人圍攻,形勢十分危急,後來終于安定下來,回到京城。
二十九年,太祖率領偏軍征讨仇池。
梁州西界以前有武興戍,晉隆安年間陷沒為氐地;武興西北有蘭臯戍,離仇池二百裡。
太祖攻擊這兩個敵壘,都攻破了。
于是太祖所部從谷口入關,在離長安八十裡時,梁州刺史劉秀之派遣司馬注前來協助太祖攻打談堤城,攻克下來,敵方僞河間公逃命去了。
敵人救兵趕到,太祖考慮到兵力不多又很疲憊,又聽說文帝駕崩,便燒城撤兵到南鄭。
襲封晉興縣五等男爵。
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任太祖為江夏王大司馬參軍,随府轉任太宰,升遷為員外郎、直閣中書舍人、西陽王撫軍參軍、建康令。
新安王劉子鸾當時正蒙盛一寵一,要選拔僚佐,于是任太祖為北中郎中兵參軍。
為陳太後服喪期滿,被起用為武烈将軍,複任建康令,仍舊任中兵參軍。
景和元年(465)時,任後軍将軍。
趕上宋明帝即位,任右軍将軍。
當時四方都起來反叛朝廷,會稽太守尋陽王劉子房及東邊幾個郡都起兵,明帝便加任太祖輔國将軍,率領部隊前往征讨。
兵至晉陵,與反叛軍前鋒将領程捍、孫昙馞等交戰,一天攻破叛軍十二個營壘。
于是太祖分軍平定諸縣,晉陵太守袁扌票棄城而逃,東境諸城叛軍也相繼逃散。
徐州刺史薛安都反攻彭城,他的侄子索兒寇掠淮陰,山陽太守程天祚舉城反叛,徐州刺史申令孫又投降了叛軍,于是朝廷一抽一調太祖前往讨伐。
當時太祖平定了東境的叛賊剛回來,又将南讨,部隊來到新亭暫住,先頭部隊已經出發,而索兒從睢陵渡過淮河,步兵騎兵萬餘人,攻擊中央軍,主帥孫耿被殺,南齊書索兒又縱兵一逼一近前軍張永的大營,前軍告急。
明帝聽說叛賊渡淮,趕緊追令太祖前去救援,太祖軍屯紮在破釜。
索兒攻向鐘離,張永派遣甯朔将軍王寬據守盱眙,阻斷索兒的歸路。
索兒擊破了中央軍主帥高道慶的部隊,并将高部追趕到石鮛,準備西歸。
王寬與軍主任農夫搶先占據白鹄澗,張永派遣太祖飛馬前往督促王寬作戰,索兒便從東側截擊太祖,企圖阻止太祖前進。
太祖則結陣鼓行,徑直進入王寬陣地,索兒帶着軍隊屯紮在石梁,太祖追趕到葛冢,探馬回來報告說叛賊已到,太祖于是把軍隊屯紮在引管,用兩隊騎兵在大營外列陣以待。
不一會兒,叛賊的騎兵、步兵大批趕到,又推動火車數道前來攻戰。
兩軍相持很久,太祖又派出輕兵攻擊敵人西側,命令騎兵合擊敵軍後部,于是敵軍大敗,太祖乘勝追擊,繳獲器仗無數。
太祖又進軍屯駐在石梁澗北。
索兒派遣上千人夜裡來偷襲營地,營中将士驚慌不已,而太祖卻安卧不起,傳令左右各部都不要亂動,不一會兒,叛賊散去。
太祖在軍中商議在石梁西南高地修築壁壘溝通南道,以切斷敵人退路,索兒果然前來争奪,太祖便率軍擊破敵軍,敵軍人馬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索兒逃往鐘離,太祖追趕到黯黑甚才回來。
朝廷委任太祖為骁騎将軍,封西陽縣侯,食邑六百戶。
太祖又改任巴陵王衛軍司馬,并随之鎮守會稽。
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勳派遣臨川内史張淹從鄱陽走山路進入三吳,中央軍主帥沈思仁與僞龍骧将軍任皇、鎮西參軍劉越緒,各據守險要互相對峙。
明帝命令太祖率領三千人前去征讨。
當時朝廷的武器披甲之類都供給征讨南方的軍隊了,因而太祖的軍容短缺,于是用棕樹皮編制馬匹裝具,砍劈竹子作寄生,夜晚舉着火把進軍,敵軍望見後皆懷恐懼,還沒接戰就逃走了。
太祖回來後被任命為桂陽王征北司馬、南東海太守、兼管南徐州事務。
當初,明帝派遣張永、沈攸之等以我方的人多勢衆來勸降薛安都,明帝對太祖說:“我這次打算乘勸降之時行讨伐之實,你以為這樣做如何?”太祖回答說:“薛安都雖然不太有才識,但為人很狡猾。
如果給他一定的自一由,他一定會派兒子來朝稱臣的;現以發兵一逼一近他,他可能會因為害怕而設法抵抗,這樣對國家是不利的。
”明帝說:“我的各路軍隊,銳不可擋,你們這些人隻管杖策驅駛便是,不要多嘴多舌。
”薛安都看到大兵一逼一近,果然率領索虜來戰,張永等兵敗彭城。
淮南一帶孤立虛弱,明帝便命太祖為假冠軍将軍、